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为什么总是雷雨
㈠ 雷雨经常出现在什么时间
1. 夏季是雷雨频繁发生的季节,尤其是在下午至傍晚时分,即4点到8点之间。这一时段,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升高,对流活动剧烈,容易形成雷电。
2. 雷雨的形成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交汇有关,这种交汇导致对流运动,进而形成云团。云团中的水汽在空气摩擦下凝结成云滴,随着云滴的不断增长,最终形成雨滴。雨滴在云团中的碰撞产生电荷,形成闪电和雷声。
3. 雷雨伴随的风险很大,如被雷击可能造成电伤,严重时甚至影响肝、肾、心脏等器官功能,危及生命。此外,强雷雨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4. 为防雷雨,应关注天气预报,避免户外活动;在室外时,选择靠近建筑物或地下室等安全地带;驾车遇雷雨应停车躲避;遇到山洪迅速撤离;日常使用电器时避免接触水或在高处使用,安装雷击保护装置,增强气象知识和灾害应对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5. 了解和掌握应对雷雨的策略是必要的。当雷雨迹象显现时,应推迟或取消户外活动,确保人身安全。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雷雨带来的损失,保障家庭和财产的安全。
㈡ 夏天为什么常常有雷阵雨
夏天为什么常常有雷阵雨
夏天的午后或傍晚,常常使人感到异常闷热,一会儿突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滂沱,天空像发了怒一样。可是,不久之后,雷声远去,乌云消散,蓝天与白云相互衬托,显得十分宁静美丽,空气也分外新鲜,这就是我们在夏天常遇到的一种天气现象——雷阵雨。
雷阵雨是因为夏天的天气酷热,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地上升,造成积雨云所形成的。
夏天,空气中有很多水汽,当地面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以后,空气就会向上抬升。水汽被强大的上升空气推送到1—2千米上空以后,就形成了大块的积云。空气继续上升,能使积云的云块不断加厚和扩大,变成了浓积云。这时如有适当的条件配合,浓积云就会继续向上发展,升到7—10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了积雨云。当遇到稳定的气层或向上伸展的力量不足时,云的顶部就会向四边扩展。在下雷阵雨前,我们常常看到天空中的乌云加厚和扩展得很快,只一会儿工夫就布满了整个天空。
由于产生积雨云的强烈的热力对流,只有在夏季才易于出现,所以雷阵雨也常常在夏季出现。又因为热力对流所造成的积雨云扰动很厉害,往往会发生闪电现象,而且其中的上升气流时强时弱,一块积雨云过去后,另一块积雨云又移过来,所以雨量时大时小,变化很大,又是一阵阵的,所以称为雷阵雨。
在陆地上,正午以后,空气温度最高,这时空气上升运动也最强,所以雷雨多数发生在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里。
在海洋上,由于海水比热大,它吸收的太阳能量能向深层传递等原因,白天接近水面的空气温度不高,整个空气层十分稳定,不容易产生对流性雷雨。到了夜间,上层空气冷却,而下层空气在水面的影响下,温度明显地高于上层,于是空气变得不稳定,发生了对流,因而形成了雷雨。可见,陆地上雷雨多半在白天,海洋上的雷雨多半在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