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什么是北方人
⑴ 小米是性温还是性寒还是
小米性凉的,不适合气血两亏及身体寒湿重的人吃。
只要是身体寒湿重,身体经常出现这疼那疼的毛病的时候,是不能将小米当主食来吃的,平时也最好不吃。而身体状况不错,并没有身体疼痛性疾病的人,如将小米当主食吃,水果及寒凉的蔬菜一定要少吃或不吃,或在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喝上一碗小米粥,滋阴润燥,恰到好处。
北方妇女做月子吃小米稀饭的时候是要加红糖、红枣的,不是单独吃的。为什么小米主要是北方人吃,南方人吃的很少,而且这个吃法是自古传下来的,以前的北方,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不如南方的丰富,特别是冬季,没有水果,蔬菜的品种很少,只有薯仔、洋葱、白菜、韭菜、包菜、萝卜等这些性平、性温的蔬菜,北方人又爱吃牛肉、羊肉,爱吃葱、姜、蒜,都是性温的食物,同时北方又缺雨水、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性凉,小米的滋阴润燥的功效就起到了非常好的中和、平衡作用。
其实上天早给生活在某个区域的人准备好了他们应该吃的食物,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可惜现在的人们已没有按天、按区域吃饭了,北方的冬天已不缺水果了,更不缺各种夏季才能生长的寒凉的蔬菜了,这时的北方人再以小米为主食,再大量地吃着凉性的小米,自然就起不到中和的作用了,起到的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的作用。
⑵ 中国的米有很多的品种,粟米和小米都有什么区别
粟米带壳小米是没有壳的,小米的口感比粟米口感更加好一些,粟米的营养价值比小米更高一些,它俩的名字不一样,他们所产生的一样,价值不一样。
⑶ 黄米和小米的区别是什么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
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小米是去了壳的谷子的果实。人们拿黄米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
⑷ 北方人为什么习惯喝粥(小米汤),而南方人不
这是地理环境早的成,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北方大部分地区没有这样的条件,而小米在北方的环境下很适合。
另外,喝粥在以前是低水平生活方式,以前都是干活的劳力男人们吃干饭,妇孺老幼吃稀的,保证劳力们有力气干活,后来粮食供给不再紧张,喝粥不再代表低水平的生活,才逐渐作为一种平常的习惯保留下来。
而且,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习惯吃什么,就去种什么和做什么,大多数的时候是这个地方产出什么,这里的人们就吃什么和做什么,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样。
让陕北农村天天种水稻,他自己喝水的都不够,哪里有那么多水往地里灌,灌下去了也就半天就干了,根本存不住,所以只能种小麦,玉米,粟米这样的作物,食物也只能从这里选择,习惯也只能这样形成。
⑸ 大黄米和小米的区别
大黄米和小米的区别
1、植物果实
大黄米和小米是不同植物的果实,出产大黄米的植物名为黍子,在把黍子果实去掉外皮以后,就是大黄米,这种大黄米的外形比小米要大一些,而且颜色也比较黄,在煮成粥以后比较粘稠。
小米则是谷子这种植物果实,也是在收获以后去掉果实外壳得来的,把小米单独存放时大家看不出什么,但是与大黄米放一起以后就会发现,小米的个头较小,而且颜色有些发白,比黄米浅许多。再就是小米煮制以后,没有那么大的粘性。
2、穗的不同
在民间区分大黄米和小黄米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它们的谷穗,小黄米的谷穗是一条一条的样子,而县里很粗,外表为黄色,而糜子的穗子则有很多个,而且都很细,外表也是黄色,但是收取以后要把外表的黄色脱掉变成红色,在食用以前再把红色的外皮脱掉才是人们看到的大黄米。
3、称呼与外观的区别
大黄米在没有去掉外壳以前是叫糜子的,而黄小米在没有去掉外壳以前则叫谷子,而且从外观上来看,黄小米的颗粒要比大黄米的颗粒小一些。再就是黄小米的外壳是黄色,而大黄米的外壳则是红色的。
4、食用方法
大黄米最常作用食用方法就是制作年糕,在用大黄米制成年糕样子以后,还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精加工,比如炸年糕和煎年糕等,在北方地区都十分有名。而小米的食用方法有些单一,那就是煮粥,但是它在煮粥时可以与不同的食材一起搭配,像小米南瓜粥,小米地瓜粥以及小米绿豆粥等。
⑹ 现在的人为什么喜欢吃小米呢
小米是北方的人吃比较多,南方人吃的是大米,北方人种不了大米但他们那能种小米,所以多数吃小米的人都是北方人
⑺ 小米是北方人喜爱的主要粮食之一,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约占9.7%
小米就是粟米,也称稞子、黏米。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种子,去壳即小米。又称白粱粟、籼粟、硬粟。小米可以煮成小米饭,当做主食,也可以取少量的小米,煮成粥食用。
小米简介: 小米又称粟米,古称粟,又叫粱,是中国古代的 “五谷”之一,也是北方人喜爱的主要粮食之一。小米分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 。
小米的营养价值:小米含蛋白质,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用途:小米粥是保健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⑻ 黍和粟的区别
黍与粟区别很明显:
第一:粟就是谷子,穗主要是棒状的,黍穗非常松散,还有就是粟的成熟期比较晚。
第二:黍非常早熟,黍的种子表面以红褐色为多,也有少量为浅黄色,表面非常有光泽,粟则没有光泽,以浅黄色为主。
第三:米质方面,均为黄色,粟颜色较浅,黍颜色较深,从粘性方面无法区分,都有粘和不粘度品种。
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古代用黍百颗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黍尺。黍可以酿酒、做糕等。
粟:俗称小米。古代的粟是黍、稷之类粮食的总称。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简单区分为:穗大、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粟现在还在种植。
(8)小米为什么是北方人扩展阅读
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很久以前前就已有栽培。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F374号房基西南角下面,就曾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残骸. 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
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黍类在亚洲很多地区、俄罗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美国和西欧主要作为牧草或用来制干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也作为主要谷物。
黍类有很多种,如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粮食,适于贫瘠干燥土壤)、扫帚黍(在美国作为饲料,在亚洲和东欧供食用)、谷子(也称小米或粟,北美和欧洲西部作为干草种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是重要粮食作物)、指黍(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日本黍(种植于日本和美国,用于制干草)等等。
黍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6%至11%,脂肪约1.5%至5%。黍类味浓,不能制膨松面包,主要用于小面包干及做粥或饭。世界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生产国是印度、中国、尼日尔爾利亚和俄罗斯。
黍,是中国小杂粮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黄色,在中国的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代。黍去皮以后,叫黄米,此种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面粉以后还是做油糕的原料。
⑼ 北方人为什么喜欢吃小米
估计现在大部分的北方人也不是很爱吃小米。因为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爱吃粗粮的呢。不过小米营养价值很高,而且过去北方适合种小米,而不适合种大米,所以吃小米的比较多。这个应该无关为什么喜欢吃的。
⑽ 小米能像大米一样当主食吗
当然可以啊
小米,书面的说法叫栗,古代也称禾属于长说的五谷(栗、麦、稻、黍、菽)之一。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典型的旱农耕作文化也就是小米、糜子文化。纣王和妲己也吃的小米,一直到春秋战国时候小米都是首要的粮食作物,汉书中提到董仲舒说上说:“《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今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小米可见被放到重要地位里。直到隋唐水利设施发展才使水稻,小麦发展起来,但是小米仍是北方人主要口粮。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时代,小米加步枪,不单是生活加战争,更成一种意识。到了建国初期人们工资都要折换成小米计算,几级职位折换成多少斤小米。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都市白领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到了六七年代以后,由于水利建设大量普及,小米在北方已经很少种植了。没有去壳的小米往往作为家禽的饲料使用,它的地位也就大大下降了。它只是作为调剂伙食的一种方式,现在是品而不是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