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时候时间过的快
‘壹’ 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不要做时间的追逐者,而是活在时间里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一过年就有各种好玩的好吃的,生活处处是惊喜。于是,每天总是数着指头盼望着过年,那时候的日子真的过得好慢,慢得用分秒计算,慢得在梦中过了好几个年,醒来却只睡了十分钟。
长大后,时间仿佛装了加速器,时间开始以年为单位,甚至“三年”或“十年”为单位,刷刷一个十年没了,再刷刷又过了十年,毕业了,工作了,每天为生活奔波,还没来得及细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一年又过完了。
大家都明白,时间还是一天24小时,并没有加速或变慢,变化的是我们的时间感知。心理学家哈蒙德研究发现,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跟我们吸收、处理、储存的信息量紧密相关。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满未知的,值得全身心的投入,不断的往记忆中存储新的事物。因为大脑的高频运转,事后回想便有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仿佛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这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长大后,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可预测的状态,工作、社交、日常琐事,生活开始过得浑浑噩噩,懒得再去关注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所发生的事情都是自己熟悉的。大脑存储的新记忆越来越少,常处于低频运转甚至待机状态,回顾起来便感觉时间飞逝,自己好像什么也没做,一天又过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想掌控大脑在专注和走神之间自由切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练习。以下是卡罗琳分享的一些控制注意力的技巧:
1、定期休息:我们的大脑可以保持90分钟的警觉,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每天最好休息五到六次。休息的时间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定要完全的分心。
2、正念冥想或瑜伽:一开始,卡罗琳对于冥想有所怀疑,但是经过冥想训练后,不得不承认,冥想是有用的。每天坚持冥想,哪怕只有10分钟。哈佛医学院神经科学家萨拉.拉扎尔(Sara.Lazar)在研究冥想对大脑的影响中发现,长期冥想者的大脑中后扣带皮层区域的活动相对较少,而后扣带皮层主要控制分心和走神。瑜伽和冥想具有相同的作用,不喜欢冥想的人也可用瑜伽代替。
3、观察自然景观的照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景观而不是城市景观。大自然的魅力能够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神奇的效果,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顿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里面也提到过这一点。
4、保持体温:我们的体温在低于37摄氏度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按照这一标准,早晨刚起床的这段时间最不适合集中注意力,而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则是最容易专注的时间段。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便的方法来改变这一需求,如:通过运动或热水澡要增加体温,在短时间内获得专注。
5、找到一件你喜欢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专注又轻松愉快的事情,比如:运动、手工、烹饪、下棋等,它能让你的大脑进入正确的状态。正确的状态需要不断的练习,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会足够强大。
想要抓住时间,获得对时间的掌控感,并不需要让生活时刻充满新奇和乐趣,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学会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让自己活在时间里。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么做绝对值得。
‘贰’ 为什么我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且感觉过去的事儿几乎都仿佛在不久前
1.时间过得很快,属于时间知觉范畴,是人的正常感觉。
2.时间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时间特性(延续、顺序等)的知觉。时间知觉主要有两种依据:
第一是借助太阳、月亮、星星、季节的变化及各种计时工具。
第二是人体内的各种神经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节律性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等,当客观事物与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之后,就可以用来感知时间的长短。例如:人可以借助饥饿的感觉判断该到吃饭的时间了,也可以依据困倦的程度估计深夜的时间。
3.人对时间的估计随活动内容,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生理状态等,可发生过长或过短的感觉错误。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时间过得很快,就属于时间知觉范畴。
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事件的数量性质。在一定的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时间估计得越短。反之,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长。例如,同是一节45分钟的课,如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学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如果内容贫乏,枯燥乏味,学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回忆往事时恰恰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单调,越觉得时间短。
(3)主体的兴趣情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不觉得时间的延续,从而产生对时间的低估;相反,人对自己没兴趣的事情,会觉得时间流逝缓慢,从而产生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件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力图逃避某种即将发生的事件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叁’ 人为什么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过得很慢,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从两个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一方面,在这一时间内发生的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另一方面对时间的估计还与我们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有关。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的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时间显得长些。一些实验还表明,时间知觉明显地依赖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例如,对较强的刺激觉得比不太强的刺激时间长,对分段的持续时间觉得比空白的持续时间长。
例如,对一个断续的音响,在一给定的时间里听到的断续的次数越多,人们就越觉得这段时间长。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
有关的材料还表明,时间知觉与刺激的编码有关,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相等的时间间隔(40或80毫秒),空白间隔比填充音节的间隔显得短。
(3)为什么有的时候时间过的快扩展阅读
事实上时间是客观的,不关我们知觉它是长还是短,都不会发生变化。真正出现差错的是我们的感觉,和视觉听觉一样,它有时候并不可靠,因为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所以在对时间进行估计时,往往会加入自身的很多情感因素。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职业训练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在时间知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某些职业活动的训练会使人形成精确的“时间感”。例如,有经验的运动员能准确地掌握动作的时间节奏,有经验的教师能正确地估计一节课的时间。
‘肆’ 为什么有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它都只会一味地向前奔跑,毫不停留。人之所以会觉得时间有快慢之分,是因为受心境所影响,其实时间还是以同样的速度在流逝。在你开心快乐的时候,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其中乐趣,时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在你悲伤痛苦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对你来说都是煎熬,自然感觉时间过得慢了。当你开心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