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汗时间段总是固定的呢
1. 总出汗是怎么回事
一、正常的出汗是怎样的?
我们的皮下组织布满汗腺,通过排出汗液可以帮助我们平衡人体过高的温度。正常的出汗一般是受到天气、运动两个外力因素所影响。
首先,当室外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尤其是太阳猛烈照射,哪怕在外面走一走都会出汗得十分厉害,甚至衣服都被打湿了。其次,运动出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多运动,多出汗,有助于排出身体毒素,通经活络。
以上都是正常出汗的情况,即便因为这两种情况而大汗淋漓,也不必过于担心。
二、爱出汗会是疾病的表现吗?
若不是上述两种因素引起的出汗,那就属于非正常现象的排汗,可能暗示人们身体某些方面出现问题了。
有人可能会问:爱出汗和甲状腺功能有关吗?
答案是:有一定的关系。持续出汗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过度活跃的表现,甲状腺负责调节能量的生成,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则可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导致患者爱出汗。
当然,除了甲状腺引起的异常排汗,下面4种病症也会有出汗的表现:
低血糖:英国糖尿病学会专家表示,当我们就餐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对血糖进行调节。当饥饿难耐时,血液中的血糖就会刺激肾上腺素释放,导致人体进入应激模式,进而出汗。
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出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更年期潮热。进入更年期,激素水平下降,就会出现与温度、运动无关的无故出汗,患者总是感到身上潮湿;当天气炎热、体育锻炼或焦虑时会加重。
突发心脏病:除了无故出汗以外,患者还会伴随胸痛,这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预警信号,是血管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会造成心率和血压的骤然下降
2. 哪些原因,会让你汗流浃背,根本停不下来
有时明明没有运动,周围的气温也比较适宜,但是还是汗水止不住的从后背流下去。不管你是减少一件衣服还是洗个冷水澡,都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时间效期一过,又会经常流汗,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病症,而且发汗的时间不固定,没有办法预测。
所以说人身体出了问题才是导致流汗过多的原因,特别是肾脏的作用很大,流汗过多事小,但是肾脏出了问题就是大事了,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最好是去检查一下。
3. 最近总是固定时间段出汗,心慌,怎么回事我怀疑是不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啊
这份心电图还是窦性心动过速,一百三四的心率,但是没有缺血,你需要进一步查甲状腺超声,甲状腺激素和心肌酶,还有24小时动态心电。
4. 每天到规定时间身体出汗就异常多是怎么回事
突然出现全身大汗,需要考虑两种情况,首先是否出现畏寒寒战,出现体温升高,此为病毒或细菌大量入血后的表现,大汗后患者体温可逐渐下降,但由于患者体内细菌和病毒并没有被清除,所以需要根据病情应用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突然出现全身大汗,还比较常见于低血糖发作,因为糖尿病患者可立即进行指尖血糖检测,明确诊断,并口服葡萄糖等或含有糖类的食物来改善低血糖症状。
5. 为什么我的手不管什么季节和时间 总会不停的出汗啊 怎么治疗啊
手心常出汗?身体有毛病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现象:外界温度太高会全身出汗;精神紧张或痛觉刺激时会手心、脚心出汗;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会脸上冒汗。不过,除了这三类情况,其他不该出汗的时候有汗或出汗过多都应该引起重视。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 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分: 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按气味辨别: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
6. 我的腋窝每天都会定时的出汗
出汗
出汗与气候、运动、情绪或药物无关者多是机体的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所致。《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说:“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汗出的分类有多种,按汗出量的多少分类,可分大汗,微汗。汗出量多不止,称大汗;汗出量少,绵绵不断,称微汗。按出汗感觉情况分类,可分自汗,盗汗。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盗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阴虚,阴不敛阳,汗随阳泄而致。按部位分类,可分头汗,心汗,半身汗,手足汗。亦有些特殊出汗,如绝汗(又称脱汗)、黄汗、战汗等。绝汗是指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的绝脱之证。黄汗与战汗是外感热病中的特殊症状。
【常见证候】
太阳表虚:全身汗出,兼有发热恶风,头项涌,鼻塞,苔薄白,脉浮缓。
阳明热盛:全身大汗,汗量较多,壮热或潮热,口渴喜冷饮,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暑伤气津:全身汗出,频频不断,兼有烦渴,胸膈痞闷,口渴喜饮,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红,苔黄,脉洪大无力或濡数。
湿热交蒸:全身,头部或手足部汗出,口中粘腻而苦,渴不欲饮,身热不畅,肢困烦躁,脘闷纳呆,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阴虚火旺:睡时全身出汗,醒时汗止,或心胸部,手足部汗出,兼有虚烦不寐,五心烦热,潮热颧红,或有心悸,咳喘,腰膝酸软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体出汗与气温等环境条件是很有关系的。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人体的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和气压较高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较容易中暑。
能不能出汗,常常预示着病是否康复。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出汗的多少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59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