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刷抖音感觉时间过的快
⑴ 为什么有的人总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我觉得有时候时间确实过得很快,那样的时间只存在于自己快乐的时候,如果自己对于目前的状况觉得很糟糕,想要快一点渡过去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其实时间都是相同的,只是取决于我们当时的状态而已,比如说春节的时候我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弹指一挥间,春节就过完了,而每天的工作时间虽然只有8个小时却度日如年。
⑵ 时间为什么过得那么快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是最伟大的智者,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贪图每个人的一分一秒,更不会给任何人增加一丁点的多余时间。
当我们感慨时光过得真快时,却从未想过只有珍惜眼下,生活才会更好。时光总是不给我们思考的机会,像指尖的沙一样悄然流逝。
时光啊时光,请你慢些走,一路的好风景,我还没有看够。人生就是如此,我们总会留恋过去,也只有过去的时间,才会让人觉得遗憾。
是时间过的快吗?不,是你的心苍老得快而已。
⑶ 相比刷微博、抖音和朋友圈,读书带来的快乐会不一样吗
读书有时候会让我们陷入思索和沉重,关键的有些时候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总是养成爱买书不爱看书的喜欢,家里会时不时看见崭新的书或者没有撕开包装袋的书。相比较刷抖音,微博更轻松惬意,所以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在闲暇的时候去读书呢?
其实刷抖音微博会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为移动网络时代,时间被严重碎片化了。在通勤路上、工作或课业之余,在时间的缝隙中,拿起手机刷社交网络是最方便的娱乐方式。
如果你真的用心去读书了就会发现,它们有的融入你的气质,有的变成你的灵感,有的渗进你的思维,就像那些被消化掉的食物一样,慢慢的被消化被我们自己吸收这就是营养。
但是读书,意味着主动放下手机,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进入一个只有你和作者的世界。久而久之,你的思考变得比他人更复杂,你所看到的,他们看不到;他们关心的热点,你不知道。这真的是一种孤独。可是读书的孤独,是一种光荣的孤独。
⑷ 一刷抖音就停不下来怎么回事
刷抖音后根本停不下来。
就像“成瘾”一样,手指不停地上划,眼球耳朵忠实地着将制作精良、风格各异的画面和声音传输给大脑,后者则如痴如醉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像一个孩子贪婪地含着奶头吮吸。
当从抖音的世界脱离,恢复神志,往往发觉时间已经过去数小时之久,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因此而被打乱。
正因为此,抖音成了除游戏之外,少有具备防沉迷系统的应用程序。
诚然,抖音作为一款偏娱乐的短视频应用,确实能为日常平淡的生活加以点缀。但当它的用户一次次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其中,所得到的回报却不尽如人意时,人们不得不反思,到底为什么刷抖音后难以停手?
被“藏起来”的时间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抖音是很优秀的内容平台。虽然它自身较少发布作品,但却聚集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原创视频作者。
刘二豆、冯提莫、一禅小和尚、辣目洋子、陈翔六点半、巴比兔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优秀的内容是吸引用户打开抖音的主因,但要让其沉迷其中,却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小细节。
仔细观察邦哥的抖音主页,有没有发现和其它APP不一样的地方?
是的,抖音的产品经理们选择覆盖掉顶栏,让用户在刷视频时,能够不受电池电量、网络信号、时间等无关信息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享受视频的过程之中。
因此,用户才会“忘了时间”,纵情狂刷,如“上瘾中毒”。
忘记时间的代价是明显的,最直接的就是在沉迷于娱乐时直接损失的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用作正常的工作生活。
其次,长此以往,一旦真的“成瘾”,由于对亲朋、事务投入时间匮乏,除非天才人物,否则等待这些人的必然是“玩物丧志、众叛亲离”的结局。
不靠谱的“意志力”
你也许能靠强大的意志力、自律能力戒断“刷抖音”这类吸引力极强的活动。但不能回避的是:刷抖音会让你兴奋,即脑中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
只要人的灵魂还寄居在这肉体之内,就不得不考虑到身体的感受,有些东西是写在基因里的,比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颜值即正义等等,你不得不向这些不需要“意志力”参与的“本能”行为妥协。
因此,即便你删掉抖音,也还会有下一个“抖音”在不远处等着你。就像你追完一个剧,发誓再也不追,但当另一个精彩剧集出现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入坑”。
所以简单粗暴的删除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愿或不愿,本能就在那里,不喜不悲。
并且同“精神性”成瘾相比,“生理性”成瘾显然更加顽固和难以克服。
比如“减肥”这件事,很多人尝试减肥,却大都失败了。
起初,他们遵从“管住嘴、迈开腿”的金科玉律。下决心不吃晚饭、“过午不食”,下决心每天运动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愿望很美好,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人经过“一番折腾”,意志力薄弱时,身体便凶猛反弹,最终因为饥饿和运动后的过度进食,反而增重几斤。
既然靠“意志力”不靠谱,我们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引导“本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呢?
答案是有的。
记录你的行为
回想一些我们不需要动用“意志力”的场景,比如进食、小便、啪啪啪等等,除此之外,刷抖音、打游戏,也符合要求。
这些场景大概有两个共通点。
第一是简单。
第二是成就反馈及时。
一定不是特别复杂困难的行为,否则必然需要意志力的投入。
还是拿刷抖音来讲,手指上划,立刻就能得到一个新的有趣的短视频,试想,如果每次上划延迟十秒(类似网速慢的情况)播放视频,你还有兴趣继续刷吗?如果延迟一分钟呢?
基于这个思路,有人想出了一种“记录减肥法”,为避免打广告嫌疑,邦哥只介绍其做法。
它首先满足了“简单”的需求。不需要控制饮食、不需要计算卡路里、不需要考虑能量收支、不需要减肥药、不需要运动,总之不需要做任何需要投入“意志力”的事情。
你需要做的只是每天记录自己体重,以及每顿的餐食及饱食度。对,只需要记录就好,类似下面这种形式。
2018-01-01(体重: 80 公斤)
早餐:烧饼 * 2、茶叶蛋 * 1 |8 分饱
午餐:蔬菜沙拉一份、黑椒牛柳盖饭一份、中杯可乐一份 |10 分饱
与此同时,你可以对自己每一顿餐食进行评价,如“吃得有点多啦”、“表现不错,继续保持”等等,相当于为自己造出一个“激励机制”,相比要以周为单位才能看到的减肥效果,这种激励的反馈速度不知快了多少倍。
这个减肥方法的创造者成功用不到一年时间减掉了 60 斤体重。
除了减肥,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尝试使用这类“记录”的方法。比如戒烟、养成某个好习惯等等。
上海纽约大学的陈诗允在“造就青年”中这样说道。
我记录了两年之内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情。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他为自己的行为制定了量化标准,并绘制了一系列的图表。
陈诗允的时间分配图(黄色代表休闲,绿色代表工作)
除此之外,后来他还加入了每天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评估。
如此两年之后,他得到的回报是:
我把单词APP里面凡是你想得到的单词书,都背完了,GRE、GMAT、LSAT ……最后实在没单词可背,我就卸载了;后来又学了三门计算机语言,在Excel上也把自己练成一个骨灰级玩家,大学四年的GPA最终达到平均3.9……
时间之尺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通过记录行为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答案藏在时间里面。
人生来对时间的长度没有概念,没有钟表,你很难分清是过了两小时还是三小时。人也都是健忘的,不管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大都抵不过时间的消磨。
所以越王勾践才会每天“卧薪尝胆”,鲁迅先生才会在课桌上刻上一个“早”字。他们都将自己重视的事情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得忘记。
当然,记录的意义不止于此。对于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目标,每天记录其进度,目标本身不仅因为拆解而得到了简化,并且记录过程中在所难免的“审视”,会让你看到那 0.0001 的进步。
时间就像一把尺子,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经过它的度量,最终过去所有结果的相加成就了现在。
有的人选择将度量结果记录,那么他之后的行为便有了数据层面的支撑。而没有记录的人,很快便将结果遗忘,只能将行为交给惯性和本能。
⑸ 为什么观看短视频会陷入抖音式的不可自拔,消磨时间
所以说,“人本身的惰性”、“大数据的监视”、“快感不断满足”这三个原因会让我们观看短视频陷入抖音式的不可自拔,消磨时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一定的自控力,自己的生活应该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天到晚刷短视频。
⑹ 为什么感觉现在时间过得快了
时间为什么过的那个快?这成了很多当代人的一个比较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时间过得那么快呢?
1.忙碌。首先在当代的社会条件下,很多人处于忙碌的状态。整天起早贪黑。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家庭的人来说。不仅要照顾小孩,老人还有自己,还有很多家务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感觉忙碌了一整天。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一睁眼一闭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渐渐的一睁眼一闭眼,一年就过去了。忙碌让人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因为你的生活很充实。
2.没有重大事件。当一个人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规律。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就比如说寒假和暑假。很多学生党感觉时间怎么这么快,还没开始过呢,假期就要结束了。因为你的假期很平常,每天几乎一模一样的生活。有时候甚至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慢慢的你也就忘记了时间。感觉自己的时间被偷走了。
3.手机。作为当代最流行的手机,几乎人手一部。相信大家都有看过抖音,快手等等,这些软件有很多小视频组成。看着看着不自觉的,一个下午就没了。因为每一个小视频都是由它的主人精心打造的。一个不感兴趣可以继续刷下一个。里面内容很多,涉及的兴趣很广。不自觉的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再比如说打游戏。 输了一局不罢休,赢了一局再想来一局。慢慢的时间也就没了。
总结: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趁着美好年华,好好珍惜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多与身边的人交流,让生活赋予更多的美好。让人生过的更有价值。希望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次回头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绚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