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会长时间的阴雨
A. 为何四川盆地阴雨天气特别多
我国夏季(雨季)盛行东南季风,而四川盆地西北高东南低,导致携带大量水气的东南季塌宴风在四川盆地兆握于高山遇高山阻挡,形成地形雨;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盆地内部蒸发的水汽无法散出,继续聚集在盆地内部形成降雨。导致该地阴雨天气特团猜银别多,成为我国阳光辐射最少的地区。
B. 四川为什么这样多的雨水,
四川盆地夜雨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
所以云层对地面有相当地保温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低于云下气温,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
(2)四川为什么会长时间的阴雨扩展阅读
四川盆地,秋季平均每月的雨日数,大约在13~20天左右,即平均每三天有一天半到两天有雨,较同时期我国其他地区明显为多,但盆地里秋季降水的强度在一年四季里是最小的,也就是说,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
秋雨的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不明显,有的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之久。秋雨一般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的发育和棉花的收晒有一定影响,此期间,根据天气预报安排农业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C. 四川盆地秋季多雨的原因
华西秋雨(Autumn rain of West China),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
特征
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1]。
平均来讲,华西秋雨的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着的秋汛。秋雨的年际变化较大,有的年份不明显,有的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之久。
华西秋雨是四川盆地的一个显着的气候特色。四川盆地,秋季平均每月的雨日数,大约在13~20天左右,即平均每三天有一天半到两天有雨,较同时期我国其他地区明显为多,但盆地里秋季降水的强度在一年四季里是最小的,也就是说,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
从古到今,四川盆地的绵绵秋雨就十分引人注目。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用“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来形容四川盆地阴雨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以后便演变成了着名的成语“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形成原因
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无疑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每年进入9月以后,华西地区在5500米上空处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之间的低气压区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
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着的秋汛。
当冷空气势力较强时,冷暖空气交汇比较激烈,降雨强度也会随之加大,同样也可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白虎志、董文杰在《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2](载自《高原气象》)一文中认为,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性;REOF将华西秋雨可分为6个气候区。华西秋雨的变化趋势表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21世纪开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贝加尔湖低槽是华西秋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当贝加尔湖、印缅槽深且副热带高压强时,有利于华西多秋雨;反之,则秋雨不明显。
对农业的影响
华西秋雨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会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成熟的秋粮易发芽霉变,未成熟的秋作物生长期延缓,容易遭受冻害。一般来说,持续连阴雨的天数越长,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如果我们把连续三天或三天以上出现降雨视为一次连阴雨过程,可以看出,连阴雨过程次数最多的是四川盆地南部和贵州的遵义、毕节等地,每年秋季平均有7-9次。平均最长连阴雨过程是在贵州西部和四川宜宾、邵觉及四川盆地以西地区,有10-11天,四川阿坝达14天;极端最长连阴雨过程在四川西部地区,一次过程可达20天以上[1]。
不利影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冬作物播种、移栽的季节。绵绵细雨阻挡了阳光,带来了低温。不利于玉米、红薯、晚稻、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油菜移栽。它可以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冷害,空秕率的增加;也可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秋雨多的年份,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而且它不仅影响当年作物的收成,也将影响来年作物的产量。
有利影响
“华西秋雨”虽然没有台风、暴雨所造成的灾害来得那样猛烈,但它同样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非常大的损失。然而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特别是对西北一些较干旱的地区来说,这时地温较高,土质结构比较疏松,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可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同时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可减轻次年春旱对各种农作物的威胁,故有农谚“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的说法。
D. 四川为何多雨
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巴山”是指大巴山脉,“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例如,重庆、峨眉山分别占61%和67%,贵州高原上的遵义、贵阳分别占58%和67%。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多夜雨的,但夜雨次数、夜雨量及影响范围都不如大巴山和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为什么多夜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是四川盆地潮湿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密云蔽空,云层和地面之间,进行着多次的吸收、辐射、再吸收、再辐射的热量交换过程,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也使得夜间云层下部的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夜间,在云层的上部,由于云体本身的辐射散热作用,使云层上部温度偏低。这样,在云层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大气层结趋向不稳定,偏暖湿的空气上升形成降雨。
其二是四川盆地多准静止锋。云贵高原对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清晨的次数,占相当大的比重相应地增加了西南山地的夜雨率。
E. 四川一年365天为什么经常下雨
“四型枯川是盆地地形,在夜晚时本地四周的山腰处的空气降温较快,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沉降到盆地底部,从而导致底部的温和湿润的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对让租毁流雨。 注: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也称为热雷雨。其形成机制是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坦备对流雨
F. 为什么四川经常阴天,看不到太阳
地理位置造成的,四川世数盆地四周都是高山,盆地仿返厅内水资源备隐丰富,水汽大,造成的水汽因四周的高山阻挡不易排出故阴天多。
以上都是我个人分析不知对否?
G. 为什么四川总是以阴雨天为主,很少出太阳
恩!确实和四川盆地地理位置有关。四川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则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方(最高是青藏高原,所以川西太阳辐射量比川东多)而且四川有多天河流流经(金沙江、长江、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所以四川水能丰富,从而有大量的水汽上升在空中形成云团。云团吸收了一部分的太阳辐射,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能量减少。四川处于亚热带,由于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大致的说,东部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瞎码气候);而西部的高原地区受地形影响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亚热带湿润气磨指哪候主要受季风影响,夏季有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也有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比西南季风弱),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从而出现了雨热同期逗谨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水分则少,所以冬季比较干燥。还有降水的话,盆地周边山地多于盆地腹地,而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相信LZ所在地区就接近于盆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