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小米为什么在国外上市
① 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什么最大股东都是外国公司
因为当时创业时期的马云和马化腾他们急需大量资金去扩大业务量,之后国外的投资公司就把他们的股份买了下来给他们钱继续发展。因为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才刚刚开始起色,没有那么多人做风险投资,所以在那个关键时刻只能找外国人投资,所以外国公司成了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最大股东。
所以马云开始创业的时期,并没有中国的股份看得起他这么单薄的一个人,所以当时的中国没有人愿意给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所以马云只能求助外国人来帮自己,所以到现在阿里巴巴与腾讯最大的股东仍然是外国人。
② 百度阿里腾讯为什么要在美国上市他们为什么不在其他国家上市
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象腾讯、网络(BIDU)、新浪(SINA)这些 “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去上市?
最初始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
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是几个:
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2005年8月,网络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吧,网络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时盈利的记录只有两年。而直到上市当年前一个季度,网络的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这根本达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甚至达不到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网络还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网易(NTES)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公司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说不清呢,更说不上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
2,因为A股不堪“圈钱”。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后,很多投资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资金被分流”。没想到监管部门从善如流,真把ipo给停了。但企业还是得融资啊。所以这段时间,中石油(PTR)中移动这些比较优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钱,此后也去美国发行了adr.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是最为投资者着想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了严格的上市审核程序;还害怕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炒股亏钱,所以不但设置了涨跌停板这样的“保护措施”,还经常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调整ipo节奏”。
这样美好的设想,结果却完全背离初衷。A股上市公司质量并不如人意,而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国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动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结论可能也比较简单: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上市审核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过往财务数据这些固态指标可以锁定的;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二级市场的波动负责,市场的波动也不是涨跌停板或者“ipo节奏”可以遏制的。
不过,在监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A股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现在的融资功能超强,尤其是去年以来炙手可热的创业板,市盈率搞到几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个个笑开了花。
在这种人傻,钱多,速上市的格局下,还会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吗?
我认为还会有。
首先还有很多公司永远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对于真正急需融资的成长型企业来说,即使现在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也还是高不可攀。
即使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也还有很多企业会到境外上市,原因为可能是企业的境外投资结构,而更重要可能是上市的过程、感受和隐性成本。
一家公司要上市,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卖给愿意买的人,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中国难度最高的事情之一,上一次市相当于脱一层皮。在漫长的排队,等待审批的过程中,上市公司能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乙方”角色,不但要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还要承担数额不菲的表外成本。当初想为投资者负责的制度设计,对每个上市公司进行严格审核,已经异化成一个制度怪兽,不知是为谁服务。而选择去海外上市,除了海外上市的中国部分审批环节之外,上市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甲方”角色,能感受到投行、交易所都是为它服务的。
A股上市因为估值高,ipo融资能力较强,但企业要再融资、制定股权激励政策时,又面临跟ipo差不多的审批程序。而在境外市场,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更不用担心股民在再融资时骂你“圈钱”,这也是很多公司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很多公司来说,上市不仅是ipo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融资平台。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上市前的审核,上市后的交易,已经使A股形成跟境外资本市场有所区别的气场,你很难说哪个气场好,哪个气场坏,但企业还是会有所偏好的。
所以我认为公司去境外上市,并不会因为A股估值高而减少。也很难说,这些企业里面,会不会出现让A股投资者无缘的“好公司”。搜房网(SFUN)最近准备在美国ipo了,它是不是“好公司”呢?
如果我们认为优秀公司到海外上市,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高是问题的话,那这问题何解?
已经有很多人士支了招。前几天刘纪鹏、曹凤歧几位老师写了一篇宏文对创业板公平和效率缺失的反思,建议A股市场不但询价方面要市场化,在上市公司的数量方面也趟开供应,用上市公司的量来冲淡资金这个水,从而拉低估值。
对发审制度进行更加开放的改革,直至改成注册制,当然是中国资本市场迟早要走的路。但如果认为光靠这个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太天真的,视野太窄了。
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证明,在中国,凡是开放的行业就搞得好,封闭的行业就搞不好,资本市场我认为也概莫能外。
增加上市公司的数量,改革发审制度,仅仅是很有限的开放,那什么是彻底的开放呢?
资本市场的彻底开放,除了发审制度改革之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走出去,国内的钱可以自由地出去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市;另一个是放进来,国外的钱可以自由地进来投资,国外的企业可以自由地到A股来上市。外面的市场是大海,A股是市场是湖泊,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湖海连通,这样才能解决堰塞湖的风险。当然,我们也要面对大海里的惊涛骇浪,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所必须的。甚至,这都不是最终的图景。在资本全球化,交易电子化的大趋势下,资本市场的国界终将消融。一个账号,可以购买全世界所有的投资品种;一个市场ipo,全球各地投资者都可以买到。那时候,就根本无所谓在哪里上市了。
③ 为什么中国的某些手机要在国外先上市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华为、OPPO、vivo和小米牢牢占据前五的位置,苹果只是勉强挤入前五,而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可怜的2%,剩余其它大量的如魅族、360、锤子等一众手机只是在细分市场占据一点份额。不过,中国手机品牌并不满足于中国市场称王,它们也早已经将眼光放在全世界了!
而以小米为例,之所以该品牌可以在2017年实现强势复苏,就在于其在海外的新兴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近一倍,而小米中低端手机系列的红米性价比极高,未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低端市场如非洲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开拓,小米在未来的几年完全还能实现新的快速成长,所以也难怪小米开始谋划上市了!
那么,你觉得国产手机会有一天称霸全世界吗?
④ 为什么很多中国公司喜欢在美国上市
很简单,能赚更多的钱,股票也是商品,比如能把本来一元每股卖到三元每股,除去手续费之类的,不还是能赚一元多吗,美国上市意味着更多机会赚更多的钱,何乐而不为
⑤ 小米为什么选择港交所上市
7月8日报道,“前几年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个很重大的错误。”这段感慨来自于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19年前,马云带着50万在香港注册了阿里巴巴,2013年,为了能让阿里巴巴在港交所顺利上市,他在大陆与香港两地之间辗转周旋,多次表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立场。最终,港交所坚持不改变制度,阿里与港交所的这场博弈最终没能和解,当时的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阿里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年后,马云带着团队远赴美国纽交所上市,并创造了当年最大IPO,目前市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
如今,意识到“传统”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一笔的港交所,从去年开始着手IPO改革,对科技企业在港股上市的限制放宽。近日,小米向港交所递交IPO,搭上改革后的第一班车,有消息称,蚂蚁金服、美团等公司也将在港上市。
2013年9月27日更新的,由港交所及香港证监会刊发的《海外公司联合政策声明》里,明文规定并限制了一点:“业务重心”位于大中华区内的公司,如果想申请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这在当时是被禁止的。
之后,港交所在一份“概念文件”中表示,如果这项政策不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能在港交所申请双重第一上市,而不可以选择第二上市。
而这次,港交所公布的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标准:相关公司需在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伦交所等地最近至少两个财年有良好的合规记录,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时,预期市值最低100亿港元。
这项标准的修改,主要目的便是吸引已经在国际上市的大型科技创新产业公司。
港交所提供的一组数据,也比较有意思。
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其中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看到这组数据,好像能理解港交所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吸引科技公司到他那去上市了。目前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在港交所的占比是在太低,和国际市场相比,其比例更是远低他们。
然而,港交所的这次如意算盘,不知道能不能打响了。如果CDR(中国预托证券)正式公布启动,香港作为第二上市的吸引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港交所的三项新吸引政策外,近期,各大证券交易所们也都频频有新的动作。Spotify在纽交所直接上市,纳斯达克也表达了“选择合适时机对上市要求进行适当修改”的态度。
⑥ 为什么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们不能在A股上市
不是不能哦,而是他们处于各种理由而选择在国外或者是香港上市。因为市场不同,对于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也是不同的。
⑦ 为什么百度、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小米等公司不在中国内地IPO上市融资
这些股票都是概念股,没有实体,中国的投资方不买账
⑧ 解析阿里巴巴为什么选择赴美上市
很多人会发出“阿里巴巴为什么要选择在美国上市而不是香港甚至中国内地上市、阿里上市后创始人还具备公司掌控权吗”等等疑问,并且会孜孜不倦的追求答案,就此笔者此前做了一个视频节目,把阿里巴巴上市最受关注的13个问题罗列出来,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答,当然回答的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见解。
一、关于止步港交所的原因:独创的“合伙人制度”
1.阿里巴巴提出的上市公司的“合伙人制度”是什么?跟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有什么区别?
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很现实,看的就是你是否能创造直接的效益,能给律所带来创收的基本就可以成为合伙人。 而阿里的这个合伙人制度是马云首创的,这个合伙人需要在阿里工作够一定时间,高度认同阿里文化,并且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当然,其实说白了, 马云搞这么一个合伙人制度无非就是想找一批他可以控制的人,关键时刻在投票的时候能站在他这边。
2.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不同于现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马云独创的,他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制度是想达到什么目的?现有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跟阿里“合伙人制度”相比都存在哪些不同?
答: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目的在于取得公司的控制权。这要分开来看, 在中国的A股和H股当然是同股同权了,而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允许AB股同时存在,B股拥有比A股更大的投票权。
3.马云的“合伙人制度”对于上市公司到底是好是坏?(非企业灵魂团队的大股东是否能引领公司继续创造辉煌?比如柳传志的例子,灵魂人物离开了,企业状态马上下降。)
答:合伙人制度对阿里公司的稳定来说利大于弊,但对广大投资人来说不公平,因为有股票但没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
至于柳传志这个案例要区别对待,柳传志第一次离开的时候公司走下坡路,但现在杨元庆具备了足够的威望和掌控力,没有柳传志联想照样快速发展。
二、香港上市和美国上市的比较
2.1、港交所现行的规则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接受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答:香港甚至伦敦交易所的规则都是同股同权,不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如果接受了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意味着香港交易额放弃了自己原则,这样会失信于民,港交所不会这样做。
2.2、如果阿里巴巴以现有条件在香港上市,港交所需要在哪些方面妥协、经历哪些步骤?港交所有可能妥协吗?
答:如果港交所要批准阿里的上市要求,就必须修改上市规则条例,需要香港政府,香港交易所,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等机构通过,而且时间历时会比较久,往往一项法规的通过从调研到下发,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香港交易所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妥协。
2.3、美国股市AB股的制度能满足阿里巴巴的要求吗?
答:可以,美国本来就允许AB股,谷歌和脸谱等都是前车之鉴。
2.4、2011年的“支付宝风波”至今,雅虎和软银还有追诉阿里巴巴不当得利的可能性,这一隐患会成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重要阻力吗?
答:2011年的支付宝风波各方已经达成了协议,总体来说在支付宝事件上阿里团队得到控制权,软银和雅虎得到资金。而且阿里和雅虎的协议中允许阿里去美国上市,所以这次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2.5、如果在美国上市,其定价机制跟香港相比有何不同?会影响阿里融资额吗?
答:不会。美国的纽交所和港交所每年的IPO都是一个体量,大概都是300亿美元左右,区别就是一个港币一个美元了,但不太会影响阿里巴巴集团的整体估值,而且这两个都是非常开放的市场,融资额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当然,由于美国有股民集体诉讼的机制,很多电商类的企业都有上市后股票暴跌的前科,或许会稍微影响到阿里的估值。
2.6、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为什么大批优秀中国企业在美国寻求资本支持?这些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以科技类企业居多,这类型企业体量不大,但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互联网类的公司注册地都在开曼群岛,利用vie机制来控制内地的公司,规避了法律政策的监管。这类型公司性质算中国公司还是外资企业争议很大,很难在A股上市,只能跑国外的资本市场了。
当然,业界一直呼吁A股放开限制,允许外资登陆资本市场,这样的话以后会有大量的优秀的中国科技企业国内上市的。
三、A股还差多远
3.1、港股过不去、美股价格低,那阿里为什么不选在a股上市?难点在哪里?(ipo重启未知?制度问题?整体氛围?……)
阿里巴巴是开曼群岛注册的外资公司,也就是千万提到的VIE结构。A股不允许外资,而且A股IPO一直摇摆不定,啥时候开放还不知道,同时A股不允许双重股权,所以阿里A股上市就免了吧。
3.2、市场热议的在a股中引入普通股的方式能解决阿里巴巴的需求吗?
答:这个问题同上。
3.3、如果阿里选择在a股上市,融资量跟香港和美国比会是什么状态?投资者会欢迎阿里巴巴吗(个人投资者、各类机构投资者分别讨论)?
答:A股如果开放的话,以阿里巴巴的表现投资人会非常乐意接受,甚至阿里会拉动整个大盘的上升,这个绝非夸张。仅仅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的网站就创造了1.1万亿的交易额,这个体量已经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地步。
2007年的时候阿里旗下的淘宝网每年只有400亿的交易额,那个时候阿里赴港上市就已经万人空巷,广泛追捧。6年过去了,淘宝网的交易额增长了几十倍,阿里巴巴此次上市可以说是万众期待,不管在哪个交易所都会受捧。
3.4、阿里巴巴上市的终极猜想:香港、美国还是a股?或者是其他市场:伦敦、法兰克福、巴黎、新加坡
答:阿里巴巴此次上市预计融资200亿美元(全球科技行业新记录),只有纽交所,伦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纳斯达克等少数的几个交易所能接纳消化,大型的交易所里面只有美国允许AB股票。而我们知道阿里巴巴要坚持合伙人制度(双重股权结构),所以在香港政府不修改规定的前提下,阿里巴巴会最终在美国上市。
⑨ 阿里和腾讯的最大股东都是外企,那京东和小米股东又是谁
说到我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绝对位居前列,毕竟两者的产品覆盖我们每个人生活,腾讯有微信、王者荣耀、微视等软件,而阿里有淘宝、支付宝等软件,两者凭借这些产品赚得盆满锅满,两家企业的资产都是上千亿级别,不管是亚洲还是全球都有极高的名气。
据相关数据显示,腾讯系的产品去年收入为4800亿,比阿里系的收入少了100多亿,两者收入加起来高达10000亿人民币,这天价数字对普通人来说难以想象。
别看他们现在飞黄腾达,其实以前为了拉投资也用尽了办法,像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没有人愿意投资,一是因为没有值得投资的资本,二是马云像个骗子,雷军曾说马云找他拉投资,但雷军没有同意,因为他说看马云像个骗子。
说完阿里和腾讯,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小米和京东,小米最大股东仍然是雷军,掌握了30%的股权,毕竟之前马云和马化腾都找过雷军投资,所以在钱方面,雷军并不是很缺,所以小米并不是很需要别人投资。
而作为能与淘宝分庭抗礼的存在,京东最大的股东就是马化腾,目前掌握着京东18%的股份,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只有15%的股份,虽然股份少于腾讯,但京东主导权还在刘强东手里,布局和运营都是由刘强东说了算,马化腾基本不参与京东事务。
⑩ 阿里巴巴为什么在美国上市
1、在中国,管理在中国,但资金来源和注册点在海外。中国目前禁止外国控制信息公司,外国风险投资家通常拒绝他们的公司在国内上市(事实上,由外国投资者控制的互联网公司不能在国内上市,而且在证监会看来,可变实体是非法的)。
2、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要求上市公司持续盈利。企业结构不会那么复杂。阿里巴巴的控股结构包括多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控制另一个子公司。
3、从企业注册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工商注册,而美国有商业注册。后者对企业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过程中,国内审批时间很长。2009年,在纽交所(NYSE)加入纳斯达克(Nasdaq)之后,上市要求远低于美国本土。
作为世界上最激进的交易所,纳斯达克甚至允许双重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没有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易所坚持权利平等)。阿里巴巴管理层持有的股份不多,但其投票权大于普通股东。VIE结构,简称VIE,是指将公司的经济利益转移给第三方的一系列合同。通过这种结构,日本的软银集团和美国的雅虎公司实际上持有阿里巴巴的“多数股权”。
4、美国是一个巨大的融资市场,阿里巴巴认为它筹集到的217.6亿美元在中国很难实现。
5、所涉及的税收、审计和时间都是昂贵的。阿里巴巴集团之前的上市准备,包括文件和期权,都是按照海外规定设计的。如果转移回中国,一方面是面临大量的税收,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据国内会计准则重新设计。“税收的成本,审计的成本,简直令人震惊。这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6、A股上市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
最后,国内的上市制度并不适合阿里巴巴这样的庞然大物的发展。或者这些互联网公司不符合中国的上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