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年之丧为什么这么长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8-21 03:08:18
A. 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我们日常开玩笑时候,经常说道“诸事不顺,只因不孝”,可以孝道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一、守孝三年来源于《论语·阳货篇》《论语,阳货》记载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而王公大臣不管权利地位多高,一旦父母去世就得请假守孝,除非皇帝下诏书,这就是以忠为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B. 古代时期父母去世时,古人为何都要守丧三年
作为有着5000年文化传播的泱泱大国,居丧制度也是其中一项特点鲜明的流传下来的制度,所谓的居丧制度是指长辈去世后,家人为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而在饮食起居各方面都不同于平日的表现。
不过父母之恩大于天,父母于子女的付出远远不是这守孝三年能够报答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孝敬父母才是对父母的最好的报答,心怀感恩才是报答的最好的途径。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