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感觉时间变快了
① 为什么时间越来越快
时间越来越快的原因如下:
1.对于时间太快了,说的话是因为大脑的时钟变慢了,因为很多人的大脑每一天都在想着不一样的事情,而且也在想着一些未来的事情,这样子的话就会觉得时间根本就不够用,对于时间来说的话也是会觉得越来越快的。
2.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休息,这个时候他们也是会觉得时间变得那么快,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还有一些人是自己的计划还没有完成,对于时间来说的话,他们肯定也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
3.还有一些是因为自己的计划方面的一些原因,可是对于这些计划来说的话,很多人都觉得时间太快了,因为他们的计划根本就没有完成,对于这些时间来说的话也是不够他们用的,所以人对时间流逝也适合大脑程序有关的。
其实对于时间来说的话,并不是时间过得快,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是一些计划没有完成,自己就觉得时间快了,因为时间再快也是一天天过去的,不可能是一年年的过去。
时间快慢可能与人的年龄有关系如下:
第一个说法我们是从宇宙的膨胀等物理因素方面来解释时间的变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的快慢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和其他东西没有任何的关系。
可是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早在1890年的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年轻人和老人,分别对时间做出一个比喻。而年轻人大多数都给出了类似于“岁月静好”这样的形容。可是老年人给出的答案却与年轻人不同,大部分都是岁月如梭这样的形容。
年轻人认为时间正好,没有变快,可是老年人则认为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而类似这样的实验在后来的100多年岁月里被反复多次做过,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相似,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做这个实验,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得到高度相似的答案。
② 我感觉时间越来越快是什么原因
第一种理论是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人年纪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渐渐放慢了。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 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科学家们认为当人们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年似乎飞一样地就过去了。
第二种理论是从时间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例上来解释为什么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对年轻人来讲,一年在他们的一生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对一个六岁的孩童,一年就是她(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但当你逐渐长大时,一年在你一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一年对你来讲就变得越来越短,等你到了六十岁时,一年不过是你人生的六十分之一,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第三种理论是当你第一次体验事物时,你的大脑需要记忆处理很多细节,时间就显得长,而当事物对你来讲不再新鲜时,时间就过得很快。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 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路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景象路标都是你第一次体验,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事物进行处理记忆,时间就显得过得很慢,路似乎挺长。回来时,景象路标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少了,时间过得 就快了,路就似乎短了很多。人生也一样,当我们是孩童时,几乎每天都要学习体验新东西,时间过得就很慢,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的增加,我们生活里 的新东西新事物越来越少,时间也就过得越来越快。
③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是时间加速了吗
2012年是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虽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是这一年还是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比如说就有人指出,从2012年开始,时间就过得越来越快,我们的时间好像加速了。实际情况看上去好像也是这样,在我们的印象中,时间似乎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溜走”,感觉在不久前才刚刚过完新年,但转眼间又惊讶地发现,这一年快要过完了。
总而言之,客观时间并没有加速,而我们所感觉到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其实是因为我们大脑对客观时间的感知出现了偏差,当然了,这跟这种现象跟玛雅预言中的2012年是没多大关系的,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那就是2012年时的我们比现在要年轻很多。
④ 我们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往日如风,去日无痕,你有没有觉得从小到大时间越跑越快,好像根本就停不下来?
小时候时间是以天为单位的,上学后转眼间就是一星期没了,中学那会,时间只有等到月考的时候才会被清晰地感知,而到了工作以后,时间竟然快到了我们必须得用天或者周来计算。
如果你去问问你的父母长辈们,你会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十年十年过的,你小时候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你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前天和昨天一样接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时间的行走速度是恒定的(这里我们不讨论相对论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会产生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感觉?
一、大脑生物机理
你一定经常会听到老人们说,“这一眨眼,XX都这么大啦!”,你是不是以为他们只是在夸张或者随口说说,其实还真不一定是。
在他们看来,二十载时光真的是一瞬间的流逝,而我们却从小到大活活经历了二十年,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牛顿定律,发际线还勉强说得过去。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
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
这个实验表明了一种客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会变慢,当人的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变快了,就如实验的那样,实际已经过了90秒,而在老年组的人感受起来只有60秒,时间快了二分之一(如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就停下来想想)。
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一些。首先我们得来知道一下大脑的记忆机理。科学家发现,我们对于时间的回顾性记忆是基于这段时间中有多少新的记忆被编码进了大脑的记忆中心。
在我们脑内有一个突起,称为“海马”区,“海马”会对进入人脑的信息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要记忆。研究表明“海马”更倾向于选择它自己喜欢的必要信息让其进入大脑皮层。
而“海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呢? 西方的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们的“海马”更喜欢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未知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喜欢“第一次”。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大后的初吻,第一次出国旅游,或者看一本新书等等。
一件事情的新增加信息越多,“海马”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就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反之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换句话说,一个充满了新鲜经历的周末短途旅行在回忆中的时间长度,一定比一个吃吃睡睡啥也没干的周末感觉长得多。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Claudia Hammond 称作假日悖论(holiday paradox)。
这就从大脑生物机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年纪越大,回想起的时间过得越快: 对于年轻的你,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新鲜经历,需要学习数不清的新技能,几乎每一刻都是新奇的,令人激动的。
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看到动画片,第一次学习数学,第一次去商场,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交到交心小伙伴。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忆在你随后的岁月中,会感觉起来“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而成年之后,生活渐渐变得一成不变,也越来越少有机会体验不熟悉的事。于是,充满新鲜的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过得很长很慢,而乏善可陈的成年期则满是飞驰而过的忧伤。
二、比例感知
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感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处理信息的时候,“比例”比“绝对值”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野生动物园看狮子,在你选择动物园的时候,A动物园有一头狮子,B动物园有两头狮子,毫无疑问你肯定会去B动物园。而如果A动物园是100头狮子,B动物园是101头狮子,那么去哪个动物园就没什么差别了。
回想你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你在学校门口花12块钱给自己的手机贴完膜,回到宿舍舍友告诉你在你贴膜左拐50米那边的摊子上,一模一样的贴膜只要10块钱,你会感觉像是被抢劫了一样,哪怕其实只是差了两块钱。
而如果当你买房子的时候,花500万买一套房和505万买一套房根本感觉不到太强烈的差别。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回到我们的本文主题来,作为人体感知的一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同样更倾向于比例感知。
对于一个1岁的婴儿来说,一年相当于TA人生的百分百长度,相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过了一年,在TA的生命中相当于增加了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只是50年中很小的2%。
而正如上面所讲的,人类的感知是一种比例感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不断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也就从感官上面造成一种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错觉。
三、主观情绪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很享受在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想想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
而当你处于一种消极情绪,或者急切想知道某件事情或者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又度日如年(想想高考完等成绩的那几天,想想第一次女朋友生气不告诉你原因,不接你电话一整天)。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等你心爱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五分钟就好像一个小时;当你和她约会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一小时仿佛就像五分钟。”
除了以上的“大脑生理机制”和“比例感知”之外,我们的心理活动情况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误差。时间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对时间感觉的主观因素有三个。
第一,内在的心理预期是什么。 如有急切盼望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也就是说,你越希望时间变快,它就越是慢,比如我们以前的学生年代,高考完之后到你知道高考成绩的那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那可真是度日如年。
第二,人当下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状态下会感觉时间过得快,生活中,人们常感叹,开心时感到时光飞逝,聚会时间太短,假期总是一眨眼就溜走,都是这个道理。而痛苦时则会感觉时间像是罢工了一样停滞不前。
第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高度集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时,则感到时间漫长。投入地去研究一项工作,或是看场好电影,会觉得时间转瞬即逝,意犹未尽。
当你还是一个孩子,在12月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夜盼望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看着电视剧里面大人可以想吃泡面就吃泡面的画面,就巴不得自己赶紧长大,也就是说你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的。
而就像前面我们说的,你越期待一件事的时候,恰恰是你这种期待的心理状态,才让你产生时间过得比较慢的错觉。
当你长大后,心思更多地会用在关注工作、生活开销、家庭关系、旅游计划、节日购物等这些烦心事事情上,没留意时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你突然觉得去年的圣诞节仿佛是上星期的事情。
那我们该如何延长生命长度?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关于时间越过越快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错觉,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升思维高度的一种实践),既然这只是一种心理错觉,那么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延长“生命。
只要你愿意,可以让中年过得像青春般绚丽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规,建立新体验。工作中,可以尝试学习新技能,大量阅读,从新视角解决问题,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尝试开发新的工作就餐地点。
节假日,尝试结交新的朋友,体验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让大脑变得活跃的新鲜经历,可以让成年的时间,再度变回又长又慢的少年之旅。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可以比别人的更长,更美好。
⑤ 为什么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今天中午,同事问我:你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功夫半天就过去了。还真是,上午好像没做多少事情,时间就这样偷偷溜走了。
我们都知道,一天的时间固定24小时,不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会感觉很慢。
为什么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呢?我想大部分是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我们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是,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另一种情况是虚度时光,感觉没做什么事,时间就过去了。
对于第一种情况,虽然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是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时间是被有效利用了。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往往会自责:啥事没做,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时间过得很快”,让人心情很不爽。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个词“时间颗粒度”。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时间在我们不会不觉中溜走了,就是因为没有设定自己的时间颗粒度。
时间颗粒度,是我们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利用率越高的人,他的时间颗粒度数值越小,比如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而我们大部分人的时间颗粒度可能要以小时计算。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的。
为什么要提时间颗粒度呢?因为,设定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每一段时间,对应完成某一件事情,就能感知时间的存在,就不会觉得:啥事没做,时间就这样滑走了。
比如将时间颗粒度设为15分钟,15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可以吃一份早餐,可以看一篇文章,也可以刷一下朋友圈。不管是学习还是娱乐,也不管是做积极还是消极的事情,我们都要有时间颗粒度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能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自己时间颗粒度设为15分钟,按一天工作8小时算,那一天就有32个15分钟,就可以完成32件事情。如果是这样,你还会觉时间过得太快,啥事没做吗。
当然,时间颗粒度并不是我们想设多少就是多少。每个人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值也不一样。我们需要反复实践,找出适合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平时,我们要多留意,一个小时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半个小时能做的事情有哪些,15分钟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这些我们了解得越多,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就会越精准,就不会总有时光易逝的感慨了。
⑥ 为什么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不像小的时候盼着过年放假,可以更好的去玩,而成人的世界每天都是在为了生计奔波,恨不得过得越慢越好,可以多赚钱,每天有着这些想法,每天都在忙碌,可不就是觉得时间过得超快,一年还没有什么收获,又是一年了。
⑦ “时间知觉” 为什么你会感觉时间变快了
为什么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为什么排队的时间那么难熬?
为什么小孩子总没耐心等待?
为什么学习的时间过得那么慢?
为什么感觉童年的时光挺长,但长大后一年过得这么快?
为什么感觉高中三年经历了蛮久,大学四年一下就过去了?
很多对于时间快慢感知的疑惑,都和“时间知觉”有关。
时间知觉,也可以叫时间感,它和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不大一样。因为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单独负责时间感的区域,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感觉器官与其对应。
对于时间知觉,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的感知。
时间知觉受到 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 等影响。比如,你期待一件事情到来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而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总感觉来临得太快了。
要解释时间知觉,首先需要了解一点:我们的大脑对时间的感知不是通过钟摆的走动,而是 通过具体的“事件 ”,也可以说是 “记忆碎片” 。
我们的长期记忆储存是通过大脑里的海马体负责。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越是新奇,或者自己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情绪波动越大(比如好奇、激动、喜悦、悲伤),那么这段时间自动下达给海马体的“记忆指令”就越多。
即一段时间内的需要记忆的要素越多。
在童年时,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并且这个阶段的小孩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大部分人小时候也都是比成年后好动活泼,情绪也变化多端。
这就导致我们对童年的时间感是由很多要素、很多记忆碎片构成的。所以当我们回忆童年,会觉得那段时间挺长。
当我们长大之后,对各种事情渐渐习以为常,新事物的出现也没有那么频繁了,所以令我们情绪更加丰富的记忆片段也就更少了。
当然,如果你基本忘记了童年时期发生的那些事,即失去了那些记忆片段,那你就会觉得童年好像挺快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说完了对过去时间的感知,说说现在。
做不同事情时候,我们对“现在”这一瞬间的流逝速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活动内容丰富,时间估量偏短;活动内容单调,时间估量偏长。情绪愉快时,时间估量偏短;情绪消极时,时间估量偏长。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觉得一段时间过的快。这些现象要怎么解释呢?
英国心理学家韦尔登提出的“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能很好的解释这些现象。该理论描述的是,我们的大脑内相当于有一个起搏器,它会稳定连续地发出脉冲,就像体内的时钟一样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同时,大脑里的累加器会收集起搏器发出的脉冲, 然后把脉冲的数量和大脑在过去积累的对时间的认知信息比较 ,产生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觉。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一个人按照以往的经验,形成对时间的认知是1次脉冲等同于1秒,所以60次脉冲就是1分钟。这个对应关系因人而异,每个人都不相同。可能有人是50次算一分钟,有人是80次算1分钟。
但是一旦当这个认知确立,即便我们的脉冲频率在某种情况下降低或升高,我们仍然会认为产生60次脉冲才是1分钟。这是什么意思呢,继续往下看。
当我们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时候,大脑会将大量脑力资源集中于运算,产生脉冲的能量会减少,脉冲频率会降低。
假设一个人产生脉冲的频率是1次/s,即60次/分钟,那么当脉冲频率降低之后,他仍然会认为60次脉冲是一分钟。但我们知道,等到他大脑产生60次脉冲时,真正的时间以及走过不止一分钟了。这时他就会觉得时间 “变快了”。
可能有的人会晕了,到底什么是快了、什么是慢了?
很简单:你估计的时间比钟表慢就是时间变快了,你估计的时间比钟表快就是时间变慢了。比如你觉得过去了1分钟,实际上时钟走过了80s,那么你会觉得“时间变快了”。
随着人年龄的增大,大脑里产生脉冲的频率会慢慢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等待的时候很不耐心。而老人好像很佛系,不紧不慢的。并不是因为老年人看淡生活看破红尘了哈,而是他们觉得时间没过去多久,自然就不会不耐烦。
这个理论也能解释,为什么活动内容单调的时候会觉得时间漫长。
当我们期待一件事情到来,同时又没有能够让我们大脑精力集中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比如游乐场排队,等待一般会觉得好烦啊这么久,但是如果排队时你喜欢的人一直和你聊天,你就不会觉得漫长。
比如你不想学习和工作,天天盼着假期,那你会觉得工作日好漫长。但如果你工作的内容是你非常喜欢的,你可以沉浸其中,那么你虽然期待假期,也不会觉得工作时间很难熬。
⑧ 春节一晃而过,我们为什么觉得时间越过越快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流行一种说法:高兴的时候,时间快;而在难过的时候,时间慢。如果你的春节需要和“七大姑八大姨”周旋,需要小心翼翼地回答婚恋或工资问题,甚至面对仪式、礼节或价值观冲突,时间就走得慢。但是,不管你经历着什么样的春节,等到它结束的一刻,可能同样舍不得。因此你会觉得,在春节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慢,但是整个春节过得好快,七天一晃而过。
原因之一在于,对于许多人而言春节提供了一种空间:放下包袱、压力、欲望和苦闷,暂且放空。春节一旦结束,你走出家门,到社会上继续闯荡,就要接受另外一套更复杂的生活竞争规则。即便是学生,也要重新拿起课本。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体验。说其“体验”,自然超越统一的时间表,由个体经历和社会背景赋予时间意义。那么,所谓体验中的时间,高兴便快,难过就慢,果真有其事吗?英国心理学作家克劳迪娅·哈蒙德回顾和梳理已有研究给出肯定的回答,只不过她整理出的另一个结论却来得有点伤感:如果你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很可能是你老了。
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我老了”
当你11岁时,暑假里无所事事的一个星期显得特别漫长;而当你成年后,向公司请了一个星期假来重新给家里装修,墙还没刷完一半,这周就很快结束了。任何超过30岁的人都会告诉你时间正在加速流逝,不管是周日晚上还是圣诞节这样的标志性时间,感觉下一个总比上一个来得更早。
当2001年,新闻播出杀死一位2岁婴儿杰米·巴尔杰的、当时年仅10岁的两个男孩已经长大成人并已经准备好迎接成年生活时,很多人感到震惊。人们并不惊讶于他们这么快就获得自由,而是惊讶于发现当年的小男孩现在已经变成成年人了。当小巴尔杰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岁的年纪,兇手与被害者越来越大的年龄差距让人觉得愈发不安。部分原因是我们对罪犯的反感,但这也提醒着我们,不管是否如我们所愿,时间永不会停止前行。
“有研究请人们在心中默数,判断何时过了3分钟,发现年轻人判断准确度较高,平均只超出3分钟3秒;而中年人平均超出16秒;60~70岁的老年人平均则比实际超出40秒后才认为到了3分钟,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误差。似乎老年人体内的时钟变慢了,因此实际过去的时间比他们判断中的要多,这让他们感觉时间变快了。”
——克劳迪娅·哈蒙德,《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
在成年人中,感觉时间随着年龄增大而越来越快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小孩子则没有这种体会。很多人给出的第一解释都直接与数学有关。在40岁时感觉一年过得很快,因为这只是你生命中的1/40,而你8岁的时候一年在你生命中占的总时间比例要高得多。这个叫作比例理论,多年来该理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包括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这应该归功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保罗·加奈(Paul Ja),他写道:“每个人都要牢记最后8到10年的校园时光,那是一个世纪那么长。相比下,生命中的最后8到10年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那么长。”
在1884年,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指出,这种比例理论更像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解释,我也赞同这一点。“当我们年纪越大时,相同长度的时间感觉越短——对1天、1个月和1年的时间来说都是这样的,但1小时却不一定如此,而1分钟和1秒钟的长度感觉上还是不变的。”比例理论的问题在于它的规律在对短暂时间的体验上会失效。我们并不会把1天的体验放到整个生命的背景下。
假设如此,一个40岁的人会感觉每天都一闪而过,因为一天的长度在他们生命中仅占不到1/14000。这样一天就是飞快流逝并无足轻重的,而若你无事可做,抑或在机场等待登机,就算你有40岁仍会觉得这是无聊而漫长的一天,比一个孩子在海边愉快的一天显然要长得多。
“时间”吸引着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图为剑桥年度主题讲座中译合集《时间》封面(版本:华夏出版社 2006年1月),该书便收集了九位研究者的时间观点,他们的领域包括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等。
比例理论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如果比例理论成立,那么一个活了80岁的人在20岁时主观上生命只剩一半了。这个结果是根据罗伯特·莱姆里希(Robert Lemlich)在1975年提出的公式58计算出来的。他向不同年龄的人们询问他们觉得时间过得有多快,他发现人们给出的答案与他用比例理论推导出的公式预测出的结果相符。然而,后续的研究发现他的公式并非那么管用。根据莱姆里希的理论,人在60岁时会感觉时间比15岁时快2倍,但实际研究发现,60岁的老人感觉时间流逝的速度平均是15岁少年的1.58倍。
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问题的所在:这些全部是基于个人对时间的主观体验,而这种主观性从来都是很难测算的。尽管人们都说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但将这种感觉直观表现出来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如果要求人们回忆过去的生活,他们会一致表示现在时间过得比年轻时更快,但这种感觉应该来自于他们对多年前时间体验的回忆。
当今天75岁的老人在他们25岁时,当时没有人询问他们感觉一年过的有多快,这就是说我们只能将今天的老年人与今天的年轻人对比。这可能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变快的感觉是因为他们总体上的生活节奏变化了,而不是他们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出现变化。今天年轻和年长的成年人都声称时间过得很快。
可能小孩子是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因为他们很难控制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一旦成年,几乎所有人都会感觉时间变快了。但仍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强调了年龄变化与感觉前一个10年流逝速度的关系。一个人年龄越大,他们会说过去的10年过的越快。那么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几天、几月或几年的时间感觉上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以10年为单位的时间可能就比较特殊。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物理学家,被认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时间简史》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故事,自1988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四十余种文字,吸引着全球范围内普通读者,带着自然科学思维对“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你真的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吗?
但是,你真的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吗?如果你回想关于判断时间流逝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时间都发生扭曲,让它变得更长了:霍格兰德夫人发烧卧床时;米歇尔·西弗尔躺在地下冰穴内潮湿的折叠床上,周围堆着腐烂的食物,他非常渴望找到一双干袜子,自己还慢慢出现了色盲的症状;处于极度绝望,产生自杀念头的人们,感觉1小时漫长得像3小时;阿兰·约翰斯顿在被囚禁的小屋中,每个漫长的夜晚里数着时间流过,为自己生死未卜的命运担忧。对以上这些人来说,时间都过得很慢(尽管西弗尔后来发现时间实际上过得比他所认为的要快)。我们真的希望得到类似的感受吗?
无聊、焦虑以及不开心都会让时间变慢,但这些都不是理想的精神状态。如果你认为生活中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你的生活很充实,不会感到空虚,更可能感到幸福。缓慢流逝的时间可能并非你想要的一种状态,当然除非你能找到一种方法让愉快的体验与时间隔离,使它们持续得更长一些。
有人曾经刻意通过催眠,试图使时间的感受延长。早在20世纪40年代,两位美国精神病医生林恩·库珀(Linn Cooper)和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Erickson)就对一些志愿者进行了催眠实验。当进入催眠状态后,医生请他们想象自己完成一段10分钟步行的画面,但却只给他们10秒钟想象出整个过程。只有完全进入催眠状态后的志愿者才能描述出10分钟步行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是,这是因为他们扭曲了对时间的感知,让10秒减慢为10分钟,还是仅仅因为他们有极佳的想象力?
几十年后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同样进行了通过催眠造成时间扭曲的实验。津巴多知道自己的时间观念有强烈的未来倾向,抗拒享受当下的生活,于是他安排同事对自己进行催眠,并促使他允许当下在自己脑中的扩张,直至完全占据他的全部大脑和身体。津巴多认为这个方法起到了效果,他开始留意到周围的气味,以及墙上挂着的油画中绚丽的色彩。
电影《甲方乙方》(1997)片尾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假期悖论”——打破陈规,过上值得记忆的生活
那么如果你既不想被催眠,也不想忍受漫长的时间带来的煎熬,而仅仅是想减轻那种“这周过得比上周更快”,或是“马上又要到圣诞节了”的不安感,该怎么做呢?
有一种方法能够让一年感觉过得没那么快:学会驾驭“假期悖论”(即度假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事后回忆却觉得假期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矛盾感觉)。
有的人为了重新找到度假的感觉,干脆把整个生活都搬到度假酒店里。社会学家凯伦·奥莱利(Keren O’Reilly)在对西班牙的英国移民社区的民族志中发现,在国外生活对于很多人的吸引力在于他们更想活在当下。在对西班牙太阳海岸(Costa del Sol)的英国人进行采访后奥莱利发现,人们非常喜欢这里的新朋友对他们的过去一无所知,而且人们在交谈中也很少提到未来。人们告诉她,关于未来,他们只确定一件事,就是他们再也不想回到英国生活了。
除此之外,奥莱利还发现人们很少做明天以外的计划。那里的人们成功进入了一种完全沉浸在当下生活中的状态,甚至给奥莱利的研究带来不小的挑战。当她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计划好的采访地点,却发现采访对象慢悠悠地从路上走来,肩膀上搭着毛巾,准备去游泳,并且因奥莱利表示自己不能和他们一起去而感到奇怪。有一次她因迷路而比计划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才找到要采访的一对夫妇,那对夫妇根本没有注意到她迟到了,并对她的道歉感到很诧异。在太阳海岸居住的英国人都有一个特别之处,他们主动移居此地的目的都是为了过上更慢的生活节奏,并花更多精力享受当下的生活。他们想更好地利用假期悖论,创造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假期回忆。
“马特是一位重度电脑游戏玩家,每天从早上玩到深夜,但他表示自己并不记得整个游戏的内容。当他在游戏中虚拟的长廊等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12名玩家进行接下来的射击游戏时,等待的时间过得很慢,但一旦游戏开始,他便以极高的专注力投入到游戏中,这段过程的时间过得飞快。在游戏结束后,人们都低估了游戏持续的时间。”
——克劳迪娅·哈蒙德,《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
我并不是说你应该再也别看电视、玩游戏或花一个周末什么也不干。但如果你真的想要遏制时间加快的脚步,答案是设计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时间表,而且只有在你知道某个电视节目会给你带来深刻记忆的情况下才去看它们。当你掌握了这个知识,你可以决定什么对自己更重要。你可能会选择花更少的时间在屏幕前,花更多时间在那些值得记忆的活动上。这会产生大量记忆,并让你认为这段过程花了很长时间,时间会放慢脚步。
但你也许并不想尝试那么多新的活动。也许年纪增长的好处之一就是你能够决定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寻求新的体验。如果你讨厌自己曾经做过的任何水上运动,何必还去学习冲浪?如果离家2分钟的地方有一家你很喜欢的餐厅,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寻找新的餐厅?选择的主动权在你自己。
一旦知道为何你会感觉时间变快,这可能就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了。或者你认定既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是生活忙并快乐着的表现,那么实际也没有必要牺牲休息或看电视节目的时间了。就如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罗马帝国日期的律师、作家、议员,他的很多信件流传下来,被当作历史研究资料)在公元105年写下的:“过得越快乐,时间看起来就越短。”
《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作者: 克劳迪娅·哈蒙德,译者: 桂江城,版本: 果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6月
作者:克劳迪娅·哈蒙德 整合:西西
编辑:徐悦东
⑨ 为什么很多的人们会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快科学家提出两个猜想
天文学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经常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时间过得很快。相信很多的小伙伴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感受时间过得非常慢,总是期盼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成为一个成年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年了,反而会感觉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辈子过去了。我们在回忆童年的时候,同样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时光的确非常慢,可为什么成年了之后,反而时间变得越来越快?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错觉,童年的时间跟现在的时间流速是一样的,并没有快慢的差别,我们之所以感觉现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主要是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生活的压力而忙碌,所以才感觉时间变得非常快。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可能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童年的时间跟现在的时间流速是一样的,没有谁快谁慢的区别。可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个问题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人认为这可能跟宇宙的加速膨胀有关,那么在科学家的世界里,对此又是如何解释的?关于这个时间的疑惑,科学家提出了两个猜想。
一、宇宙膨胀带来的时间变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大爆炸理论,这是我们对宇宙起源的一个解释,而且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那个时候一个炽热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从此有了宇宙万物和各种规律。
宇宙诞生之后就停止不动了吗?当然不是,早在1928年,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发现河外星系具有红移现象,并且推导出哈勃定律,人们才对宇宙膨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到了上世纪末,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让我们对宇宙深处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观测到了遥远星系在不断远离我们,从而证实了宇宙在加速膨胀。宇宙的膨胀让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远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那么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越慢,如果一个人乘坐光速飞船离开地球一分钟,那么回到地球之后,地球有可能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数千年甚至是数万年。
那么飞船上的人跟地球上的人对于这个时间的认知相同吗?可能有人会说不同,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时间并没有改变。对于光速飞船内的人来说,它不会感到时间的长时间流逝,也不会感觉到时间变慢了。
而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同样不会感觉到时间长时间流逝以及时间的变快变慢,所以二者的时间是一样的。有朋友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影以正常速度播放,花费了90分钟,这个时候观看者想要看得更多的细节,于是将电影的播放速度高速为原来的10%,在这样的速度下,这部电影花费了900分钟才播放完。
电影的播放时间从原来的90分钟变成了900分钟,那么电影的时间变了吗?其实没变,电影的内容还是原来那些,没有任何的变化。宇宙的膨胀也是如此,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那么遥远星系的时间变慢了吗?当然没有,变得只是空间的体积。
所以,时间上的快与慢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和其他物理现象以及理论,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时间快慢可能与人的年龄有关系
第一个说法我们是从宇宙的膨胀等物理因素方面来解释时间的变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的快慢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和其他东西没有任何的关系。
可是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早在1890年的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年轻人和老人,分别对时间做出一个比喻。而年轻人大多数都给出了类似于“岁月静好”这样的形容。可是老年人给出的答案却与年轻人不同,大部分都是岁月如梭这样的形容。
年轻人认为时间正好,没有变快,可是老年人则认为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而类似这样的实验在后来的100多年岁月里被反复多次做过,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相似,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做这个实验,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得到高度相似的答案。
由此可见,年轻人眼里时间的快慢与老年人眼里时间的快慢有着很大的不同。受到这个实验的启发,法国哲学家保罗·珍妮特在1897年提出了一个特别的理论-时间流速与人的年龄有关。
这个理论认为,当你一岁的时候,一年的时间是100%,到了50岁的时间,一年的时间仅占全部生命的2%,年龄越大,一年时间所占的比重就会越小。这样的理论提出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认同,原因就是该理论无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模型来证明,无法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尽管这个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多科学家的支持,但是随着人类 科技 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理论所描述的事物有可能是真的,大多数的人们的一生都能够有上面的感觉,那就是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这一点相信朋友们不会反对。
那么这种时间快慢与年龄的关系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目前还没有答案,这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想理论。现实的实验很难给出答案,当然,年龄越大的人们感觉时间过得越快,有可能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当然,事实真相如何,还需要科学家在未来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
⑩ 为什么感觉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了,比以前快了好多
概述现在无论是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或者是谈心的时候,都会说到这个时间问题,特别是在谈起朋友家,同事家的孩子的年龄的时候都感觉到时间过的越来的越快了,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人们都忙碌的工作,除了工作剩余的时间,还有一些家庭琐事,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注意养生,注意锻炼,所以时间安排的特别紧凑,感觉到不够用,这样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步骤/方法:1大部分的人们都会感觉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出现这种情况,与大家忙碌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大部分的人们都是两点一线,有的晚上还要加班,甚至有的人一天干两份工作,这样的生活特别的紧张,感觉到时间不够用,过得越来越快。
2压力过大,攀比心理比较强,也会感觉到时间过得特别快,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有很强的一种攀比心理,凡是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这样就会更加加倍的努力,不但要多动脑筋,而且还要更加拼命的工作,这样才能多赚钱,这样就会不知不觉的又一年过去了。
3一些人往往因为忙碌的工作,忽视了饮食养生,忽视了锻炼身体,如果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再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养生,选择锻炼项目来锻炼身体,那么这样一天一天的时间就更加紧张了,就会过得更快。
注意事项但是需要大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工作再忙,也要把时间安排好,可以选择上下班的时间锻炼身体,可以步行上下班,这样也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有规律性,要注意一日三餐合理话,不要因为时间过得快,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