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上梦游自己知道
1. 晚上梦游但脑子非常清醒,怎么回事
既然楼主能控制,那就要理性地去控制自己哦。不要有太大心理压力,没事的。
2. 人为什么会梦游
成年的睡行症往往是因为自身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或是近期的压力等心理原因造成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确实,梦游患者总有一些痛苦的经历。事实上,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很直观地解释梦游症: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冲破了值勤的自我的警戒。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值勤的自我只可逃避不管,有个别值勤的自我还被抓来做助手,因为人的言行都是自我的职责。
当本我胡闹了一会儿以后,能量消耗了不少,自我的值勤者立即把本我赶回了牢笼。为了逃避超我的惩罚,自我的值勤者隐情不报,结果梦游者醒来以后便会对刚才发生过的事一无所知。虽然如上解释近乎天方夜谭,但从逻辑上讲却是言之有理的。
如在房中来回走动、颠三倒四地乱穿衣裤鞋袜,或拿床单被子揉搓。也有一些人会做一些比较复杂的事,如开门、打水、做饭等。每次出现的时间在4~6分钟左右,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次晨醒来,否认夜里的发生的一切。睡行症以儿童多见,发生率在1%~6%,以5~6岁为高峰,原因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一是悲伤或心理刺激过度;二是家庭不能给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温暖;三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2)为什么晚上梦游自己知道扩展阅读
治疗方法
1.厌恶疗法
马克吐温曾恶作剧式地对一个梦游者说,只要在床前撒上一把图钉,保准梦游可治好。虽然此法具有伤害性而难以叫人接受,但它很合心理治疗的原理。治疗梦游症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仍是厌恶疗法,只是施行的方式要温和得多。通过病因分析,已经知道梦游多少是一种象征性的愿望补偿,通过厌恶疗法把梦游者从梦中喊醒,打破了梦游者的行为定势,使这种下意识的行为达不到目的,那么梦游就会逐渐消退。
有一个人梦游时常把一支装有弹药的猎枪对准自己的妻子,这种危险的举动搅得生活得不到安宁。治疗方法很简单,让妻子睡床的外侧,丈夫睡内侧,这样当丈夫起床梦游时便会把妻子闹醒,这时妻子立即取来一个警笛,对着丈夫的耳朵使劲吹。警笛尖锐的声音很快将丈夫弄醒了。这样仅试过两次,患者的梦游症便被治愈了。
采用厌恶疗法有两个关键之处,一是设法在患者梦游时唤醒治疗者,二是及时中断患者梦游行为。
2.精神宣泄法
从前面的病因分析可以得知,梦游是精神压抑造成的,所以要根治梦游症状必须要做的是解除内心深处的压抑。其实要寻找梦游者的病因是非常简单的,梦游者的梦游行为十有八九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那位丈夫把猎枪对准妻子,是在梦游中借助自己的意象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如果梦游是夫妻间隐性冲突造成的,可参照本书第一篇中有关的自疗方法进行心理调整。解除患者内心深处的压抑感是治疗梦游症的关键之处。上述那位患者的妻子就必须与丈夫促膝谈心,努力解决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事实上,梦游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颇高,这些梦游往往是想念亲人所致。家长或孩子的管教者应给孩子更多的的温暖,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减少孩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可能的话,应尽早让孩子与亲人相见,或通个电话、写封信,这些方法可有效地消除孩子对亲人的过分思念。
3. 梦游是什么为什么人会产生梦游梦游属于什么症状与什么有关
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梦游者在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来,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朦胧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下床行走时,周围虽漆黑一...片,但患者一般不会碰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行走自如。据了解,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甚至他们还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梦游是一种奇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情绪有时会波动很大,甚至说一大堆胡话,别人很难听懂。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的,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以6~12岁的男孩多见。 事实上,梦游与做梦无关,因为根据脑波图的记录,梦游是在沉睡的阶段并非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阶段人是不会做梦的,因此梦游称为睡中行走可能更符合事实。关于梦游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无法确知。估计可能有以下四方面: 1.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发育因素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梦游症的典型病例。 梅某,男,9岁,因发作性入睡后起床活动多次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暑假里的某一天,患儿看完电视后,上床入睡,约过1小时,突然起床,开门走到五层搂上同学家门口,停留一会儿又自行回家上床入睡。次日否认有此事,以后常常在入睡后不久,即自行起床,饮水,开抽屉取物,或走到妈妈身边用手抚摸妈妈,口中念念有词,对旁人说话不予理睬,眼神茫然,数分钟后又自行上床入睡,就诊前2天晚11点多钟,患儿又突然起床,提起桶走下四楼,在百米外倒了垃圾,又提着空桶回家,对母亲问话不答,双目直视,口中喃喃自语,摇他的躯体也无反应,后又酣然入睡。次日却否认此事。 最后,谈谈梦游症的治疗,包括两方面: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梦游症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6~12岁的男孩,在排除器质性因素的基础上,多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节奏及生长发育因素有关。因此,应首先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该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现梦游行为而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以至使梦游症状加重。向家属及患儿解释清楚,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正在发作的患儿应将其叫醒或将其引到床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渐减少,最终彻底缓解。 2.睡眠卫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应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第三对该症患儿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二)药物治疗 该病发作次数不多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者,可短期晚睡前服用安定2.5mg,以减少或控制发作。
4. 梦游后,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梦游时做的什么事情但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个事情!!
做梦和梦游都不需要理由,否则就不叫做梦或梦游了。只要在梦游之中没有做过什么对自己、对他人有害的事情,就不算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梦游不过是人的大脑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发育不够成熟的的表现。随着年纪的增长,梦游的现象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正常。
5. 梦游为什么会知道路该怎么走
梦游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脑功能障碍。在正常情况下,在眼球快速运动阶段的睡眠中,大脑会传递行动指令给肌肉运动系统,如梦见火灾,大脑就命令双脚拼命地快跑。但人还有一种阴断机制,能在睡眠时不让信号传递到肌肉运动系统而使人能安稳地睡在床上。但若这种机制失调,人就会有行动,出现梦游现象。我们所见的梦游大多发生在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在脑电图上属无梦睡眠。梦游者的躯体方面是睡着的,而感官方面却是部分睡着;大脑皮层广泛处于抑制状态,但还有孤立的兴奋灶
6. 梦游为什么会知道路该怎么走
你的大脑思维里面肯定是有这种想法的,或者是本来就是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呀,所以你肯定会记得原来的路是怎么样的。
7. 为什么我会梦游
1.催眠理论 最初迈斯麦创立催眠术时,他就发现被催眠者往往会出现梦游症状。根据现代催眠态的分类标准,梦游状态是催眠可导致的最深状态。如果催眠师将被催眠者诱导入梦游状态以后,命令被催眠者做一些日常事务,被催眠者可以像正常状态下那样完成得很好。催眠的原理是在大脑中枢根据言语暗示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同时抑制其他部位的活动。梦游也是一样,大脑中枢有一部分兴奋起来,而其他部分则还在睡眠之中。 伯汉姆鲁做过一个催眠后暗示实验,以证明催眠后暗示可使人体会到与现实一样逼真的幻觉。这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我给一位聪明、敏感,但一点也不歇斯底里的妇女进行催眠,我给了她一个很复杂的催眠后暗示,使她的所有的感官都能参与其中。我暗示她在医院的庭院里听到军乐声,士兵们走上楼来进入房间......。一个乐师醉醺醺上来说胡话,还想拥抱她,她给了他两记耳光,还呼喊护士与护士长,很快护士赶到轰走了醉汉。这上面的情景都是在催眠中描述给被催眠者听的。结果,她醒来后,生动地感受到了上述的一幕幕场景。她以前从未有过同样的幻觉,现在她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幻觉。她左右回顾,问其他病人是否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她无法分辨现实与幻觉。当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我告诉她:“这仅仅是我暗示你的幻觉。”她方才相信刚才的一幕确实是幻觉,但她坚持认为这几乎与现实一样,比梦境要逼真得多。 患者从催眠状态醒来以后,将催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全忘记了。过了不久,因为受催眠后暗示作用,他体会到了逼真的幻觉。这个实验提供了说明梦游症的一个模式:正如被催眠者一样,梦游者不过是将预先设计好的剧本进行一次幻觉式的排演。当然,这种解释只是一种近似的比喻。
2.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确实,梦游患者总有一些痛苦的经历。事实上,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很直观地解释梦游症: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冲破了值勤的自我的警戒。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值勤的自我只可逃避不管,有个别值勤的自我还被抓来作助手,因为人的言行都是自我的职责。当本我胡闹了一会儿以后,能量消耗了不少,自我的值勤者立即把本我赶回了牢笼。为了逃避超我的惩罚,自我的值勤者隐情不报,结果梦游者醒来以后便会对刚才发生过的事一无所知。虽然如上解释近乎于天方夜谭,但从逻辑上讲却是言之有理的。
8. 我经常半夜起来把自己的蚊帐挂起来,貌似自己知道这件事情,这算梦游么
没事的,只是睡觉时无意识的动作而已。还有就是可能想太多了,太记挂了,放松心情,别太紧张了。
9. 人为什么会梦游 是不是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求大神帮助
我们日常做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梦, 梦的原理是什么呢?了解一些梦的特征,熟悉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对每个人都是有帮助的。 一、白天的经验 每个人白天都在经历着大量的事情,其中有些事情无关紧要(比如偶尔看到了橱窗中正在卖的一本书), 而有些事情则对自己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比如女朋友今天说了分手的话)。 每个人也会有许多愿望,一些愿望是合理的、可能实现的(比如想取得好成绩),而有些愿望则被当前的社会伦理道德认为是荒谬的,一旦表现出来,还会遭到惩罚(比如想与某女孩做爱),有些则不可能实现(比如想很有钱,但说出来害怕周围人笑话)。 我们所有见到的各种物体,可以说只要认识,必定与过去的某种记忆关联,比如,曾经有一次妈妈送我去远方上学时,妈妈最后给我苹果的时候流出了辛酸的泪。那么当我每次看到苹果时,对于我的脑来说,它绝不只有它的物理属性(如红色、可以吃等), 它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感情(伤心等),后者对脑更重要。 二、脑的工作原理 理解脑的两个工作原理,对理解梦的过程是有帮助的。 脑的工作原理1: 脑是一个肌肉运动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控制肌肉产生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一种目标:对自己的奖励。 这种奖励从生理上实际是对下丘脑某区域的电刺激。这点可以有一个简单的证明:因为人为电刺激该区域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有一个试验,猴子如果压一次杆,就可以接通外部的电流,对下丘脑该区域产生电刺激,那么这个猴子会拼命压杆获得这种电刺激,即使再饥饿,也不会理会放在旁边的食物,最后甚至疲劳、饥饿致死。吸毒产生的是同样的效果,毒品可以通过化学方式对下丘脑该奖励中枢产生刺激作用。在正常生理结构中,食物、性等均可以刺激该中枢,因而我们称之为奖励。可以说脑的所有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获得食物和性的满足。 当然,获得这些满足有时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和手段,比如有时你必须绕过一个大石头,才能获得食物。 简单总结: 脑产生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一种愿望的满足。 有时愿望必须被深深地埋藏,因为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受到社会或环境的惩罚。这时候,需要有间接的实现方式、间接的愿望。 最根本的愿望是食物、性的满足(还有两种:渴、温度),间接的愿望会是:高分数、地位,再间接的愿望可能是客气、风雅等等。 获得奖励或惩罚时我们称为情感刺激。 脑的工作原理2: 脑虽然是一种为了实现愿望满足的运动控制系统,但各种感觉刺激对于该运动控制则是有帮助的、必不可少的。必须指出,脑利用这些信息的目的仍只是为了运动控制和获得奖励有关,所以那些与情感奖励、运动控制有关的感觉刺激对脑才有价值。那些与情感奖励无关的感觉刺激瞬间,脑根本不需要去记忆(就是说事件只有同时发生情感刺激时,我们才会发生一次记忆)。 可以说脑首先感觉到的不是物体的客观属性,比如苹果是红色的、植物等,这只是在人类的语言系统中,才有了这种所谓的“客观”属性。对于脑来说, 苹果主要是其伴随的食物满足等“情感”属性。 简单总结:任何客观物体对脑来说, 其意义是该客观物体出现时所同时发生的情感刺激。该客观物体的许多客观属性对脑根本没有意义。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刺激发生,该客观物体则对脑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脑以情感刺激为主的索引方式构成了感觉刺激的存储组织方式。 三、梦的主要特征及原理 遵从以下几个原理,你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梦: 1。梦可能杂乱不清,但会有些细节、过程、物体非常清晰,我们称之梦显现的材料。当你记录好梦过程后, 仔细回想, 你就会发现这些梦的材料有两个特点: 1)这些材料这一两天实际发生过 2)这些材料对你来说似乎无关紧要,没有任何情感意义,如果不提起,你可能要把它们忽略掉或忘掉。对你意义重大、你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人、事、物,绝不可能变成梦能显现的材料。 2。但是接下来,如果你对这些梦的材料做一个联想,回忆所有与这些材料相关的概念、曾经同时发生过的事情、情感或意义,你就会发现,他们所联接的内容都与你最近一段时间最强烈的愿望或忧虑有紧密的关系。比如你可能正在思虑如何建立与某位女生的关系、你的地位等等。 一个例子:当你路上与你一直关注的某女生错过时,突然与她目光发生相接,此时显然发生了一种重要的情感。如果同时有一只乒乓球飞过,这构成了一个事件。最后结果这位女生绝不会进入你的梦中,但那只乒乓球则有可能入梦,它成为了那时情感发生的一种索引或暗示。你开始会对梦中出现这只乒乓球在困惑不解, 但稍一回忆,会注意到乒乓球所联想起的那一事件的刹那。 该位女生不能入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她对你来说有很多复杂、强烈的情感以及一些必须受到压抑和可能受到惩罚的愿望。你在睡眠状态中,不可能承受如此高强度、甚至许多自相矛盾的情感,否则你会惊醒。而乒乓球似乎很单纯,情感强度底,甚至让你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但它实际暗示的仍是你内心最强烈的愿望。 3。梦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常常让人觉得很荒谬、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深入分析该梦和以及其可能联想到的事件、情感意义,你就会发现梦的过程最终是去实现你的内心最强烈的愿望。在白天,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因为它可能在当前社会价值体系中是荒谬的, 但在梦过程中,你却可以通过非常巧妙的手段,隐含地达到了你的目标,同时保证与你所理解的相关规则、约束不冲突,其中的智力之巧妙在你分析后会觉得叹服。但这实际就是脑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产生符合相关规则、约束,但最终能实现自己目的的行为来。 梦的过程就是你内心最强烈愿望的实现过程,如弗洛伊德所说:梦是愿望的满足。 4。梦所谓表现出来的“荒谬性”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所谓的荒谬,相对的是白天客观世界而言,当我们清醒时,会觉得梦中发生的某些过程显得荒谬。但脑的工作原理2告诉我们,脑的记忆从来都是其个别属性,而不是其全部的客观属性,相对这些个别属性,梦的全过程是合理的,没有任何荒谬可言,但从客观来看,可能显得十分荒谬 5。深入分析下去的结果,你还会惊奇地发现梦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童年期发生的一个重要经历,只是其中部分概念、景物被替换掉了。这种现象与脑的经验存储系统的原理有关。 脑的经验组织在少儿时形成了结构框架, 后来的经验必须依附整理到这种框架中,只有这样,脑才能合理地组织和整理不断发生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体系。 这也正是梦的功能:通过梦过程来组织、整理白天发生的各种经验,与过去的知识库体系相统一。你会发现,梦过的东西,是最容易遗忘的。如果从未回想过,你绝不可能想起前天梦的内容。 6。弗洛伊德认为, 一个非常短的梦,总可以做出十几页的分析, 任何一个简单的内容,总能引出无数的相关经验,互相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所谓梦的压缩或凝结。这一点并不奇怪,脑是一个纯粹的物理信息系统,所有的记忆都是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它对全部事物的索引方式是其情感,通过这些分类情感你应该联想到几乎所有的东西 7。弗洛伊德还认为当你能告诉病人他内心隐藏的愿望的话, 他的精神症状会大大好转,这就是为何弗洛伊德把梦的解析用于精神病治疗
10. 梦游是什么为什么人会产生梦游梦游属于什么症状与什么有关
“梦游”并非梦,而是“睡走”
所谓“梦游”是指一个人在显然属于睡眼的状态中,从床上爬起来,四外游荡。它虽然可发生任何年龄(只要会走路)的人,但以6岁到12岁的小孩最多见,成人则较少见。
梦游通常发生于睡眠前1/3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入睡后两三小时内。梦游的时间因人而异,短的只有几分钟,长的则有半小时或40分钟之久。有梦游倾向的小孩经常只是迷迷糊糊地从床上会起来,反复做一些刻板或无目的的动作,譬如不停地用手捏棉被,然后又倒下去继续睡觉。但有小部分及大人的梦游则“花样”较多,他们会从床上爬起来,到处走动,可能走到屋里的其他房间或走到户外,有的只是单纯的走动,可能走到屋里的其他房间动作,譬如开门、穿衣服、搬动家具,甚至开车(有一个个案在梦游的情况下开车外出,直到车祸发生,才惊醒过来。)梦游者的眼睛是张开或半闭着,但显得无神,不左顾右盼,不过碰到障碍物时,他通常会自动避开。他的动作缓慢而僵硬,有点像机器人。如果他开口说话,通常是语无伦次的梦话,你如果问他“要去哪里”?或“现在几点钟”?他通常不会回答你的问话。没有文献报告说有人曾和梦游者交谈过的案例,但如果你命令他“回到床上去”,则他通常会听命,乖乖地回到床上,继续他的睡眠。如果用力摇醒游中的人,他醒来后,往往有不知置身何地的反应。
梦游者在梦游的时间结束时,通常会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但有时候则随地倒下来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一脸惶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睡在这里,对梦游时发生的事均不复记忆。
为什么会产生梦游?小孩和大人的原因可能不太一样。但多数小孩的梦游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前面说过,梦游通常发生在非REM睡眠期的第三、第四阶段,小孩子睡眠周期中的这两个阶段较长,如果用脑波测量出小孩的睡眠进入这个阶段后,将他从床上抱起来让他站着,他会自动走来走去,而仍继续“睡着”。小孩的尿床与夜惊也都发生在睡眼周期的这个阶段。因此,小孩的梦游、尿床、夜惊这三者可能有其器质性(organic)的原因,而与心理因素较少关系。
还有一些有关梦游的心理和危险,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