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鹦鹉鱼晚上躺着不动
㈠ 这条鹦鹉鱼总是躺着怎么回事
鹦鹉鱼平躺着,这个说明鹦鹉鱼生病了,有可能是因为鹦鹉鱼患了鱼体失衡症导致的。
其实鱼鳔在鱼的消化管和肾脏之间,是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组成。起着沉浮作用,鳔有细管与食道相连接,调节鳔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鱼鳔失调症是鹦鹉鱼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发病的鹦鹉鱼横七竖八,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在鹦鹉鱼失鳔初期,鱼儿轻敲缸壁,借助缸壁鹦鹉鱼还能转过身子,急速地游动一段,但过不多久又会翻过身子来。
1、营养成分:现在市场上观赏鱼饲料品种丰富,组配非常精细,鱼粉、虾干无所不用其极。爱好者更是为了心爱的鱼儿不惜重金购买高档饲料。这些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远高于一般天然饵料。还有就是营养过于丰富的饲料,会导致鹦鹉鱼过度肥胖,脂肪太多也会容易压迫到鱼鳔,从而造成失调。
2、饲料影响:有些鱼友喂可鹦鹉鱼吃不利于硝化的饲料,比如一些劣质的饲料,不利于化,容易造成肠阻塞。从而造成鱼的肠道膨胀,使鹦鹉鱼失去平衡,但和鱼鳔没有直接关系。
3、病毒侵染:有种弹状的病毒会引起鱼鳔上皮组织发炎变性,从而是鱼体内积存大量体液,压迫体腔管,造成鱼鳔内的空气无处可去,浮沉调节机能实效。发病的鹦鹉鱼消瘦,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头朝下滚动。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鱼体表有瘀斑,常并发肠炎,而且会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温变化:鹦鹉鱼是热带鱼,对于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急剧地改变水温时,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鱼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这种鹦鹉鱼失鳔发病的症状是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侧卧在水面或水底,懒于游动。鹦鹉鱼需要稳定的问题,因此换水的时候要注意水温的调节。当水温突然变化在3度以上时,极易引发鹦鹉鱼失鳔、失衡的病状。
5、体型因素:虽然体型因素并不是造成鱼鳔失调症直接原因,但鹦鹉鱼因为长的圆润,相较于龙鱼的体型短小很多,在正常的情况下加速游动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鱼鳔出毛病,更容易出现失衡的病状。
鹦鹉鱼失鳔治疗:
对于得了鹦鹉鱼失鳔的鱼,需要单独隔离饲养,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网箱。水位不要过高,只要能够没过鱼身即可。同时要注意温度的调节和增氧设备的配备,温度要在28、9度。并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盐,抑制水中病菌生长。并将水温缓慢提高到30、1度以上。在患病期最好不要喂食,以免影响水质。
对于由于肠胃阻塞造成的鹦鹉鱼失鳔,可以参照肠炎的治疗方法医治。对于重症病鱼,如果是侧卧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注射器从体侧插入鱼鳔位置,抽出部分气体。减轻症状。注意,这一操作要十分熟悉鹦鹉鱼内部构造的鱼友进行,而且风险高。对于侧卧在水面的病鱼,可以在背鳍上捆缚泡沫塑料,使病鱼直立悬浮在水中。也可用小网箱或隔板隔离辅助恢复。
㈡ 鹦鹉鱼趴缸底不动是怎么回事
专家解答
水温过低:鹦鹉鱼趴缸不动可能是温度太低导致,它们是热带鱼,喜欢偏高一点的水温。当水温过低的时候,它们就会趴在鱼缸底部不动。
水质太差:还有可能是水质太差,它们喜欢干净清爽的水质,当水中出现太多的有害物质,就会使它们出现趴缸的情况。
生病:也有可能是生病导致的,常见的肠炎、细菌感染等都会出现趴缸的情况。
知识扩展
鹦鹉鱼趴缸底不动的治疗方法:
1、提高水温:饲养者需要将水温提升到28℃以上,只要温度提升,它们的活性也会逐渐恢复,趴缸的情况也会缓解。有条件的话,最好安装一个加热棒,保持水温恒定。
2、及时换水:饲养者还要定期换水,保持鱼缸内的水质清洁。但是换水的量不能太大,控制在总水量的三分之一。最好安装一个循环过滤系统,这样可以降低水质恶化的速度。
3、对症治疗:导致鹦鹉鱼趴缸的疾病有很多,饲养者需要根据它们的病因来对症治疗。
㈢ 鹦鹉鱼躺在缸底只呼吸不动怎么回事
导致鹦鹉鱼趴缸的原因:①水质的大幅度波动:多见于大量换水,大量更换清洗滤材,从而引发的水质大幅度动荡。②老水缸换水过后更容易出现。老水缸的PH值越低,换水后PH值波动超过0.4时很容易出现。③新入缸出现的趴缸现象等。这都是水质不适的直接反应。鱼缸内外环境的大幅度改变:④鹦鹉鱼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包括水族箱内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有趴缸现象的发生。
因为疾病鹦鹉鱼往往也会有趴缸的现象,这种趴缸的现象有别于以上两种。应该仔细观察鹦鹉鱼的体表有无明显的变化,食欲的好坏往往最能说明问题,另外白天经常趴缸而晚上比较正常的多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鹦鹉鱼的精神紧张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一定区别。任何生物都存在天敌,使它们的精神时刻处于戒备状态。周围有些异常声光信号的突然出现,使鹦鹉鱼受到惊吓,从而会伴随趴缸。
㈣ 鹦鹉鱼扎堆沉底不动是怎么回事
1、受到惊吓
如果是刚带回家养殖的鹦鹉鱼扎堆沉底不游动、不吃东西的话,是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鹦鹉鱼的胆子很小,在不熟悉周围环境的情况下,它们就会躲在鱼缸底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这种等鹦鹉鱼自己慢慢适应环境就会恢复正常了;亦或者外界的声音太嘈杂,让它们感到害怕了,也会躲到鱼缸底部去,所以饲主需要把鹦鹉鱼养殖在房间内相对安静和昏暗的地方,让鹦鹉鱼有安全感即可。
2、水温过低
鹦鹉鱼不游动都聚集在鱼缸底部也可能是温度过低引起,因为鹦鹉鱼感到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如果温度低于25℃,并且水温长期都是这种低温状态的话,鹦鹉鱼身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从而出现不爱游动、沉底的情况。这时饲主就需要使用加热棒来调节水温,维持水温在28-30℃之间,让鹦鹉鱼的身体先回到适应的温度,大约一周左右,鹦鹉鱼不会沉底后,在把水温调整回适和鹦鹉鱼生长的温度即可。
3、患有肠炎
如果只是出现部分鹦鹉鱼沉底不动的现象,那大概率是它们患有肠炎造成的。一般都是因为饲主投喂的食物不干净或是它们吃太饱,导致食物堆积体内,没有及时排泄出来,时间久了就会滋生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如果是这种情况,那饲主需要立即将鱼缸的水全部换掉,然后在新水中撒入适量的土霉素或庆大霉素,对鹦鹉鱼进行药浴治疗;饲主还可以在水中添加维生素,提高鹦鹉鱼的抵抗力。等鹦鹉鱼恢复健康后,就不会出现沉底不动的情况了。
以上就是鹦鹉鱼扎堆沉底不动是怎么回事的相关内容分享啦,饲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鹦鹉鱼到底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扎堆沉底不动,然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㈤ 鹦鹉鱼为什么躺在水下,躺在水下不动怎么办
鹦鹉鱼总是在鱼缸的底部躺着不动的话,可能是它的鱼鳔出了问题,可能是失衡症。这种情况下它就没有办法正常游动的,在游动的时候会翻过来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它们就只能一直躺在水下。还有可能是它们得病了,比如“水霉病”,此时需要做隔离的处理,并且及时消毒治疗。一、鹦鹉鱼为什么躺在水下
鹦鹉鱼是一种处于鱼缸中层的鱼类,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在水的中部活动的。若是它们出现一直躺在水下的情况,那么可能就是得病了。首先,可能是它们的鱼鳔出了问题,导致它们得了失衡症,这样它们就无法正常游动了,一旦游动的话就可能会翻过来漂浮在水面之上。所以,它们一般就不会继续游动,而是躺在水下。再者,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水霉病”,这种病可以通过观察鹦鹉鱼的身体判断,得这种病的话鹦鹉鱼的身体会烂。二、躺在水下不动怎么办
若是出现鹦鹉鱼躺在水下不动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只是鱼鳔出了问题导致失衡症的,那么需要马上将水换掉三分之一,之后的几天也需要换水,每次换掉五分之一左右。第一次换水过后,加入大概两个瓶盖左右的硝化细菌,之后可以每天加入一瓶盖,一直持续一周,基本就可以治愈。若是“水霉病”的话,考虑到这种病是会传染的,所以需要隔离治疗,将病鱼捞出来放在单独的鱼缸之中,然后用黄粉或者高锰酸钾溶液治疗。原来的鱼缸中最好也进行换水和消毒的处理,才能保证其他的鹦鹉鱼不被感染。㈥ 鹦鹉鱼在鱼缸底平躺是怎么回事
1、正常现象
虽然 鹦鹉鱼是一种处于鱼缸中层的鱼类,通常也只会在水的中部活动的。但是鹦鹉鱼偶尔也会躺在底部休息。所以如果饲主只是偶尔看到鹦鹉鱼处于鱼缸底部平躺着不动的话,是不要担心的。只不过是鹦鹉鱼在休息而已,属于正常现象;等它们休息完就会游回水的中部活动了,饲主也不用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2、水霉病
鹦鹉鱼平躺在鱼缸底部也可能是患上了水霉病。通常都是鱼缸的水中有大量食物残渣、排泄物,饲主没有及时换水或其他情况导致水质恶化,滋生霉菌。导致鹦鹉鱼的皮肤受到真菌的侵害后就会引起水霉病。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就需要将它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立即更换鱼缸的水,并且对鱼缸进行消毒,避免感染到其他健康的鱼类。然后饲主需要对患病的鹦鹉鱼使用10%浓度的盐水进行药浴。每天浸泡四~五次,每次约十分钟,坚持一周,鹦鹉鱼就可以恢复。
3、鱼鳔失衡症
鹦鹉鱼在鱼缸底平躺还有可能是得了鱼鳔失衡症,而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一般都是饲主喂食不当造成的,比如一次性喂食过多食物导致其肠胃消化不良,造成肠道堵塞,从而使鹦鹉鱼失去平衡。亦或者投喂的食物营养过高,就会导致它们的脂肪堆积,从而压迫到鱼鳔。这时饲主就要提高鱼缸的水温,以此加快鹦鹉鱼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有效缓解鱼鳔失衡的症状,同时也要按时替换鱼缸里面的水,防止水质变差滋生细菌,影响到鹦鹉鱼的健康。
温馨提醒:建议饲主平时控制鱼缸的水温保持在25-28℃之间,且按时替换鱼缸的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鹦鹉鱼患上各种疾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