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信息 » 为什么小米是第一军粮

为什么小米是第一军粮

发布时间: 2022-04-11 14:28:02

⑴ 古代士兵行兵打仗的时候,一般都吃的都是什么食物

古代士兵行兵打战的时候都是有随军的粮食的,最早是小米,那个时候叫做粟米。后来南方的稻子,麦子生产量大了以后,慢慢的大米取代了粟米,而干粮一般是锅盔(一种很硬的饼)还有馒头。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的时代,还有不同的军队,行军打战的吃食也都是不同的,因为行军打战不比平时,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打战的时候,有时候粮草会提前运送,也有时候,粮草会随军出行,毕竟每一次战争需要的人马数量是很庞大的,而且要想打好战,首先要保证体力的,粮食是根本。

至于蔬菜或者肉食就不用想了,有时候会有一些腌制品,毕竟蔬菜不好保鲜。而肉类里牛马肉不可能,不管牛还是马都是战略物资,那么可能就是一些鸡鸭鱼肉类,不过估计是很少可以吃到肉的。

⑵ 中国古代士兵一人一天吃多少军粮

根据居延汉简记载,士兵一个月的口粮大约3石3斗左右,古代北方在宋以前,仍然是以粟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制的汤,条件很是艰苦,除了高级将领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杀马,这也导致,士兵需要通过大量的食物来维持一天的消耗(不能与现代相比,毕竟现代食物油性充足,人体需求的热量很容易满足,所以吃的少)。根据汉代一石(这里是容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约盛27市斤计算,3石3斗(1石10斗)约89斤多,以一月30天算,相当于每天3斤粟,如果仅仅以重量相比的话,相当于一天大约12个馒头(馒头重量大约120克),由于汉代仍然是吃两顿,所以每顿相当于6个馒头的量,当然这其中的热量应该远远低于后世!相较于现代,一天12个馒头,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并不是奇怪的事!所以居延汉简的描述应该是符合那个年代的,并没有夸大,所以古代士兵一天口粮基本在3斤左右,千万不要用现代眼光去衡量!他们可不会顿顿有肉蛋!对于那些估计士兵口粮低于3斤的,那就是相当于皇帝差饿兵,不打仗还好,一旦打仗容易出现哗变!

⑶ 为何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里面的“粮”“草”分别指什么

一场战争的成败后勤保障十分重要,必要的粮草供给不能保证,战役很难取得胜利。智慧绝伦的诸葛亮在率领蜀军攻打魏国时就因为粮草耗尽束手无策,无独有偶,干隆皇帝在平定准噶尔时耗费三年时间,最终也是因为粮草问题前功尽弃。

由此可见,粮草在一场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中就有记载“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古人深谙此道,历朝历代都将粮草视之珍重,朱元璋在打下江山后就将负责后勤保障的李善长立为首功之臣,刘邦建汉,一是将解决后顾之忧的萧何视为第一功臣。

若是没有粮草,无论智谋如何高明,战术多么出其不意,都是很难取胜的。那么“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其中的“粮草”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在古代战争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下面就细细道来。

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各历史时期的粮草都是哪些

自古以来,以农业发展为核心的封建王朝皆将“民以食为天”奉为圭臬,那么在面对“兵者,国之大事,不可察也”的情形,我们都是将怎样的"食"作为军备的呢?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军打仗需要的粮草供给都是不同的,这具体都是由当时的经济情况来决定的。

古代打仗属于冷兵器正面战场厮杀,大型的战役人员可达十万以上,再加上数量惊人的战马,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粮草问题显得十分关键。稍有闪失就会影响士气,最终导致战役功亏一篑。



林占财在《森林的远征》中就提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若是你们缺少粮食如何去远征。”


事实就是如此,没有粮草的战争几乎无战胜的可能性。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我们大多把战败的原因归在赵括的“纸上谈兵”,但其实究其根本赵军的后方供给才是主要战败原因。战役进行前期,赵王换掉主军将领廉颇就是意识到长时间的拖延战术是没有取胜可能的,主张“速战速决”的赵括更适合主将领。后面战败也是因为赵军粮草被断,军中士气不振才导致的。

古代战争中常常采取的“围城”战术也是针对“粮草”,被围困的城池大多也会因为断粮而投降。诸如此类因“粮草”问题而直接导致战争成败的战役数不胜数,着名的夷陵之战让蜀国从此“家”道中落,诸葛亮堪堪用尽五年时间才得以扭转局势。曹操发家致富的官渡之战就是因为曹操烧掉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一举便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

二 、作为古代战争“兵马”的后勤保障

“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具有绝对的战略意义,粮草供应是后勤保障中最主要的中心环节。“小米”是几千年来主要的军粮,即便后期军粮中加入了煎饼,馒头等,但是主要的军粮依旧是“小米”。小米成为古代军粮的主力军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这种作物在古代中原地区是大规模种植的,且产量十分可观,所以适用于大量的军粮需求,二是古代战争持续时间长,战线长,加上当时交通并不便利,行军作战在路上就要花上一年半载,真正作战又要三年五载,因此军粮就一定要保质期长,才能保证作战需求。

战马在大多情况也吃“粮,但是也会吃“草”,为了使战马在战场上体力旺盛,“草”一般都是多种草料混合而成,为了营养还会加上一些豆类。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给牲畜所吃的“混合饲料”。

当然,除了主要的“粮草”后勤保障,战争中的后勤军需还有“水”,这也是后勤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古代边塞作战是常有的事,甚至中国古代战争百分之七十都属于边疆作战。那么此时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像戈壁、荒漠这样的地方,战士们是如何解决饮水问题的?智慧的先辈们便事先“兵马未动先挖井”,这样就解决了大部分的用水问题。

除此之外,先辈们还运用智慧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用“盐”问题,他们制作出“醋布”,即用盐或者醋长时间浸泡出的一种军需用品,这成为古代有效的保留盐醋的一种方法,为将士们的干粮添了一抹滋味,使用时只需剪下适量的一些布放在锅中蒸煮就好了,完美解决了盐醋运输的问题。

三 “粮草”运输及保存

《孙子兵法》有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古代的后勤保障自然不可与现代同日而语,历朝历代的着名大将都将粮草看的十分重要。因此,对于粮草的保存也不得不视而重之。技术落后的古代究竟是如何储存粮食的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家对于这个词一定不陌生,这其中便暗藏着储存粮食的秘诀。

其实早在周朝之时,古人便开始研究这些了,当时粮草大都储存在“国道”旁的粮库里,一旦发生战事就像“烽火狼烟”一般迅速传达消息,迅速集结粮草以供战事需要。除此之外,粮草在运往战事前线之时,通常都会派出一些人提前出去打探情况,否则在运粮军队不明情况下很大可能会遇上敌军抢夺物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运输粮草的渠道,那便是“漕运”。“漕运”是后期才出现的,但一经出世便在运输货物中起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因此在戍边地区屯田成为解决粮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不仅免除了运输的麻烦,还能够稳定军粮来源。古语有云,“食者,民之天,军之命”,所以粮草的运输显得十分重要。《元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百里之内,供二万人食,运粮者需三千多人”。可见运粮的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正所谓“粮饷之道,胜败攸关”。

⑷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多以小米为军粮

今人往往用“小米加步枪”形容战时条件之艰苦,殊不知,这种不起眼的,甚至有些寒酸
的“粗粮”,却稳居古代军粮“头把交椅”达千年之久。为什么偏偏是小米呢?这与古人的活动
范围密切相关。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而当地恰是粟米的传统主
产区。
此外,粟米在军中长盛不衰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存储性。考古人员在发掘隋代含嘉仓遗址
时发现,其中1 处粮窖中竟保存有已经炭化的谷子(粟)50 万斤,这应当是尚未来得及消
耗的余粮。

⑸ 古代粮草是什么食物

古代军粮以小米为主,这是因为小米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中国生命的起源在长江黄河流域,这片局域大多是水稻大米或者粟米的产地,在古时候水稻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大部分人们种植的都是小米,而且小米的营养价值和所含的能量更多,所以小米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也成为军队粮草的主体。

小米

粮草中的粮我们知道指的是小米,那么草指的是什么?因为军队中不只有人,还有无数的战马,草就是普通喂马的草料,除了草料之外还有很多方便生火做饭的柴火,这些基本就是粮草中草的主体。

当然除了主食之外,军队为了保持战斗力还需要很多其他的食物。古时候肉类的饮食要比主食种类更多,烹饪手法更多,但在军队中为了保持肉的新鲜、士兵的健康,是不会携带生肉作为军粮的,基本都是事先制好的肉干。这些肉干可以保持士兵的能量补给,还可以丰富战士的口味,还方便携带,肉干成为很多军队的必备。

⑹ 在战争年代,国家最紧缺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呢

粮草,是指粮秣、草料等军需物资,军事用语,指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而粮食的种类并不是单纯的米,古代人主要以面食为主,易于储存和携带,简单加工后就变成了所谓的“干粮”,随身携带一部分,运输一部分。

通过这种模式进入军队的士兵自然不用每天辛苦劳作,他们只需在沙场上为国奋战即可。可是,“募兵制”招来的士兵们虽然打仗不含糊,但他们也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朝廷必须向他们按时支付粮饷,否则,他们就会临阵倒戈。这些士兵不仅要耗费国家的粮食,还要耗费国家的钱财。

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古代的王朝是非常不愿意发动战争的。

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士兵打仗携带什么口粮

一直来都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足可见在战争当中,粮草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高。

我们现代的军队伙食都已经比较好了,平时训练有相当科学的配比的大锅饭,战时有高科技含量的压缩饼干。

但是在古代的军队里面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都达不到,那他们的伙食自然也是很差的。作为要上战场打仗的士兵最起码得吃饱饭才能打仗,不吃饱饭就等于拖着身体上去送死。

古代士兵的口粮按照我们现在来看是极度不均衡的,但是也是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食为主的,像蔬菜、水果、肉蛋等等大部分情况下几乎都是没有的,但是偶尔还是要补充一下振奋士兵士气的。我们来看一下古代的士兵们到底吃的是什么?

早期农业不发达,渔猎为主

在中国早期的时候,农业并不发达,仅有的那一点点的粮食都是供给达官贵族等有钱、有地位的人食用,连一般的百姓都见不到粮食,更别说支撑庞大的军队口粮了。所以早期的古代军队打仗和游牧民族差不多,就是打到哪儿就抢夺哪里的资源。

蒙古军队还会将风干牛肉研磨成粉末,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约空间,水泡可食。

他们的军粮可是中原军队的士兵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也是蒙古人作战凶猛的原因之一,因为军粮又扛饿,能量又足,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矿物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古代有俗语“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

最主要的补充就是食盐,所以以盐为主的咸菜和酱菜是中国古代士兵最主要的副食。

酱菜和咸菜既含有大量的盐分,又可以调味使得难以下咽的干粮容易吃下去,还便于储存,是军队最好的辅菜了。

早在唐朝以前吃小米菜粥的时候就会将咸菜或者酱菜加进去,还可能会有腊肉(情况极其的少)。到了后来唐朝军粮出现烧饼,酱菜和咸菜则更加的重要了,基本上成为和干粮一样地位的军粮,一般配合运输、携带。

前面说了部分朝代的军粮分配,其实不完全,汉代的时候的军粮分配每两石的粮食会配备两斗的酱,这是绑定的。

在明朝的时候有圈圈饼还有泡饭,士兵们会将豆豉掺杂大量的食盐捣碎成为泥巴状,然后用手团成饼状晒干。每次吃饭的时候掰开一小点点就可以当做菜来使用了,因为很咸所以很下饭还有独特的酱香味。

虽然中国人进入了农业社会摆脱了游牧和渔猎,但是不代表士兵们都是死的,有机会的时候他们依然还是会出去打猎和打渔。从前面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军粮当中基本上没有禽肉蛋奶,所以捕猎在古代的军队当中相当的普遍。

军粮当中除了有粮食、酱还有盐,那你难道不会发问“我打仗带盐干嘛?又不能直接吃?不是有酱吗?”。这里的盐就是用来打猎过后腌制咸鱼、咸肉的。

不仅仅是禽肉蛋奶,蔬菜水果也基本没有,因为没办法长途运输,所以采集蔬菜、水果、蘑菇什么的士兵们也会干,反正身在贫瘠之地缺食少粮的不放过任何可以加餐的机会。

总结

从古代的士兵的伙食,可以看出来古代的士兵非常的惨,粮食基本上都是最差的还不管饱,基本上每顿只能吃干粮配大酱混个半饱。如果想要改善伙食,就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出去打猎、打渔和采集瓜果蔬菜。

古代各军队的作战力和军队的军粮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成正比,秦朝粮食充足军队作战能力强,南宋后期拖欠边关军粮军队作战能力弱,还有就是蒙古人打仗凶猛。

所以在古代边关战士都是最伟大的,干着最多的事情吃着最差的东西,很多时候甚至都没有饭吃。

⑻ 古代士兵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士兵一般会吃什么军粮

古代人吃的食物自然是按朝代划分的。朝代越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越高。在清朝中后期,人们的饮食水平其实很高,中国现代的很多菜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由于清朝与现代接近,所以这个朝代要直接排除,今天的军粮,主要是指元朝以前的军粮。早在战国时期,小米就是主食,但一般人也很难吃到。战争期间,军队对食物不讲究。充其量,他的厨师把蔬菜和面食混合起来,煮成像糊状的东西给士兵吃。这样的口粮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安抚人心。

其实,最早的军粮其实是粥,他们使用的炊具也不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大铁锅,而是陶器。除了自己的,也要找自己的。那是野外打猎,军队会去打猎,杀野味做食物。当然,在极端情况下,草根树皮甚至是人都可以作为军粮。如麻饼、茶叶、水等措施给士兵。行军时,士兵们携带mi饼、杂粮饼、皱纹米、盐和酱。明朝军队还发明了带孔的烧饼,行军时用绳子带着,还有蒸饭和腊肉。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⑼ 在没有罐头压缩食品的古代,将士们行军打仗时都吃什么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句话就是说粮草在军队中的重要性。现代军队,很多士兵吃的东西都是罐头和压缩饼干。罐头花样丰富,有各式各样的肉罐头和水果罐头,能为士兵提供营养。压缩饼干能为士兵提供最基础的体力。但是,在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的食品生产工业,士兵也很难吃到营养均衡搭配和精心钻研的食物,在行军打仗都到底吃什么东西呢?我们做一一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国家的粮食准备

古代政府也认识到,战争一直都是关乎到民族生死存亡和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此,政府都会在战争之前做好各种充分准备,除了整衣备甲和士兵宣誓动员之外,那就是准备粮食。粮食的准备除了动用国家库存之外,也会向全国征收粮食,做好屯粮的工作。万一持久战打起来了,战争的前线需要大量军粮不给,后方补给不上造成的兵败或者兵变后果不是一般统治者能忍受的。

因此,曹操就发明了屯田制,强迫士兵去耕种田地。士兵在战斗时候为兵,平时为农民,这样起到自给自足的作用,能避免了粮食长途的运输补给。对于一些戍边军队,也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但是,这一种还是比较少见。很多军队都还是需要劫掠、抢夺重要的粮食来补给,这也造成军中饮食一直缺乏保障。尤其是打持久战、战事焦灼和战争不利的时候,更容易造成军队粮食供应不上,士兵们被饿死。当军粮供给不足时候,只能有组织抢劫敌人,甚至抢劫老百姓,或者是人吃人,这在古代历朝历代都存在的。这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所谓“一将功成白骨枯”!

⑽ 古代没有罐头压缩食品,那行军打仗都吃什么呢

向全国征收粮食,做好屯粮的工作。万一持久战打起来了,战争的前线需要大量军粮不给,后方补给不上造成的兵败或者兵变后果不是一般统治者能忍受的。

古人也想着伙食丰富,在行军中也喜欢用小米煮粥。就是在小米粥里加入豆类、野菜、肉类熬成一碗肉粥。当时的粥非常稠,所以也就做“厚”。可以说,在古代菜粥或者肉粥,都是很高端的军粮。肉类和蔬菜都是属于军官的专属,普通士兵是没办法享受的。

如战国时候的秦军,爵位等级高低标准也直接绝对伙食标准的差异。三级爵位的下级军官,伙食是酱半升、精米一斗、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军官,吃的东西也只能是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也只能靠填报肚子为生。古代士兵除了小米粥之外,下饭东西都是盐、咸菜和酱,一般都还是定量供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洗澡时间长了会口臭 发布:2025-01-11 04:53:40 浏览:433
为什么苹果可以降尿酸 发布:2025-01-11 04:31:25 浏览:841
老版快手号为什么不好登录 发布:2025-01-11 04:31:23 浏览:27
为什么每天晚上睡觉都要被骂 发布:2025-01-11 04:25:50 浏览:231
为什么眼镜看手机时间久了会累 发布:2025-01-11 04:25:49 浏览:836
为什么心情不好应该出去玩 发布:2025-01-11 04:25:43 浏览:993
为什么打开软件就显示网络错误 发布:2025-01-11 04:24:21 浏览:95
为什么尿频多晚上 发布:2025-01-11 04:19:23 浏览:716
泥鳅为什么不一样颜色 发布:2025-01-11 04:14:22 浏览:657
为什么有的手机不能微信指纹支付 发布:2025-01-11 03:57:34 浏览: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