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点之间有时间偏差
Ⅰ 时间结点与时间节点 结点与节点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时间节点是一个很抽象和应用很广泛的概念。
结点这个词语一般用在工程、电路中,例如:
(1)铰结点:不能移动,可以转动。
(2)刚结点: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我们在连接阳台时,一定是刚结点。
譬如某软件的开发工作需要在某时完成,调试工作某时完成,销售推广某时完成等,都是时间点。
而节点是一个连接点,表示一个再分发点可以与时间搭配。
二、表示不同:
时间节点:事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点。
结点:是最后的点的意思。
节点:是中间的点的意思。
三、作用不同;
时间节点是指事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点。
时间结点就是时刻。
节点通俗的说就是某个大环境中的一个点或者一段。
(1)为什么节点之间有时间偏差扩展阅读:
结点----构件之间相互联结的地方,叫结点比如梁与柱连接。
(1)铰结点:不能移动,可以转动。
(2)刚结点: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我们在连接阳台时,一定是刚结点。
区别:铰结点不能移动,但可以绕结点自由转动;刚结点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
Ⅱ 为什么在关键线路上总时差等于自由时差
关键线路上的工作节点和时间段都是前后衔接紧密的,没有时间间隔。总时差和自由时差都是零。
释义:
1)总时差(用TFi-j表示,TF 是Total Float 的缩写)。双代号网络图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i-j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或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项目组织与管理和实物课程的考试都会涉及网络图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和总时差的计算是经常考到的,我在学习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3)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
4)其中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为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5)总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总时差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Ⅲ 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机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1 时间同步技术的重要性
传感器节点的时钟并不完美,会在时间上发生漂移,所以观察到的时间对于网络中的节点来说是不同的。但很多网络协议的应用,都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以使得网路中的节点全部或部分在瞬间是同步的。
第一,传感器节点需要彼此之间并行操作和协作去完成复杂的传感任务。如果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传感器节点缺乏统一的时间戳(即没有同步),估计将是不准确的。
第二,许多节能方案是利用时间同步来实现的。例如,传感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休眠(通过关闭传感器和收发器进入节能模式),在需要的时候再唤醒。在应用这种节能模式的时候,节点应该在同等的时间休眠和唤醒,也就是说当数据到来时,节点的接收器可以接收,这个需要传感器节点间精确的定时。
2 时间同步技术所关注的主要性能参数
时间同步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网络中节点的本地时钟提供共同的时间戳。对无线传感器
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
的时间同步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能量效率。同步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效率就越低。设计WSN的时间同步算法需以考虑传感器节点有效的能量资源为前提。
(2) 可扩展性和健壮性。时间同步机制应该支持网络中节点的数目或者密度的有效扩展,并保障一旦有节点失效时,余下网络有效且功能健全。
(3)精确度。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目的,精确度的需求有所不用。
(4)同步期限。节点需要保持时间同步的时间长度可以是瞬时的,也可以和网络的寿命一样长。
(5)有效同步范围。可以给网络内所有节点提供时间,也可以给局部区域的节点提供时间。
(6)成本和尺寸。同步可能需要特定的硬件,另外,体积的大小也影响同步机制的实现。 (7)最大误差。一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最大时间差,或相对外部标准时间的最大差。 3 现有主要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时间同步技术是研究WSN的重要问题,许多具体应用都需要传感器节点本地时钟的同步,要求各种程度的同步精度。WSN具有自组织性、多跳性、动态拓扑性和资源受限性,尤其是节点的能量资源、计算能力、通信带宽、存储容量有限等特点,使时间同步方案有其特
殊的需求,也使得传统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于这些网络[2]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设
计适合WSN的时间同步算法[3]
。针对WSN,目前已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时间同步算法[4]
。
3.1 成对(pair-wise)同步的双向同步模式
代表算法是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5~6]
。目的是提供WSN整个网络范围内节点间的时间同步。
该算法分两步:分级和同步。第一步的目的是建立分级的拓扑网络,每个节点有个级别。只有一个节点与外界通信获取外界时间,将其定为零级,叫做根节点,作为整个网络系统的时间源。在第二步,每个i级节点与i-1(上一级)级节点同步,最终所有的节点都与根节点同步,从而达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详细的时间同步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1 TPSN 同步过程
设R为上层节点,S为下层节点,传播时间为d,两节点的时间偏差为θ。同步过程由节点R广播开始同步信息,节点S接收到信息以后,就开始准备时间同步过程。在T1时刻,节点S发送同步信息包,包含信息(T1),节点R在T2接收到同步信息,并记录下接收时间T2,这里满足关系:21TTd
节点R在T3时刻发送回复信息包,包含信息(T1,T2,T3)。在T4时刻S接收到同步信息包,满足关系:43TTd
最后,节点S利用上述2个时间表达式可计算出的值:(21)(43)2
TTTT
TPSN由于采用了在MAC层给同步包标记时间戳的方式,降低了发送端的不确定性,消除了访问时间带来的时间同步误差,使得同步效果更加有效。并且,TPSN算法对任意节点的同步误差取决于它距离根节点的跳数,而与网络中节点总数无关,使TPSN同步精度不会随节点数目增加而降级,从而使TPSN具有较好的扩展性。TPSN算法的缺点是一旦根节点失效,就要重新选择根节点,并重新进行分级和同步阶段的处理,增加了计算和能量开销,并随着跳数的增加,同步误差呈线性增长,准确性较低。另外,TPSN算法没有对时钟的频差进行估计,这使得它需要频繁同步,完成一次同步能量消耗较大。
3.2 接收方-接收方(Receiver-Receiver)模式
代表算法是参考广播时间同步协议RBS(Reference Broadcast Synchronization)[7]
。RBS是典型的基于接收方-接收方的同步算法,是Elson等人以“第三节点”实现同步的思想而提出的。该算法中,利用无线数据链路层的广播信道特性,基本思想为:节点(作为发
送者)通过物理层广播周期性地向其邻居节点(作为接收者)发送信标消息[10]
,邻居节点记录下广播信标达到的时间,并把这个时间作为参考点与时钟的读数相比较。为了计算时钟偏移,要交换对等邻居节点间的时间戳,确定它们之间的时间偏移量,然后其中一个根据接收
到的时间差值来修改其本地的时间,从而实现时间同步[11]
。
假如该算法在网络中有n个接收节点m个参考广播包,则任意一个节点接收到m个参考包后,会拿这些参考包到达的时间与其它n-1个接收节点接收到的参考包到达的时间进行比较,然后进行信息交换。图2为RBS算法的关键路径示意图。
网络接口卡
关键路径
接收者1
发送者
接收者2
图2 RBS算法的关键路径示意图
其计算公式如下:
,,1
1,:[,]()m
jkikkinjnoffsetijTTm
其中n表示接收者的数量,m表示参考包的数量,,rbT表示接收节点r接收到参考包b时的时钟。
此算法并不是同步发送者和接收者,而是使接收者彼此同步,有效避免了发送访问时间对同步的影响,将发送方延迟的不确定性从关键路径中排除,误差的来源主要是传输时间和接收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了比利用节点间双向信息交换实现同步的方法更高的精确度。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信息的交换次数太多,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接收节点彼此之间,都要经过消息交换后才能达到同步。计算复杂度较高,网络流量开销和能耗太大,不适合能量供应有限的场合。
3.3 发送方-接收方(Sender-Receiver)模式
基于发送方-接收方机制的时间同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发送节点发送包含本地时间戳的时间同步消息,接收节点记录本地接收时间,并将其与同步消息中的时间戳进行比较,调整本地时钟。基于这种方法提出的时间同步算法有以下两种。
3.3.1 FTSP 算法[8]
泛洪时间同步协议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由Vanderbilt大学Branislav Kusy等提出,目标是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且误差控制在微秒级。该算法用单个广播消息实现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
其特点为:(1)通过对收发过程的分析,把时延细分为发送中断处理时延、编码时延、传播时延、解码时延、字节对齐时延、接收中断处理时延,进一步降低时延的不确定度;(2)通过发射多个信令包,使得接收节点可以利用最小方差线性拟合技术估算自己和发送节点的频率差和初相位差;(3)设计一套根节点选举机制,针对节点失效、新节点加入、拓扑变化
等情况进行优化,适合于恶劣环境[12]
。
FTSP算法对时钟漂移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此算法考虑到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节点时钟晶振频率是稳定的,因此节点间时钟偏移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通过发送节点周期性广播时间同步消息,接收节点取得多个数据对,构造最佳拟合直线,通过回归直线,在误差允许的时间间隔内,节点可直接通过它来计算某一时间节点间的时钟偏移量而不必发送时间同步消息进行计算,从而减少了消息的发送次数并降低了系统能量开销。
FTSP结合TPSN和RBS的优点,不仅排除了发送方延迟的影响,而且对报文传输中接收方的不确定延迟(如中断处理时间、字节对齐时间、硬件编解码时间等)做了有效的估计。多跳的FTSP协议采用层次结构,根节点为同步源,可以适应大量传感器节点,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根节点的失效有健壮性,精确度较好。该算法通过采用MAC层时间戳和线性回归偏差补偿弥补相关的错误源,通过对一个数据包打多个时戳,进而取平均和滤除抖动较大的时戳,大大降低了中断和解码时间的影响。FTSP 采用洪泛的方式向远方节点传递时间基准节点的时间信息,洪泛的时间信息可由中转节点生成,因此误差累积不可避免。另外,FTSP的功耗和带宽的开销巨大。
3.3.2 DMTS 算法[9]
延迟测量时间同步DMTS (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 算法的同步机制是基于发送方-接收方的同步机制。DMTS 算法的实现策略是牺牲部分时间同步精度换取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能耗,是一种能量消耗轻的时间同步算法。
DMTS算法的基本原理为: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时间主节点广播同步时间,所有接收节点通过精确地测量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单向时间广播消息的延迟并结合发送节点时间戳,计算出时间调整值,接收节点设置它的时间为接收到消息携带的时间加上广播消息的传输延迟,调整自己的逻辑时钟值以和基准点达成同步,这样所有得到广播消息的节点都与主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时间延迟dt可由21()dtnttt得出。其中,nt为发送前导码和起始字符所需的时间,n为发送的信息位个数,t为发送一位所需时间;1t为接收节点在消息到达时的本地时间;2t为接收节点在调整自己的时钟之前的那一时刻记录的本地时间,21()tt是接收处理延迟。
DMTS 算法的优点是结合链路层打时间戳和时延估计等技术,消除了发送时延和访问时延的影响,算法简单,通信开销小。但DMTS算法没有估计时钟的频率偏差,时钟保持同步的时间较短,没有对位偏移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估计,也没有消除时钟计时精度对同步精度的影响,因此其同步精度比FTSP略有下降,不适用于定位等要求高精度同步的应用。
基于发送方-接收方单向同步机制的算法在上述三类方法中需要发送的时间同步消息数目最少。发送节点只要发送一次同步消息,因而具有较低的网络流量开销和复杂度,减少了系统能耗。
4 结论
文章介绍了WSN时间同步算法的类型以及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分析了各算法的设计原理和优缺点。这些协议解决了WSN中时间同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但对于大型网络,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扩展性差、稳定性不高、收敛速度变慢、网络通信冲突、能耗增大。今后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节能和时间同步的安全性方面。这将对算法的容错性、有效范围和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Ⅳ 为什么我有个节点老是报时钟偏差
电子时钟里面都有个晶振,用来发送信号,来跑时间,但是质量有好有坏,为了控制成品的成本,使用劣质的晶振就会造成误差。。 一般家里的万年历如果走的不准,自己可以买个晶振自己换上,好点的也就是几块钱。。
Ⅳ 主机与管理节点时间偏大怎么解决
首先在桌面左下角点击“开始菜单”,在开始菜单中打开“设置”,来到了Windows设置的界面,点击“时间与语言”;将右侧的滚动条拉到最下面,点击“其他日期、时间和区域设置”;再点击“设置时间和日期”设置,切换到“Internet时间”选项卡,我们看见提示“未将计算机设置为自动与internet实践服务器同步”,点击“更改设置”;在internet时间设置界面中,勾选“与Internet时间服务器同步”即可自动联网同步时间,有需要也可以直接点击“立即更新”。
原因:可能是你主板上的CMOS电池(纽扣电池)没有电了,需要将其更换;其次,把自动与网络时间同步打开,如果更新失败就先自已把时间调到比现在时间快一点(五分钟左右)后按[立即更新]。
Ⅵ 什么叫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含义不同。总时差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可以耽误的时间;自由时差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而可以耽误的时间。
2、应用范围不同。总时差一般用于控制总工期;自由时差用于控制工程实施过程的中间进度或称形象进度。
3、表示方法不同。总时差用TFi-j表示,TF 是Total Float 的缩写;自由时差用FF表示,FF是Free Float的简称。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持续时间
单代号和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计算方法不一样 。
Ⅶ 与网络时间同步
什么是时间同步?
将通信网上各种通信设备或计算机设备的时间信息(年月日时分秒)基于UTC(协调世界时)时间偏差限定在足够小的范围内(如100ms),这种同步过程叫做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的应用
一般来说,时间同步应用最广泛的是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计算机时钟用于记录事件的时间信息,如E-MAIL信息、文件创建和访问时间、数据库处理时间等。
时钟还被用于控制备份的操作、为设计自动构造编译器检查文件是否变动过以及其他应用。如果计算机时钟不精确,那么这些应用中很多将无法正常工作。对时间敏感的计算机系统,如金融业界服务器、EDI、大型分布式商业数据库、航天航空控制计算机等,更需要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交通运输业的时间显示系统,如地铁时刻表
显示系统、机场时刻表显示系统,如果偏差较大,可能会影响旅客的旅行。
CDMA 基站需要UTC 信息。依赖GPS卫星时间同步的CDMA系统,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均以公共CDMA时标为基准,该时标通过接收GPS定时,同步于UTC时间。BTS需要绝对时间以获取从MS发送的CDMA信号。在软切换中,可能在选择器中发生邮件指令不匹配,
这是由于BS消息路径队列延迟。为防止这种不匹配,所有BTS和BSC必须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功能还应用在电话计费方面,这是因为多运营商的出现和分时段费率的存在。网间计费不一致所造成的话单损失,采用时间同步可减小甚至消除。比如,电信和联通互通时,是通过关口局计费,假如电信侧计费起点为20:58(半费时段前),而联通侧计费起点为21:01(半费时段后),则电信、联通计费话单会出现误差,通常的做法是丢弃话单,损失由双方运营商承担。如果在双方的交换机上可以接收GPS提供的绝对时刻UTC,则双方的计费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秒级,从根本上避免话单差异。即使只有一方的交换机可做到接收UTC,在话单决策上,该方可占据裁决地位,为对方消除损失。
软件开发也需要时间同步。程序设计是一个设计组的分散任务。这个设计组可以在时间同步的应用不同的服务器上编码,而且有时需要跨地区工作。最终,所有编码都要编入一个程序中。"编文件"(MAKE)功能或某种"版本控制系统"可用于对来自分散服务器的软件进行管理。当源文件被修改后,时间戳可以用来决定哪个文件需要被重建。当网络文件系统生成了某种目录后,而服务器和客户对当前时间有不同的认识时,编译文件将出错,不能重建某些源文件,也不能编写基于最新信息的可操作文件。还有许多这样的报告:当工程师往源编码文件输入"修改"(FIX)命令后,最终编写文件的过程中只有"修改"这个命令被省略了。而它给公司带来了极大的难堪和浪费。这种错误是很难检查出的。在使用过程中,编程人员第一个反映是咒骂软件虫。然后,设计组将花费大量的时间检查出软件虫是由于含有丢失文件的基础部分被修改引起的,而这种修改就是因为缺乏服务器时间同步。
网管系统的告警和日志同样需要准确记录事件和告警的准确时间,以便进行故障和性能分析。譬如,网管中心产生的告警时间,可能不是交换机实际产生告警的准确时间。另外当网管中心采用多点日志记录时,如果网络各个节点时间不同步,将造成日志记录的混乱。若需要这些信息快速准确进行故障定位,准确的时间是必不可
少的。在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活动中,数字时间戳服务十分重要,这里也需要精确时钟的时间同步功能。各种政务和商务的文件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在书面合同中,文件签署的日期和签名一样均是十分重要的防止文件被伪造和篡改的关键性内容。在电子文件中,同样需对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采取安全措施,而数字时间戳服务(DTS:digital time-stamp service)就能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的安全保护。
数字时间戳服务(DTS )是网上安全服务项目,由专门的机构提供。时间戳(time-stamp)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包括三个部分:① 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② 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③ DTS的数字签名。时间戳产生的过程为: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戳的文件用HASH编码加密形成摘要,然后将该摘要发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然后送回用户。由Bellcore 创造的DTS采用如下的过程:加密时将摘要信息归并到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再将二叉树的根值发表在报纸上,这样更有效地为文件发表时间提供了佐证。注意,书面签署文件的时间是由签署人自己写上的,而数字时间戳则不然,它是由认证单位DTS来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时间为依据。因此,时间戳也可作为科学家的科学发明文献的时间认证。
由以上应用可以看到,精确的时间给有些应用带来极大的性能提高。当没有时间同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计费了,但是现在谁还能忍受没有时间同步的计费呢?无穷无尽的投诉不单使得运营商焦头烂额,更会影响用户的信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用户可是越来越挑剔了。
这里只是罗列了几个典型的时间同步的应用,我们还可以发掘其它的应用,时间同步可以给我们的系统设计带来便捷,给用户带来高质量的网络和应用,更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以前不能得到的分析结果。
Ⅷ 在建筑CAD操作中,对象捕捉得到的节点老是与实际有误差。任何解决
还是你捕捉的点不对,否则不可能有偏差.
重新试一次,捕捉基点的时候,使用鼠标中键把图放大后捕捉复制.还有就是检查一下你捕捉的基点附近有没有其它点.
Ⅸ oracle rac 节点间时间相差多少 重启
官方文档上面没有看官关于时间不同步会自动重启的参数。只看到两个关于超时的参数
crsctl get css disktimeout
crsctl get css misscount
一个控制的是io连接超时
一个控制的是网络连接超时
Ⅹ 时间间隔不就是自由时差吗为何冒出这个词
时间间隔不是自由时差,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自由时差是指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利用的机动时间。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指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值。
对于单代号网络计划,其终点节点所代表的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其他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持续时间。
单代号和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计算方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