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研究氢弹时时间那么紧迫
A. 大国之盾:1967年一声巨响,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
1967年6月5日,一趟一级专列从青海出发开往新疆,一路上警戒森严,沿线铁路部门都接到指示,要求以高级领导人标准接待这辆列车。人们都好奇这车上乘坐的是谁。没有人想到车上的这位乘客就是我国研究的第一颗氢弹。
这颗氢弹是从1960年开始研制的,那时我国原子弹还尚未引爆,氢弹研究更是举步维艰。但是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竞赛愈演愈烈,1961年苏联在新地岛试爆了一颗名为 “赫鲁晓夫”的超级氢弹 ,它在4500多米的高空引爆,巨大的能量迅速冲向地面,激起了强烈的核风暴与核尘埃,试验场内所有建筑荡然无存。据计算仅仅这样一颗氢弹的威力就相当于 3846 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的威力。
“赫鲁晓夫”氢弹的爆炸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撼每一个我国核工作者的内心。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用更加拼命的埋头工作来为祖国铸剑。6年后,汇集了他们全部心血的中国第一颗氢弹悄然诞生。这颗氢弹来到了它的目的地—— 罗布泊 核武器试验基地,将在这里完成它的亮相。
氢弹的特点是威力大、沾染重,因此必须在离地面足够高的空中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对地面的污染。所以这次氢弹的引爆将采取与之前第一颗原子弹截然不同的方式,它将以空爆的方式引爆。不过这种引爆方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氢弹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投弹的飞机是承受不了的。要保障飞机足够的撤离时间,就必须延缓氢弹的下落速度,这个问题不解决,空爆就无法向前推进。
就在我国氢弹试爆环节遇到瓶颈时,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1963年,美国、苏联、英国三个已经掌握了在大气层核试验技术的国家为了长期保持自己的核优势,在莫斯科签订了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以及水下进行核试验。此后数年间美苏不断让其它国家在条约上签字,借此向中国施加压力。不过由于法国这个在西方有举足轻重的国家为研制氢弹而暂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客观上为我国赢得了一些时间。于是氢弹研究变得更加紧迫,我们要赶在法国人前面掌握自己的氢弹技术。
为了加快试验筹备的进度,解决投弹飞机安全问题,国家召集了各地各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飞机安全计算小组。一份份建议方案被递交上来,经过日以继夜的比较、论证后最终将减速方案锁定为降落伞。
周总理将其科学地概括为 “机、伞、弹,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降落伞的方案虽然确定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氢弹肯定不能像伞兵一样自己打开降落伞,为此需要在氢弹上安装一个自动化装置。可这种技术在当时中国还并不成熟,为此氢弹研究人员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制伞单位,希望获得相关经验或启发。在算式和图形的海洋里,降落伞装置逐渐变成现实,1967年2月降落伞自动化装置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为了应对投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执行投弹任务的飞行员进入了全封闭式高强度训练。训练内容堪称严酷,他们不仅要耐受各种恶劣环境,而且要有强大良好的心理素质,乃至随时做好牺牲准备。在万米高空,日复一日陪伴他们的是鼻塞、头昏、黑视和耳鸣。而训练的目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精准投弹。
1966年飞机制造厂对承担投弹任务的轰6飞机进行了改装,由于氢弹爆炸会产生几千万度的高温,所以飞机外层必须涂上一层特制的耐热油漆。同时,氢弹挂在飞机舱内还要保持一定文档,因此安装了保温设施。
科研人员及参加人员可以说是慎之又慎,细之又细。这并不是担忧过度, 1966年1月17日 ,在西班牙南部海岸上空,一架携带4枚氢弹的美国轰炸机与一架空中加油机在加油对接时相撞,轰炸机瞬间起火。所幸飞行员启动应急装置,让4枚氢弹与飞机分离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不过其中2颗氢弹还是发生了非常规爆炸,使得核辐射遍及附近村庄。
这一次的美国氢弹事故给我国核武器研究也敲响了警钟。我国核武器工作人员觉得对于氢弹的每一个细节,再细心都不为过。可是在模仿投弹训练时,还是出现了人所有人都紧张的问题。原来随着氢弹投下,降落伞打开后“啪”的一声,降落伞破了,模拟氢弹直接落地。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了,这一天距正式投弹只有7天时间。
事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一向温和的周总理神情严肃起来,总理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降落伞的结构、材料等问题,并指示聂荣臻元帅亲自去看一看。
为了确保试验万无一失,降落伞研制人员对伞进行多次加固与改进,终于使产品达到了最理想的标准。
1967年6月17日,试验场上晴空万里,上午7点聂荣臻元帅进入掩蔽所,他指着里面的红色电话说:“从现在开始到爆炸后总理将一直守候在电话另一端。”7时40分执行空投任务的徐克江机组从红山机场准时起飞,飞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
飞机进入试验场上空,进行了第一圈飞行,紧接着进行第二圈飞行,广播喇叭里传出“注意了,第二圈将进行投弹!”可是过了投弹时间,人们都没有听到投弹的声音。一时间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
投弹机组是领航员孙福长和空军飞行员徐克江,他们都曾到苏联经过飞行培训,是我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为了氢弹试验,他们已经在靶场上空模拟飞行了35架次。眼看时间已经过了8点整,地面指挥所立刻联系飞行员说:“我们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同意再飞一圈。”
在第三圈,飞机投下了氢弹,氢弹按预订轨迹下降在2900米高空爆炸成功。这一刻是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天空出现了两个太阳。
后来领航员孙福长坦言第二圈出现意外是因为自己当时太紧张了,紧张到投弹前一晚竟然一分钟都没睡,由此错过了投弹时机。不过当时紧张的又何止他们,作为英雄飞行员的他们最终成功了。
【读 历史 ,树正观】
B. 各国造原子弹都要那么久时间,为什么我国只要2年就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荒漠中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消息传开,全世界在震惊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因为全世界都没有料到一个仅仅鄙视成“东亚病夫”的中国居然在短短数年内就成功试爆原子弹!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见证奇迹的时代,嫦娥五号已经带回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火山的月岩,天问一号正在探测火星的路上,明年5月就将登陆火星,将会给我们带回激动人心的小心,再未来火星采样的天问二号将带回火星上的土壤,真正实现全球第一!
C. 国内原子弹研制成功只用了两年多,而其他国家却用了很久,这是为什么
说起原子弹,我国的原子弹研制进程可谓是值得吹一吹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极其敏感且苏联又违约撤人的情况下,毛主席为首的领导班子毅然决定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在科学家和各界人士极大的努力付出下,其实前后花了近十年时间才自主研制出了原子弹,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事实上遇到的艰难问题比想象得要多得多,而为什么我国还是用了较短的时间研制出了这种令人生畏的武器呢,这次我会就下面几点说一说:
一、什么样的战略促成的我国成功的研制并不是偶然因素,大家都应该知道“五年计划”,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明确指出了对重工业的大改造。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只能造桌椅茶壶、碗筷瓢盆、面粉纸张这类轻工业产物,对于飞机、汽车、精密仪表、无线电设备等等这类重工业物品我们也是有能力生产了的。也正是对重工业的大改造加上当时苏联关系的破裂,我国对于原子弹的投入研发更加专注,一切对此事有利的条件都不惜一切地提供过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终于促成了原子弹研制这项重大工程的成功。
对于我国研制原子弹时间如此短,各位有何见解呢,欢迎留言分享。
D. 为什么对氢弹研究如此重要
“于敏构型”是我国氢弹研制的重要构型,这一构型的提出,大大加快了我国氢弹研制的步法,相对于美国的“T-U构型”更具实战优势;有关于敏构型的详细资料,都是国家最高级机密。
氢弹原理
原子弹和氢弹,是人类拥有的两种威力极大的核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原子弹,直接造成8.8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上万间房屋被毁,可见威力之大。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以上时间指的是各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间隔;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是同时起步的,于敏最初也是在原子弹研究小组中工作,由于表现出色,再被转移到氢弹研究小组作为负责人。
于敏、邓稼先、钱学森等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我国核弹研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让我国彻底摆脱了西方各国的核威慑。于敏于2019年1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E. 苏联原子弹明明晚于美国,为什么四年内能提前研制出氢弹
苏联原子弹明明晚于美国,为什么四年内能提前研制出氢弹?
美国人在二战末期才研制出核弹这种威力恐怖的技术兵器,而为什么美国本身研制了那么久,而且还加上部分德国遗留资料的情况下,才研发出的核武器,苏联却只花了4年就研制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