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宝宝为什么晒太阳时间长
‘壹’ 婴儿为什么要多晒太阳
照看过小孩的人都知道,下午在公园里散散步会帮助宝宝在夜里睡得更香。英国《睡眠研究杂志》最近援引一项研究成果指出,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晒太阳促进婴儿生物钟的发育。他们分析认为,夜间睡眠好的婴儿是那些在中午至下午4点之间接触日光多的婴儿。
哈里森博士的研究还表明,婴儿在6至8周时会开始莫名其妙的啼哭,在傍晚或夜晚时最为严重。她推断说,这或许也与阳光有关,而且婴儿和老年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似。总是呆在家里的老年人到天黑的时候会感到焦虑或不安,而能否接触充足的阳光也对婴儿日常生活节奏产生影响。
医护人员研究证明,婴儿身体缺少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是通过日光照射而获得。日光中波长的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后者在体内可促进钙、磷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的形成。如果日晒少,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将大大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人体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佝偻病。尤其冬天出生的宝宝及人工喂养、双胎或多胎的宝宝更应多进行日光浴。
进行日光浴时,时间应由短到长,刚开始每日3~5分钟,以后可逐步延长至1~2小时。冬季天气晴朗的时候可露出宝宝头部、臀部、手部的皮肤;春秋两季要注意防风沙;夏季需注意不能让宝宝的皮肤直接在日光下暴晒,这样会损伤皮肤。
为了更好的保护婴儿的皮肤,可以在天气晴朗之日,脱掉宝宝的鞋袜,将其脚心朝向目光,每次持续20-30分钟。其奥妙在于通过目光中的紫外线对布满穴位的脚心进行刺激。使穴位所对应内脏器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脚心日光浴对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鼻炎、贫血、怕冷症以及低血压等多种病症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非常显着地改善宝宝的体质。
此外,也可以在树荫底下使宝宝间接地接受日晒,但是为了不让孩子着凉,也可以在有阳光的房间或阳台上晒太阳,然后逐步地过渡到室外。但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所以隔玻璃晒太阳对婴儿是无效的。
晒日光后要及时擦汗、洗澡、换内衣;同时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可喂凉白开水,也可喂稀释的果汁。最关键的是,孩子生病时或湿疹严重时不做日光浴。
‘贰’ 小婴儿为什么要晒太阳
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它的直接照射能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年幼的婴儿在还不能自动获得所需的全部维生素D的时候,他们的维生素D来源就只能靠奶和维生素滴剂。但如果每天在室外活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避免骨骼产生生长障碍,健康成长。现已证明,儿童多晒太阳,不但可防止佝偻病,还可增长身高。
生活
在阳光充足的北方人个子一般高于南方人,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晒太阳,可以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
但正如吃药一样,晒太阳既不能过量,也要因时、因地而异。过强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也有害,会引起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导致皮肤老化,出现皱纹、雀斑等,甚至会诱发皮肤癌。
英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让婴儿和小孩多晒太阳,可以促进婴儿生物钟的发育。报道说,照看过小孩的人都知道,下午在公园里散散步会帮助宝宝在夜里睡得更香。研究人员记录了婴儿们每天受到的不同光照强度,他们分析后认为,夜间睡眠好的婴儿是那些在中午至下午4点之间接触日光多的婴儿。
维生素D是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主要物质,人体内维生素D除来自食物外,主要靠紫外线照射皮肤。由于宝宝晒太阳需要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所以夏季是1岁以内婴儿晒太阳的最佳季节,他们适合在9点半前或下午4点半后的屋檐下、树阴下、打开着的窗下享受阳光,此时可以不涂抹防晒霜,特别是下午4至5点紫外线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宝宝晒太阳,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宝宝满3个月后才能进行日光浴,日光浴的时间应循序渐进、逐渐延长。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日光浴最好安排在中午时进行,而且要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着凉。宝宝在空腹和刚进食后不宜进行日光浴。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对日光过敏的宝宝,不宜进行日光浴。
伤偻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失常,使钙、磷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严重的可以发生骨骼畸形。
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它发病缓慢,不易发现,一旦症状明显常伴有抵抗力低下,易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
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摄入量不足。小儿饮食中一般含维生素D的量很少,人奶、牛奶和其它乳制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不能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维生素D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动植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储留,使人体组织液中的钙、磷保持一定的浓度。这两种物质不仅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而且又是人体许多重要组织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它照射在皮肤上可使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弥补了食物中维生素D的不足。
佝偻病往往在婴儿出生以后3-4个月发病,最早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易激怒、夜惊和多汗,在吃奶或哭闹时出汗尤甚,可浸湿枕头。由于汗的刺激,小孩常摇头擦枕,以致枕部一圈头发脱落。以后就是骨骼的改变,如方颅、前囱门大、出牙晚,到了10个月还没有出牙。胸部表现有肋串珠、肋外翻和鸡胸,久坐或久站可以引起脊柱弯曲,下肢出现“O”型腿或“X”型腿,患儿运动功能发育也明显迟缓。
佝偻病是可以预防的。经常让小孩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让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到小儿身上,每天在外活动2个小时以上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但要注意在夏天不要在太阳下暴晒,也不宜在室内隔玻璃晒太阳,因为这样也达不到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此外,要合理地给婴儿添加如蛋黄、猪肝、豆制品和蔬菜等辅食,以增加婴儿维生素D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