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百科 » 为什么对软件进行工作分解

为什么对软件进行工作分解

发布时间: 2022-08-17 01:48:10

Ⅰ 相关的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是那8个阶段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IEEE: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

Fritz Bauer: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

(2)软件工程过程: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过程,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培训过程等。

(3)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软件工程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已提出了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选取适宜的开发模型

该原则与系统设计有关。在系统设计中,软件需求、硬件需求以及其它因素间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经常需要权衡。因此,必需认识需求定义的易变性,采用适当的开发模型,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2)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

在软件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软件的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合适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这些特征的实现,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

(3)提供高质量的工程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软件工程中,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过程的支持颇为重要。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软件工程所提供的支撑质量和效用。

(4)重视软件工程的管理

软件工程的管理直接影响可用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满足目标的软件产品以及提高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仅当软件过程予以有效管理时,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 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 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这就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各种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技术。它们是

在七十年代为了对付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复杂程度、漫长的开发周期以及用户对

软件产品经常不满意的状况而发展起来的。人类解决复杂问题时普遍采用的一个策

略就是“各个击破”,也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再分别解决各个子问题的策略

。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学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

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存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

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开发软件的时候,

从对任务的抽象逻辑分析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开发。前一个阶段任务

的完成是开始进行后一个阶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后一阶段任务的完成通常是

使前一阶段提出的解法更进一步具体化,加进了更多的物理细节。每一个阶段的开

始和结束都有严格标准,对于任何两个相邻的阶段而言,前一阶段的结束标准就

是后一阶段的开始标准。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前都必须进行正式严格的技术审查

和管理复审,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这个阶段的开发成果进行检查,通过之后这

个阶段才算结束;如果检查通不过,则必须进行必要的返工,并且返工后还要再

经过审查。审查的一条主要标准就是每个阶段都应该交出“最新式的”(即和所

开发的软件完全一致的)高质量的文档资料,从而保证在软件开发工程结束时有

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是通信的工具,它们清楚准确地说明了

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了什么,同时确立了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此外,文档也起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那么一定是某些工作忘记做

了,在进入生存周期的下一阶段之前,必须补足这些遗漏的细节。在完成生存周

期每个阶段的任务时,应该采用适合该阶段任务特点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法——结

构分析或结构设计技术。

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

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困难程度;在软件

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

结束之前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

工作,这就使软件开发工程的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的

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总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

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能明显提高。

目前划分软件生存周期阶段的方法有许多种,软件规模、种类、开发方式、

开发环境以及开发时使用的方法论都影响软件生存周期阶段的划分。在划分软件

生存周期的阶段时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使各阶段的任务彼此间尽可能相

对独立,同一阶段各项任务的性质尽可能相同,从而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程

度,简化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软件开发工程的组织管理。一般说来,软

件生存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三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

划分成若干个阶段。下面的论述主要针对应用软件,对系统软件也基本适用。

软件定义时期的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确定工程的可行

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用的策略及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

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工程进度表。这个时期的工作通常又称为系统分析

,由系统分析员负责完成。软件定义时期通常进一步划分成三个阶段,即问题定

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开发时期具体设计和实现在前一个时期定义的软件,它通常由下述四个阶段组

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维护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具体地说,当软件在

使用过程中发现错误时应该加以改正;当环境改变时应该修改软件以适应新的环境

;当用户有新要求时应该及时改进软件满足用户的新需要。通常对维护时期不再

进一步划分阶段,但是每一次维护活动本质上都是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定义和开

发过程。

下面扼要介绍软件生存周期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和结束标准。

1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知道

问题是什么就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是盲目的,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最

终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尽管确切地定义问题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在实践中它却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步骤。

通过问题定义阶段的工作,系统分析员应该提出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

规模的书面报告。通过对系统的实际用户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访问调查,分析员

扼要地写出他对问题的理解,并在用户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会议上认真讨论这份

书面报告,澄清含糊不精的地方,改正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最后得出一份双方都

满意的文档。

问题定义阶段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最简短的阶段,一般只需要一天甚至更少的

时间。

2可行性研究

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

决办法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系统分析员需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和简化了的

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抽象的高层次上进行的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可行性研究应该比较简短,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问题,而是研究问题的范

围,探索这个问题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决办法。

在问题定义阶段提出的对工程目标和规模的报告通常比较含糊。可行性研究

阶段应该导出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表示),并且在此基础上更

准确、更具体地确定工程规模和目标。然后分析员更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和效

益,对建议的系统进行仔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是使用部门负责人做出是否继续进行这项工程的决定的

重要依据,一般说来,只有投资可能取得较大效益的那些工程项目才值得继续进

行下去。可行性研究以后的那些阶段将需要投入要多的人力物力。及时中止不值

得投资的工程项目,可以避免更大的浪费。

3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问题,而是准确地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用户了解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知道必须做什么,但是通常不能完整准确地表

达出他们的要求,更不知道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他们的问题;软件开发人员知道

怎样使用软件实现人们的要求,但是对特定用户的具体要求并不完全清楚。因此系统

分析员在需求分析阶段必须和用户密切配合,充分交流信息,以得出经过用户确

认的系统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简要的算法描述表示系统的逻

辑模型。

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系统逻辑模型是以后设计和实现目标系统的基础,因

此必须准确完整地体现用户的要求。系统分析员通常都是计算机软件专家,技术

专家一般都喜欢很快着手进行具体设计,然而,一旦分析员开始谈论程序设计的

细节,就会脱离用户,使他们不能继续提出他们的要求和建议。较件工程使用的结

构分析设计的方法为每个阶段都规定了特定的结束标准,需求分析阶段必须提供完

整准确的系统逻辑模型,经过用户确认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这就可以有

效地防止和克服急于着手进行具体设计的倾向。

4总体设计

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考虑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列如,目标系统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

计算机自动完成还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用计算机,那么是使用批处理方式还是

人机交互方式;信息存储使用传统的文件系统还是数据库……。通常至少应该考虑

下述几类可能的方案:

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系统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点额处的工

作。

中等成本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很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使用

起来很方便,而且可能还具有用户没有具体指定的某些功能和特点。虽然用户没

有提出这些具体要求,但是系统分析员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断定,这些附加的

能力在实践中将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具有用户可能希望有的所有功

能和特点。

系统分析员应该使用系统流程图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种可能的系统,估计每种

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还应该在充分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的∩希萍鲆桓鼋虾?nbsp;

的系统(最佳方案),并且制定实现所推荐的系统的详细计划。如果用户接受分

析员推荐的系统,则可以着手完成本阶段的另一项主要工作。

上面的工作确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目标系统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样设

计这些程序呢?结构设计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程序应该模块化,也就是一个大程

序应该由许多规模适中的模块按合理的层次结构组织而成。总体设计阶段的第二

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

关系。通常用层次图或结构图描绘软件的结构。

5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设计阶段

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

个系统呢?”

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这种规

格说明的作用很类似于其他工程领域中工程师经常使用的工程蓝图,它们应该

包含必要的细节,程序员可以根据它们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

通常用HIPO图(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或PDL语言(过程设计语言

)描述详细设计的结果。

6编码和单元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程序员应该根据目标系统的性质和实际环境,选取一种适当的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必要时用汇编语言),把说细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用选定的语言书写的程序

,并且仔细测试编写出的每一个模块。

7综合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达到预定

的要求。

最基本的测试是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所谓集成测试是根据设计的软件结构

,把经过单元测试检验的模块按某种选定的策略装配起来,在装配过程中对程

序进行必要的测试。所谓验收测试则是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通常在需求分析

阶段确定),由用户(或在用户积极参加下)对目标系统进行验收。

必要时还可以再通过现场测试或平行运行等方法对目标系统进一步测试检验。

为了使用户能够积极参加验收测试,并且在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以后能够正确

有效地使用这个系统,通常需要以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培训。

通过对软件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预测软件的可靠性;反之,根据对软件可靠

性的要求也可以决定测试和调试过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应该用正式的文档资料把测试计划、详细测试方案以及实际测试结果保存下

来,做为软件配置的一个组成成分。

8软件维护

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

需要。

通常有四类维护活动:改正性维护,也就是诊断和改正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

软件错误;适应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完善性维护,

即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或扩充软件使它更完善;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

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虽然没有把维护阶段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阶段,但是实际上每一项维护活动

都应该经过提出维护要求(或报告问题),分析维护要求,提出维护要求,提出

维护方案,审批维护方案,确定维护计划,修改软件设计,修改程序,测试程序,

复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因此实质上是经历了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软件定义和开

发的全过程。

都应该经过提出维护要求(或报告问题),分析维护要求,提出维护要求,提出

维护方案,审批维护方案,确定维护计划,修改软件设计,修改程序,测试程序,
复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因此实质上是经历了一次压缩和简化了的软件定义和开
发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
还不错,希望你采纳。

Ⅱ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工作分解

工作分解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满足项目管理过程的各种需要。
①工作分解可以使项目根据各个子任务确定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并人员安排;
②明确人员责任;
③进行项目工期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等;
④为项目招标、发包提供依据;⑤更好地实施项目风险控制和合同控制。

Ⅲ 为什么要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qNBwqvbRS5ziBSIeanLQAQ

提取码:qoyw

需求分析也称为软件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或需求分析工程等,是开发人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准确理解用户和项目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具体要求,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表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从而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的过程。

Ⅳ 在软件开发中项目管理进行任务分解的基本步骤是

进行工作分解的标准应该统一,不能有双重标准。选择一种项目分解标准之后,在分解过程中应该统一使用此标准,避免因使用不同标准而导致的混乱。可以采用生存期为标准、产品的功能为标准或者以项目的组织单位为标准。进行任务分解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认并分解项目的主要组成要素。通常,项目的主要要素是这个项目的工作细目。以项目目标为基础,作为第一级的最整体的要素。项目的组成要素应该用有形的、可证实的结果来描述,目的是使绩效易检测。(2)确定分解标准,按照项目实施管理的方法分解,而且分解的时候标准要统一。分解要素是根据项目的实际管理而定义的。不同的要素有不同的分解层次。例如:项目生存期的阶段可以当作第一层次的划分,把第一层次中的项目细目在第二阶段继续进行划分。(3)确认分解的详细程度以及作为费用和时间估计的标准,明确责任。工作细目的分解如果在很久的将来才能完成,就不存在确定性。(4)确定项目交付成果。根据项目规范的衡量标准检测交付结果。(5)验证分解正确性。验证分解正确后,建立一套编号系统。

Ⅳ 软件开发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软件开发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与需求放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性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的好,将为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软件需求也是在软件爱你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定制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正常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中偶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还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定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严密的测试,一发现软件在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以上就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五个阶段,但是有的时候在软件爱你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必须按照这个过程进行的。

Ⅵ 什么是工作分解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跟因数分解是一个原理,就是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工作分解结构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

目录

1基本定义

2基本内容

▪ 分解原则

▪ 创建要求

▪ 分解方式

3主要用途

4结构种类

▪ 纲要结构

▪ 项目结构

▪ 合同结构

5工作包

6使用

▪ 实践经验

▪ 分解作用

▪ 分解优点

7分解结构

1基本定义编辑

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ructureWBS):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
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无论在项目管理实践中,还是在PMP考试中,工作分解结构(WBS)都是最重要的内容。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
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WBS同时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项目范围是由WBS定义的,所以WBS也是一个项目的综合工具。
2基本内容编辑
分解原则
1、将主体目标逐步细化分解,最底层的日常活动可直接分派到个人去完成;

2、每个任务原则上要求分解到不能再细分为止;

3、日常活动要对应到人、时间和资金投入。

二、任务分解的方法

1、采用树状结构进行分解;

2、以团队为中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充分沟通,一对一个别交流与讨论,分解单项工作。

三、任务分解的标准

1、分解后的活动结构清晰,从树根到树叶,一目了然,尽量避免盘根错节;

2、逻辑上形成一个大的活动,集成了所有的关键因素包含临时的里程碑和监控点,所有活动全部定义清楚,要细化到人、时间和资金投入。

在我们日常管理项目时,要学会分解任务,只有将任务分解得足够细,足够明了,才能统筹全局,安排人力和财力资源,把握项目的进度。
创建要求
创建WBS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某项任务应该在WBS中的一个地方且只应该在WBS中的一个地方出现。

2、WBS中某项任务的内容是其下所有WBS项的总和。

3、一个WBS项只能由一个人负责,即使许多人都可能在其上工作,也只能由一个人负责,其他人只能是参与者。

4、WBS必须与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方式一致。

5、应让项目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创建WBS,以确保WBS的一致性。

6、每个WBS项都必须文档化,以确保准确理解已包括和未包括的工作范围。

7、WBS必须在根据范围说明书正常地维护项目工作内容的同时,也能适应无法避免的变更。

五、表示方式

WBS可以由树形的层次结构图或者行首缩进的表格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表格形式的WBS应用比较普遍,特别是在项目管理软件中。

工作分解结构(分级的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图的WBS层次清晰,非常直观。结构性很强,但不是

工作分解结构
很容易修改,对于大的、复杂的项目也很难表示出项目的全景。由于主观性,一般在小的,适中的项目中的较多。
分解方式
WBS的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

1、按产品的物理结构分解。

2、按产品或项目的功能分解。

3、按照实施过程分解。

4、按照项目的地域分布分解。

5、按照项目的各个目标分解。

6、按部门分解。

7、按职能分解。
3主要用途编辑
WBS具有4个主要用途:1、WBS是一个描述思路的规划和设计工具。它帮助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确定和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工作。

2、WBS是一个清晰地表示各项目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结构设计工具。

3、WBS是一个展现项目全貌,详

相关书籍
细说明为完成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各项工作的计划工具。

4、WBS定义了里程碑事件,可以向高级管理层和客户报告项目完成情况,作为项目状况的报告工具。

WBS是面向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成组的项目元素,这些元素定义和组织该项目的总的工作范围,未在WBS中包括的工作就不属于该项目的范围。WBS每下降一层就代表对项目工作更加详细的定义和描述。项目可交付成果之所以应在项目范围定义过程中进一步被分解为WBS,是因为较好的工作分解可以:

防止遗漏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帮助项目经理关注项目目标和澄清职责。建立可视化的项目可交付成果,以便估算工作量和分配工作。帮助改进时间、成本和资源估计的准确度。帮助项目团队的建立和获得项目人员的承诺。为绩效测量和项目控制定义一个基准。辅助沟通清晰的工作责任。为其他项目计划的制定建立框架。帮助分析项目的最初风险。
4结构种类编辑
纲要结构
(SWBS:SummaryWBS)纲要性工作分解结构是指导性的、战略性的工作分解结构。该分解结构只

工作分解结构
有上面的三级:

第一级:整个系统即防务装备项目,如:飞机系统、电子系统、导弹系统、军械系统、空间系统和地面车辆系统。

第二级:防务装备项目的重大单元,如航空飞行器、舰船、系统实验和资料等。

第三级:从属于第二级的单元,如机体、推进装置、资料、服务和技术出版物等。
项目结构
(PSWBS,ProjectSWBS)

项目纲要性工作分解结构是针对某一特定项目,对纲要性工作分解结构进行裁剪得到的工作分解结构。
合同结构
(CWBS,ContractWBS)

合同工作分解结构是适用于特定合同或采购活动的完整的工作分解结构。CWBS概括了项目的任务,确定了这些任务与项目的组织机构、技术状态的关系,为项目的性能、技术目标、进度和费用之间的联系,确定了逻辑上的约束框架。合同工作分解结构应与合同规定的层次相一致。合同应指出在合同的哪一级别上进行费用累计。承包商为控制其费用而用到的合同WBS的扩延级,应具有费用累计的追溯能力。

而在其他某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常见的其他分解结构主要包括:

A、合同工作分解结构(CWBS)——它主要用于定义卖方提供给买方报告的层次,通常不如卖方管理工作使用的工作分解结构(WBS)详细。

B、组织分解结构(OBS)——它用于显示各个工作元素被分配到哪个组织单元。

C、资源分解结构(RBS)——它是组织分解结构的一种变异,通常在将工作元素分配到个人时使用。

D、材料清单(BOM)——表述了用于制造一个加工产品所需的实际部件、组件和构件的分级层次。

E、项目分解结构(PBS)——它基本上与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概念相同。
5工作包编辑
WBS的最低层次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称为工作包(WorkPackage),具有以下特点:1、工作包可以分配给另一位项目经理进行计划和执行。

工作分解结构
2、工作包可以通过子项目的方式进一步分解为子项目的WBS。

3、工作包可以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进一步分解为活动。

4、工作包可以由惟一的一个部门或承包商负责。用于在组织之外分包时,称为委托包(CommitmentPackage)。

5、工作包的定义应考虑80小时法则(80-HourRule)或两周法则(TwoWeekRule),即任何工作
包的完成时间应当不超过80小时。在每个80小时或少于80小时结束时,只报告该工作包是否完成。通过这种定期检查的方法,可以控制项目的变化。[编辑]
创建WBS的过程

创建WBS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在项目分解过程中,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和所有参与项目的职能经理都必须考虑该项目的所有方面。制定WBS的过程是:

1、得到范围说明书(ScopeStatement)或工作说明书(StatementofWok,承包子项目时)。

2、召集有关人员,集体讨论所有主要项目工作,确定项目工作分解的方式。

3、分解项目工作。如果有现成的模板,应该尽量利用。

4、画出WBS的层次结构图。WBS较高层次上的一些工作可以定义为子项目或子生命周期阶段。

5、将主要项目可交付成果细分为更小的、易于管理的组分或工作包。工作包必须详细到可以对该工作包进行估算(成本和历时)、安排进度、做出预算、分配负责人员或组织单位。

验证上述分解的正确性。如果发现较低层次的项没有必要,则修改组成成分。如果有必要,建立一个编号系统。随着其他计划活动的进行,不断地对WBS更新或修正,直到覆盖所有工作。
6使用编辑
对WBS需要建立WBS词典(WBSDictionary)来描述各个工作部分。WBS词典通常包括工作包描述、进度日期、成本预算和人员分配等信息。对于每个工作包,应尽可能地包括有关工作包的必要的、尽量多的信息。当WBS与OBS综合使用时,要建立账目编码(CodeofAccount)。账目编码是用于惟一确定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每一个单元的编码系统。成本和资源被分配到这一编码结构中。
实践经验
最多使用20个层次,多于20层是过度的。对于一些较小的项目4-6层一般就足够了。

WBS中的支路没有必要全都分解到同一层次,即不必把结构

工作分解结构
强制做成对称的。在任意支路,当达到一个层次时,可以作出所要求准确性的估算,就可以停止了。
分解作用
1.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的范围;

2.为各独立单元分派人员,规定这些人员的相应职责;

3.针对各独立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需要量的估算,提高时间、费用和资源估算的准确度;

4.为计划、成本、进度计划、质量、安全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基础,确定项目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

5.将项目工作与项目的财务帐目联系起来;

6.便于划分和分派责任;

7.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

8.估算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费用。
分解优点
(一)能够为工作定义提供更有效的控制。

一般来说,良好的项目管理具有下列几个原则:

1.通过设施的结构化分解来进行管理;

2.关注结果:实现什么,而不是怎样实现;

3.通过工作分解结构,技术和人员、系统和组织之间可以平衡结果;

4.在项目涉及的所有部门之间,通过定义角色、责任和工作关系来建立一个契约;

5.采用一个简明的报告结构。

使用工作分解结构可以满足有效项目管理的五个原则中的前三个,而避免了计划的误区——即只在一个详细的层次上定义工作。以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定义工作可以保证得到更好的结果。通过可交付成果来进行工作定义,在项目向前进行时,只有那些对生产设施有必要的工作才做,因此计划也变得更加固定。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项目所需的工作可能发生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一定要对最终结果的产生有益。

(二)把工作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包中(相应的授权)。

WBS中的工作包是自然的,因为WBS的目的是生产产品,在分配责任的同时也赋予每个产品或服务的单独的部门。如果
工作只是在一个详细的层次上定义,并汇集成工作包,那么这个工作包就不是自然的了,项目经理只能每天忙于告诉人们一些技术和方法,而不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去
完成工作。

(三)便于找到控制的最佳层次。

人们在较低层次上进行控制可能意味着在控制上所花的时间要比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更多,而在较高层次上进行控制则意味着有些重要情况在我们不经意时会溜走。通过WBS,我们可以找到控制的最佳层次。一般情况下,控制活动的长短应该与控制会议召开的频度相一致。

(四)有助于限定风险。

在以上讨论时我们都限定计划和控制的范围都不包含较高的风险。实际上WBS的分解层次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WBS的最低层次可根据风险的水平来确定。在风险较低的项目中,工作分解的最低层次可以是工作包,而在一个风险较高的项目中,我们可以继续到项目的一个最低层次上。

项目经理在规划和控制其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工作分解结构是非常有用的工具。编制完整的WBS确定了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并确定了各项单独的工作(部分)与整个项目(整体)的关系。

(五)是信息沟通的基础。

在现代大型复杂项目中,一般要涉及大量的资源,涉及许多公司、供应商、承包

工作分解结构

等等,有时还会有政府部门的高技术设施或资金投入,因而要求的综合信息和信息沟通的数量往往相当大。这些大项目涉及巨资并历时若干年,因此项目开始进行时
设想的项目环境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即我们已经多次提到的项目早期阶段的不确定性[pp1]。这就要求所有的有关集团要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基
础,一种各有关集团或用户从项目一开始到最后完成都能用来沟通信息的工具。这些集团包括:业主、供应商、承包人、项目管理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等。而一个设计恰当的工作分解结构将能够使得这些集团或用户有一个较精确的信息沟通连接器,成为一种相互交流的共同基础。利用工作分解结构作为基础来编制预算、进度和描述项目的其它方面,能够使所有的与项目有关的人员或集团都明了为完成项目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等。

(六)为系统综合与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典型的项目控制系统包括进度、费用、会计等不同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信息转移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将这些子系统很好地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而工作分解结构的应用可以提供一个这样的手段。

在WBS的应用中,各个子系统都利用它收集数据,这些系统都是在与WBS有直接联系的代码词典和编码结构的共同基础
上来接受信息的。由于WBS代码的应用使所有进入到系统的信息都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定义方法作出来的,这样就能确保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能够与同一基准相比较,
并使项目工程师、会计师以及其他项目管理人员都参照有同样意义的同种信息,这对于项目控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许多项目中的典型问题之一是会计系统和进度控制系统不是采用完全相同的分类或编码,但是在一个有组织的共同基础之上对成本和进度作出统一、恰当的解释、分析和预测对于项目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WBS基础上的共同联系越多,对项目控制就越有益,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分析中的系统差异。
7分解结构编辑
WBS将项目的“交付物”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到易于管理的若干元素,以此结构化地组织和定义了项目的工作范围。 工作细目(WORK ITEM),工作包(WORK PACKAGE)

WBS的制定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确保能把完成每个底层工作包的职责明确地赋予一个成员、一组成员或者一个组织单元,同时考虑尽量使一个工作细目容易让具有相同技能的一类人承担。

◇根据80小时的原则,工作包的时间跨度不要超过2周时间,否则会给项目控制带来一些困难;同时控制的粒度不能太细,否则往往会影响项目成员的积极性

◇可以将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做为第一层,将每个阶段的交付物做为第二层。如果有的交付物组成复杂,则将交付物的组成元素放在第三层。

◇分解时要考虑项目管理本身也是工作范围的一部分,可以单独做为一个细目。

◇对一些各个阶段中都存在的共性工作可以提取出来,例如人员培训作为独立的细目

◇确保能够进行进度和成本估算。

Ⅶ 什么是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出发,形成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需求分析阶段明确软件是“做什么”的基础上,解决软件“怎么做”的问题。
结构化设计方将把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需求规格说明对软件进行功能分解,确定软件的总体结构;详细设计阶段确定每个模块功能所需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出每个模块的逻辑结构。软件设计阶段结束时的工作成果是软件设计说明书,它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模块结、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详细的过程描述 。
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软件设计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软件设计是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是将需求准确地转化为完整的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唯一途径 。
从技术观点上看,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1)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2)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的定义 ;
(3)接口设计描述软件内部、软件和协作系统之间及软件与人之间如何通信 ;
(4)过程设计则把系统结构部件较换为软件的过程性描述。

Ⅷ 为什么要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当前各个领域数据生成速度逐渐加快,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膨胀。这些巨大的数据资源蕴藏着潜在的价值,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当前数据的特点除了数量庞大之外,数据类型也变得多样化,其中包括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海量数据,给传统分析工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对数据的分析不再是简单的生成统计报表,而是利用复杂的分析模型进行深人的分析,传统分析技术例如关系数据库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在扩展性上,通过增加或更换内存、CPU、硬盘等设备原件以打一展单个节点的能力的纵向打一展(scaleup)系统遇到了瓶颈;只有通过增加计算节点,连接成大规模集群,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和管理的横向打一展(scaleout)系统才能满足大数据的分析需求[u。因此传统工具在扩展性上遇到了障碍,必须寻求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来分析和利用这些庞大的资源。利用云计算平台搭建Hadoop计算框架成为当前处理大数据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云计算和Hadoop应用的特点和自身安全机制薄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风险。1、大数据应用模式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计算,是以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助为基础,融合了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技术的新兴产物。它将原本需要由个人计算机和私有数据中心执行的任务转移给具备专业存储和计算技术的大型计算中心来完成,实现了计算机软件、硬件等计算资源的充分共享[z}。企业或个人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在基础设施的购买上,更不需要花费精力对软硬件进行安装、配置和维护,这些都将由云计算服务商CSP(CloudServiceProvider)提供相应的服务。企业或个人只需按照计时或计量的方式支付租赁的计算资源。云计算服务商拥有大数据存储能力和计算资源,被视为外包信息服务的最佳选择[31因此大数据的应用往往与云计算相结合。Hadoop是当前最广为人知的大数据技术实施方案,它是Google云计算中的Map/Rece}4}和GFS(GoogleFileSystem)的开源实现。Hadoop提供了一种计算框架,其最为核心的技术是HDFS(HadoopDistributedFileSystem)以及MapReee}HDFS提供了高吞吐量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而MapReee是大型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模型。Hadoop为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共享存储和分析系统[5-6}v尽管有一些组织自建集群来运行Hadoop,但是仍有许多组织选择在租赁硬件所搭建的云端运行Hadoop或提供Hadoop服务。例如提供在公有或私有云端运行Hadoop的Cloudera,还有由Amazon提供的称为ElasticMapReee的云服务等f}l。因此将云计算与Hadoop结合处理大数据已成为一种趋势。2、大数据安全风险分析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数据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由于云计算的特点是将数据外包给云服务商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将数据的所有权转移给了CSP,用户失去了对物理资源的直接控制[A1。而云中存储的大数据通常是以明文的方式存在的,CSP对数据具有底层控制权,恶意的CSP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用户数据,而云计算平台亦可能受到攻击致使安全机制失效或被非法控制从而导致非授权人读取数据,给大数据安全带来了威胁。Hadoop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过安全问题,在Ha-doop1.0.0和ClouderaCDH3版本之后,Hadoop加人了Kerberos的身份认证机制和基于ACL的访问控制机制[91。即使在安全方面增加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策略,Hadoop的安全机制仍然非常薄弱,因为Ker-beros的认证机制只应用于客户机(Clients)、密钥分发中心(I}eyDistributionCenter,I}DC)、服务器(Serv-er)之间,只是针对机器级别的安全认证,并未对Ha-doop应用平台本身进行认证[}o}。而基于ACL的访问控制策略需要通过在启用ACL之后,对hadoop-policy.xml中的属性进行配置,其中包括9条属性,它们限制了用户与组成员对Hadoop中资源的访问以及Datanode和Namenode或Jobtracke:和Tasktrackers等节点间的通信,但该机制依赖于管理员对其的配置[川,这种基于传统的访问控制列表容易在服务器端被篡改而不易察觉。而且基于ACL的访问控制策略粒度过粗,不能在MapRece过程中以细粒度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字段。况且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不同应用,访问控制列表需要经常作对应的更改,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且不易维护。因此Hadoop自身的安全机制是不完善的。2.1不同应用模式下CSP及Uers带来的安全风险云计算中Hadoop有多种应用模式。在私有云中搭建Hadoop,即企业自己应用Hadoop,使用该平台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员工,外部人员无法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这时的CSP指的是Hadoop的创建和管理者,IaaS级和PaaS级CSP为相同的实体;在公有云平台应用Hadoop,CSP有2级,IaaS级CSP,提供基础设施;PaaS级CSP,负责Hadoop的搭建和管理。这时两级CSP往往是不同的实体。

Ⅸ 什么是软件开发工作的五个阶段

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软件开发的五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 Requirements Capture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形式功能规约,即需求规格说明书)表达出来的过程。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和用户一起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并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与设计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系统分析与设计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实际上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软件分解成模块是指能实现某个功能的数据和程序说明、可执行程序的程序单元。

第三阶段:系统实现 Implementation

系统实现是指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充分了解软件开发语言、工具的特性和编程风格,有助于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保证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

第四阶段:软件测试 Testing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出色的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组成了测试用例)。

第五阶段:软件维护 Maintenance

维护是指在已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并交付使用以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一些软件工程的活动。即根据软件运行的情况,对软件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新的要求,以及纠正运行中发现的错误。

通常一个软件开发流程包括上面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对软件进行不同的操作,直到最后得到客户想要的软件,这样一个软件开发才算真正的完成,在后期当中,还要对客户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Ⅹ 如何对正在实施的软件系统(项目)进行问题分析和评估

转载,供参考。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
一、影响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的因素

要有效地进行进度控制,必须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事先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缩小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偏差,实现对项目的主动控制。软件开发项目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如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等等。在软件开项目的实施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技术的因素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常见问题主要是体现在对一些因素的考虑上。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80-20原则与过于乐观的进度控制

80-20原则在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方面体现在:80%的项目工作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而剩余的20%的项目工作需要80%的时间。这个80%的项目工作不一定是在项目的前期,而可能是分布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但是剩余的20%左右的项目工作大部分是在后期。所以软件开发在进入编码阶段后会给人一种“进展快速”的感觉,使得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用户以及高层领导产生了过于乐观的估计。有些领导看到软件交付给用户了,就一块石头落地“总算交差了”,同时又可能撤出一些被认为不必要的人力资源。但很多情况下这是为了对付用户不合理的交付期限要求而采用的不得已的措施。这样的结果是拖延了后期的工作,同时如果软件还不成熟的话,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影响。

2、范围、质量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软件开发项目比其他任何建设项目都会有更经常的变更,大概是因为软件程序是一种“看不见”又“很容易修改”的东东吧,用户是想改就改,造成需求的蔓延,项目经理有时还不知如何拒绝,加上要说“我能”的心理因素,一般都会答应修改。这样集少成多,逐渐影响了项目进度。

如果某项工作在进度上表面上达到目标了,但经检验其质量没有达到要求,则必然要通过返工等手段,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加时间的投入,实际上是拖延了进度。不管是从横向或纵向来看,部分任务的质量会影响总体项目的进度,前面的一些任务质量中会影响到后面的一些任务质量。

3、资源、预算变更对进度的影响

资源,最主要的还是人力资源,有时某方面的人员不够到位,或者在多个项目的情况下某方面的人员中途被抽到其他项目、或身兼多个项目、或在别的项目不能自拔无法投入本项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就是信息资源,如某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用户可能提供不了,而是需要去收集或购买,如果不能按时得到,就会影响需求分析、设计或编码的工作。其他资源,如开发设备或软件没有到货,也会对进度造成影响。

预算其实就是一种资源,它的变更会影响某些资源的变更,从而对进度造成影响。

4、低估了软件开发项目实现的条件

低估软件开发项目实现的条件表现在低估技术难度、低估协调复杂度、低估环境因素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低估技术难度。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有时甚至是企业的高级项目主管也经常低估项目技术上的困难。低估技术难度实际上也就是高估人的能力,认为或希望项目会按照已经制定的乐观项目计划顺利地实施,而实际则不然。软件开发项目的高技术特点本身说明其实施中会有很多技术的难度,除了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外,还要考虑为解决某些性能问题而进行科研攻关和项目实验;

其次,低估了协调复杂度,也低估了多个项目团队参加项目时工作协调上的困难。软件开发项目团队成员比较强调个人的智慧、强调个性,这给项目工作协调带来更多的复杂度。当一个大项目由很多子项目组成时,不仅会增加相互之间充分沟通交流的困难,更会增加项目协调和进度控制上的困难。

另外,企业高级项目主管和项目经理也经常低估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用户环境、行业环境、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低估这些条件,既有主观的原因,也会有客观的原因。对项目环境的了解程度不够,造成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5、项目状态信息收集的情况

由于项目经理的经验或素质原因,对项目状态信息收集的的掌握不足,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比较差。另外其它一些原因也会造成这种现象。某些项目团队成员报喜不报忧,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工作的不好的情况,例如软件程序的编制,可能会先编制一些表面的东西,现有界面,看起来好像完成任务了,实际上只是一个“原型系统”或演示系统。给领导造成比较乐观的感觉。

如果项目经理或者管理团队没有及时地检查发现这种情况,将对项目的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当然,如果出现这种需要时时刻刻都互相提防的氛围,管理人员就应该从管理的角度,从制度的角度检讨一下,进行改进,让大家实事求是地进行沟通。温伯格说:“无论你多么聪明,离开了信息,对项目进行成功的控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6、执行计划的严格程度

没有把计划作为项目过程行动的基础,而是把计划放在一边,比较随意去做。例如对于项目团队内部沟通或外部沟通,在计划中要说明清楚人员、周期、方式、方法,不能遗漏,但在实际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沟通没有按时或没有完整地达到所有项目干系人的情况。若项目计划本身有错误,执行错误的计划肯定会产生错误。如,计划制订者在计划系统框架设计考虑上的错误、进度安排上的失误等。实际的项目实施中,除了这种错误之外,还可能因为项目执行上的错误,造成项目的麻烦。例如,项目的客户及其他项目干系人没有及时为项目中出现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者所采取的措施的不适合具体的情况、没有效果或者有副作用等。另外,如果在项目中的某项工作(如某个子系统或模块、组件)被转包给第三方开发后,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也会造成进度上的延误。

7、计划变更调整的及时性

渐近明细是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软件开发项目,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开始时的项目计划可以先制定得比较粗一些,随着项目的进展,特别是需求明确以后,项目的计划就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这时候应该对项目计划进行调整修订,通过变更手续取得项目干系人的共识。计划应该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细化、调整、修正。没有及时调整的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难以控制的。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不断细化、调整、修正、完善。对于较为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可采用二次甚至多次 WBS 方法。即根据总体阶段划分的总体 WBS ,需求调研阶段结束、概要设计完成后专门针对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的二次 WBS 。由于需求的功能点和设计的模块或组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只有在概要设计完成以后才能准确地得到详细设计或编码阶段的二次 WBS ,根据代码模块或组件的合理划分而得出的二次 WBS 才能在详细设计、编码阶段乃至测试阶段起到有效把握和控制进度的作用。有些项目的需求或设计做得不够详细,无法对工作任务的分解、均衡分配和进度管理起参考作用,因此要随着需求的细化和设计的明确,对项目的分工和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使项目的计划符合项目的变化,使项目的进度符合项目的计划。

8、未考虑不可预见事件发生造成的影响

假设、约束、风险等考虑“不周”造成项目进度计划中未考虑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例如软件开发项目还会因为项目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缺乏、人员生病、人员离职、项目团队成员临时有其他更紧急的任务造成人员流动等不可预见的事件对项目的进度控制造成影响(即项目按时完成是基于如下假设:人力资源不会缺乏、人员不会生病、人员不会流动)。企业环境、社会环境、天灾人祸等事件对项目的进度控制造成影响。对项目的假设条件、约束条件、风险及其对策等对于进度的影响在项目计划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也要不断地重新考虑有没有新的情况,新的假设条件、约束条件、潜在风险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假设是通过努力可以直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一定要解决才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约束一般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回避或弥补、取舍,如牺牲进度、质量等等;假设与约束是针对比较明确会出现的情况,如果问题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则应该在风险分析中列出,分析其出现的可能性、造成的影响、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像没有考虑人的疾病、人员流动这些情况本身也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所有以外的情况都考虑完整,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但有些诸如下班或节假日的加班时间都被安排用于项目工作的情况就会造成更多的项目不确定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当然要对所有可能情况都做到有备无患,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冒一定的风险,同时对于风险的防范也需要考虑如果防范的成本大于风险本身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则这种防范是没有必要的。

9、程序员方面的因素对进度的影响

程序员方面有两种常见的心态影响了进度的控制:一是技术完美主义、二是自尊心。

技术完美主义的常见现象是,有些程序员由于进度压力、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会匆忙先做编码等具体的事情,等做到一定程度后会想到一些更好的构思,或者看到一些更好的技术的介绍,或者是觉得外部构架可以更加美化,或者是觉得内部构架可以更加优化,这样他们会私下或公开对软件进行调整,去尝试一下新的技术。而是否使用这些新的技术对完成项目本身的目标并没有影响,相反可能带来不确定的隐患。这种做法不是以用户的需求为本、或以项目团队的总体目标为本,可能对软件开发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自尊心的常见想象是,有些程序员在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倾向于靠自己摸索,而不愿去问周围那些经验更为丰富的人。有些人也许会通过聊天室等方式匿名地向别人求教。如果运气好会很快地解决,否则要花很多实践摸索。而如果向周围的人求教,可能摸索几天的问题别人早就解决了。

10、未考虑软件开发过程的循环、迭代特性

对软件开发的各个过程分类过于精细,制定进度计划时各项工作过于紧凑、没有弹性,造成的后果是,定期提交项目进度阶段报告的制度只有在表面上起到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表提交阶段成果也只是在表面上起到效果。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行的规定会使人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在项目计划中“规定”某个时间只能做某某类别的事情,那么严格执行的后果就是编码阶段就不能修改文档;另外错误的“里程碑”概念可能会使大家轻易地相信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是“通过评审”最终定稿了,而实际上可能只是因为时间到了该提交的人提交、该评审的人评审了。如果上下阶段是不同的人就根本不会去检查其中是否还有错误;如果上下阶段是同一个人,就可能非正式地修改上一阶段的错误,但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却是下一阶段的,并且这样的修改时没有记录的。这样关于阶段进度控制的措施实际上只是在表面上有效。最为普遍的情况是,用户在合同中限定了提交软件系统的时间,实际上这个时间对完成项目任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计划只能按照合同来进行,所以要不用户让步,要不只能按照时间的约定提交实际上还未完成的软件系统,完成系统的安装,但这时候的“完成阶段任务”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系统虽然安装了,但可能是没有经过严格彻底测试的,也可能是只完成了部分的功能,省略了某些功能,有些是整块功能省略,有的是省略了某些功能的某个过程,如数据录入里面隐含的数据录入前缺省值设置、数据录入检验等功能,而是实现了比较粗糙的功能。这样,系统交付并不意味着项目的完成,而在项目交付之后还要花更多的时间。

11、其他因素

以上这些因素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几个主要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这里的人包括所有与项目相关的人。项目经理的素质、管理者的水平、用户的因素、项目成员的因素等等,都会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这是因为由于软件开发的特性。因为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在此分析一些常见的因素。

不可否认,软件开发项目进度可控性还是带有一定运气成分的。特别是需要用户配合的那些软件开发项目,其可控性与用户的成熟度、软件应用领域的成熟程度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完备程度有很大关系。关于可控性方面会涉及到一些与客户打交道经验,虽然我们说,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我们要把主导权交给他们,而关键是我们如何去主导、引导、把握。因此,项目控制的好坏与相关人员人际关系方面的经验也有关系。

尽管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我们的任务是首先分清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们不能控制的。项目经理一是要尽量扩大可控的领域,减少不可控的领域,二是不要在“不可控”上花太多时间,而是多花一些时间把可控的工作控制好,做好防范措施,减轻不可控因素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项目经理的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进度展开的。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三角关系,需要项目经理去平衡。

二、项目进度控制的目的

项目进度控制和监督的目的是:增强项目进度的透明度,以便当项目进展与项目计划出现严重偏差时可以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已经归档和发布的项目计划是项目控制和监督中活动、沟通、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基础。

1、根据计划进行监控

项目控制的第一个目的是根据计划对项目的各项活动进行监控,即根据已经制定并取得共识的软件开发项目计划来监控项目的实际表现和进度。为此应该根据项目计划来监控项目计划参数的实际值,这些参数包括进度表、项目成本、工作量、工作产品和任务的属性、使用的资源、项目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项目计划来监控项目团队所作的承诺是否已经或可能兑现、原来的确定的风险是否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是否有新的风险出现;根据项目计划来收集、管理、使用项目数据;根据计划监督项目干系人的参与情况,监控各项任务承担人的参与活动;定期进行必要的进度评审,确定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偏差、跟踪变更请求和问题报告直到变更或问题得到解决;在项目的里程碑对项目的成果进行评审。

2、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

项目控制的另外一个目的是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即当项目进度或者结果已经或即将与计划有严重偏差时,对需要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管理。为此应当收集并且分析项目进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监控要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分析措施采取以后的结果,判断这些措施的有效性,确定和记录纠正与计划结果存在偏差的问题而采取的必要且合适的措施。

项目执行过程中仅仅靠最初建立的一份“完善”的基准计划是不够的,最好的计划也未必会一直有效。根据项目任务渐进明晰的特点,特别是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肯定需要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对项目进行变更控制,这种控制过程包括定期搜集有关项目进展情况的信息,把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进展情况进行对比;如果实际进展情况比计划进展情况有差距,或可能会有差距,就应当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变更控制应当在项目期间定期进行,这里所说的变更控制不一定要进行真正的变更,而是说要定期对变更进行控制。

如果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某一时间点,把实际进度与计划中约定的进度相比对,显示出项目已经延误或即将延误、超出预算目标或不符合质量要求,就必须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项目回到正轨上来,重新符合计划的安排要求。在已做出执行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决定之前,应评估一下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无副作用性,以确保纠正措施使项目回到项目的工作范围、时间和预算约束内,并对项目的其他目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在各种项目目标中进行平衡

如果经过评估确定项目确实已无法控制,就应当下定决心以牺牲软件功能范围、工作成果范围(如某些中间文档)、成本预算、进度计划或软件质量中的某一项目标为代价,来保住项目最重要的那些目标,在各种项目目标中进行平衡,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有效的项目控制的关键是定期及时测量实际进程,并与计划进程相比较,如有必要就立即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指望不采取纠正和干预措施,问题就自行消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问题越早发现就越好改正,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小。问题越提前发现就越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避免造成损失。基于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就有可能准确预测项目进度计划和成本预算的实施情况,以便顺利完成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参数超出项目目标的限制范围,就必须马上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发现这些项目参数有超出项目目标的限制范围的趋势,就必须马上采取预防措施。

软件开发项目实施中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若某个分项或阶段实施的进度没有把握好,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因此应当尽可能地排除或减少干扰因素对进度的影响,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

三、软件开发项目常用进度控制措施

1、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

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有效地项目计划和充分掌握第一手实际信息,在此前提下,通过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分析、评价项目进度。通过沟通、肯定、批评、奖励、惩罚、经济等不同手段,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督促、影响、制约。及时发现偏差,及时予以纠正;提前预测偏差,提前予以预防。

在进行项目进度控制时,必须落实项目团队之内或之外进度控制人员的组成,明确具体的控制任务和管理职责。要制定进度控制的方法,要选择适用的进度预测分析和进度统计技术或工具。要明确项目进度信息的报告、沟通、反馈、以及信息管理制度。

项目进度控制应该由部门经理和项目监控人员共同进行,之所以需要部门经理参与,是因为部门经理负责项目一般要负责一定人事行政的责任,如成员的考核、升迁、发展等。他们只有通过软件开发项目才能更好地了解项目成员,项目也只用通过对他们有切身利益的管理者参与管理才会更加有效。

2、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手段

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和依据,项目负责人负责制作项目计划书。项目进度监控人员根据项目计划书对项目的阶段成果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阶段成果提前或延后完成,项目负责人应提前申请并做好开发计划的变更。对于项目进度延后的,应当分析产生进度延后的原因、确定纠正偏差的对策、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在确定的期限内消除项目进度与项目计划之间的偏差。项目计划书应当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基准和依据的新鲜性、有效性。

项目阶段情况汇报与计划:项目负责人按照预定的每个阶段点(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是每周、每双周、每月、每双月、每季、每旬等等)定期在与项目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后,向相关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提交一份书面项目阶段工作汇报与计划,内容包括:

a、对上一阶段计划执行情况的描述
b、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安排
c、已经解决的问题和遗留的问题
d、资源申请、需要协调的事情及其人员
e、其他需要处理的问题

这些汇报将存档,作为对项目进行考核的重要材料。

在计划制定时就要确定项目总进度目标与分进度目标;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及时发现偏离,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或者预防;协调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进度关系。

在项目计划执行中,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检查并掌握项目实际进度信息。对反映实际进度的各种数据进行记载并作为检查和调整项目计划的依据,积累资料,总结分析,不断提高计划编制、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水平。

做好项目计划执行中的检查与分析。通过检查,分析计划提前或拖后的主要原因。项目计划的定期检查是监督计划执行的最有效的方法。

及时制定实施调整与补救措施。调整的目的是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对项目计划作必要的修正,使之符合变化的实际情况,以保证项目目标其顺利实现。由于初期编制项目计划时考虑不周,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增加某些工作时就需要重新调整项目计划中的网络逻辑,计算调整后的各时间参数、关键线路和工期。

3、进度控制内容

从内容上看,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主要表现在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这几个方面。组织管理包括这样几个内容:

(1)项目经理监督并控制项目进展情况;
(2)进行项目分解,如按项目结构分,按项目进展阶段分,按合同结构分,并建立编码体系;
(3)制订进度协调制度,确定协调会议时间,参加人员等;
(4)对影响进度的干扰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技术管理与人员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软件开发项目的技术难度需要引起重视,有些技术问题可能需要特殊的人员,可能需要花时间攻克一些技术问题,技术措施就是预测技术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合同措施通常不由项目团队负责,企业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转包、合同期与进度计划的协调等。项目经理应该及时掌握这些工作转包的情况,按计划通过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向客户提供比较可靠的报告等。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的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编制、调整项目进度控制计划时对项目信息的掌握上。这些信息主要是:预测信息,即对分项和分阶段工作的技术难度、风险、工作量、逻辑关系等进行预测;决策信息,即对实施中出现的计划之外的新情况进行应对并做出决策。参与软件开发项目决策的有项目经理、企业项目主管及客户的相关负责人;统计信息,软件开发项目中统计工作主要由参与项目实施的人员自己做,再由项目经理或指定人员检查核实。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写出项目进展分析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按日、周、月等时间要求对进度进行统计和审核,这是进度控制所必须的。

4、不同阶段的项目进度控制

从项目进度控制的阶段上看,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有:项目准备阶段进度控制,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进度控制,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等这几个部分。

准备阶段进度控制任务是:向业主提供有关项目信息,协助业主确定工期总目标;编制阶段计划和项目总进度计划;控制该计划的执行;

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控制的任务是:编制与用户的沟通计划、需求分析工作进度计划、设计工作进度计划,控制相关计划的执行等。

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是:编制实施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编制实施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等。由甲乙双方协调进度计划的编制、调整并采取措施确保进度目标的实施。

为了及时地发现和处理计划执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加强项目的项目的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是组织项目计划实现的重要环节。它要为项目计划顺利执行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以适应项目实施情况的变化。

5、关于进度落后时的“赶工”措施

进度落后的情况下,有几种措施来弥补,如加人、加班、加激励等等,这些都是增加资源而又未必会见效的方法。根据Brooks原则,在某些项目进度延迟的情况下增加人手,有可能会使项目的进度更加延后。因为对于新加入本项目的员工来说,对项目相关背景、需求、设计的培训、对项目环境的熟悉和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路径的增加,可能会使项目的工作效率急剧下跌。而加班造成的疲劳会再次使工作效率降低。增加激励会造成工作成本却不断的向上攀升。这些措施并不是完全不可取,而是项目经理要考虑适度原则。最好是要全面分析项目进度延迟的原因,如果确实是不合理的项目交付时限要求,就应当通过沟通变更为合理的项目时限要求,以免因为这样一个不合理的时限要求造成对软件质量或团队成员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项目最终的失败。否则应从技术、团队成员心态、环境等方面查找原因,找到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的方法。

热点内容
为什么蛋白总是跑不好 发布:2024-11-08 18:38:29 浏览:986
为什么哭完之后眼睛周围特别痒痒 发布:2024-11-08 18:17:19 浏览:936
女人为什么离不开男人的婚姻 发布:2024-11-08 18:11:10 浏览:24
为什么我的电脑延迟那么厉害 发布:2024-11-08 18:11:10 浏览:113
永久的苹果手机为什么忽大忽小 发布:2024-11-08 18:03:51 浏览:321
为什么嘴有不同的颜色 发布:2024-11-08 17:36:38 浏览:285
为什么你会爱上那么有钱的男人 发布:2024-11-08 17:29:23 浏览:480
苹果游戏机为什么服务器有问题 发布:2024-11-08 17:27:37 浏览:319
为什么下软件安装会关机 发布:2024-11-08 17:26:42 浏览:216
为什么鼻梁会压到眼睛 发布:2024-11-08 17:14:20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