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参战时间长
① 日本战国时期的合战为何参战人数多,但是伤亡人数很少呢
日本战国时期还没实现兵农分离,一般小兵的足轻都是到要打仗了就把普通的农民拉出来发装备,这种武装平民打不了硬仗,只能打顺风仗,和武士比起来战斗力差距很大,形势不对就很容易全线崩溃,战国的许多合战实际作战时间不长,杀敌都花在追击上,也就是还没死几个人就分出了胜负,.............不过也有甲斐军越后军九州军等民风彪悍和有名将统帅的例外..........................仅供参考
② 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原因:
1.日本本身地狭人多,资源稀缺。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要求更高,日本发展战略在当时就必须要求对外扩张。以战争争夺资源。
2.日本政府内部成员军政中青年成员强力派势力膨胀,发起战争轻而易举。
3.国内经济危机,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望通过战争转化矛盾,同时获取解决经济危机的资源问题。
4.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日本本身参与。
战后
楼上老兄给的地方解答不错。
我的是战后一段时间,日本实际由美国军事占领,美国扶持日本经济发展,想控制日本与苏联在东方抗衡,可惜日本人挺厉害。借势扶摇直上,成了世界级经济强国,得了便宜还卖乖。
③ 【请教】日本的地处偏僻,为什么日本两次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地处不偏僻,控制了日本就间接的控制了亚洲的制海权,美国扶持日本就是为了他的岛链计划
④ 二战时期的日本为什么失败
日本的优势是士兵素质高,装备精良。缺点是国小,资源少。
日本之前赢的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是持续时间很短的战争,日本积攒国力,狠狠的打一仗,赢了以后攫取大量的利益,继续发展。
就像打LOL,日本就是一个爆发型的刺客或者法师,一套打完,要给你打残或者打死,否则他没有力量再来了。
日本打中国,也是打完了一套就想歇歇,打完上海、南京以后就想让当时国民党投降。连发了三次近卫声明——汪精卫就是这个时候投靠的日本人。但是一来蒋光头也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没有认怂,不投降就是干,3路高地都破了我也要死守水晶;二来当时中国国民的抗日热情也高涨着,于是就一直耗了下去。
别看正面战场国民党一直输,但是日本更耗不起。虽然我们要5个士兵才能换一个日本兵,但是,中国人口多,人民也愿意去保卫国家,而日本的一个士兵基本都是训练了5.6年的精锐,补充也是问题。
中国日本一口气拿不下来,战争之前的军事储备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在中国没有石油补充他的机械化部队运作(大庆油田建国后才发现),而且中国占领区里的工业水平也不行,日本做不到以战养战,只能找别的出路。
所以,就看到了作为西方殖民地很多很多年的东南亚地区——有资源,有现成的工业基础。
但是要打东南亚就得解决当时保护东南亚的美国太平洋海军,于是就打了珍珠港,接着扫了东南亚。
但是毕竟这样惹了美国,美国军队过来了日本就是两线作战。所以一定要让美国过不来,怎么办呢?就把美国过来的中间补给基地给拿下来就好了,于是就发生了中途岛战役。日本输了,制海权没有了,麦克阿瑟玩起来跳岛战术,美国军舰载着美国大兵东南亚来回转,哪里有弱点就打一下,日本在东南亚的军队被分割,基本面临的就是各个击破,于是日本打了豫湘桂会战,想打通东南亚的中国的联系,结果日本目的达到,但是日本本来就是兵力不足,这场会战赢了以后,兵力更分散了。
这个时候,中国还在坚决抵抗,美国已经开始一个岛一个岛的收拾日本人。而且这个时候日本的精锐基本已经消耗光了——这就是为什么苏联宣战以后打的那么顺利,一个原因是苏军的确是厉害,而且还有打败了德国的威风;另一个原因就是哪个时候的关东军基本都是没有受过训练的新兵,都是日本从各行各业拉来的壮丁,真正的关东军精锐都已经扔到东南亚了,二战中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不就是从关东军拉过去的吗!——而且,日本的资源已经没有了,武器弹药到食物药品都供不上了。
所以日本就输了。
⑤ 二战时期日本攻打美国的原因是什么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
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在中国、东南亚的战争,遭到了美英中荷四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和经济制裁。日本无法消灭和占领美国,他需要通过局部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做出让步。
(5)日本为什么参战时间长扩展阅读: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日本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日本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
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如何参战的为什么
胶州湾事件
2007年11月14日是德国侵占胶州湾11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对百余年所发生的事情经过进行一下追述,显得极有意义。因为目前尚缺乏更为详细的记载,比如,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我们只能将一些零散的资料重新汇编,尽量对整个占领行动的过程进行一次还原,籍以提醒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即1897年11月13日,平日常驻上海吴淞口的德国远东舰队就出现在青岛南面的外海。在此前的11月7日,德皇威廉(Kaiser Wilhelm II 1859-1941)就“决定立刻动手”对巨野教案的发生给予中国报复。是日深夜,他电令远东舰队司令海军少将迪特里希(Otto von Diederichs 1843-1918)作好准备。10日,德舰启航向胶州湾进发。
迪特里希(旧译 棣利斯或棣利司)率领的这支船队由五艘军舰组成,4300吨的“威廉王妃”号(S.M.S. Prinzess Wilhelm)、5200吨的“鸬鹚”号(S.M.S. Cormoran)、7650吨的旗舰“皇帝”号(S.M.S. Kaiser)和并未参加实际行动的“伊伦娜”号(S.M.S. Irene 4300吨)、“阿克纳”号(S.M.S. Arcona 2370吨)。
实际上,在13日下午4点德国舰队一出现,就被驻防清军的了望哨发现。此时的章高元(1841-1913)据说正在和属下打麻将,得到信报他曾命人前往德舰询问前来的目的。迪特里希委派副官Amon上尉带领两名军官和翻译上岸拜会章高元,在得到“借地演习,进行临时休整,很快就会离开”的答复是后,章才如释重负。为了表示友好,并尽地主之谊,章表示要在衙门设宴招待迪特里希,但被德方婉言谢绝。由于此前,每逢冬季常有俄国舰队前来暂泊,而且德国一直对华“友好”,又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公正”,大概诸多的因素蒙蔽了曾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章高元,他的懈怠与麻痹大意,直接导致了次日他与德军的对峙与博弈,满盘皆输……
德国舰队在入夜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占领前的部署。“皇帝”号和“威廉王妃”号留在小青岛附近的外锚地,准备在遇到抵抗时炮击沿岸的总兵衙门、兵营和炮台。而“鸬鹚”号在乘机驶入胶州湾,系泊在马蹄礁附近,准备伺机占领位于小鲍岛军火库和军械库,并从背后进行迂回包抄。
1897年11月14日,依照旧历是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廿日。黎明时分,“鸬鹚”号放下几艘小船,船上所载的100余名德国士兵,趁着未散的晨雾,一举占领了清军后海营房和不远处火药库。在得到“鸬鹚”号得手的消息后,迪特里希命令舰队实施登陆。就在720名德军士兵在栈桥西侧登陆的同时,恰逢驻防清军在进行早操。两军相遇,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操的绿营兵们对全副武装的德军没有丝毫的戒备,竞相跟德国人打招呼,还有人因能说两句德语而沾沾自喜……
德军登陆后,立即按照预先部署的计划,分兵抢占制高点和沿海炮台,并包围总兵衙门和各处营房,并切断各营之间的联系。此时章高元的反应,由于没有官方的详载,以致众说纷纭。上午11时左右,德军向清军发出照会,限其于下午3时前全部撤退至女姑口和崂山以外,只能携带步枪,以48小时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处理。此时,在众人的影响下章曾考虑抵抗,但却发现枪里没有子弹,而军火库已早被德军控制。无奈章高元曾亲自面见迪特里希,称“未奉本国公文,碍难撤离”。但迪特里希坚持下午3点钟德军必须接管防务。章高元急电山东巡抚李秉衡(1830-1900)和北洋大臣王文韶(1830-1908),说:“元欲战恐开兵端,欲退恐忝职守,再四思维,惟有暂将队伍拔出青岛附近,后撤至四方村一带……。”
中午12时30分,章高元的总兵旗从衙门前的竿头落下。下午2时30分,停泊在青岛湾海面的德舰鸣放了21响礼炮,庆祝在这一次占领行动中的胜利。半小时后,随着对德国皇帝的三声万岁(乌拉),德国海军的三色战旗升起。而章高元也在此时退至四方村。
迪特里希在衙门大堂内宣布占领胶州湾及附近一切海岛与陆地,并称倘有中国人敢滋事端,定加严惩。新的临时政府也同时成立。随后,德军还派遣了一支分遣队,前往最近的即墨县城,但在德国人达到之前,驻守的清军就望风而逃了。随后,这支部队继续向胶州前进,追击溃退的清军。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胶州湾港深水阔,浪小波轻、无冰冻,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港。胶州湾面积最早记录
于《胶澳志》,《胶澳志》上记载的1928年胶州湾的总水域面积为560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胶州湾的水域面积1958年为535平方公里;1977年为423平方公里;1985年为374.4平方公里。而目前,胶州湾的总水域面积仅有367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从1928年以来的70多年间,胶州湾的面积减少了193平方公里,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胶州湾填海速度明显加快,胶州湾的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减少约2.9平方公里。眼下,胶州湾的水域面积仅有1928年的66%了。
我国着名海洋工程动力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侯国本认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开发是造成胶州湾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其中人为的无度的围填海工程是决定性的因素。
中科院院士文圣常认为,无度地围填海势必要导致纳潮量的减少,进而导致海水自净能力降低。最直接的影响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料表明,1935年胶州湾的纳潮量为11.822亿立方米,最大表层流速为1.8米/秒;1985年纳潮量为9.144亿立方米,最大表层水速为1.2米/秒。现在的纳潮量只有7亿多立方米。胶州湾海域是许多种鱼类重要的洄游栖息地,事实上,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造成了那里地形和水流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鱼群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
日本对侵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并不满足,胃口大的很。日本对青岛良港的优越条件早有耳闻并极为重视,在青岛被德军占领时期,日本常有日商到青岛做买卖。日本当局为了及时掌握青岛和山东的近况,还时常派特务化装为中国人,潜伏到胶济铁路千里沿线进行活动,日本对青岛的垂涎程度可见一斑。日本明治天皇就曾叫嚷“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日本打心眼里不自在,他根本没有想到,日本比德国入侵中国早,由于自己忙于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山东和青岛这块肥缺却成了来自欧洲的德国囊中之物,这对日本殖民地野心是一种挑战和刺激。早已垂涎青岛的日本对此耿耿于怀,一直千方百计寻找染指山东和青岛的时机。
德国盘踞青岛的前些年,日本不敢轻举妄动,很少有人到青岛活动,似乎日本对山东和青岛没有什么想法与兴趣。这种表面的心理平静无法长期掩饰日本渴望占有青岛的野心,到了1913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突然活跃起来,对青岛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关注与兴趣,频频派军政要员到青岛调查,窥探青岛德军情况,伺机取代德国对青岛的“租借”,以建立向东亚侵略扩张的桥头堡,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促使日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欧洲爆发。欧洲各国都收缩战线,把主要精力和兵力用在欧洲事务上,远在他国的殖民地就顾及不大上了。胶洲湾只有数千兵力,这一形势,正中日本下怀,于是日本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他们准备与驻青德军大干一场了,趁势取代德国人对青岛的占有,把垂涎青岛变成一口吞掉。此时战火缠身的德国有意识地向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将青岛归还给中国,但要求中国政府给以建设青岛的资金赔偿,并要求重新为德国选择一个适宜的港口,德国这种“归还”青岛的形式对自己并不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最好的缓兵之计,金蝉脱壳。袁世凯政府与德国就此问题进行了秘密接触,日本得知消息后,向北洋政府发出警告,指责这是破坏中立立场,站到了德国一边。胆怯的袁世凯政府再也不敢提及此事,怕引火烧身,祸从天降。
在大战爆发半个月后的1914年8月15日,日本以“维护远东和平”为名义,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以8月23日正午为限期。日本要求:立即从日本海面和中国海面撤走德国装甲舰和全部军舰,不能撤走者,则立即解除武装。9月15日以前无条件或无补偿地把德国所租借的胶州地区移交日本当局,这一地区将来再归还给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后没有得到答复,于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求占据胶州和青岛港口。8月23日,日本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却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帝国主义列强,尽管相互间矛盾重重,但整个说来,他们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动。中国作为中立国,要求日本和德国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然而,日军司令部无视这一要求,把军事行动开展得远远超出了租借地。日军不是从德国人已设防的海上,而是从后方、经过筑有工事的胶州地区去攻打青岛。日德青岛之战,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已不可避免。
当占领青岛的日军接二连三发布了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的第一号军令、青岛守备军发布了接管青岛地区军政的命令之后,青岛切实成为日军一手控制的天下。
⑦ 中国和日本打仗是哪年开始的为什么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⑧ 日本为什么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日本本身地狭人多,资源稀缺。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要求更高,日本发展战略在当时就必须要求对外扩张。以战争争夺资源。
2.日本政府内部成员军政中青年成员强力派势力膨胀,发起战争轻而易举。
3.国内经济危机,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日本望通过战争转化矛盾,同时获取解决经济危机的资源问题。
4.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日本本身参与。
⑨ 日本参与二战原因
日本作为新兴的列强国家,需要资源和势力范围,但是,在此之前,亚洲地区的的势力范围和资源基本上由西方列强掌控。资源贫瘠的岛国当然要往土地开阔,资源丰富的大陆上跑,因此,腐朽的中华帝国传统范围也就成了日本获得土地的最好的目标。日本先是征服了中华帝国的东北藩国朝鲜,接着进入了中国富饶的东北地区。从1931年9月18日,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入侵这段期间,日本在表面上还只是在与中国作战,但实际上已经在和美国,苏联,英国,荷兰在亚洲的势力碰撞中走向了战争的边缘,在诸如各国在华利益维持方面,日本人一直想趁纳粹德国肆虐欧洲,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际,独霸在中国的利益,造成中国为日本势力范围的既成事实,而对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资源(东北大庆油田由于当年日本钻探技术有限,所幸未被日本人发现),更是让日本垂涎三尺。当美国决定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时,面对低下的炼油能力,800万吨的原油储备已经无法长久维持一个年消耗600万吨的帝国的运转,于是,日本人决定击败太平洋上最大的敌人——美国。于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偷袭了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是在偷袭成功后,日本海陆军的另一部分立马南下,进攻美国,英国和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一般的西方人看来,二战始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日本参加二战始于偷袭珍珠港,即1941年12月8日。但是,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二战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实际上,二战应该从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开始,所以,个人认为日本参与二战始于卢沟桥,而非珍珠港。
以上答案纯属个人意见,绝非复制。
⑩ 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要打美国
日本从1931年开始侵华,一直打到1942年向盟军正式宣战,这中间的11年和中国打仗。结果日本人在北方过不了黄河,连延安的边都摸不到;在南方和炮党中央军在湖南反复拉锯、对峙,战争完全看不到尽头。
当时中国就是个农业国,又没有值钱的工厂;现代战争最值钱的战略资源,比如石油、优质铁矿、橡胶什么的,中国也没有。。。当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也极端落后,没什么铁路,日本人占领了之后运兵调动都不方便。
最TM扯淡的是,中国当时没工业,生产不了多少化肥,所以农业也极端落后。。。日本占领军要吃饭,还得从本土运。。。。。。
综上所述,日本当时和中国打了十几年仗,最后除了掏了点媒,什么都没捞到,连口吃的都捞不上。。。就这样熬了十几年,日本最后熬不住了。日本需要的石油、铁矿、橡胶,本来都要靠从美国进口,美国挣钱挣的差不多之后,就开始对日本禁运,要日本退出中国。日本不愿意,但是又熬不过中国,最后只有和美国开战去抢美国了。
所以,二战期间日本始终在追着蒋介石求和停战。蒋介石不愿意,日本人就只好倾巢出动使劲打他逼他停战,结果空出来的老巢就被八路笑纳了。。。然后日本人没办法只好又回去打八路。。。然后八路把铁路扒了,日本人就只好边修铁路边步行回来打八路。。。回来之后八路又都躲山里去了。。。
日本人就这样和中国打了十几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