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太极浑圆桩为什么时间越站越短
① 为什么站桩时间短
站桩时间的多少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课题,它是因人而异的。年轻人可以一天站桩八小时左右,至于更多,而中年人则慢慢递减,老年人则更少了。而且,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不同病种的人,对于静桩前后的动功时间要求也不一样。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不管你是中青年,或者是中老年(体弱年高在七十几岁以上者可以除外),都要求在站桩学习后不久就要渐渐达到一次二小时左右,一天有两到三次为好。如果时间紧,可以改为一天两次,共站三四小时,但至少有一次必须达到两小时以上。老年人在站了一段时间的中火烧后,再减为小火,这样的效果更好。
为什么必须如此?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情况决定了我们,必须一次站满二小时才能慢慢出现我们期望的效果。初学者的周天运行是差的,经络不通畅,神经末梢迟钝,血管也堵塞,每个站桩者学习的初期,肯定只有手指发热、手掌发胀那么一点感觉,如果你还是一次站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那么,你的那壶水 就永远是一两个小灯头在烧,不知何时才有沸腾的迹象。你的周天通畅都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你在慢慢习惯站桩后,就应该做到一次站满两小时,让微火变成中火。尽管你站的时候全是思想开小差,也总有入静片刻之时,也会有一点意念进入你的周天运行之中。
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你的站桩:你从开始站桩时算起,半小时之后,你才总算慢慢站住了,不会老想着移动脚步了。也是这时,你才算走入静态了。如此再深入,到了一小时左右,你会有异样的感觉了。用一个比喻来说,一小时后,你的那幕戏才开始拉开大幕,全面演奏才开始了。你继续站下去,慢慢达到二小时了,或许初期不会有太多感觉,但是若干个月或若干个年头后,你就会感觉站到两小时左右,那幕戏开始出现高潮了。这时,身体内慢慢出现了这种或那种反应,比如这里痒,那里痛,这里胀,那里想放屁。而且解大便开始出现顺畅,而且渐渐想喝水,饭量大增等等。有的人的皮肤表面出现了一片片极痒的红疱,类似风疹;有的人开始出现全身大汗;有的人甚至出现局部溃疡、脓破出,还有的人甚至出现胃表的辟谷现象…………
② 站桩后身体的各种反应
站桩,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温养肌肉,锻炼精神。
不正常的胖,可以练瘦,不正常瘦可以练胖,有病调病,无病强身。
站桩拉筋能够治病,原理也在于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状态调整好之后,内脏的病自动就好了。
一般人无论行住坐卧,很多重量都是压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别是腰椎和颈椎)容易出问题。
通过站桩,周身松透,将脊柱不正确的压力卸掉,把脊柱充分的舒展,并且让它松沉下来,身体完全松下来,内脏的运动就活跃了,内气就开始恢复。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看小孩,小孩的脊柱是直的,肌肉都是很松,肚子是圆鼓鼓的,很饱满,整个身体都是圆呼呼的,这是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表现。
我们通过站桩,练先天,返本能。人在12岁之前,阳气没有泄之前,是先天纯阳的状态,站桩的目的就是把身体内在的先天状态给它练出来。
很多人对呼吸有些茫然,其实站桩时不用特别去管呼吸,练久了,练到位了,呼吸自然会变得长久而轻柔。
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说明人的烦恼习气比较重。站桩将呼吸练得轻柔了,心也会变得清净。
一般来讲,站桩从短时间开始站,站到长时间,就是一开始先站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站,站累就可以收了,慢慢的循序渐进,后来可以站半小时到40分钟,初学者一般在站到40分钟会进入桩态,再后来站到一小时。
越站身体会越放松,身体越放松你会感觉越舒服,到后来就会感觉到每天都要站一站,全身轻松。
站桩要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多站多得,少站少得,不站不得。
站桩百病疗,生活更美好。送你两张图站桩图
浑圆桩正、侧面标准示范图 (收藏版)
③ 为什么站桩人越站越虚练养结合、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站桩能治病调理身体亚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你得站一个正确的桩, 否则就是空谈和白练,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近很多网上的朋友咨询我,说自己学练站桩有很多年了,身体疾病始终不见好转,此外还发现身体竟然越站越虚了,站到最后还是无奈的选择放弃了站桩,其实看到这里我觉得为他们挺惋惜的,但同时也为他们高兴。
惋惜是因为没有学到正真的养生桩,即使学到真正的养生桩,也不知道无论什么养生桩都是“武火烹炼”疏通经络,对身体元气有一定的消耗,在加上没有练习其他的功法作为配合辅助用“文火温养”来为身体陪补元气,所以久而久之身体感到越来越虚。
为他们高兴是因为他们终于放弃站桩,终于认命了,终于认识到这样练是不对的,那么接下来我就把这个问题简单的解释一下吧。
首先我用一个现象做比喻:我们体内的经络相当于皮管,体内的精气相当于皮管里面的水,人体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精气不足和经络淤堵造成的,如果初期开始就站高强度的桩 (无论对、错的养生站)让自己大汗淋漓是会瞬间把身体里面于堵的经络冲开,你当时或者头几天会感觉效果很好,但这是建立在你消耗元气、肾精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的!
但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越站效果越差,因为你每次站完高强度的桩,消耗了大量的元气、肾精后,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合理的方法适时的补充和调养,就跟每次皮管虽然被撑大、撑圆了,但是皮管里面由于缺少水的存在出现很多空隙,在长时间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皮管仍然要回缩回去,这就又回到了经络于堵的状态了,所以长时间这么练,通过强行的耗能来疏通经络也只是暂时让身体舒服一下,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对身体元气、肾精的一种不合理的开采和浪费。
综上所述我其实就简单阐述总结两点:
第一、站养生桩必须要站正确,正确了才能大大减少元气、肾精的恶性消耗和浪费,但也千万不要天真的认为正确的桩就不会出现消耗和浪费了,只不过相对与错误的桩来说,一个是拿了钱给你打折扣的办事,另一个是拿了钱还不办事的,相信大家能明白我这个比喻。
第二、在正确的站桩基础上,需要循序渐进的练和养,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身体不觉得特别疲劳),适当开始增加站桩的强度和运动量(强度和运动量是提高气血运行的动力和压力的保证),让身体慢慢好转并走向康复!
那么最后在二点当中提到的养该如何做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自我恢复。
2、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
3、站完桩以后可以练习中国道家养生当中的相关打坐方面的功法和动功,打坐方面比如真气运行法、因是子静坐法或者壹沐玄道家气血运行七步功法等,动功方面比如回春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身体越练越健康。
④ 习武站桩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领
①预备姿势
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②起势
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画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
③站桩要领
两脚与肩同宽;两脚尖内扣10度左右;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收腹,提肛;圆裆,松腰;含胸拔背;虚领顶颈;舌抵上颌;目视前方;鼻尖和肚脐成垂直线(即鼻尖和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百会和会阴成垂直线(即“百会”穴和“会阴”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虚腋;沉肩坠肘;小臂和地面平行;两小臂互相平行;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线;手掌呈瓦状;手指呈梯形,拇指和食指呈鸭嘴形;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要人静,不要意守,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④要求
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
⑤ 站桩问题
浑圆桩源于中华传统武术门派里的意拳(大成拳),为其筑基养生桩法,以松静自然为主。诚望习者“守平常、莫好奇”,认真训练。站桩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运动。形(姿势)和意(意念浑圆桩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为作用,不可偏废,其训练以形为体,以意为用,以静为和。
站桩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则,四容即: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即: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仅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可学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灵活的安排。站桩疲乏难奈时,功感大失,说明体内消耗大于补充,应改为坐、卧式,疲劳消失后再站。总之,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超出身体的负担。
站桩不要追求功感,要意念淡守,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浑圆桩 - 入门
起式
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否站得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二肩与脚掌心一线,做到这点,足心就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练功的思想准备;二是体会气血运行,从而进入站桩状态。
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势要点如下:
脊柱正直,这是气机发动的关键,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
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
注:土行孙桩式中双手位置比较高,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为,难度比较大,初学者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
收式
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注:丹田位置在肚脐与命门对应的小腹部内。
练功意念
刚开始练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体会。初学桩功全身酸痛、疲劳,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姿势变形,所以在练功中时刻注意姿势,要常留意放松全身肌肉。刚开始练功时可以考虑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练功带来的枯燥和烦躁。随着以后练功的深入,应该慢慢放弃听音乐看电视,专心练功。
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
2、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可以酒后站桩,不可以房事后站桩。炼功的人最好减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
4、初习者应避免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
5、有心脏病的人不可过度练习站桩,可尝试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积少成多。
6、感觉到胸闷、头晕、身体疼痛者,应适度减少站桩时间或停止站桩,并寻找原因。
马步站桩功
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之说。马步站桩功的机理,类似于“体外反搏”的原理,它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上虚下实”姿势,以增加心脏气血的回流量和上身各部的气血通量,有利于建立“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使周身的经路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人老先从腿上老”,祛除疾病,健身益寿的目的。
马步是大多数中国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基本的桩功训练,通过练习马步主要是为了调节“精、气、神”,完成对气血的调节、精神的修养的训练,锻炼对意念和意识的控制。在蹲马步的时候,常常要求要凝神静气,要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并使腹部肌肉缩进,腿步肌肉紧张,以图达到全身性的综合训练。这种桩功,由于是长时间的静功,所以对于人体全身各器官是很好的锻炼,通过这样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的反应能力。
马步桩的修炼
马步桩作为内外家都修炼的基本桩功,其练功方法基本一致。但不同的拳种,有以修身(练体能)为主和修心(以培养意念)为主的,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通过不断增加练功时受力的强度,加大静支撑力力度来增强内脏的功能,以及肌肉的力量和承受力。二是站桩时侧重于意念和假想来增加功力。当然,这两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只是在练功时侧重于哪一方面的问题,决不能将两者分开来进行练习。
当然,由于练习此桩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故而其姿势和意念的引导也是不一样的。
若以增强体能为主,如演练套路、硬气功、排打功、铁布衫以及增加自身力量的锻炼等,就要从不断增强静支撑力开始。不管马步还是丁马步,势子都要由高到低,受力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通过静支撑力的作用来达到内强外壮的目的。此练功方法多为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外家拳、硬气功等功法采用,往往能练就超常的体能和不可思议的功夫。多为大马步。
而以强身为出发点,增强体能,疏通经络,培育内力,开发智慧为目的的,内家拳,气功等,往往是小马步。
马步站桩功功法
以下马步站桩的内容来自《少林内劲一指禅》教材,少林内劲一指禅80年代初曾经过国家体委专程考察,是一种优秀的锻炼方法。其中的马步站桩,要求不意守,不强求入静,是实实在在的练功,不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用假想来忽悠自己。体委和教委曾联合向大专院校推广。
预备姿势: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
起势: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胯;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劲;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与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与会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前臂与地面平行;
16.两前臂互相平行;
17.中指根部与前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阶梯形,拇指与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桩时要做到“三个不要”和“一个强调”:不要入静;不要意守;不要将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爆发力”越大)。
⑥ 太极浑圆桩怎么站
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否站得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二肩与脚掌心一线,做到这点,足心就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练功的思想准备;二是体会气血运行,从而进入站桩状态。
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势要点如下:
脊柱正直,这是气机发动的关键,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
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
注:土行孙桩式中双手位置比较高,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为,难度比较大,初学者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
收式
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注:丹田位置在肚脐与命门对应的小腹部内。
练功意念
刚开始练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体会。初学桩功全身酸痛、疲劳,容易造成肌肉紧张,姿势变形,所以在练功中时刻注意姿势,要常留意放松全身肌肉。刚开始练功时可以考虑听听音乐,看看电视,以缓解练功带来的枯燥和烦躁。随着以后练功的深入,应该慢慢放弃听音乐看电视,专心练功。
注意事项
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
2、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不可以酒后站桩,不可以房事后站桩。练功的人最好减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
4、初习者应避免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
5、有心脏病的人不可过度练习站桩,可尝试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积少成多。
6、感觉到胸闷、头晕、身体疼痛者,应适度减少站桩时间或停止站桩,并寻找原因。
原理作用
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以人体而言,气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元气,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体命门,是生长发育和各脏腑活动的启动因素。“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宗气是由自然界的大气和经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气结合而成,具有推动心脏行血、肺脏敷布的作用;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卫气来源于肾脏,布于体表,具有固阳于内,抵御卫外的作用;脏腑之气,禀赋于先天之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各脏腑的自身功能。元气充沛,则后天之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在练习浑元桩时,肾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后天之精的荣养,元精益固,元气自充,从而起到培补元气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动范围。
在技击中,若要动作到位,劲道顺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作基础,这样在做技术动作和发劲时才不会感到肌肉和韧带的阻碍。浑元桩独特的姿势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无形中锻炼了全身的柔韧性,增加了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在搏斗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动极限中发出力道反击对手。
5、上虚下实,稳固下盘。
浑元桩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即上元(肚脐以上)轻虚,下元充实。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此时身体才能稳如泰山,舒适自然。气息要求气沉丹田,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待日久功深,下盘会随元气充足而逐渐稳固,最终产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⑦ 浑圆桩功演练法
太极桩功,也有人叫“ 太极拳 站桩”,是我国 武术 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浑圆桩功演练法。供您阅读!
浑圆桩功演练法
武术界常说:“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又曰:“练拳无桩步,房屋无顶柱”,这些话形象地指出了桩功的重要性。练拳不练桩功,就像宏伟的土木建筑没有牢固的地基一样。所以练习太极拳的人们除练拳之外,再加上练习桩功,进步就会更快。
浑圆桩功演练法(一)姿势
第一势,开始站立姿势同无极桩,然后重心右移,继们提起左脚向左外跨半步,两脚平行站立,比肩宽,两腿屈膝略蹲,要求头顶要平,颈要自然竖直,腰脊正直,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松肩、松腰、松胯、塌腰。
浑圆桩功演练法
第二势,接上势,待左脚踏地时,两手由两侧分开,继而向中间合拢,坠肘后肘比肩略低些,做环抱大树状。两手指均匀张开、微弯,如半握球状,两掌心向内,手指相对,距离30厘米左石,两眼自然睁开或闭目均可。如睁开可平视,远眺一固定目标,闭目则意识守固丹田。
浑圆桩功演练法(二)对身体各部分的要球
1.桩功调整。浑圆桩可以高、中、低三种身法演练,如老弱有病者,可练习高身法,时间上可先短渐而长。年轻体壮者可先高身法,后中身法,再低身法演练。初练时能坚持几分钟就行,然后逐渐增加练习时间,最好是开始先10~15分钟,然后增至30~40分钟,收效较好。
一般来讲,刚练习和练习两周后,大小腿会出现酸、胀、痛的感觉,有时还会出现轻微颤动。这些细微颤动,用手抚摸或仔细观察腿部肌肉,才能发觉出来。继续站下去,在中身法或低身法练习中则颤抖即很明显。大腿上的肌肉会呈现山有节奏的抖动,整个身体也会随之有节奏地上下抖动。此时身法可略升高,然后再降低。只要坚持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跳动,肌肉的耐劳能力和控制力增强后,跳动会变细微或停止。如再继续站下去,又可能会跳动,循环复始。
2.升降法。所谓升降即是上下起伏之意,在站桩时随着呼吸,身体进行起伏。如高身法时,先慢慢地吸一口气,然后在呼吸时随着渐渐下蹲,直至臀部与膝盖平衡为止。吸气时要慢慢随身体同步而上,舌尖顶仕上肥,将气由足跟拔起顺后腿而上,然后经任脉、鹊桥、督脉、尾闾关顺脊逆行而上,通玉枕达百合。在身体站立气达百会的一瞬间,意念和内劲在督脉终端与任脉始端融汇贯通,将舌尖放下咽一口气,随津液下注,通过中丹,注入下丹田。再随着细微慢长的呼气和身体同步向下蹲,气随两腿内侧下降达于涌泉,周而复始。
浑圆桩功演练法(三)呼吸
呼吸对桩功有一定的影响。桩功实质上是一种静力紧张性锻炼法,但静止是相对的。人体的重心,不像物体那么固定,而是依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过程而移动,随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吸气和呼气,对站桩影响较大。因而,站桩时身体的重心在一定范围内,经常不断地向各个方向微微摆动,这是练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浑圆桩功演练歌诀如下:
一升一降领气转,风吹欲倒身摇摆。
身如乘舟入大海,升如起飞落如雁。
上虚下实足抓地,遍体常有轻松感。
⑧ 为什么站桩时间越站越短
毅力不足。
⑨ 浑圆桩 怎么练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各位解答
看你是要养生还要技击了。
如果是养生,那么要放松,不要跑神,也不要什么也不想,这都不对的。保持在一个境界上,就象是坐禅似的。你知道周围的一切,但是又不去管他是什么结果。
如果是技击,要在放松的基础上,有一些紧张感。其实很多文章都有介绍,想象人来进攻你,你做各种动作反击。不过有两个问题,第一你需要一定的经验,否则你想出来的东西是不合理的,真打起来,这些动作会下意识做出来,被会打的。第二个问题,不要一紧张就僵了,那就白站了。
我个人建议看一下南怀谨的南禅七日,虽然不是教武功的,但是要求是差不多的。
其它的方面,在各地方很容易找到,不用说太多的。
我给你转一篇文章,你看看,是写的比较好的。
撑三抱七意思是强调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过程。当抱桩日久,双臂会产生磁场互斥感,就是当你想着抱的时候,会感到有一种向外撑、涨的感觉,越抱越撑,如同两块磁铁的同极离得越近就会越互相排斥。不要刻意衡量撑抱的分寸,是撑三抱七了,还是撑四抱六了,这样就犯了钻牛角尖的毛病。一般站一个月双臂就会有感觉,这叫“得劲“。此后撑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再往下站就开始“摸劲“了。摸劲是用各种意念逐渐强化磁场感,变成实物感。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弹性十足的感觉。想初步体会到实物感至少要三个月的桩。想练到除了站桩,行动坐卧走皆有感觉,要半年到一年,这时才能开始试力,否则做试力就是瞎比划,一点用都没有。当然这些是后话,已经超出了撑抱要领的范围。
我曾遇到某人,是随张洪涛学的,他说:做为初学者,要体认到一抱就感到怀里有东西,象个大球一样,贴得很紧,胀得难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这只是初步(和大成不同,是不要求意念的,只要把动作做对了)。进一步体认,就是要求整劲,在静态中求得浑身整劲(称为“六面分争力”),之后在动态中求整。他说“抻筋拨骨”四字道尽了初学阶段的内容,就是要把浑身的筋抻长(抻筋拨骨,这不正是形意拳所讲的吗!),抻长之法就是肌肉放松,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松是练不出来的,必须该用力用力。须老师时时较正。此段话给黄志宇作个参考。
不要执着,送你十六个字: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我觉得自然这两个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静,因松静是有不同层次的。
手上感觉比腿上强,这种现象完全正常。原因也很简单:1.手臂比双腿灵敏;2。腿上没有加意念。初期阶段可设想两膝之间夹簧。日久,可感觉到抱的是一根气柱,上面手抱,下面双腿内侧夹,而不止是手上的气球。“全身无处不弹簧”这句话谁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上面的方法就是这句话的应用。
有了这种感觉,和人推手时,对方能明显感觉你双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对付。但这又只是实作的初级阶段。因为你双腿无感觉,不能走摩擦步,脚下无蹬劲,是头重脚轻。
此时如果专注于气在身内的运行,用意念加以引导,就是气功。都是人练,方法又很相似,结果当然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没什么神密的。
“抻筋拔骨“没有一定时日死也体会不到,死也不会相信。就这样站着一动不动,也不下腰也不压腿怎么能抻筋拔骨?但这种现象是功夫上阶段的关键,具体什么体会,用语言描述起来要写上千字。如果你听到此说后,站桩时有意绷紧身体的某些部位想达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错了,那是僵,是大忌。抻拔的感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不求也会来。站得时间越多来得越早,像长跑的极限点,跑得米数够了,极限才会来,不能想刚出发时就盼着极限早点来。
其实意拳的练功方法一点也不神秘和深奥。只要实践就好了。举个例子。我的邻居--54岁的老工人,从前什么拳也不会,一身的病,快下岗了。听说我在练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动活动。他只学了一个浑圆桩,天天站一个小时,坚持了一年,现在就连武警想搬动他都非常困难。
别去管什么门户之见,什么保守不传。传给你一就学一,二就学二,足够。难道各位有志青年还想当一代宗师,开武馆为生不成,中国都入世了。多学点文化,练武就是一个爱好而已,切记!
对,就是松。没有松什么也不是。
松,不是放松这么简单,包括肌肉松弛,关节韧带抻开,气血通畅,精神抖擞,意念饱满。这就是“形松意紧“。
在松的前提下,会感到气沿肢体各关节游走,到哪里打通哪里,哪里也会觉得抻得酸痛无比。特别是双肩。有时站完桩,想用手挠挠头,可整条胳膊都不听使唤了,抬也抬不起来,抬起来了挠在头上,手没有一点知觉,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样,这就是抻肩时会出现的感觉。除了肩,还有背等。嗨,到时候感觉满身乱窜,今天这儿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
我的师爷姚承光说过一句话“站桩一定要站透“,说得很精僻。这句话有好几层意思:一、别浮躁。别管别人已经在练发力了还是实作了,你自己该站什么就站什么。二、站桩过程中的各种反应都要体验到,体验足。我们这有个小伙子,每次站十几分钟就下来了,然后一个人做各种试力,在别人眼前晃来晃去,弄得人家站桩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来一点劲都没有。别人说抻筋抻得疼,他还纳闷呢“我怎么就不疼呢?“,真是笑话,就他这样站能抻筋才怪。
王芗斋的书里说,试力是最难的,此话不假。但你要是桩功扎实,行动坐卧身上都有感觉的话,会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试力阶段,一点也不难。而且怎么比划都是试力。意拳中的试力是从这些随意的动作中摸索出来的容易上手的,对技击有用的试力。我这个人就是罗嗦,一说就跑题,又说到试力上了。
首先,“肘不离肋”是实战中用下垂的双肘随时注意保护肋部不受攻击的要领,不是用在站桩中的。
其次,说说肩肘的问题。肘到底抬多高。是肘尖斜向下,还是和双肩几乎平行?你看王选杰和姚宗勋这两个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样的。我的结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定。
其实每个有此疑问的人在产生问题时异已经有了答案了。“我抬得高一点,就会觉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来一点就会好一点。“这是你心理的话,也是答案。要知道,双肘每抬高一厘米,双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个小时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初期阶段,你的目标是松,从这个目标出发,不妨双肘先低一点,双手离胸前近一点。等你抗过双肩三角肌的疲劳极限,站一次桩不觉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来一点,手前伸一点,就像前面帖子说的大方一点,不要站得小家子气。所以说,这些完全是因人的体能而异,因你练功的时日而异,不必拘泥的。
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为什么看先辈的拳照姿势各不相同。他们年龄不同,功力不同,姿势能一样吗。复杂吗?一点也不!其实让你照一张站桩的照片,你会不会想把姿势做得“标准”一点,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后累得手都快抬不起来了,和照片的姿势一定是两码事了,因为你照像时不是站了一个多小时后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时照的呀。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学,再去站是不是也会糊涂?
再往深了说,王芗斋不是说过“不求形骇似,但求神意足”吗?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势不顺眼,不正违背了这条宗旨吗?这些前辈的话不能只挂在嘴边上不练到身上呀。
那姿势到底应该怎么样?还是王芗斋的那些话:“前不。。。后不。。。上不过。。。下不过。。。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
要我说,姿势上最难的要领是“吊(悬)顶“。咱们每天学习工作玩电脑,老是弓着背向前抻着脖子,一付“大虾”形像,想把下颌收回来,头顶顶上去保持这个姿势还真难。不良习惯不好改呀。而且不吊顶功夫会减一半呢,为什么,我先不告诉你,嘻嘻。平时就多注意纠正啦!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问,我真是受宠若惊。探讨一下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的问题。好像大家对肩肘的问题特别集中。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耸肩和寒肩就好了。下面咱们做两个小实验: 1.双臂自然前平举,不要绷直,两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将两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是不是在翻的过程中肩比原来耸起来了? 2.双臂做抱球的桩姿,只不过两肘垂直向下,肘尖距离两肋很近。留意一下你的肩。再慢慢的将两肘尖左右打开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体会到肩也同时撑开了吗? 所以说肩撑肘横和沉肩坠肘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要耸肩寒肩。做上面两个小练习还可以体会到放松,不用力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带到桩子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你说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试力吧。动作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时,那怎么要求坠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实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所以说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整体力,是一动无有不动,是节节贯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碍。 站桩中要求肩撑肘横可能是为了练出浑圆的棚劲吧。说实话,我的师傅没要求我们肩撑肘横,只要求肩松。就这样师兄弟们各个棚劲都很大,一条胳膊可以担起一个人来,他往上一挑你脚跟就离地了,是发是打随人家便,就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还手余地。用招了吗,什么招都没用。所以意拳讲究无招无势,随心所欲。 抻筋拔骨是内气充盈,在体内冲击各关节韧带肌肉的结果。所以练内家的都会有这个过程,甚至练一些气功也会有。抻筋拔骨是站桩过程的副产品(没有不好的意思),千万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就像你长期练双杠,双手磨出老茧。你能说你是为了磨出老茧才练双杠的吗? “肩撑肘横是为了增加头部防护能力“我觉得是无稽之谈。实战中,保护头部一靠双臂双手的格挡,二靠头部的躲闪,你在那肩撑肘横只能让人家把你的脑袋当梨形球打。实战是激烈的、现实的、残酷的,一定要记住着三个特点。不能迷信学了某流派的拳法,就可以从容应敌,挥手之间分出胜负。那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是成龙李连杰的动作电影。实战是类似散打、拳击的,说类似是因为有规则的限制,但也是很接近了。实战的特点永远是“快打慢“,“有力打无力“,就连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是一句骗人的话,要么他的拳劲比你大得多,要么他的劲力变化比你快得多,都是符合上述规律。表面上的体格和年龄上的差异是蒙外行人的。从此角度出发,所以意拳吸收了拳击的打法,拳击是最好的最实战的拳了,为什么不为我所用呢?再加上意拳的整劲,威力何其大也!意拳的金龟出水试力就是练的摇摆躲闪,在晃动过程中保持整劲不散,重心不偏,并能随时发力,这不就是拳击吗? 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撑三抱七肩撑肘横什么的是为了练出内劲服务,不要在这些手段上徘徊,要时刻留心你的目的。太极拳为了练出内劲要盘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个大圈子,走了弯路,效果也不好。王芗斋改革拳学的精髓就在这儿,把直指目的的、简单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来,并且丰富之。让人少走弯路,每一步都直达目标。我们学拳也要体会他老人家的这个思想,并且把它作为衡量真伪好坏的标准
⑩ 站桩随着时间长,越站越低,是怎么回事
姿势准确很重要。
初练站桩的,若是某一次站桩,时间长了身体会往下沉,越站越低,是缺乏腿劲,要加强锻炼,站桩时要坚持住,保持一定高度不动,站桩姿势准确坚持一定时间即可。
若是久练站桩的,有一定基础了,越站越低是正常的,要逐步逐步放低,达到一定高低程度即可,不可过低,影响姿势准确。
好了,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