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上课刷微博就没时间了
❶ 每天刷刷微博公众号,你真的认为这就叫阅读吗
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周有阅览课,还没到上课时间,阅览室前就挤满了同学。因为大家都急着去抢那几本图片最多的书看。语文老师常常没好气地批评我们:“光看图片不看字,这么偷懒,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这是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互联网内容产品的进化过程是逐步碎片化的:最初在BBS上,一篇文章大概需要三四千字,后来在Blog上,一篇文章大概需要一千字左右,现在Twitter上一条内容140字。我们进入了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内容产品都基于手机,各种碎片化阅读开始大行其道。我们无论是在电梯、在餐馆、在公交站、还是在地铁站,抽出5到10分钟的时间掏出手机看看,这就是阅读了。阅读本来是一个连续的行为,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人们只能抽出这么多时间阅读。
我们都喜欢阅读新鲜奇特又浅显直白的图片,如果再配上一个新奇夺人眼球的标题那就更好了。这样的图片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图片确实更加直观,能蕴含更大量的信息量,满足人们希望有效率阅读的需求。那么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好吗?
不好。
过度依赖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障碍”
天天碎片化阅读,人们开始习惯了每天“阅读只瞟一眼”,不超过140个字的段子,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任何内容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觉得厌烦。假如一句话里有个英语单词人们不认识,或是这句话带有某种隐喻,抱歉,一瞟而过,绝不多想。
这难道不是一种阅读障碍吗?
这种阅读障碍并不是说你没办法读长篇的文章了,而是说你对这个世界的期待不一样了。有人会说,明明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为什么非要写那么一大长段?是的,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两句话里,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更节省阅读时间。但是,如果所有的内容都只是一个个斩钉截铁的结论,那你还用得着思考吗?如果阅读不再需要思考,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所以,结论并不重要,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这个时代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跟上快节奏,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快,无论是完整地阅读一本书还是安静地喝一杯茶,都变成了很奢侈的事情。各种碎片化的阅读在填补阅读的缝隙时间,又还有多少人记得:上次完整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
那么,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不要找人开书单,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去读
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请求:“请开列一份书单吧!”其实大多数索要书单的人,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书好。”书单推荐实际上是一个逻辑筛选书籍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假如拿到书单的人,并不适合别人的这套逻辑,那么花钱买了这些书,可能读了没什么收获,可能不会读完,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
假如真的不知道读什么该怎么办?这里有个方法,你可以试试。
先找一本人人都看过的,你自己看过也很喜欢的书出来,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不用看太细,只是回忆一下情节。然后合上书,回想一下,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对哪一部分最意犹未尽?那就再去找跟这部分类似的内容来看。
比如你最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打斗情节,那么你可以从这里出发,找金庸的其他武侠小说来看,甚至把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武侠都看一遍。不用觉得丢人,不用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还看武侠,档次太低。重点在于,你真的是喜欢看,看完之后很高兴。
在喜欢看的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谱系
很多人读书,因为没有体系,会盲目读大量二三流的书,或总是跟风读最新最热的排行榜书,这些书并不是不能读,但你首先要去认识哪些是在你喜欢领域中的最好的书。最后,你是要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谱系,好比记忆树一样,你抓住主干以后,就不太会迷路。
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你看不懂的概念,那么你可以去查找一下它们的来源,你甚至可以试着去了解整个武侠小说时代的发展史,并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每个时代最着名的几本,这样顺流之下,再选择你喜欢的时代,你喜欢的作家,一路读下去。这样,你难道不就找到了通往书海的一条小路吗?
不找人开书单,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都不同,对书籍的喜好也完全不同。你明明不喜欢一类书,硬要去读也是很勉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籍和书籍之间是存在着“超链接”的,可以让你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上面,不愁没有书读。
每天坚持抽20分钟时间读会儿书
有人说:读书习惯的养成跟抽烟上瘾差不多,刚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很苦涩,后来欲罢不能,离不开。由此可见,读书应该像每一件日常小事一样,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这并不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只要我们每天抽20分钟时间,读上两三页书,一年下来能读1000多页,差不多也有两三本了。不必刻意追求数量,将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更重要。否则,你读了一百本书,但每本书只读了前三页,依然是一无所获。
读书别图快,理解和感悟比速度重要
当某个人说自己一下午看完了一本书的时候,肯定有不少人表示羡慕,觉得他非常厉害,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市场上有许多介绍如何速度的书籍,网络上也有各种介绍阅读技巧的文章,很多人阅读这些,希望能够提高阅读速度。
关于阅读速度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阅读速度来证明。阅读一本书的速度并非指阅读能力,而是指这本书的阅读流畅度,这跟书的厚薄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书很薄但读起来很慢,有的书很厚但不妨碍你一口气读完。所以,一本书一下午看完了,说明这本书读起来更加流畅。每个人的阅读节奏不同,重要的是读完一本书,能给人带来些什么。
碎片化阅读时代,对于速度和效率的狂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病。我们说读书,其实说的是理解和感悟,这两者能快起来吗?不能,因为需要时间的沉淀。无论是一下午读完一本书还是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假如能在10年内透彻理解这本书的含义,那么,也可以说:你读书可真快啊!
不要神化读书,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我们不要把读书当做是生活中最高尚的事情,读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增加技能,帮助我们了解最新的发现,让视野更开阔。但一个人若没有兴趣的话,是不可能主动读书的。
阅读是加深对世界了解的最有效的途径,和一流的思想碰撞,才能激出火花,点亮自己的生活。
人生苦短,我们都多读点书吧!
❷ 手机刷微博为什么总是刷到底,明明时间以前还有微博但不显示,因为还有好多图要存,客服太慢所以来问一下
两种可能供借鉴:一,流量和wifⅰ所支持该软件程度不同,以我个人经验:有的支持流量,有的支持wifi效果不一样,可尝试自己的手机和网络环境;二,是否帐号齐全或其它如受到限制等因素。
❸ 新浪微博没了时间显示
新浪微博没有时间显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可能网络信号不好
二,手机或电脑使用的网络不安全
三,使用手机内存占用太多需要清理一下
建议安全使用网络,陌生网络慎重登录重要帐号
❹ 刷微博刷到停不下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就像刷视频刷抖音刷到停不下来一样,自己就是想再看一个再看一个,但是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就一直往下刷,然后甚至都忘记了时间预定了,半小时之后要去做某些事情,但是由于刷这个东西一耽误可能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都过去了,控制不住自己。好的办法就是删掉这个软件抖音微视,然后微博这些特别浪费时间的东西,没有实际太大的用处的东西就让他删掉,没有了自然就不看了。
❺ 我刷了半个多小时的新浪微博,结果它就让我休息一会。。也没法评论。
估计是防恶意宣传的广告号吧…
❻ 为什么我明明有足够的清晰的动机努力学习,但是每天还是很容易分心做了许多无聊的事,比如刷微博听歌聊天
通过你的描述,没看出来你的目的很明确。然后,不要总去想,去做。把事情列出来,做一件,消一件。规划一下时间吧,不要太满。最重要的还是去做!
❼ 最佳发微博时间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我在上午发微博浏览量还是不高
发微博一般都是晚上八九点浏览的人多点。
不过现在微博都比较少人用了,基本上都是用微信发朋友圈的,微博的浏览量肯定不怎么高啦
❽ 你怎么样看待有时间发说说刷微博却没时间回复你的人
这人对你漠不关心,交情不深,或者他觉得你发的无聊。
❾ 我是如何戒掉微博的
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内心是有一点点小自豪的。
多年以来,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拿着手机刷微博,上课刷,上班刷,午休刷,吃饭刷,坐车刷,晚上躺在床上刷,早上起来急着上班也要先打开微博看个十分钟。
你要问我看什么呢?有那么有意思吗?我也不知道,可是,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把大好时光都耗费在微博上,并且乐此不疲地念叨着那个笑话:放下手机出去走走,看看天空,闻闻花香,和人聊聊天,你就会发现,还是玩手机有意思。
下定决心要戒掉微博,起源于一个加班的日子,当我深夜回到家,我惊讶地发现我竟没有昨天正常下班感到疲惫,惊讶之后我找到了原因,因为工作太多,我那天没有多少时间刷微博。
我还在微博(没错,还是微博)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长久地沉迷社交软件,会使大脑不停地释放多巴胺处于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大脑会受到损伤。
终于,我开始认真地考虑要戒掉微博了。在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对成果尚感满意,所以我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分享给同样受到社交软件成瘾困扰的朋友,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首先,我明确了一个信念: 我确确实实想要戒掉微博。
这是我成功戒掉微博的先决条件。我以前也多次想过,唉,玩微博太久了,没意思,戒了吧。但是我心底并没有真的这样认为,我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想真的放弃这项娱乐。如我这般,能对社交软件沉迷至此的,必然是有些一些原因的,或者是想逃避,或者是好奇心过剩,或者是牵挂着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是它给你带来了平时难以体会到的快感。所以,你必须先确定自己是不是要放弃它。当我下定决心后,我开始行动。
行动的第一个步骤,非常简单,告诉自己: 我知道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我微博成瘾多年,期间不论出去玩,忙工作,忙学业,我都没有间断过,我会把首页的全部微博仔细阅读,这恐怕是我坚持得最久的一件事了,不做完不休息,如果没有看完,我心里就像缺了什么一样,很不舒服。所以我首先让自己接受,这个戒掉微博的过程不会很快。不会我今天下决心了,明天就成功了。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开始记录自己每天刷微博的时间。
想要战斗,首先要知己知彼,沉迷微博这么多年,但是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我发现自己并不清楚,所以第一天,我只是记录,那么多年都过来了,不急在一时。
第一天,我刷了5h07min微博,傍晚统计的时候,我被这个数字惊呆了。要知道这是一个工作日,我有很多工作要做,然而我还是花了这么久在刷微博上,过去的几年想必都是如此,我日复一日地花大量时间刷微博,然后抱怨工作太多,没时间看电视剧看书,没时间学习,睡眠不足……
我把这个时间折合一下,可以够我看7-8集电视剧了。
我告诉了自己这个结论,然后定下了第二天的目标:刷4.5h以内。
第二天我有意识的克制,刷了4h27min。第三天定下目标4h内,第三天依旧达标。然而在我把目标定到3h以内的时候,我开始无法达标了,连续多天,我都无法控制刷微博的时间在3h以内,并且有时候还刷了5h,出现了反弹。
我意识到,我得想个办法了。
这天晚上,我给自己定下了明天的目标:3h。并且分配了早中晚的时间,早上20min,上午30min,中午10min,下午40min,晚上1h20min。并且告诉自己,如果做到了,明晚可以看两集电视剧作为奖励。
第二天我终于突破了这个停留了十多天的瓶颈。
虽然只是恰恰好3h。我继续这个方法, 每天分配时间,这可以帮助我衡量“余额” ,每晚的奖励,其实我并没有一直领取,但是当我周末一口气看五集电视剧时,我没有了以往的负罪感。
第二次瓶颈出现在了1h时,当我成功把每天刷微博的时间降低到1.5h后,我又出现了无法更进一步的情形。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知道我又该换方法了。我分析了之前无法达标的原因,重新分配了刷微博的时间,将原本均匀分布全天的时间改为仅在下午和晚上刷。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
一.我每天虽然分配时间,但并不会很严格的执行,上午多刷个十分二十分,晚上找回来就好,这样做在目标时间还算宽裕的时候,没什么问题。可是当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时,就非常捉襟见肘,我经常一上午就刷完了1h,下午强行忍住,晚上好奇心一起,就完蛋了。但是重新分配时间后,我在上午想刷微博时就和自己说, 忍一忍,下午一起看 ,如此,就拜托了好奇心的折磨。
二.早上也是人自控力最强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控力会逐渐下降,经过一天的消耗,到晚上所剩无几,所以, 既然反正要忍,不如早上忍。
终于,在我改变了策略以后,我达到了1h的目标。
目前,我每天控制刷微博的时间在30min以内,但是有些时候不是特别无所事事,我已经没有什么刷微博的欲望了。
回顾我戒掉微博的经历,我一共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两次瓶颈。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条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思路:
一是和自控力做朋友,而不是敌人,你要和它寻求配合,而不是要打倒它。这部分可以看看《自控力》这本书,我知道自己的自控力不强,就不去过分挑战,也不因它没有帮助到我而气急败坏。既然早上自控力更强,那我就早上忍,如果忍不住,就耐下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把压力都放在自控力上。
二是和自己交谈,我们作为一个没有“精神分裂症”的正常人,并不会没事自言自语。但是我发现,我的意念和身体,也是需要沟通的,有时候我粗暴的下达命令,它并不会老实执行,反而当我把这样做的原因条分缕析地和自己讲述一遍后,再执行起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戒微博这件事上,理智在和好奇心作战,我就对自己说:微博上一些信息确实是有用的,可是你看了这么多年,有什么了不起的长进吗?(必然是没有)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微博的内容那么好奇呢?真的好奇,不如从清扫收藏夹开始吧。这样和自己的交谈是真的有效果,我的好奇心不再那么难以克制了。
希望未来,我还能达成更多的目标。
❿ 为什么我用微博通设好的定时发布微博,但到时间点却没有发
系统问题,用户量太大,而自身的系统也不是那么强大,所以就会出故障,千万不想认为是你帐号问题就是,这种情况在好多大型群发定时发送平台都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