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止不住的玩手机
① 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一、孩子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只能求助于虚拟世界。父母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父母感情不好甚至离异,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对人生很绝望;孩子人际关系很差,觉得跟人在一起没有意思;孩子生活中遇到了巨大挫折,比如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以至于被老师批评甚至瞧不起、青春期孩子失恋后情感无处寄托、家庭经济困难被人看不起或被自己看不起等等。
二、孩子对虚拟世界的好奇情绪没有被父母及时发现和制止。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会抱有好奇情绪的,他们想把所有好玩的事情都玩一遍。虚拟世界里面的花花绿绿更是吸引孩子的眼球,孩子自制能力差,通常是经不起诱惑的。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导致孩子对手机(电游、网游等)的好奇情绪转化为爱,从此会一发不可收拾。
如何预防或戒除孩子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呢?
如果能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电游、网游等),当然可以一劳永逸。但不太现实。
一、从小培养好孩子高尚的兴趣爱好;
孩子不是天生就爱手机(电游、网游等)的,但孩子天生有对生活的兴趣爱好,比如音乐、绘画、舞蹈、体育运动等。那些从小就培养好了高尚兴趣爱好的孩子,几乎没有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的。能成瘾的孩子,几乎没有高尚的兴趣爱好。
二、让孩子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
孩子之所以对手机(电游、网游等)成瘾,实质是因为现实生活对他很无趣。无趣的根源就是缺爱。父母感情好的、好朋友又多的孩子,很少有成瘾的,除非父母和好朋友本身也成瘾。
三、从小多教导,在孩子刚接触手机(电游、网游等)时讲明白它们的危害性、打好预防针,使孩子产生害怕情绪;
孩子来到人世间带有三种情绪:好奇、害怕、爱。孩子的好奇与害怕情绪是相生相克的,好奇情绪重,害怕情绪就会下降;反之亦然。所以,增加孩子对手机(电游、网游等)的害怕情绪会降低孩子对它们的好奇情绪,从而克制孩子对它们产生爱。
四、大人做好榜样作用,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少上网等,多陪伴孩子。
② 玩手机停不下来是什么原因
对于玩手机的问题,我想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所谓“低头族”这个名词的由来也正是如此,事实上,手机的确正成为生活中最易让人分心的物品。
随着技术的逐步革新,当前手机里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试想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连通讯都是个问题,而现在,我们有qq,有微信,只要有网络,电话都可以免费打。其实玩手机的问题大多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无数的信息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很多时候,即使是刷个微博也能一看就是1,2个小时,那么其余的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现代社会是很浮躁的,正因如此,其实更多时候不如静下心来,拿起一本书,伴着一杯清茶,闲暇时刻,难道不是另外一种享受吗?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剪辑的一个因为低头玩手机的交通事故合集,看的也的确让人很是感叹,所以对于手机,我们不能使自己发展成依赖沉溺的状态,说到底,手机也不过是工具而已。
③ 为什么总忍不住玩手机
手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旦离开手机2米的范围,都觉得浑身不自在。
学习需要居于陋室、埋头书籍,去研读、去思考、去理解、去记录,一遍忘了看两遍,两遍忘了再复习。
这个过程可以说不是一个星期、半月就能见功效的,可以说,属于“费力不出活”的情形。
在喜欢投机、看重短期回报的当前,浮躁功利的多、冷静专注的的少;玩手机看段子的多,看书钻研学习的少;喜欢热闹放纵的多、自我约束自律的少。
当今社会交通方便、信息发达,便捷的条件,是为了让我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吸取更多的养分,而不是沉迷在网络之间、天天总是刷屏。
殊不知,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各种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改变也很大。新的产业在蓬勃发展,打败了老的商业模式,很多门店光张、人员下岗;但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如司机、快递小哥等,同时技术的革新,工业机器人和云技术的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改变企业用工方式。
世间万难,无非一拖二懒三不读书。
在玩手机之余,我们也需要想一想,面对现实、正视自己:
我是谁,我有什么能力?
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满意吗?
离开了我现在的岗位或者平台,我又是谁?
如果公司遭遇了危机,前两轮的裁员名单里会不会有我?
万一离开企业走出去,我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价值在什么水平?
④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到很晚
克制不住玩手机一般是由于玩游戏造成的,所以当你觉得实在控制不住自己,那就狠狠心,将游戏删掉。几天不玩就不会那么渴望游戏了。我之前玩王者挺上瘾的,后来删掉后一直忍着没玩,到现在已经完全无感了。
不只是游戏,小说,漫画一样很让人上瘾。所以还是狠下心来删删删。
可以利用那些时间管理的软件,比如forest,花儿等等。forest就挺不错的,一直在用。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当你有种仪式感,想要坚持下去就简单多了。
减肥运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有益身心,也能达到控制玩手机时长的目的。想要变好看的心会帮助你战胜手机,如果一开始很难坚持,不妨找家人,朋友监督。
转移注意力。找一个事物来替代手机,比如说读书,当你想玩手机时就把书拿出来翻几页,既增进了知识,又拒绝了不良习惯。也可以做家务,一举两得。
可以出去参加一下社交活动,或邀请朋友来玩。有事情做就不会一直想着手机了。
这种事嘴上说得再好也没用,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很重要,不在重要时刻玩手机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起码的尊重。
⑤ 为什么人会摆脱不了手机,我总是要玩手机到一两点才会睡觉,该怎么办
摆脱手机的因素:1.自控能力不强,
2.没有自己想要做的事;
3.手机诱惑力太强,有太多的不能自拔
想要改正这些:首先要做到,每天给自己规定时间,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比如运动,看书,写字,户外活动等等,不要让手机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手机是现在每个人的必需品,没有它,会少了很多重要信息。想要摆脱手机的束缚,就得靠自己的毅力去改变。加油,祝你好运
⑥ 为什么我总是看手机上班 下班 我都忍不住看手机
一、学会将网络当成工具,做到良好的工具管理,不被其拴着跑
每天总是忍不住刷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
只要一有空闲就打开手机页面,即便刚刚才看过的评论,也会再扫一眼;
就算是排队买面包、等车来,甚至地铁上,都恨不能一直盯住手机,上上网;
……
很多人哀嚎,自己得了一种被手机拴住的病,克制力真是太不强了。
就像减肥又贪吃的人,恨不能把嘴缝上,爱玩手机又觉得不安的人,恨不能戒网删软件。
但我想说,如果有人真这样做了,那么大概率是,过不了多久,他又会故态复萌。
心理学上有心量一词。当心空落落的时候,能量会变低。刷手机,只是我们不停填充心空的一种方式。
网络没有错,健康良性的网络软件也没有错。删除解决不了问题。
2013年,全球畅销书作家卡尔·纽波特,跟着名的电子媒体咨询师巴拉唐德·瑟斯顿进行了一个实验。
巴拉唐德被朋友们称为“这个世界上关系最多的人”,每天他都必须使用网络。仅2012年,他就在Gmail有近6万条对话,平均每天要发165条,并在脸谱网发表了1500条动态。他感觉身心俱疲,万念俱灰,迫切地想要戒掉这种网络生活。
实验期间,他彻底屏蔽了网络,甚至连电子邮件也不去看。“第一个星期结束时,每天都安安静静的节奏,已经不显得那么奇怪了。我不用像从前那样,总是担心无法及时了解新事物。”
巴拉唐德开始尝试在现实生活中与陌生人对话,他甚至买了一辆自行车,四处骑行。但很快,因为要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要向市场销售推广自己的书籍,第25天,他被迫、极不情愿地回归了网络。
巴拉唐德原以为自己肯定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但他没有。这次他处理得非常好,他从卡尔·纽波特处得知了“任何益处法则”。于是,在工作与生活中,他极好地运用了“手艺人选择法”,避免“任何益处”带来的困扰。他这回,只是将网络当成工具。有了良好的工具管理,就不会再被其拴着跑。
什么是任何益处法则?神奇的“手艺人选择法”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有效使用网络工具?要怎样做,才能使网络工具为我所用?让我们逐个问题来谈一谈。
二、每个人都有“任何益处”思维,简单粗暴地戒网不能解决沉迷问题
什么是任何益处法则?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出,任何益处法,就是指一旦发现使用某一款网络工具,能给你带来任何可能益处,或者不使用你就觉得可能会错过某些事,那么,你就有足够的理由来使用这款网络工具了。
举个例子。某电视台曾做过一次街头访谈,咨询路人喜欢使用网络工具的理由。
答案五花八门,我们来看一看。
XX的娱乐性吸引了我,太好玩了,在里面我能忘记很多不愉快的事。
XX能让我了解到朋友们的动态,并且可以互动。
我第一次进入XX,是因为好奇,但很快,我在那里找到了成就感。因为有很多人觉得我写得很棒,他们会给我点赞、评论、打赏。
XX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我感觉自己的文笔有了提高。
XX有丰富的资讯,很多很新,让我总是能第一个就跟朋友们分享。
……
回复各种各样,但有一个共通点:以我的感受为益处。
在运用网络工具时,人们的确是得到了益处。也正是因为这些益处,成为了大家持续不断进入,甚至沉迷的根源。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这些益处,带来的价值,是生活与工作中显为较次要的,还是必须的?这益处,是不是幸福感的中心?
一旦逆向思维之后,我们就不难看出“任何益处”思维的弊端:仅仅只是盯住了一些益处,而忽视了伴随着网络工具带来的损伤度。它损伤了职业和个人目标更直接帮助的活动中,那些更可贵的时间与注意力。
所以,当这种益处不是价值核心,你又过度使用后,你将陷入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乱的网络依赖状态,就像从前的巴拉唐德一样,身受其害、饱受煎熬。如果不努力权衡利弊,一看到可能的益处就决定不加限制地使用某种工具,那你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失掉了在知识工作世界里取得成功的能力。
三、运用“手艺人选择法”,帮助我们有效使用网络工具
什么是“手艺人选择法”?
卡尔·纽波特告诉我们,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是要明确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艺人在对待自己的使用工具上,是很谨慎的,因为磨炼的时间足够长,出品的东西追求匠心,他们更加深思熟虑,来选择那些不会占用过多注意力与时间的工具,从而使得专注力能聚焦到自己的手艺与物品上。
手艺人选择法与任何益处法则恰好对立。后者认为任何潜在的益处都可以成为使用此工具的借口,而前者则要求这些益处,必须是能够影响到核心因素,益处要大于害处,方能使用。
虽然手艺人方法否定了任何益处方法,但并没有忽视使用网络工具的益处。它在教你评价任何一款网络工具时,要借鉴熟练手艺人的选择哲学。
⑦ 一玩手机就根本停不下来,手机为何令人着迷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一直都在玩手机,一直到夜晚睡觉的时候,手中的手机一直都没有放下,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不是特别的好,如果说我们总是低头玩手机的话,也会让脖子的负重50斤。我们应该要学会控制手机对自己的诱惑。虽然说在无聊的时候,手机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但是我们也应该要合理的去进行玩手机。
我们要放下手机,做手机的主人放下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也能够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手机,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有我们能够控制住手机,才不会被手机所控制。手机对我们的人体伤害是很大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也为了跟别人的距离更近着想,应该要合理的去玩手机。
⑧ 为什么总是克制不住自己去玩手机,怎么破
如果你是一个手机控,你就应该尽力的去控制自己,如果你控制住自己了,很长时间不玩,你也不会对手机那么亲,慢慢的你对手机的感情就会变得冷淡,也就是说,只要你能控制住,长时间不玩,你就可以克制住自己,不玩手机。
⑨ 我们容易沉迷于刷手机的原因是什么你玩手机会难以自控吗
首先说的是现阶段大多数人的通病。如果你想摆脱这个问题,通常可以参加体育运动,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多看书,不要关注手机。经常玩手机不仅对视力不好,而且对身体也有影响。
当然,选自己喜欢的就好。当你有了仪式感,就更容易坚持下去了。减肥运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身心都有好处,还能达到控制玩手机时间的目的。如果你想好看,你的内心会帮你战胜手机。如果一开始难以坚持,不妨找家人朋友监督。转移注意力。找个东西代替手机,比如看书。想玩手机的时候,把书拿出来翻几页,既提高了知识,又剔除了坏习惯。还可以做家务,一举两得。可以出去参加社交活动,也可以邀请朋友一起玩。有事就不会一直想着手机了。说这种话没用。学会控制自己。自制力很重要。重要时刻不玩手机是对自己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如果足够自律也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
⑩ 控制不住想玩手机怎么办
第一,认识到这个问题与意志紧密相连。这是挑战你的意志力的时候了!
(1)意志品质之自觉性,要求你认识到过分依赖手机的危害,为自己确定改变的目标。如,一天只能在中午、晚上休息时间玩一小时手机,其他时间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总之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为自己确定一个可执行的目标——少用手机的目标。
(2)意志品质之果断性,要求你迅速采取决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而不要想着明天再开始。有人果断地将自己手机上一些非必要的软件删除或安装一些帮助控制使用手机的绿色软件,这似乎也有一些作用。
(3)意志品质之自制力,要求你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即便是无聊时,也能遵从内心的目标,不随意将手机拿出来。
第二,安排充实的生活。将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写下来——在纸上白纸黑字地写出来,并将时间表放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安排适当的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让自己生活充实,注意力从手机上分散开来。
第三,从行为上加以改进。在某些时候不带手机、将手机关机是可以考虑的方法;在手上戴一根粗橡皮筋,当想玩手机的心理太煎熬时,用力狠狠弹自己一记也能发挥出作用。
以上,是自己尝试的方式。如果,你发现努力之后成效甚微,则建议你求助于他人。比如,你可以请你的家人或朋友监督、提醒你,可以与几位有相同心理需求的朋友一起制定目标共同努力。
最后,我想说,玩手机是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偶尔玩玩也不要太自责。只要自己不要被手机控制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