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① 为什么很多的人们会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快科学家提出两个猜想
天文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经常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时间过得很快。相信很多的小伙伴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感受时间过得非常慢,总是期盼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成为一个成年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年了,反而会感觉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辈子过去了。我们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同样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时光的确非常慢,可为什么成年了之后,反而时间变得越来越快?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错觉,童年的时间跟现在的时间流速是一样的,并没有快慢的差别,我们之所以感觉现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主要是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生活的压力而忙碌,所以才感觉时间变得非常快。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可能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童年的时间跟现在的时间流速是一样的,没有谁快谁慢的区别。可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个问题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人认为这可能跟宇宙的加速膨胀有关,那么在科学家的世界里,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关于这个时间的疑惑,科学家提出了两个猜想。
一、宇宙膨胀带来的时间变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爆炸理论,这是我们对宇宙起源的一个解释,而且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那个时候一个炽热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从此有了宇宙万物和各种规律。
宇宙诞生之后就停止不动了吗?当然不是,早在1928年,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河外星系具有红移现象,并且推导出哈勃定律,人们才对宇宙膨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到了上世纪末,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让我们对宇宙深处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观测到了遥远星系在不断远离我们,从而证实了宇宙在加速膨胀。宇宙的膨胀让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远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那么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越慢,如果一个人乘坐光速飞船离开地球一分钟,那么回到地球之后,地球有可能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数千年甚至是数万年。
那么飞船上的人跟地球上的人对于这个时间的认知相同吗?可能有人会说不同,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时间并没有改变。对于光速飞船内的人来说,它不会感到时间的长时间流逝,也不会感觉到时间变慢了。
而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同样不会感觉到时间长时间流逝以及时间的变快变慢,所以二者的时间是一样的。有朋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影以正常速度播放,花费了90分钟,这个时候观看者想要看得更多的细节,于是将电影的播放速度高速为原来的10%,在这样的速度下,这部电影花费了900分钟才播放完。
电影的播放时间从原来的90分钟变成了900分钟,那么电影的时间变了吗?其实没变,电影的内容还是原来那些,没有任何的变化。宇宙的膨胀也是如此,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那么遥远星系的时间变慢了吗?当然没有,变得只是空间的体积。
所以,时间上的快与慢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和其他物理现象以及理论,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时间快慢可能与人的年龄有关系
第一个说法我们是从宇宙的膨胀等物理因素方面来解释时间的变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的快慢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和其他东西没有任何的关系。
可是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早在1890年的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年轻人和老人,分别对时间做出一个比喻。而年轻人大多数都给出了类似于“岁月静好”这样的形容。可是老年人给出的答案却与年轻人不同,大部分都是岁月如梭这样的形容。
年轻人认为时间正好,没有变快,可是老年人则认为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而类似这样的实验在后来的100多年岁月里被反复多次做过,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相似,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做这个实验,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得到高度相似的答案。
由此可见,年轻人眼里时间的快慢与老年人眼里时间的快慢有着很大的不同。受到这个实验的启发,法国哲学家保罗·珍妮特在1897年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理论-时间流速与人的年龄有关。
这个理论认为,当你一岁的时候,一年的时间是100%,到了50岁的时间,一年的时间仅占全部生命的2%,年龄越大,一年时间所占的比重就会越小。这样的理论提出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认同,原因就是该理论无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模型来证明,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尽管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多科学家的支持,但是随着人类 科技 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理论所描述的事物有可能是真的,大多数的人们的一生都能够有上面的感觉,那就是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这一点相信朋友们不会反对。
那么这种时间快慢与年龄的关系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目前还没有答案,这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想理论。现实的实验很难给出答案,当然,年龄越大的人们感觉时间过得越快,有可能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当然,事实真相如何,还需要科学家在未来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
② 为什么总感觉时间很快
相信大家都有感觉,那就是,越长大,越感觉时间过得快,而我们小时候则一直觉得时间过得好慢。
想过为什么吗?
答案有三:
1.时间占比不同
对于一个8岁的儿童,一年的时间是他已经度过的时光的八分之一。
对于一个38岁的成人,一年的时间是他已经度过的时光的三十八分之一。
八分之一占比高,三十八分之一占比低,所以同样的分子都是一年,儿童感觉到的相对长度要比成年人感觉到的要长得多。
2.生活带来的兴奋程度不同
小孩子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快乐和满足,而大人则不同。
小孩吃一个冰淇淋就非常开心,大人要想获得相同的快乐满足的程度,吃冰淇淋就不行了,大概需要一辆豪车、一个10万元的包包或者飞去埃菲尔铁塔下面用长棍面包喂鸽子。
对于物质方面,小孩的欲望总是可以轻易得到满足并且持续地被各种满足,大人的欲望总是处于很难被满足的状态,故而小孩子每天都精彩,大人每天都苦闷烦躁,在小孩子的回忆里,童年的内容很丰富,而在大人的回忆里,一年和一天似乎没什么区别,所以小孩子感觉童年过得慢,大人感觉时间过得快。
3.期盼的目标不同
小孩羡慕大人,盼着长大,所以感觉每天都过得好慢。
大人害怕衰老,渴望冻龄,所以感觉每天都过得好快,恨不得时光停滞,让自己永远年轻。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节奏,而不同的是我们各自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就是人生。
越长大越孤单
牛奶咖啡 - 越长大越孤单
③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是时间加速了吗
2012年是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虽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是这一年还是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比如说就有人指出,从2012年开始,时间就过得越来越快,我们的时间好像加速了。实际情况看上去好像也是这样,在我们的印象中,时间似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溜走”,感觉在不久前才刚刚过完新年,但转眼间又惊讶地发现,这一年快要过完了。
总而言之,客观时间并没有加速,而我们所感觉到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其实是因为我们大脑对客观时间的感知出现了偏差,当然了,这跟这种现象跟玛雅预言中的2012年是没多大关系的,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2012年时的我们比现在要年轻很多。
④ 为什么有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它都只会一味地向前奔跑,毫不停留。人之所以会觉得时间有快慢之分,是因为受心境所影响,其实时间还是以同样的速度在流逝。在你开心快乐的时候,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其中乐趣,时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在你悲伤痛苦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对你来说都是煎熬,自然感觉时间过得慢了。当你开心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不够用。
⑤ 为什么老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为什么老感觉时间过的很快
当人真正长大了,又发现时间会悄悄从身边溜走。为什么会有这般感觉?来看看心理健康专家是如何解读的吧。
难忘的回忆越来越少了
美国心理学家写到:随着年龄渐长,人们会感到时间飞逝,这是因为成年后难忘的回忆越来越少;随着时间推移,那些与“第一次”有关的回忆逐渐减少,诸如第一个吻、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家庭旅行之类的回忆都已不再。想象一下,一位40岁左右的母亲想必每天都过着同样乏味、高压的日子。相比之下,她高中时期的记忆更加充裕丰富:一年一度的足球赛、毕业舞会、第一部车、初吻——这些有趣的回忆让高中生活显得更长。
跟生存压力有关系
2005年,慕尼黑路德维希大学的马克·惠特曼和桑德拉·伦霍夫首次就客观时间的流逝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过去10年过得有多快”这个问题,答案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增长的趋势,50岁左右达到顶峰,59左右渐渐平稳。20~59岁之间的人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惠特曼解释说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责任,没有足够时间做好一件事,往往被表述为“时间飞逝”。对于年长者,特别是那些退休的老人(50岁左右)来说,这种感觉可能会因为生理障碍或者认知能力下降而加强。
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不同
早在1897年,法国哲学家就提出了时间知觉的理论(一个关于人类感知视角的理论):一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的,它参照的对象是自己当前已经度过的全部时间,我们会把某个时间段与所经历的全部时光进行对比。假设一个人的寿命是100岁,当他1岁的时候,1年就是他人生中的全部。他会觉得一年看起来遥遥无期。对5岁孩子来说,一年光阴占据了他们生命中20%的时间;对年逾50的人来说,一年仅仅是人生的2%。
据心理专家介绍,人在孩童时期,有着较强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对一件事有所期盼的时候,会数着天过。当人进入老年时,就缺乏足够的时间观念,因此就会感觉时间过的如此之快,也就是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少。
附
时间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
年轻、年盛的时候,一天可以干很多事;在世上活得时间越长,就越抓不住时间。
当你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而工作效率却慢下来了的时候,说明你生命的机器已经衰老,经常打空转。
当你度日如年,受着时间的煎熬时,说明你的生活出了问题,正在浪费生命。
当你感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的运转成正比,紧张而有充实感时,说明你的生命正处于黄金时期。
忘记时间的人是快乐的,不论是忙得忘了时间,玩得忘了时间,还是幸福得忘了时间。
敢于追赶时间,并留下精神生命和时间一样变成了永恒存在的,是天才。
更多的人是享用过时间,也浪费过时间,最终被时间所征服。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最后都要失败。有的败得辉煌,有的败得悲壮,有的败得美丽,有的虽败犹胜,有的败得合理,有的败得凄惨,有的败得龌龊。
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赴后继。
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便是人类的历史。
生命永远感到时间是不够用的。因此,生命对时间的争夺是酷烈的,产生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以圆木为枕”,等等。
时间是无偿赠送给生命的,获得了生命也就获得了时间。而时间并不代表生命的价值,所以,世间大多数生命并不采取和时间“竞争”、“赛跑”的态度,根据生存的需要,有张有弛,有紧有松。累得受不了啦,想闲;拥有太多的时间无法打发,闲得难受,就想找点儿事干,让自己紧张一下。
现代人的生存有大同小异的规律性。忙的有多忙?闲的有多闲?忙的挤占了什么时间?闲人又哪来那么多时间清闲?《人生宝鉴》公布了五个很有意思的调查材料——
一个人活了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
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这是平均数。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想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普通生命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或者是消闲一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力量,看着这个调查表便会了然于胸。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是不平等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平等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时间对青年人和老年人也从来没有公正过。人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的长度是分母,时间是分子,年纪越大,比值越小,如“白驹过隙”;年纪越轻,比值就越大。
时间,你以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蹋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狡诈,它就有多狡诈,把你变苍老的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一生,最终后悔不迭的是它。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意志。
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证实时间与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脱离空间的时间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人如果能超光速旅行,就会发生时间倒流,回到过去。倘若有一天人类能征服时间了,生命真正成了时间的主人,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呢?
;⑥ 我们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往日如风,去日无痕,你有没有觉得从小到大时间越跑越快,好像根本就停不下来?
小时候时间是以天为单位的,上学后转眼间就是一星期没了,中学那会,时间只有等到月考的时候才会被清晰地感知,而到了工作以后,时间竟然快到了我们必须得用天或者周来计算。
如果你去问问你的父母长辈们,你会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十年十年过的,你小时候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你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前天和昨天一样接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时间的行走速度是恒定的(这里我们不讨论相对论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会产生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感觉?
一、大脑生物机理
你一定经常会听到老人们说,“这一眨眼,XX都这么大啦!”,你是不是以为他们只是在夸张或者随口说说,其实还真不一定是。
在他们看来,二十载时光真的是一瞬间的流逝,而我们却从小到大活活经历了二十年,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牛顿定律,发际线还勉强说得过去。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
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
这个实验表明了一种客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会变慢,当人的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变快了,就如实验的那样,实际已经过了90秒,而在老年组的人感受起来只有60秒,时间快了二分之一(如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就停下来想想)。
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一些。首先我们得来知道一下大脑的记忆机理。科学家发现,我们对于时间的回顾性记忆是基于这段时间中有多少新的记忆被编码进了大脑的记忆中心。
在我们脑内有一个突起,称为“海马”区,“海马”会对进入人脑的信息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要记忆。研究表明“海马”更倾向于选择它自己喜欢的必要信息让其进入大脑皮层。
而“海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呢? 西方的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们的“海马”更喜欢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未知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喜欢“第一次”。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大后的初吻,第一次出国旅游,或者看一本新书等等。
一件事情的新增加信息越多,“海马”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就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反之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换句话说,一个充满了新鲜经历的周末短途旅行在回忆中的时间长度,一定比一个吃吃睡睡啥也没干的周末感觉长得多。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Claudia Hammond 称作假日悖论(holiday paradox)。
这就从大脑生物机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年纪越大,回想起的时间过得越快: 对于年轻的你,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新鲜经历,需要学习数不清的新技能,几乎每一刻都是新奇的,令人激动的。
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看到动画片,第一次学习数学,第一次去商场,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交到交心小伙伴。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忆在你随后的岁月中,会感觉起来“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而成年之后,生活渐渐变得一成不变,也越来越少有机会体验不熟悉的事。于是,充满新鲜的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过得很长很慢,而乏善可陈的成年期则满是飞驰而过的忧伤。
二、比例感知
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感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处理信息的时候,“比例”比“绝对值”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野生动物园看狮子,在你选择动物园的时候,A动物园有一头狮子,B动物园有两头狮子,毫无疑问你肯定会去B动物园。而如果A动物园是100头狮子,B动物园是101头狮子,那么去哪个动物园就没什么差别了。
回想你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你在学校门口花12块钱给自己的手机贴完膜,回到宿舍舍友告诉你在你贴膜左拐50米那边的摊子上,一模一样的贴膜只要10块钱,你会感觉像是被抢劫了一样,哪怕其实只是差了两块钱。
而如果当你买房子的时候,花500万买一套房和505万买一套房根本感觉不到太强烈的差别。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回到我们的本文主题来,作为人体感知的一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同样更倾向于比例感知。
对于一个1岁的婴儿来说,一年相当于TA人生的百分百长度,相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过了一年,在TA的生命中相当于增加了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只是50年中很小的2%。
而正如上面所讲的,人类的感知是一种比例感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不断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也就从感官上面造成一种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错觉。
三、主观情绪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很享受在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想想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
而当你处于一种消极情绪,或者急切想知道某件事情或者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又度日如年(想想高考完等成绩的那几天,想想第一次女朋友生气不告诉你原因,不接你电话一整天)。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等你心爱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五分钟就好像一个小时;当你和她约会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一小时仿佛就像五分钟。”
除了以上的“大脑生理机制”和“比例感知”之外,我们的心理活动情况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误差。时间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对时间感觉的主观因素有三个。
第一,内在的心理预期是什么。 如有急切盼望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也就是说,你越希望时间变快,它就越是慢,比如我们以前的学生年代,高考完之后到你知道高考成绩的那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那可真是度日如年。
第二,人当下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状态下会感觉时间过得快,生活中,人们常感叹,开心时感到时光飞逝,聚会时间太短,假期总是一眨眼就溜走,都是这个道理。而痛苦时则会感觉时间像是罢工了一样停滞不前。
第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高度集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时,则感到时间漫长。投入地去研究一项工作,或是看场好电影,会觉得时间转瞬即逝,意犹未尽。
当你还是一个孩子,在12月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夜盼望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看着电视剧里面大人可以想吃泡面就吃泡面的画面,就巴不得自己赶紧长大,也就是说你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的。
而就像前面我们说的,你越期待一件事的时候,恰恰是你这种期待的心理状态,才让你产生时间过得比较慢的错觉。
当你长大后,心思更多地会用在关注工作、生活开销、家庭关系、旅游计划、节日购物等这些烦心事事情上,没留意时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你突然觉得去年的圣诞节仿佛是上星期的事情。
那我们该如何延长生命长度?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关于时间越过越快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错觉,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升思维高度的一种实践),既然这只是一种心理错觉,那么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延长“生命。
只要你愿意,可以让中年过得像青春般绚丽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规,建立新体验。工作中,可以尝试学习新技能,大量阅读,从新视角解决问题,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尝试开发新的工作就餐地点。
节假日,尝试结交新的朋友,体验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让大脑变得活跃的新鲜经历,可以让成年的时间,再度变回又长又慢的少年之旅。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可以比别人的更长,更美好。
⑦ 为什么我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且感觉过去的事儿几乎都仿佛在不久前
1.时间过得很快,属于时间知觉范畴,是人的正常感觉。
2.时间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时间特性(延续、顺序等)的知觉。时间知觉主要有两种依据:
第一是借助太阳、月亮、星星、季节的变化及各种计时工具。
第二是人体内的各种神经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节律性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等等,当客观事物与人体的节律性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之后,就可以用来感知时间的长短。例如:人可以借助饥饿的感觉判断该到吃饭的时间了,也可以依据困倦的程度估计深夜的时间。
3.人对时间的估计随活动内容,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生理状态等,可发生过长或过短的感觉错误。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时间过得很快,就属于时间知觉范畴。
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很多,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
(2)事件的数量性质。在一定的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时间估计得越短。反之,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长。例如,同是一节45分钟的课,如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学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如果内容贫乏,枯燥乏味,学生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回忆往事时恰恰相反:同样一段时间,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单调,越觉得时间短。
(3)主体的兴趣情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不觉得时间的延续,从而产生对时间的低估;相反,人对自己没兴趣的事情,会觉得时间流逝缓慢,从而产生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件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力图逃避某种即将发生的事件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⑧ 为什么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呢
时间是客观的,不管我们感觉它是长还是短,它都不会发生变化,真正出现差错的是我们的感觉,和视觉听觉一样,对于时间的知觉感,它有时候并不可靠,因为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所以在对时间进行估计时往往会加入自身的很多情感因素。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对于时间的感知会随和所处的不同环境而不断变化。心理学家玛丽•塞贝戈(MarieSebbag)解释道,“时间越过越快的感觉与我们机械化的生活规律有关,当我们处于自己熟知的常规生活状态时,大脑总是重复相同的活动,需要消耗的能量便相对较少”。而大脑的某些区域涉及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这些区域活动的减少会降低对时间的敏感度。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总是重复同样事情的人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
相反,当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破时,我们便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这也是为什么小孩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塞贝戈表示,“大脑记录新数据、处理和存储信息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小孩长大便是不断记录新数据的过程,长大之后,所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少,因此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对时间的感知也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心理状态相关。塞贝戈指出,“当我们感到舒适时,会减少能量消耗,大脑则运转更加顺畅且机械化”,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