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时间
① 在统计学中,时期和时点是怎么回事
如何确定时期和时点?
时期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而时点是反映一个时刻上的数量变动的。
②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动态网络
前情回顾:
Gephi网络图极简教程
Network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为什么研究网络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操作网络数据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网络数据可视化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网络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网络图的数学模型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网络图的统计模型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网络拓扑结构推断
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笔记|| 网络图上的过程建模与预测
动态网络(Dynamic Networks)是指加上时间戳的网络,包含时序网络和切片网络两种类型。其中时序网络是指网络从初始状态不断演化的情况。切片网络要简单一些,就是由一组切片构成的动态网络。
动态网络的特征化
动态网络建模目前尚且不易。因为引入时间,新问题中的组合爆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https://www.hu.com/question/265008836
https://zhuanlan.hu.com/p/148190973
https://www.ccs.neu.e/home/rraj/Talks/DynamicNetworks/DYNAMO/IntroDynamicNetworks.pdf
https://briatte.github.io/ggnet/
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10.1007/978-1-4614-7163-9
https://blog.csdn.net/tanzhangwen/article/details/8262017
③ 统计分析报告如何撰写
一名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字能力,工作中要经常撰写分析报告、调研文章等。下面,主要是我个人多年来在分析报告写作和修改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为什么要写统计分析
(一)统计职能的需要。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而统计分析最能体现统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统计分析的要求空前提高。从整个统计工作来讲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核心的工作主要是两件事情。一是生产数据,二是解读数据。各个专业、基层、企业,都是数据生产的环节、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就是要数据解读。数据出来后,数据反映了什么?经济发展的走势如何?有什么苗头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析解读,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统计部门要成为智库,也就是能够独到的分析解读数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比别人看得早、看得广、看得深,要有独到之处,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素质提升的需要。一是立身之本:深化认识,提高能力;二是发展之基:全面发展,助推进步。统计人员素质就分析来说,我认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强大的承受力,要有统计专业能力,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力等。
二、写什么样的统计分析
(一)要有鲜明的特色。什么是统计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数据说话。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入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是把相关的指标数值联系起来,对被研究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为工作关系,我相对来说接触其他部门的材料比较多,总的体会是,教授专家写的课题理论性强,联系实际比较少,总感觉像在看教科书,统计分析呢写实的比较多,理论相对不足,缺乏理论的高度,有时看了就比较平实,档次感觉不高,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统计分析精品,要求既有实际的把握,又有理论的高度,而且要在时效性,针对性上多下工夫。按湖州的土话,不能做“瞎子、聋子、哑子”。也就是要看得懂数据、听得到声音、说得上话语。
(二)要有规范的流程。一般在考虑时要按以下流程:首先是选准主题—开头,其次是围绕主题定结构—框架,第三是呼应主题收好尾—结尾,最后是反复修改—审核定稿。
选题---主题必须要鲜明,标题要醒目,开头要简明。常说的“三点式”---关注点、矛盾点、发生点,可以围绕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关注点,上级要求,发生点一般是指,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新联系等,也可以从自己拿手的领域来确定。
框架---一般来说,包括基本情况的概述,点出现状中的亮点,分析存在的问题,论述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关的建议。
结尾---对全文的一个归纳总结,与开头要呼应。得出结论也好,预测趋势也好,提出建议也好都可以作为结尾来写。
修改---从全文看,主题怎么样,内容与主题是否匹配,结构是否严谨,材料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修改是必须的,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推敲。
(三)要有独到的角度。什么样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切入点是什么,这个要看你对整个材料的掌控能力,可能切入点不同,同样的题目,写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比如2014年我执笔撰写的市政府咨询委的2个课题,一个是关于市区经济发展的,当时课题组讨论时要求2003年开始对市区经济发展做1个比较,回答慢不慢?哪里慢?哪里快?然后再找出为什么慢?问题是什么?再提出怎么发展?发展的措施与对策。给我1个月时间交货。另一个是湖州与嘉兴市的比较分析,比较的角度是非常多的,经济的,社会的,总量的,结构的,人均的,具体用那些指标等,这些都要有个总体的把握,最后2篇课题报告都得到了市里主要领导的批示,被评为当年优秀咨询课题报告。具体等会再讲。
(四)几个基本的要求。优秀的统计分析有一定的标准,所谓标准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我认为从内容上来说,有5个方面:1.准确性:观点数据要准确2.及时性:题材要及时,紧扣时局热点3.实践性:要贴近实际,反映实际4.思想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5.可读性:内容文字要通俗易懂。从形式上来说,有6个方面:1. 主题要鲜明2. 标题要确切、简明、醒目3. 观点与材料要统一4. 结构要严谨5. 文字要力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6. 要文、图、表并用,各显其长。
(五)几个常见的问题。影响统计分析质量的问题很多,一般来说以下情况经常会出现。1. 脱离统计数字谈问题。统计分析是用统计数字说话的。2. 数字文字化。一是缺乏分析的单纯数字罗列;二是统计分析不是对统计报表做解释性的说明。3. 重点不突出,分析方法单一。对于重点原因的分析要突出,要深入,要透切,对于非主要原因要略做交待,对于影响较小的原因可一笔带过或者省略。4. 缺乏典型材料的补充,大量使用平均数,但平均数在说明情况时却掩盖了先进与落后的差别。5. 长篇大论,套话充斥。6. 建议提得不具体、不实际,缺乏可操作性。7. 重大问题,趋势性问题反映滞后。8.理论性的,数据模型等太多,像是学术性的文章。
三、怎么样写好统计分析
根据我自身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
1.收集各种相关数据。数据最重要,含近期的,历史的,横向的各种数据。这里特别要注意历史资料的可比性,和时效性。作为一个统计人员,那些数据有,那些没有,在什么地方、部门、专业上去收集,自己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查找各种参考资料。相近题材的文章,观点,最新的动态等,大政方针政策等要做参考。事先在网上收集同类研究方向的报告比较实用,很多拿来可以用。比如有些最新的改革措施,如供给侧改革,我们平时学习中接触不多,但网上很多解读,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和市里的一些工作部署结合起来。
3.梳理好自己的观点。有了数据,参考资料,就可以梳理出你自己的一些判断和观点,以及相应的论据。一定要结合湖州的实际。
4.确定分析提纲框架。框架有了,写起来就比较顺手,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完善,架构我感觉是可以随时变动的,有的可能你当时收集的数据资料是这样的,可能新的数据又变了,框架也要进行调整。但大的变动应该不会有。按原先的设计去走。主要是当前数据质量的确长期观察有时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不是经济规律,可能有人为因素在里面,所以有时也得选择性考虑这些客观的东西,以便于和主题对应。
(二)基本技能要掌握
1.怎么化解观点与数据的矛盾?经常碰到这种情况,观点是对的,但数据不支持,有的甚至相背,很苦恼。这说明你是在思考问题的,知道有问题,怕的是不看数据,拿来就用,标题和数据不匹配不协调,这个要特别提醒大家。碰到了,怎么去应对。这要很多的技巧和相关的业务知识。最怕是直接用了数据,但最后和观点不符合。那么问题来了,你是用数据支撑你的观点,还是因为数据找到论点?关于这个问题其实都是对的,事实我这么多年下来,在分析问题时,用各种数据基本都能做到自圆其说,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先有个轮廓,然后对比数据是否支持,然后修改观点。(举例)前面讲到的服务业比重下降问题,但当年服务业增速高于GDP,所以可以用贡献率的角度来论证,再加上内部行业发展比较快的数据支撑,就可以勾画出服务业发展的态势。比如说,工业经济效益,今年的利润、利税增幅都比较高,但经济效益是不是非常好?这个就要用一些其他的数据来说明,比如是不是有去年基数的问题?是不是个别行业拉动的问题?也可以去看资产贡献率指标的变化,也可以从增加值率偏低问题去观察,湖州增加值率低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至于用什么数据,就要有取舍。再比如,投资率的问题,一年反应可能有偏差,你可以去计算一个时期的平均投资率来观察,投资效果系数也同样,当年可能很低,大大低于全省水平,但5年平均可能比全省好。现在一般用恩格尔系数反应生活质量高低,但个别年份可能和上年比是上升的,你总不能说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吧。
2.怎么应对数据资料的空缺或者口径变化?这种事情很多时候会发生,要学会运用统计方法来进行处理,不能因为个别数据,影响大局,搞适当的评估、预测、推算是完全可以的,最近我写的市区发展课题中要用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原来2005年-2011年时搞过推算,现在要调整为2013年,全市和市区进行比较,总的是市区慢于全市,但这2年市区发展势头比较好,数据会有大的变化,按相关资料推算就可以,就当做是研究性课题中用一下,不用太精准的,所以我有时会叫专业上大概算了个数据,比如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据,一、二、三产业分组有些年份变化很大,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本身很多数据是推算的,那么有时应用起来你也可以大胆的推算,当然必须要有统计专业知识,不算随便算。像类似这些情况的数据,我们在写报告时,可以带一句,根据相关资料的测算,什么指标,完成多少。。。。不要太纠结。有时口径变化了,你要了解新老口径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要适当处理,像投资,这几年口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这里有一条你记着,就是相对数基本不变的原则来处理。差距不大的就直接拿来用,加个标注就可以了。像全体居民收入就近几年的数据是有的,上次我写GDP含金量的一篇分析,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来比较,那么我就按城市化率,各年的城乡居民收入来推算,得出各年度收入和GDP的比例。平时也可以多看看,研究一下年鉴资料的内容,更多地掌握资料的来源渠道。这里我顺便考大家几个问题,一是5年的平均投资率怎么计算的?5年的平均投资效果系数是怎么计算的?二是长三角16个城市,你知道了各市的GDP(现价),以及可比价的增速,那么16城市总的平均增长率是怎么算的?同样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怎么算?所以数据的计算和应用其实很多用到统计原理知识,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大家一定要掌握,不然你很难灵活应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3.怎样看待统计分析的“拿来主义”?不可否认,在实际撰写分析报告中,或多或少都要用到别人在分析中的一些观点,尤其是统计分析,很多是季度、年度分析报告,题目几乎是一致的,适当拿来应用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生搬硬套,消极模仿,整篇整段挪为己用。有人说过,在写作中重复某一篇优秀文章—中级水平,概括某几篇优秀文章—高级水平,汇集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专家水平。对于新参加工作不久的干部,或者平时写的不多的专业人员,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练好基本功,先写好信息、简单的分析,再逐步学会写课题报告。走出“消极模仿-积极模仿-自主创新”的路子,多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坚持数年,定有成效。对于现在已经有较好基础,但对继续提高有困惑或者信心不足的专业人员,我要说的是一定要跳出本专业的框框,多用自己专业外的信息资料,训练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的理论层次。
4.怎样对文章做最后的修改?一是细节问题。包括标点符号,大小写,数据计量单位,错别字等。二是小标题。这个问题一般人不注意,写到哪是哪,有些可能前面1段有标题,后面就忽视了,看不出什么标题,有些前面2行的,后面变1行了等等,大家有没注意,我现在给大家改小标题的比较多,别看小小的次标题,有时领导看报告没时间全看,他是先看标题再看内容的,有些看了标题,没兴趣的话,里面内容根本就不看,所以我是反复推敲的,有时为了字数对应,可谓绞尽脑汁。三是问题重复。有时摆问题容易在里面重复概述,引用的数据也会重复,一定要修改过来。四是数据和观点不匹配。有时用的数据多了,突然最后审核时发现数据其实和观点不一致。五是建议空泛。最后如果感觉没深度,最后的建议泛泛而谈,和前面的分析脱离,宁可去掉。
四、分析写作实例。
前面简要的讲了三个方面的大问题,最后主要结合自己最近几年写的课题报告,从选题、框架结构、文章脉络等方面和大家做个交流。关于选题,我感觉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新意,有针对性,除了命题报告外,更多是自由发挥的自选题,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在2000年,我力推了统计报告,想改变以往就进度分析的“短板”,所以连续写了《如何看待湖州财政收入占GDP偏低问题》,《抢占制高点—对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对湖州“两创一奔”的几点思考》,《对湖州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若干思考》,《湖州离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多远?》等,打出了品牌,基本是湖州日报全文发表的,所以选题很重要,从统计的角度去解读一些决策和经济问题,应该是大家有兴趣去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