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泥时间要大于两个小时
① 晚上抹完护肤品后脸上为什么会搓出泥来
有以下这些原因:
角质层过厚
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而当这个部分被大量老废角质细胞占据之后,会导致护肤品吸收不进去,产生搓泥现象。
2. 皮肤过于干燥
在干燥的天气里,皮肤会因干燥脱屑,而脱落的皮肤碎屑会和护肤品黏在一起,形成泥状物。这就是搓出来的泥。
3. 使用方法不当
当急于将一层一层的护肤品快速抹在脸上时,由于上一步的护肤品还未被吸收与下一步的护肤品混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块一块的絮状物,用手轻轻一抹就聚在一起。
拓展资料:
减少搓泥的方法:
1.定期去角质
根据自己肌肤的状态以及耐受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去角质产品,每周平均1-2次左右的频率就可以有效改善搓泥状况的出现了。
2.给肌肤做好补水保湿工作
肌肤干燥缺水时一定要及时做好补水保湿工作,每天睡前敷一片面膜就是不错的选择,肌肤严重缺水时,可以选择水光针来帮助肌肤深层补水,彻底解决起皮脱屑问题,才能更有利于护肤品的吸收。
3.搓热双手使护肤品彻底吸收
搓热双手再去擦护肤品,一直都是最佳的护肤手段。护肤品中很多用于溶剂的成分在低温状态下会呈现类似于“凝结”的状态,所以最好能借助双手的温度来将它们融化,从而促进保养品最大限度被肌肤吸收,同时也避免了沉淀物的产生,等到每道护肤品都彻底吸收后,再进行下个保养或上妆步骤,就会大大减少搓泥现象的产生。
② 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为什么要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太短,如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混凝土初凝和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放入钢筋笼再灌混凝土而成.冲孔灌注桩施工冲孔机冲击成孔,为泥浆护壁成孔。
优点是:对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小;桩长和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化自如;桩端可进入持力层或嵌入岩层;单桩承载力大等。缺点是:灌注桩成孔工艺较复杂,操作要求较严,易发生质量事故,且技术间隔时间长,不能立即承受荷载,冬季施工困难较多。
(2)为什么出泥时间要大于两个小时扩展阅读
水下灌注桩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要求有:
(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用自密实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混凝土坍落度应为200~220mm,扩散度宜>450mm,倒坍落度流出时间宜<19s。为保证混 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 2h内析出的水分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1。
5%。
(2) 混凝土坍落度。拌合物流动性与导管直径有关,导管直径大,混凝土更易往下流, 一般导管直径为200~250mm时,坍落度宜为200~220mm导管直径为300mm时,坍落度 可适当减小。
(3) 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应根据桩的体量与施工单位灌注时间要求,原则上初凝时 间比浇注时间多lh, —般浅桩灌注时间为3~5h,深桩为5~7h,因此初凝时间应8h。
③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一经使用时间不超过多少小时
首先BOSS会让全部玩家叠加一层DEBUFF,叫做浊流效果,浊流效果可以叠加99次,每叠加一次都会增加掉的血量,并且阻碍你的回复能力。浊流效果在踩中BOSS的浊流时会不停的叠加,所以切忌不要在浊流里呆上太久。如何避免浊流叠加太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建议在打副本时带上一个会格挡秘籍的剑士。当然为什么要带我之后再说。BOSS平常阶段就不细说了,在BOSS两只手抓起地上的球大家就需要注意了。站在BOSS面对的位置是最好,接下来BOSS会丢出泥球之后大家在被砸的地点集合,等待BOSS起跳剑士开御剑保护,抵挡BOSS的3次跳跃攻击。如果没有剑士就可能别击飞踩到浊流增加浊流效果的层数。之后BOSS会在短时间内再甩出第2个泥球,同样这时需要迅速判断地点并一路奔过去,不要去贪输出。之后BOSS会使用4次远程攻击,利用防远程攻击的技能抵挡即可。释放完毕之后BOSS会使用冲锋,让拥有格挡或者反击技能的职业上去抵挡就会使BOSS进入虚弱状态,并且获得一个生命BUFF,生命BUFF可以提升玩家的生命值上限。这个必须要抵挡住,要不之后浊流效果层数上去之后本身的血量完全抵挡不住掉血。
④ 污泥浓缩池 体积和停留时间怎么确定啊
你打算多久污泥外运一次,用天数乘以12.12不就可以了吗?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
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撇。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所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重力浓缩池设计参数
污泥种类
进泥浓度(%)
出泥浓度(%)
水力负荷
[m3/(m2.d)]
固体负荷[kg/(m2.d)]
固体捕捉率(%)
溢流TSS(mg/l)
初次污泥
1.0-7.0
5.0-10.0
24-33
90-144
85-98
300-1000
滴滤池生物膜
1.0-4.0
2.0-6.0
2.0-6.0
35-50
80-92
200-1000
剩余活性污泥
0.2-1.5
2.0-4.0
2.0-4.0
10-35
60-85
200-1000
初次污泥与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0.5-2.0
4.0-6.0
4.0-10.0
25-80
85-92
300-800
重力污泥浓缩池的计算公式
名 称
公 式
符 号 说 明
1、浓缩池总面积
A=QC/M
Q--污泥量(m3/d)
C--污泥固体浓度(g/l)
M--浓缩池污泥固体量(kg/m2.d)
2、单池面积
A1=A/n
N--浓缩池数量
3、浓缩池直径
D=(4A1/π)0.5
4、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
H1=TQ/24A
T--设计浓缩时间
5、浓缩池总高度
H=h1+h2+h3
H2--超高
H3--缓冲层高度
6、浓缩后污泥体积
V2=Q(1--P1)/(1--P)
P1--进泥浓度
P2--出泥浓度
加压过滤
加压过滤(压滤)一般是间歇操作,初投资高,脱水效率较低。但脱水效果好,一般泥饼含水率在65%以下。整个压滤机是密封的,过滤压力一般为0.392-0.49Mpa以上。目前常用的加压过滤设备有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
(1)、用压滤机为城市污泥脱水时,过滤能力一般为2-10kg干泥/m2.h;当为城市消化污泥时,投加三氯化铁量为4%-7%,氧化钙为11%-22.5%,过滤能力一般为24kg干泥/m2.h,过滤周期一般为1.5-4h。
(2)、压滤机设置台数应不小于2台。
(3)、污泥压入过滤机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压污泥泵直接压入;另一种是压缩空气,通过污泥罐将污泥压入过滤机,常用的高压污泥泵有离心式或柱塞式。当采用柱塞式污泥泵时,应设减压阀及旁通回流管。每台过滤机应单独配备一台污泥泵。
(4)、污泥压滤后需用压缩空气来剥离泥饼,所需的空气量按滤室容积每平方米需气2m3/m3.min计算,压力为0.1-0.3Mpa。
(5)、当用转送带运送污泥时,应考虑卸落时的冲力,并应附有破碎泥饼的钢丝格网,以防泥饼塑化。
斜板沉淀池
斜板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它具有沉淀效果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淀中,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斜板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斜板(管)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有孳长藻类等问题,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3种形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斜板(管)沉淀池。
设计数据
(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等技术经济要求下,可采用斜板沉淀池。
(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一倍左右。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3)、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m,斜管孔径一般采用50-80mm。
(4)、斜板(管)斜长一般采用1-1.2m。
(5)、斜板(管)倾角一般采用60°。
(6)、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5-1.0m。
(7)、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采用0.5-1.0m。
(8)、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缘宜向池子进水端倾斜安装。
(9)、进水方式一般采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采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
(10)、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日排泥次数至少1-2次,或连续排泥。
(11)、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池不超过30min,二次沉淀池不超过60min。
(12)、斜板(管)沉淀池应设斜板(管)沉淀池应设斜板(管)冲洗设施。
计算公式
名称
公式
称号说明
1、池子水面面积
F=Qmax/mq×0.91(m2)
Qmax---最大设计流量
n---池数(个)
q---设计表面负荷[m3/(m2.h)]
0.91---斜板区面积利用系数
2、池子平面尺寸
圆型池直径:
D=√4F/π(m)
方形池边长:
a=F(m)
3、池内停留时间
T=(h2+h3)60/q(min)
H2---斜板区上部水深
H3---斜板高度
4、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1)V=Qmax(C1-(2)24T100/K2y(100-p0)n
S---每人每天污泥量[L/(人.d)],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人)
t---污泥室储泥周期(d)
C1---进水悬浮物浓度
C2---出水悬浮物浓度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y---污泥容重(t/m3)
po---污泥含水率(%)
5、污泥斗容积
(1)圆锥体:
V1=πh5/3(R2+Rr1+r12)(m3)
(2)方锥体:
V1=h5/3(a2+aa1+a12)(m3)
H5---污泥斗高度
R---污泥斗上部半径(m)
R1---污泥斗下部半径(m)
A1---污泥斗下部边长
6、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m)
H1---超高(m)
H4---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m)
注:当斜板(管)沉淀池为矩形池时,其计算方法与方形池类同。
污水管道一般规定
项目
一般规定
1、充满度
2、最小管径
3、流速
4、最小管径
(1)、厂区内的工业废水管、生活污水管、街坊内的生活污水管200mm
(2)、城市街道下的生活污水管300mm
5、覆土
(1)、荷载要求:最小覆土在车道下一般不小于0.7m
(2)、冰冻要求;
1)、无保温措施时,管内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
2)、有保温措施或水温较高的管道,可根据当地经验埋得浅些,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宜小于0.7m
(3)、最大覆土:不宜大于6m
(4)、理想覆土: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争取维持在1-2m
6、连接
(1)、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2)、不同直径也可采用设计水面平接
(3)、在任何情况下进水管底不得低于出水管底
7、坡度骤变的处理
(1)、管道坡度骤然变陡,可由大管径变小管径
当D=200-300mm时,只能按生产规格减小一级
当D=400mm时,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但减小不得超过二级
(2)、管道坡度骤然变缓,应逐渐过渡
8、小管核算
(1)、当有公共建筑物位于管线始端时,应加入该集中流量进行满复核
(2)、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较平坦的上游支线,可采用非计算管段,采用最小管径,按最小坡度控制
9、冲洗
(1)、在流速小于0.4m/s的上游管段,可考虑设冲洗井
(2)、每座井冲洗的长度一般为250m
10、溢流
污水管道在进入泵站或处理厂前,当条件允许时,可设事故溢流口,但必须取得当地有关部门的同意
11、通风
在充满过高的管段、跌水井、大浓度污水接入的井位以及污水管线以上每隔500m左右的井位宜设通风管
12、计算
在适当管段中,宜设置观测和计量构筑物
⑤ 生活污水通过处理之后,在出水口观察水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问:采用 CAST 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 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 PAC 和 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 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水还高,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 0.2 mg/L右,曝气机 3台满负荷运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 1mm 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污泥耗氧速率,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
5.问:AB 法 A段如何控制?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 A段连续回流吗?SV30应控制在多少?控制在 5%-10%可以吗?
答:A段的回流比应该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时间太短,虽然A段主要是吸附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内进行,只有将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降解,才能恢复吸附能力。应该用MLSS来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时也可用SV30,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沉降比5%-10%太低。
6.问:如果一家污水厂运行一两年处理效果没达到较佳状态,那是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培菌(换泥)?换泥跟开始时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不用换!如果运行条件不变,换了也会一样的,即使你用优势菌种投加也没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控制好运行条件,如果是设计上的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 1+好氧池 2+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 1m 左右),曝气不均,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 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
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 3cm 就是严重结球。
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8.问:请问有关接触氧化池的下例问题。
(1)接触氧化池在放空时,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时间?
(2)当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下降时,要不要投加营养?
(3)对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认为有效吗,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接触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注意池放空时只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
(3)化学性泡沫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类的方法消泡。
9.问:本厂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
进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 4-5mg/L 左右。进水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池很小(180 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去。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殖?
(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
(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 MLSS 控低为 3000-3500 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出规池的耐冲击性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严重,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 2/3 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10.问:我们是石油化工废水两级生化处理,一级是圆形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二级是推流曝气池,一级 DO 0.2mg/L,二级 DO 5.0mg/L。这段时间一级生化进水 pH 8.0,出水6.5,二级生化后 PH 5.78,超出指标 6-9的范围,这是怎么回事?
答:一级 DO 低很正常,因为污泥负荷高,一级 pH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太高发生酸化,二级出水 pH 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造成的。因为你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简单分析和推断。
11.问: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足够的回流量,回流是回流好氧池出水还是二沉池底部回流?我现在调试氨纶废水,原来设计回流好氧池出水,可实际上是,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缺氧池的厌氧环境,我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 1mg/L左右会好些,这样说是否对?
答:根据你介绍的应该是前置反硝化,需回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说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的缺氧池的厌氧环境的话不妥,缺氧区不等于厌氧,DO小于0.5mg/L就可。你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可防止缺氧区DO大于0.5mg/L。如果好氧区DO 在1 mg/L左右,出水回流量在一倍时,缺氧区 DO仍大于0.5mg/L
时,不能再降低好氧区的溶解氧,也不要随意减少出水回流量(进入缺氧区的硝酸氮会少),此时可在不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二沉池出泥量,将池内污泥层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使之处于缺氧或无氧状态,这样也有利于避免缺氧区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减少不会影响回流至反应池的污泥量,因为在二沉池内泥层升高的情况下,污泥在泥层中的浓缩时间长了,这种情况下出泥量减少了但出泥的浓度提高了。如果是接触氧化工艺,出水要回流,污泥不回流。我不赞成用前置反硝化。关于去除硝化菌的说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12.问:(1)最近车间试车,造成进水很不正常。昨天 COD有 6000 mg/L,而设计只有 600 mg/L。应该采取那些措施,使出水尽快恢复正常?
(2)最近空压机房的风压有8公斤,而又没装减压阀,他们解释曝气管的流量阀一样可控制压力。请问一下,是不是风压过高造成的曝气不均?
答:进水COD大于设计值的十倍是无法达标的,应增加供氧量,减少排泥量或不排泥,目的就是控制好污泥负荷和供氧量。但要注意:减少排泥量或不排泥是暂时的,当经过一个反应时断后(至少半天)就应该加大排泥量。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先让污泥与高浓度污水混合、吸附,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有机物降解,但仍有大部分有机物吸附在污泥上,让其随污泥而排出系统,这样可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因为这样高浓度的废水一般不会特续很长时间的。风压达8公斤不行的。
13.问:活性污泥法处理鱼类加工废水,生化部分分三个格池串联进行,现在第二、第三生化池出现了大量的泡沫,而第一生化池中没有泡沫;起初以为是洗涤剂泡沫,但是最近在洗涤剂高峰时,将水外排,已经有四五天了,依旧没有好转而且有增多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在进水含油脂、负荷低的后段易繁殖。这类泡沫很难用水喷淋消除,只能人工清除或让部分原水直接超越至后面生化池,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若卡氏菌繁殖。
14.问:老装置改造用来处理氨氮废水。采用水解+厌氧+两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污水回流到水解池,污泥回流到厌氧池(缺氧池)。如果加大回流,水解池污泥流失很快(水解池由黑变清),并且后面的厌氧池溶解氧可达 0.7。为此尝试沉淀池底部回流(通过放空管回流),由于回流量限制,氨氮的去除率不理想。请问:前置反硝化工艺,通常回流的是好氧池出水还是沉淀池出水?
答:应该是二级好氧池的出水回流至缺氧区,而不是回流至水解池和厌氧池。可能是你没完全介绍清楚,我总感觉这工艺有问题,水解池就是酸化池,主要是通过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应该先了解一下硝化效果是否好,再考虑反硝化问题,还有你说的沉淀池是否是最后的沉淀池(沉淀好氧池脱落的生物膜用)?厌氧池后是否有沉淀池?我感觉除了设计问题,还有运行管理问题。
15.问:现在用 SBR 工艺处理医院污水,目前已经投放生活污水和回流污泥(经过带式污泥机出来的污泥 1000斤),在鼓风曝气十分钟左右就出现大量的白泡沫。水量大概有 120 立方,是不是进水量大和浓度高呢?下步工作需要什么准备?微生物怎样培养得更好?如何控制曝气时间?
答:如用脱水污泥作污泥培养接种用,投加量至少要有效池容的3%,还有营养方面的要求,接种污泥投加量太少了,至于出现泡沫很正常的,污泥形成后会大大减少或消失的。后面的问题是运行控制上的基本问题,这里不展开介绍了。
16.问:我们厂采用厌氧-水解-一级好氧接触氧化-二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水 COD在 1000mg/L以下;进水氨氮 50mg/L;BOD5/COD在 0.35以上。出水氨氮无法达标,如何解决?
答:你们的工艺应改变,这样是无法达标的,进水氨氮50mg/L(总氮还要高),BOD5/COD在0.35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COD在1000mg/L以下也不必用厌氧,可将厌氧池和水解池都改成好氧池,反硝化池不必另设,只要将目前的第一级好氧接触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5以下就可(是假设水解池和厌氧池都改成好氧池的情况下),因为不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只是初步的想法。
17.问:为什么你说“BOD5/COD在 0.35 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
答:因为这样的 B/C 比的污水可生化性还可以,污水中不可生化物质在此比值下不算很高,大部分可以被活性污泥吸附而通过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并使出水达标。还要说明的是所谓不可生化的有机物,其中一部分还是可以降解的,只是生化过程需较长。我说不必酸化并不是酸化效果不好,而是从投资、占地等经济角度考虑。
18.问: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BOD在 80 mg/L左右,MLSS在 4000mg/L左右,目前 DO 在反应时控制在 1.0~3.0 mg/L,有时 DO 会超过 3.0 mg/L。现在污泥灰份较高,在恢复时应具体注意那些方面,大致控制参数是多少?以上的参数有什么不妥?
答:根据所介绍的情况,可能是污泥负荷过低引起污泥老化,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至选择池的回流量,减少曝气时间。
19.问:废水硫化物高若用湿式氧化法,要是生成硫酸怎么办?这样对管壁有腐蚀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是否让硫化物沉淀较好?
答:不存在你说的问题。用湿式氧化法硫化物被氧化成硫酸盐,当然也会有一部分未完全氧化的硫代硫酸盐。
20.问:所加的干污泥量与什么有直接的关系,初次培养应该加多少?
答:接种培养法要多少泥只能是大概的范围,关键还是要经验,否则接种的泥最多也没用。我曾在这里看到一个贴子,这个单位直接将附近同类厂的化工废水装置的活性污泥进行移植培养和驯化,移入的污泥量很大,花了很大的污泥运输费用,可培养驯化近一个月仍失败,这就是培养和驯化过程的控制不当造成的。
21.问:我们采用 A2O 工艺,现在总磷去除还可以,但是氨氮一直没降低,调试已经有三个月了,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不用内回流也可以降氨氮,而我们的内回流不好控制,几乎没有,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降低氨氮?
答:根据你说的情况出水氨氮高于进水与没有内回流无关的,主要还是反应时间不够,估计这类废水有机氮较高,由于硝化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出水氨氮上升也是很正常的,还要确认硝化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
22.问:接触氧化装置生物膜培养过程中发现生物膜形成后又会脱落,如何解决和避免呢?
答: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脱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脱落后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挂膜成功,也就是说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挂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挂膜后没大量脱落是偶然的,经一、二次脱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这样说可能太绝对,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
23.问:腈纶废水较难处理,用什么处理工艺合适?
答: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含有大量低聚物和 SCN 等无机性COD,且含氮有机物高。所以先要预处理,如中和,混凝等,然后用生化处理,生化前面要设水解酸化工序。
24.问:接触氧化池是否要按填料空隙率计算水力停留时间 ?如何计算?
答:按填料空隙率计算水力停留时间是没意义的,也算不准,应该是容积负荷和污水在生化池的停留时间。
25.问:水解酸化阶段会不会出现 COD升高现象呢?我的意思是,大分子水解为小分子,原来水中有些大分子无法被重铬酸钾氧化,而水解后却可以。我做的是垃圾渗滤液。
答:确实有可能原来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后能被氧化了,但水解酸化池出水COD还是不会升高的,理由是:(1)重铬酸钾法测定 COD 时,有硫酸银作催化剂,可氧化 95%以上的有机物;(2)水解酸化过程中 COD 也会去除一部分的,去除率肯定高于前面说的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那些物质。
26.问:(1)我们用蒸馏滴定法测氨氮时,馏出液呈现黄色,影响滴定终点,不知道是为什么,怎么避免或者排除干扰。(2)好氧污泥浓度的测定时,是取 10ml 沉淀了半小时的污泥,还是取 10ml 水和污泥的混合物沉淀后测定。好氧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多少是正常的。(3)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浓度一般是多少为正常的。
答:浓度高要稀释后用比色法测定。如果加入显色剂后仍有黄色,说明氨氮浓度很低(只是猜测)。污泥浓度测定要用100ml 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后的污泥来测定,污泥浓度控制的范围要根据装置的实际污泥负荷来定,不能一概而论的。
27.问:在春节期间,卡鲁塞尔 2000怎么运行(春节一些人回家,没有倒班)?
答:只要污水不断人就不能休息,所谓的周末运行模式靠不住的。
28.问:我厂的 UNITANK 系统其主体为三格池结构(三个池可分为左边池、中池、右边池),三池之间为连通形式,每池设有曝气系统,采用机械表面曝气,并配有搅拌,外侧两边池设出水堰以及污泥排放装置,两池交替作为曝气和沉淀池,污水可进人三池中的任何一个。 现工艺运行分两个主体运行阶段,第一主体阶段运行步骤如下:(1)污水先进入左边池,同时左边池进行厌氧搅拌,搅拌时间为1小时。中池好氧曝气,右边池作沉淀池出水。(2)污水继续进入左边池,左边池停止搅拌,进行好氧曝气,曝气时间为 3.5 小时。中池始终好氧曝气,右边池还作沉淀池出水。(3)左边池停止曝气,静沉,静沉时间为1小时。污水由进左边池改进中间池。中池始终好氧曝气,右边池还出水。第一个主体运行阶段(共6小时)结束后,通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段(0.5小时反冲洗),即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过程改为污水从右边池进入系统,混合液通过中间池再进入作为沉淀池的左边池,水流方向相反,操作过程相同。以上工艺在我厂已运行两年,我认为该工艺在脱磷除氮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即在各个主体阶段沉淀池排出的水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厌氧—好氧过程,排出的水其实以好氧水为主。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工艺在厌氧—好氧段时间分配不合理,好氧段时间过长。对此,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第一主体阶段为例:污水先进入左边池进行厌氧搅拌,厌氧搅拌一段时间后污水改进中间池,左边池停止厌氧搅拌改好氧曝气,这样左边池就好象被“锁定”一样,能尽可能完成硝化反应。其后左侧池停止曝气,作为沉淀池。然后
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污水流动方向由右向左,运行过程相同。建议提出以后我们也实践了一段时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其中一边池被“锁定”曝气、而中池改进水以后,中池的污泥就始终推流到另一做沉
淀池的边池,结果中池的污泥浓度极低,而沉淀池的边池污泥浓度很高,造成“泛泥”
和磷的二次释放。
对于上述描述的一些情况,想请教下面问题:
(1)我的建议对我厂现行的工艺是否合理?
(2)建议中能解决中池大量推泥的弊端吗?
(3)我厂现行的工艺厌氧—好氧段时间分配合理吗?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你的建议比现在的运行模式合理。但要作些调整,即在锁定左池的前提下,延长左池进水的时间,相应减少中间池进水的时间,这样更合理,理由从下条可知。
(2)左池进水的时间增加后,左池更多的污泥推至中池,使中池的泥比调整前的多,可以使中池进水时间结束时的污泥浓度比现在的运行模式多。
(3)至于厌氧好氧的时间是要根据脱氮除磷效果要通过试凑来定的。无论左池和中池进水时间如何调节,二池总的进水时间是不变的,中池进水时间增加而左池进水时间减少,推到右池的流量是一样的,但流过去的污泥绝对量会减少。当然各
池的污泥浓度不可能平衡,这是交替式曝气池的特点。
至于要缩短周期的时间是不对的,对于设有厌氧段的工艺,如果缩短周期时间,由于边池出水前的预沉淀时间不能缩短,所以每周期中的好氧和厌氧时间就不够了,即使不考虑除磷,要缩短周期,也要在污泥的沉降性能好的情况下,这样才能减少预沉淀的时间,而保证生化应该阶段的时间。还要说明的是UNITANK工艺对脱氮除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磷会制约脱氮效果。
29.问:微生物镜检时怎样计数?我用的是 10×的物镜,16×的目镜,即总放大倍数为 160 倍,在总放大倍数 160倍下的一个视野看到 3个钟虫,那在 1平方厘米中有多少钟虫?
答:应该用 100 倍,即目镜和物镜都是 10 倍,来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并计数,丝状菌的丰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结构和游离细菌的密度观察400倍较合适。计数方法是:先确定每毫升曝气池混合液共有几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于载玻片上,小心盖上盖玻片,然后在100倍下将所有泥样都看一边,记好各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数量,然后再观察其它内容。
30.问:对三槽式氧化沟侧沟排泥的方式,我认为有它的优点,但同时又由它的致命缺点,即像 SBR 工艺一样会形成排泥漏斗,造成初期排泥的浓度高而后期排泥的浓度非常低。从而造成对后续的污泥处理工艺的不利,而且造成控制系统复杂,要借助不可靠的仪表或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完成。
答:这是完全可避免的,边沟排泥并不是任何时间都可排的,如果在A阶段从曝气边沟排泥也不可能出现这情况。污泥沉降性能好的也不一定要则沟排泥,应该根据各装置的具体情况来定,至于运行管理要方便,当然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统,目前的控制系统应该算是简单、成熟的,当然自控系统出问题,用人工控制是很不方便,这也是三槽式氧化沟的弱点之一。
31.问:三槽式氧化沟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进行切换还是根据进水浓度预测切换?
答:可在A、D的起始阶段从曝气侧沟排泥,此时曝气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质可随污泥一起排出,也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泥沉降性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单独的控制系统来控制,现有三槽式氧化沟的控制程序无法满足这方面要求的。
32.问:三槽式氧化沟运行模式如何编程?如何确定各阶段的运行时间?
答:由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前3个运行阶段与后3个运行阶段的运行状态相同,设定时仅考虑前三个阶段就可。如:A、B、C 三阶段的总时间为 4 小时,应先确定 C 阶段的时间,这个阶段以沉淀为主,假如停止曝气后将作沉淀用的侧沟的混合液在1小时内能使泥水分离完全,则C阶段的时间就定为1小时;A阶段是生化反应的主要时段,其运行时间应大大长于 B 阶段,经 A 阶段运行后,大部分生化作用已大部分完成;B 阶段是A阶段向C阶段的过渡阶段,此时,废水进入中沟,经生化处理后流向另一沉淀沟,曝气侧沟在不进废水的情况下继续曝气,使沟内尚未降解的物质进一步转化,所以B阶段的时间较短。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采用相应的运行模式,如当污泥沉降性能差时,应该适当增加 C 阶段的时间,相应减少 A、B 阶段的时间,必要时可在 C 和 D 之间设一个过渡阶段。
33.问:我单位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 2000型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 8万吨/天。运行中 NH3-N 去除不理想,上月进水 NH3-N 平均为 32.35mg/L,出水为 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区的 DO 值,就能降低 NH3-N值?
答:可提高好氧区的溶解氧,同时将内回流闸门开大,这样使反硝化区的缺氧部分容积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还要考虑碱度是否够等因素。
34.问:卡鲁塞尔氧化沟的水力设计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尚未充分探讨的课题。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机械设备(特别是表曝机)的机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气叶轮形状、转速、浸没深度等)及其运转中输入水中的能量(该能量在充氧、推动和搅拌上还存在着一个分配关系);还有氧化沟具体的布置形式和沟体设计如渠长、宽和水深、导流墙的位置、形状、是否偏心设置等。
⑥ 平流式沉淀池如何排泥,多长时间排出一次,效果如何
平流式沉淀池对于排泥方式的选择很重要。你可以选择:A泵吸式或者虹吸式、B刮泥机——这两类设备进行排泥。
一般的排泥频率必须自己现场摸索而定。普通沉淀产泥少,加药沉淀产泥多。我做设计运营方面比较多,我们在实践中(市政污水领域)一般都是按照每日刮泥四个单边进行设计的,但是实践中一般1~3次/日常见。就算是再没有污泥的项目,最好每天都能排一次。
为了提高工作效果,一般上述两类设备都是配备刮浮渣板的既可以刮浮渣也可以隔浮油。
工业废水一般加药的项目作为初沉池的需要按照每日4~6次(次=单边)进行设计,二沉池通常都是每日6次进行设计。
设计归设计,运行归运行,真的是两码事,设计就是要保守些,运行时可以大胆的调试,这样才能继续根据实际情况挖潜力。
排泥方式如果是选择刮吸泥机则随着设备运行过程污泥排泥水就会排出,而采用刮泥机,一般则需要根据储泥斗的容积而定,一般储泥斗都是按照半日的储存泥量进行设计的,所以理论上你至少每日排泥2次才行。实践中如果污泥少,至少每日一次还是应该的,主要是防止固化结块,否则你就等着糟心的事情发生吧。
平流式沉淀池的排泥过程是很有学问的,要知道污泥一般都集中在前1/3处,所以你的桁车吸泥机(有刮浮渣板)最好日常就停在池子正中央,一来是刮浮渣方便,二来是刮泥要走的路线可以不是设计上的所谓“单边”,而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高效的“半单边”,一个刮泥周期可以由几个半单边组成的。如果你把桁车刮吸泥机的平流式沉淀池前端、中间、末端分别用A、B、C表示,那么你的桁车吸泥机的刮泥路线是(起点停在中间,也就是长期停放的地方,不运行时都放在中间刮浮渣,也就是B位置):B-A-B-A-B-C-B,或者是B-A-B-A-B-A-B-C-B。我设计调试的很多污水处理厂我都教他们现场这么运行,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的,很高效。每日1~2个上述的周期,甚至是半个周期,足矣。
从效果上看,我个人非常喜欢用泵吸式刮吸泥机,特别是在初沉池中,初沉池可以沉砂也可以沉絮凝矾花,项目做多了,也见多了,所以我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泵吸式刮吸泥机,比虹吸式的或者是普通平流式刮泥机强多了,主要是表现在设备效率高,效果稳定,可以根据水量水质自主调整,不怕小项目水质水量上折腾我,特别适合小水量项目和工业废水项目或者潜在有工业废水污染偷排的市政项目(如工业区污水厂)。初沉池中也可以使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机。
二沉池可以考虑使用虹吸式的(最好也还是坚持上泵吸式的好),虹吸式的可以省去用泵维修的烦恼,但是最好二沉池别用普通平流式刮泥机,容易跑泥。
泵吸式的缺点就是水泵如果前面格栅没做好,就容易堵塞水泵,水泵修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如果格栅很糟心,那么修这个桁车的泵会修的你很心碎,最好细格栅在4mm及以下尺寸。安装格栅最好认真点儿,很多无良的安装公司做事很糊弄,做的格栅最下面有缝隙。
通过实践经验,我给你几个有意义的参数。
一般初沉池污泥不加药的话含水率很低非常低,仅仅97~98%,可以简单浓缩后(4~6小时)便可以直接上机脱水。而加药后,如PAC、铁盐絮凝剂,产泥含水率更低96-97%左右。
二沉池污泥含水率较高,一般都是99%以上。
从效果上来说,平流式沉淀池可以通用,无论初沉、二沉池都是可以用的,效果稳定,占地节约容易跟其他构筑物共壁建设,所以省钱些。而竖流式沉淀池只用于小项目微型项目,斜板沉淀池不能用在二沉池(必然会堵,很闹心),其实初沉池如果不是很必要尽量不要用斜板,斜板沉淀池对于含氮磷较高的水BOD较高的水不适用(乱长东西,很麻烦)。
辐流式沉淀池只用在大型项目上,直径低于15~20米的辐流式沉淀池最好别考虑,直接改成平流式就行了。辐流式沉淀池很废地,池壁不能共用,很不好用。但在很大的项目上,其沉淀效果非常好,这个池子的特点就是这样,直径越大效果越好。千万记住,别拿辐流式沉淀池用在加药絮凝的项目上作为絮凝沉淀池,因为这个池子的排泥原理是静压排泥,你的污泥浓度粘度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冒然设计风险巨大,很不好说就能不能排除来泥出来,就算排除来了,流量恐怕不能达到你的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面静水差最好是按照规范值取2~3倍,规范所谓的那些规范的数据非常坑爹,规范很害人,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信奉规范的人,那么你吃亏的何止这里一处。
以上是本人几年来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总结的经验,吃过亏的地方都写上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⑦ 如果水泥出产合格证初凝时间与进场复检报告初凝时间相差二小时怎么解释,是哪里出了问题
出场的是假的
⑧ 在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略二、略三、格栅、沉淀格、调节池安全操作1.格栅截留的较大的浮渣和长纤维,每间隔2小时,应清理一次格栅,防止污染物堵塞格栅,产生污水处理事故。2.沉淀格每行两个月清理一次,有污泥泵把池内沉积物抽到污泥浓缩池,尽量避免大量泥渣进入调节池。3.清理沉淀格时把进水闸板关好,打开调节池进水闸板,废水直接进入调节池。4.调节池在运行时保持水位低于沉淀格的出水堰,水位差0~0.5m即可;5.定期对调节池内沉积泥渣清出,防止大量泥渣沉积,造成有效容积减少,大量泥渣进入后级处理系统。6.进入调节池废水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四、水解酸化池、厌氧池、好氧池安全操作1.保证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稳定,5.50~5.55m之间。2.温度:一般为10-45?C,适宜温度为15-35?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3.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当高于10.5时应检验进水PH值并加酸碱调节;好氧PH一般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好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100∶5∶1。5.溶解氧:好氧反应池溶解氧一般在1~3mg/l,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5mg/l较为适宜。6.厌氧池要定期进行污泥内回流搅拌,防止污泥流失,以厌氧池出水SS偏高来判断,1~2次/月。7.每天都要取样分析常规指标(COD、SS、PH、色度等)至少1次。8.每班工作人员都要对污水系统各个池体巡查至少2次,查看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重事故应汇报上级主管。五、一级提升泵、二级提升泵安全操作1.一级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二级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2.水泵开机前检查运转(手盘动)和润滑情况。3.检查相关阀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4.合上电源开。5.电柜上的选择开关拨至自动位置,然后按启动按扭,待旁路指示灯亮后开出水阀,出水阀开度以水量的多少为标准,满负荷水量为250m3/h。6.水泵启动时,机旁不得站人,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7.严禁空泵运转和超载,正常运转温度应不大于65℃,防止设备事故。8.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1)检查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特别注意电流表是否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电流过大,过小应立即停机检查。(2)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及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3)注意机组的响声,振动情况。(4)检查轴承电机温升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通知值班调度。(5)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9.停机操作(1)达不到工艺要求或接受调度指令,应立即停机,关闭其闸门。(2)备用泵应每星期用手旋转泵轴180°,并注意轴承处油位标记,及时加油。10.事故的处理(1)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应报告调度,并记录值班记录簿内。(2)由于电气原因引起停机时,应立即报告调度进行处理,不得自行修理电气设备,并记人值班记录簿内。(3)发现电动机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行,并报告调度,请示处理,并记人值班记录簿内。11.一级提升泵进水量应与二级提升泵出水量持平,保证水解酸化池有效水位稳定。五、鼓风机安全操作1.鼓风机三台(二用一备),三台风机轮换使用,每项12个小时更换一次。2.检查油箱润滑油位,应处于油尺上,下限之间,按要求投加规定的润滑油,严禁无油或却油运行,否则将造成事故。3.检查电控柜,应无报警显示,如有报警,查明原因给于消除
。4.风机启动前应关闭出气阀,空载启动风机。5.确认风机可启动后,按启动键。6.待风机运行正常无误后再徐徐打开出气阀,观察风机负载情况,电柜显示电流不能超过电机额定电流,控制阀门开度。7.应严格观察其运转状态,注意风机的电流、温度、振动、不得有噪声和运转异常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并按时做好记录。8.严格执行巡视检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排除。9.停机:先关出气阀,再按风机“停止”键,停止风机运行并。10.停机过程中,操作者应继续监视机器仪表及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在最后作好记录。六、物化反应池、物化沉淀池安全操作1.物化反应池注要是控制混凝剂的加药量;混凝剂的投加量视反应池的絮凝效应而定,调节混凝剂控制阀,使反应池能见到清晰砚花为宜(混凝剂不宜过量)。2.每班要求2小时巡视检查并清理出水堰及出水槽内壁截留杂物及漂浮。3.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及时排泥,排出物略见清液为度。4.每班至少两次用量筒观察出水水质,不允许二沉池有污泥漂浮现象。5.在沉淀周边至少挂一个救生圈,以防事故应急时用。七、周边刮吸泥机安全操作1.起动前必须检查电源是否接通,各传动部份是否已经加油。2.关闭真空阀门,启动真空泵,形成真空虹吸后停止真空泵。3.根据刮泥机(吸泥机)按钮指示起动刮泥(吸泥)。4.排泥时间以排出物略见清液为度或浓缩池泥满为止。5.停止刮泥机并打开真空阀。6.经常检查,运转部位的温升情况,如果过高,应立即停机并向主管部门反映,处理后方可进行。7.经常检查各部位的紧固情况,如有松动立即紧固。8.要经常检查排渣斗的排渣情况,如排渣情况不好,要请有关人员调整排渣板距离。9.经常检查吸泥机,吸泥管道通畅程度,调节排泥阀调,调节泥量大小,或启动真空泵,稀释污泥浓度,让管道通畅,并调节至最佳状态。10.运转结束,必须认真填写运转记录,如有特殊情况除详细记录外,还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八、污泥浓缩池安全操作1.根据工艺及运行要求开启浓缩池的进泥和出泥阀门。2.污泥浓缩池是浓缩二沉池污泥,因此必须经常检查二沉池的排泥阀门,并及时保证排泥。3.浓缩池的刮泥机根据工艺要求启动关闭,运转中至少每二小时要巡视检查机械运转情况一次。4.浓缩池的出泥含水率,应控制在95—97%为好。5浓缩池的出水堰口、水槽和出水井要保持通畅、清洁。九、注意事项1.上班前认真进行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对运行各单元情况进行核对,特别查清运行不正常单元,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2.执行巡检制度,对污水站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检查运转设备润滑状况。特别注意水泵、风机润滑油位,严禁少油、无油运转,避免设备事故。3.下班前应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做好记录,做好交接班记录,认真交接班。4.在运行过程中,值班人员要勤巡视,一级提升泵与二级提升泵的流量要保持平衡,加药量要控制在最佳状态。如遇机电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从速排除,方可投入运行。鼓风机每运行12小时进行轮换。
⑨ 急!!!!斜板沉淀池的污泥停留时间一般是多少
污泥停留时间??斜板沉淀池的好处就是能承载高负荷,处理量大,而且处理效果好!不足之处就是斜板上容易滋生菌!污泥停留时间一般为十二个小时!应该是早晚排泥一次!
至于你问能否用斜板沉淀池,要看你用多大的池子,还有你的水质如何,如果N、P过高的水,不建议用斜板沉淀池!
⑩ 为什么斜管沉淀池作为二沉池时,停留时间不超过60min超过了会有哪些弊端
谈谈个人理解把,斜管沉淀池既然你这么问了,也肯定具有相当的理解了,斜管沉淀池,效果好,负荷大,效率高你应该很清楚了,但是问题你肯定也明白,容易堵,而且有藻类滋生,时间长了还容易出现污泥上浮等问题,实际上停留时间太长,就容易出现这些现象,因此繁华太好了未必是什么好事,停留时间的限制有可能是减少堵和脏的考虑,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有些时候一些生活污水用这种方式超过2小时就可能出现反硝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