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相机噪点多为什么
❶ 手机相机噪点多为什么
1、数码成像的画质纯净度(噪点程度)有三项技术决定,一是传感器光电转换技术(ADC技术),二是传感器信噪比技术(SNR技术),三是图像处理器技术;
2、光电转化技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镜头采得的光元素转化为电信号,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技术都关系到探测到的信号,然后通过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意为模数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些信号被送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时,如果信号质量不高(杂讯多,即噪点多),经过放大的噪点就更为明显。现在数码成像的ADC技术基本进入瓶颈,难以有本质的突破,一些高端相机采用了传感器铜连工艺替代铝连工艺、无芯片技术等一些先进技术,使得ADC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只属于小修小补,并没有质的突破,而手机传感器出于成本的考虑,基本没有输入新技术。手机传感器的ADC技术弱后,导致了成像的噪点更多;
3、信噪比技术。在光电转换技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影响画质纯净度的核心就是信噪比技术,即SNR技术(signal to noise ratio,意为信噪比)。信噪比的核心是传感器光电转换信号中的有效成成分与无效噪声的功率之比,也叫讯噪比,单位是dB。影响信噪比最核心是传感器单位面积上的像素密度。通俗第说,传感器的总像素关系到输出画幅的尺寸,像素越高可以放大的尺寸也越大,但在传感器面积相同时,像素越少,像素密度越低,单个像素点的面积越大,单个像素点的感光性能(光敏性)就越好,或者相同像素总数下,传感器面积越大,单个像素点的面积也越大,单个像素点的感光性能也就越好。单个像素的光敏性越好,光电转换时必然产生的噪点也越少,噪点总数自然也有越少。当然,像素密度过低,虽然控噪更好,但捕捉细节的能力会下降,故平衡是最重要的。现在手机传感器最大面积的是1英寸传感器(松下CM1,号称最强拍照手机),比较好的拍照手机使用1/2.3英寸传感器(相同于最基础的卡片机),大多是手机采用1/3英寸传感器,而手机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在传感器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一味增加像素总数,因为消费者错误地相信高像素等于高画质,导致传感器的像素密度极高,单个像素点的面积极小,像素光敏性很弱,信噪比极差,噪点不多才怪;
4、图像处理器技术。图像处理器的原理是将传感器生成的电信号转化为电子文档,对成像的色彩、锐度等进行整合,其中也涉及到噪点的控制。相机的处理器都是独立的硬件,高端相机还采用双处理器结构,而手机的处理器都是集成的,任何集成的电子元件的性能都不如独立的电子元件的性能,虽然优点是不占据空间,对便携性有帮助;
5、手机对于数码成像的三大核心部件(模数转换、信噪比、处理器)的核心技术都比较弱,故而成像的噪点多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
❷ 晚上用手机拍照噪点多怎么办啊
先说主要结论:相片噪点的产生,主要和ISO有关系。拍照时,ISO的值越小,画面的质感越好,ISO的值越大,越容易产生噪点。不管是手机拍照,还是相机拍照,都遵循这一原则。
ISO值不同,画质不同
使用手机拍照时,打开专业模式或是手动模式,其中有一个参数是ISO。
上图第1个图标代表测光模式,第2个是感光度ISO,S代表快门时间,Ev代表曝光补偿,AF代表对焦模式,WB代表白平衡。这些参数都是可以随需要来调节的。
下面,我用华为手机的专业模式给大家拍两张照片,请大家感受一下。在保证正常曝光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ISO来拍照。一张用ISO50,另一张用ISO3200。是不是很明显,第二张照片的画质比第一张差了许多,噪点增加了许多。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尽量用低 ISO来进行拍照。那么高ISO是干什么用的呢?高ISO主要是用来缩短曝光时间的,比如在光线不佳的傍晚,夜间,你没有三脚架来固定手机,只好提高ISO来缩短曝光时间,以免长时间曝光时,手机晃动,拍出的画面模糊。
晚上拍照,如何避免相片噪点增多?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晚上拍照时,照片的噪点增多,十有八九是因为用了全自动拍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傻瓜模式。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光圈决定进光的速度,快门决定进光的时间,感光度决定接受光线的快慢。夜晚的时候,照明度比较低,为了保证手持拍照不模糊,手机的全自动拍照模式会提高感光度来帮助拍出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感光度的提高牺牲了画质,但是缩短了相机的曝光时间。
要想保证画质,方法也很简单。
1、使用全自动拍照模式时,只要保证被摄物体有足够的亮度,相机就会以低ISO来进行拍照。比如在白天,就算用全自动模式拍照,相片的画质也很细腻。
2、使用专业模式拍照,自己设置ISo的参数。如果是夜晚或是光线不足时,不提高ISO的值,为了获得足够的曝光量,相机的曝光时间会延长。为了获得清晰的照片,请使用三脚架来固定手机。下面这张照片就是用50的ISO拍摄的,是不是没有噪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