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时间要越来越精准
Ⅰ 地铁到站的时间都能预算到,为什么这么准时
地铁的准时准点还有精准的进站位置,其实单单靠地铁驾驶员是无法完成的。背后有姿势驾驶功能和电脑的精准操控。
人工驾驶是由司机控制地铁列车的启动、运行、停止、开关车门,以及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这对于驾驶员的技术及经验有很高的要求。每个地铁运营公司都会在一些时间段安排司机手动驾驶以确保紧急情况下的行驶安全。而且类似于车门故障、乘客求助,车门夹人等问题每天都在上演,驾驶员确实需要很强的应急能力以避免晚点。而且进站时要准确的对准停车标,一般驾驶员都会在停车标进入司机室左右侧门的窗户内时及时制动以确保乘客上下地铁。
在了解的地铁的运行机制后,我们是不是能够更好的明白为什么地铁可以准时准点的进站,并且精准的停到需要的位置了呢。
Ⅱ 打仗发起总攻时,为什么要定一个精确到分秒的时间
我们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
不同部队,不同方位的指战员在发起总攻之前,都要目不转睛地看着怀表(战争年代手表很少),盯着表针。
当表针指向总攻时间时,信号兵会发出三颗信号弹,千军万马潮水般同时向目标发起冲锋。
淮海战役的时候,陈赓受命为围歼黄维兵团的东集团总指挥,统一指挥4、9、11纵及豫皖苏独立旅,准备发起总攻。
但是敌军已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较坚固的防御体系。
而解放军进攻的地形开阔,压制不住敌人火力。
如果强行进攻势必造成很大伤亡。
可是这时候总前委总攻时间已经定下,有人说“总前委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还是应该马上执行。”
陈赓说:“我们本着为党负责,为战士负责,为胜利负责的精神,由我再向总前委提一提!”
经过他的争取,总部同意把攻击时间推迟到11月30日黄昏,以便陈赓的部队进行搞迫近作业,减少伤亡。
可是华野7、13纵因为进入阵地晚,搞迫近作业需要时间,总攻时间3次推迟,最后定在12月6日17时。
这说明什么,总攻时间哪怕推迟,也要统一时间,因为它对战争胜负影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