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晚上为什么要偷菜
1. 在中国古代,大姑娘家都会在元宵夜里出去偷菜,那是为什么
其实叫“偷菜日”,也叫“偷青”。
苗族群众的这一节日可能源于汉族人元宵节时偷菜求子和偷菜求婿。类似的习俗旧时在中秋节那天最为盛行。不论是正月十五,还是八月十五都是月圆之日;人们传说月圆之夜月老会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侗族群众还认为月圆时(特别是中秋之夜),月宫的仙女要降临人间,把天上的甘露洒到瓜果蔬菜上,人们在这天夜里吃菜,自然 偷菜
就会粘上喜气。另外,中国人还把月圆当作圆满的迹象,月圆之夜许愿就会灵验。养蚕是姑娘们的大事,在这一天能多吃点“月亮菜”,自然当年所养的蚕也理应丰收。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郴州的偷菜节又叫“偷青节”,是在每年一月一日进行,它最早流行于湘南南部农村,是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当新年到来这天,人们悄悄潜入别人家的菜园里偷菜,然后将偷的菜煮了一起吃,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迎来崭新的一年。虽然是“偷”别人的东西,但是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被偷的人家也不会恼火,在发现自己的菜园被“偷”后反而会很高兴,说明自己家的菜长得好,新的一年一定会丰收,会更加富有,在新的一年里会事事顺利。去“偷”的人也是为了沾点别人的福气,期盼新的一年有个好运气,所以偷青的人只是象征性地拔点青菜,并不会破坏别人家的菜园。老人们都说元旦偷了青的人这一年就会事事顺利、心想事成。[1]
2. 为何古代元宵节的如此疯狂,偷菜偷女人,偷者无罪
古代元宵节偷窃是一种习俗,是一种庆祝的方式。古代元宵节的偷盗是一种玩闹性质的偷盗,并不是贪图别人财产的犯罪活动。古代元宵节的“偷窃”劳动人民庆祝节日和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后来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在自己门口放一些萝卜雕刻的或者豆面捏成的灯,那些求子的夫妇会在这一天偷灯来吃。而最受这些人喜欢的,就是“刘”“戴”两姓氏的人家了。这两个姓氏的读音同“留”“带”,寓意着留孩子或者带孩子。
3. 南方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南方元宵节的习俗:
1、“偷菜”:
中国西南某些地区流行“偷菜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由孩童三五结队去野外菜地偷摘新鲜的蔬菜。当地人认为如果夜里有小孩子“偷菜”,说明自家青菜长得好,预示今年有个好收成;吃了孩子们偷来的菜,全年不会生病生疮。
过去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的习俗,这寓意着将会嫁到好丈夫家。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
希望婚姻美满的未婚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
2、逐鼠:
这一习俗主要盛行于古代南方盛产桑蚕的广大地区。
正月十五,冬日刚过,立春不久,此时老鼠开始活动,正是除鼠的好时机。然而古人迷信,认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轻易得罪,但又担忧老鼠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于是只能讨好它。
就在元宵节这天煮一锅肉粥,放在老鼠时常出没的地方,一边放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吃了肉粥后再祸害庄稼就不得好死。
3、乞龟:
乞龟是福建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元宵期间,民众将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龟,通过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各个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之后,民众将“龟”乞回家中分而食之,寓意“呷平安”,当年就会取得好彩头。
而到了第二年,这些乞到“龟”的民众就要来寺庙还愿,还“龟”的重量要比去年重。比如今年把一个“龟”带回家,明年就要还两个。
4、听香:
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天官的诞生日。这天,闽南地区在敬奉神明时,多了一项神秘的“听香”仪式。
听香这个仪式,一年有两次,一次在中秋节那天,另一次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要设祭,有心事的人焚香祷告,询问自己的心事。问完心事后,再对着自己家中佛龛供奉的神明投掷信杯,如果两个信杯的杯面一个朝地,另一个向天,就说明这句话语是询问到的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过年期间,牛、狗、蛇、芭乐、无籽无心和未煮熟的食物都不能作为贡品。
4. 台湾在元宵节对于未婚女性的“偷挽菜,嫁好婿”,是讲的什么意思
元宵节是台湾的情人节呢,然而都说中国的情人节是七夕节,但是在古代是乞巧节算是祈求,祝福的节日。不知道为什么流传到现在就变成了中国传统情人节了,应该跟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所以说元宵节算是古代正宗的情人节,但是到现代逐渐被七夕节所取代了,人们也只是在节日中的时候吃吃汤园,看看花灯,在一些活动现场玩玩猜字谜等,毕竟春节才过去没多久,热闹还没有想我消退,此时的元宵节也是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反正节日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美好夙愿,如果说要到台湾旅游的话,刚好是元宵节,也得入乡随俗才是。
5. 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哪里的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元宵节各地有各地的习俗,甚至隔村不同俗,但是在国内大致有看灯会、猜灯谜、吃元宵这些习俗,不过有个偷青菜的习俗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在南方的某些地方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三五成群就会去别人地里采青色的蔬菜,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元宵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古来相传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来有四大传统习俗:吃元宵、游百病、采青、灯会。偷青的由来,民间有多种传说。流传最广的是源自孟姜女的故事。孟姜女千里寻夫,在去长城途中,受尽饥饿,实在难以忍受,便跑到人家菜地里偷摘青菜果腹。后来,妇女们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便以“偷青”来纪念她,不过各地的说法也各不相同,真正的来由很多人也都不知道了。
6. 元宵节偷青是什么回事
偷青节是一种民间习俗,从古一撒播至今,在民间每年的元宵节也叫偷青节,元宵节晚上青年男女会三五结伴,到别家菜地里偷蔬菜,偷蔬菜的人高兴,被偷的人家也很高兴,由于在这天晚上你家的蔬菜被偷得越多就表明你们家在村里越受欢迎。
在客家人中的“偷青节”还撒播着:“偷青偷青 越骂越精”的说法,可是客家人的偷青节一般是在正月十四晚上进行。
偷青的对象一般都是田地里边的农作物,但都是有涵义的,普遍体现在粤语上,偷到菜,粤语涵义财,偷到葱,鱼鱼聪明,偷到蒜,涵义会管用,如此种种。
7. 民俗变偷菜 偷了整整一车还发朋友圈 偷青是什么意思
“偷青”,是一种闹元宵习俗,即早元宵节当晚三五好友结伴去菜地里“偷菜”,偷生菜寓意“生财”,偷葱寓意“聪明”,偷西芹寓意“勤快”,以此讨个好“彩头”。据重庆晨报15日报道,许多年轻人根本不懂“偷青”的寓意,就跑到菜农的田地里疯狂“偷菜”,有的甚至装了满满一车,凌晨才离开,不忘发个朋友圈……这给菜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媒体呼吁大家不要让民俗变陋俗。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刚过一天,菜农陶婆婆高高兴兴来到自家菜地想挖几棵儿菜,不成想,眼前的场景令她目瞪口呆:整块菜地一片狼藉,一些没长熟的青菜也横七竖八地被刨出……
没长熟的菜被连根拔起
整片菜地,田间凌乱的脚印和东倒西歪的青菜,呈现出头一晚的热闹,这让年近七旬的陶奶奶十分心疼。几分田地,一锄一锄辛苦种菜,不曾想一夜间整块菜地被毁,生菜、儿菜、牛皮菜等青菜损失过半,所剩无几。
“特意背了个大背兜,想去砍几株儿菜。走到菜地一看,满地尽是菜叶,以及部分被挖得光秃秃的菜头,东倒西歪。刚栽下的牛皮菜,还没长熟,被连根拔了到处甩起。”陶奶奶说着又忙着收拾起乱七八糟的“战场”,被踩踏得歪倒在地的一株儿菜,赶紧扶好,培上一点土。被拔掉扔在菜垄旁的牛皮菜,就弯腰拾起来,装进大背兜,打算带回家去。
“偷青”者下手过重,演变成了“偷菜”,不少类似陶奶奶这样的农户饱受这一习俗的侵扰。
8. 在元宵节那晚,合川有偷青(现实版偷菜)的习俗吗
是有这种偷青的习俗,准确说是每逢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晚上到别家地里去“偷菜”,这里的偷菜不是指拉着车大面积的偷地里的菜,而是象征性的拿一些,图个吉利。
在中国南方民间流传一种“偷青”习俗,农村尤为流行,即元宵节夜里结伴到地里偷别人家的蔬菜,以此祈盼新年好彩头。
“偷生菜寓意‘生财’,偷葱寓意‘聪明’,偷西芹寓意‘勤快’。这个习俗本意带着一点祝福期盼的味道,但是如过有人不太遵守规则,多次进菜地大量偷菜,利用这个偷青的习俗,破坏庄稼人的劳动成果,就破坏了原有的节日气氛。
即便是雅致有趣的传统习俗,如果一旦发生质变,那么其也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令人讨厌的恶俗方向发展。传统的习俗,应该得到文明的进行,才能不会被破坏
9. 偷青是什么意思
偷青是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每逢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晚上到别家地里去“偷菜”。
偷青的对象一般都是田地里面的农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以此讨个好“彩头”。
但是,“偷”来的青却又有一定的规矩:一是不得携带进屋;二是不得存放过夜,需当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们欢聚畅谈,互表衷情,别有一番风味,许多姻缘由此而成。
偷青的另一风俗便是在偷青菜时一旦被人发现,将给对方带来来年好运,因此各方往往均乐在其中。在父辈的默许下,偷青在岭南渐成习俗,迅速传遍了湘、桂、赣等地。
(9)元宵晚上为什么要偷菜扩展阅读
20世纪80年代开始,偷青逐渐为人们所淡忘,现在,它已是一种模糊的历史,而真正了解“偷青”中老年人,早就不“偷青”了。
现在很多“偷青”的年轻人,大多数人只是借习俗这个噱头,行玩乐之实,与过去真正的偷青习俗已相去甚远。甚至有下手过重者,演变成了“偷菜”。
类似“偷青”变异为“偷菜”乱象,近年来媒体屡有曝光,也无不遭到公众舆论的批评和挞伐,极少数人依旧我行我素、任性而为,使得不少菜农饱受饱受这一习俗的侵扰。
珍视“偷青”民俗,恪守文明底线,避免破坏节日欢乐、和谐氛围,让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有起码的敬畏和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