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在古代称为什么时间
‘壹’ 晚上8,9点是什么时辰
戌时
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1)晚上九点在古代称为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九十六刻。
一刻约15分钟。
‘贰’ 古代的时间是怎么分的 啊 都是几点到几点是什么时候段啊
一、古代一般采用十二时辰计时法。我国古代纪时辰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即为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二、具体划分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分别对应23时至1时、1时至3时、3时至5时、5时至7时、7时至9时、9时至11时、11时至13时、13时至15时、15时至17时、17时至19时、19时至21时、21时至23时。
(2)晚上九点在古代称为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古代有时也会采用“更”作为计时单位,相等于现代计时单位里的2小时。
“更”这个计时单位把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平均分为五更(等于现代计时单位里的十个小时)。
一更(初更)指戌时,即晚上七点到九点,称为黄昏。
二更指亥时,即晚上九点到十一点,称为人定。
三更指子时,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一点,称为夜半。
四更指丑时,即第二天一点到第二天三点,称为鸡鸣。
五更指寅时,即第二天三点到第二天五点,称为平旦。
‘叁’ 古代把早上、中午、晚上或下午的时间叫做什么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二十三点至一点 又名夜半、子夜
2、丑:一点至三点 又名鸡鸣
3、寅:三点至五点 又名平旦
4、卯:五点至七点 又名日出
5、辰:七点至九点 又名食时
6、巳:九点至十一点 又名隅中
7、午:十一点至十三点 又名日中
8、未:十三点至十五点 又名日昳
9、申:十五点至十七点 又名晡时
10、酉:十七点至十九点 又名日入
11、戌: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2、亥: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又名人定
望采纳,谢谢
‘肆’ 晚上九点按古代是什么时辰。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于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伍’ 古时候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各指几点钟
一,一更指黄昏时分,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古代又称甲夜,对应现代时间的19-21点,也就是古时的戌初一刻。
二更指人定,又名定昏等。古代又称乙夜,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也就是古时的亥初三刻。
三更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古代又称丙夜,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也就是古时的子时(即子正,亦即00:00)。
四更指鸡鸣,又名荒鸡。古代又称丁夜,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 ,也就是古时的丑正二刻。
五更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古代又称戊夜,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也就是古时的寅正四刻。
二,古代的五更是将一夜时间平均分为五份,每份一更。每更又分为五份,每份为一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又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5)晚上九点在古代称为什么时间扩展阅读
古代以更来计夜间时间,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从唐代开始用钟鼓报更点,是用梆子和锣。“笃,笃——咣,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续一直沿用。
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陆’ 晚上九点按古代是什么时辰
晚上九点按古代是亥时。
子时:23:00~00:59,(鼠),五行为“水”。
丑时:1:00~2:59,(牛),五行为“土、金、水”。
寅时:3:00~4:59,(虎),五行为“木、火”。
卯时:5:00~6:59,(兔),五行为“木”。
辰时:7:00~8:59,(龙),五行为“土、水、木”。
巳时:9:00~10:59,(蛇),五行为“火、金”。
午时:11:00~12:59,(马),五行为“火、土”。
未时:13:00~14:59,(羊),五行为“土、火、木”。
申时:15:00~16:59,(猴),五行为“金、水”。
酉时:17:00~18:59,(鸡),五行为“金”。
戌时:19:00~20:59,(狗),五行为“土、金、火”。
亥时:21:00~22:59,(猪),五行为“水、木”。
‘柒’ 晚上九点多在古代是什么时间啊
是戌时 即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捌’ 古代九点是什么时辰
巳时
“9点是十二时辰中的巳时。指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