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老是感叹时间越来越快

为什么老是感叹时间越来越快

发布时间: 2022-11-03 08:15:05

‘壹’ 为什么我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对一切事物的感觉都是新鲜又有趣的,就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任何东西都很容易吸引你。按照时间知觉的规律,新鲜感会让人主观上感觉时间延长。当我们初次做某件事时,感觉要比以后再做同一件事花费的时间长很多。


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我们太急了,想着同时把手头上的所有事情都做完。然而,这种切换不但降低了效率,也剥夺了我们的时间知觉。实际上,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都发现,突然出现的新刺激,会影响我们的时间知觉。更确切地说,是会让我们感知到它特别漫长。更为有趣的是,我们过去留下的记忆越多,越会觉得度过的人生很长,因为信息量特别大;相反,如果回忆过往时,发现脑海中空荡荡的,那只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贰’ 为什么总感觉时光在越来越快的流逝而去呢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而且很可能年纪越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这种感觉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婴儿期的时候,对于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上小学六年,觉得时间无比漫长,但是上初中高中六年明显感觉时间加快了。工作后,更是感觉一天天过得特别快。这是由于儿童和成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一样的。儿童时期,对于身边的事物不了解,周围的事物都是陌生的体验。所以小学时候下课十分钟感觉可以玩很久,但长大后十分钟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虽然时间的流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不想感觉生命易逝,浪费生命,请多尝试新的事物,拓展生命的宽度。

‘叁’ 为何总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呢心理的作用吗

在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许多人变得麻木,每天只是机械式的工作和学习。

‘肆’ 为什么我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小时候的每一天度过的重复度比较低,可能因为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可能是因为已有的"每天的过法模板"还比较少,所以大脑将其储存的比较详细。长大后过得每一天有可能跟前一天没什么变化,大脑就降低了储存的频率,存储的天数就少一些。所以大脑储存的片段总体来说是前面密集然后越来越稀疏的。人在感觉时间过得快慢的时候应该还是有一个参照标准的。我觉得可能人在潜意识认为大脑的储存是均匀分布的,然而并不是,所以造成了时间越来越快的感觉。

‘伍’ 为什么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时间过的越来越快,不像小的时候盼着过年放假,可以更好的去玩,而成人的世界每天都是在为了生计奔波,恨不得过得越慢越好,可以多赚钱,每天有着这些想法,每天都在忙碌,可不就是觉得时间过得超快,一年还没有什么收获,又是一年了。

‘陆’ 为什么我感觉时间越来越快了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呢

之所以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一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是快节奏的而且也是比较忙忙碌碌的。所以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尤其是年龄大的感觉更是这样。

‘柒’ 我们为什么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往日如风,去日无痕,你有没有觉得从小到大时间越跑越快,好像根本就停不下来?

小时候时间是以天为单位的,上学后转眼间就是一星期没了,中学那会,时间只有等到月考的时候才会被清晰地感知,而到了工作以后,时间竟然快到了我们必须得用天或者周来计算。

如果你去问问你的父母长辈们,你会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是十年十年过的,你小时候刚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和你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前天和昨天一样接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时间的行走速度是恒定的(这里我们不讨论相对论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只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

所以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问题: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会产生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感觉?

 一、大脑生物机理

你一定经常会听到老人们说,“这一眨眼,XX都这么大啦!”,你是不是以为他们只是在夸张或者随口说说,其实还真不一定是。

在他们看来,二十载时光真的是一瞬间的流逝,而我们却从小到大活活经历了二十年,好不容易熬过了高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牛顿定律,发际线还勉强说得过去。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

年轻组的人大多等五十几秒到六十几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对时间的感觉与时间实际的长度很接近。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八十到九十秒钟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

这个实验表明了一种客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大脑时钟会变慢,当人的大脑时钟放慢,对时间估计变慢时,就觉得实际时间过得变快了,就如实验的那样,实际已经过了90秒,而在老年组的人感受起来只有60秒,时间快了二分之一(如果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就停下来想想)。

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一些。首先我们得来知道一下大脑的记忆机理。科学家发现,我们对于时间的回顾性记忆是基于这段时间中有多少新的记忆被编码进了大脑的记忆中心。

在我们脑内有一个突起,称为“海马”区,“海马”会对进入人脑的信息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要记忆。研究表明“海马”更倾向于选择它自己喜欢的必要信息让其进入大脑皮层。

而“海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信息呢? 西方的一些脑神经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我们的“海马”更喜欢激动人心的,新奇的,未知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喜欢“第一次”。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大后的初吻,第一次出国旅游,或者看一本新书等等。

一件事情的新增加信息越多,“海马”发出“要记忆”指令的次数就越多,在事后回忆时我们就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反之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换句话说,一个充满了新鲜经历的周末短途旅行在回忆中的时间长度,一定比一个吃吃睡睡啥也没干的周末感觉长得多。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Claudia Hammond 称作假日悖论(holiday paradox)。 

这就从大脑生物机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年纪越大,回想起的时间过得越快: 对于年轻的你,每天都会有非常多的新鲜经历,需要学习数不清的新技能,几乎每一刻都是新奇的,令人激动的。

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看到动画片,第一次学习数学,第一次去商场,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交到交心小伙伴。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忆在你随后的岁月中,会感觉起来“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而成年之后,生活渐渐变得一成不变,也越来越少有机会体验不熟悉的事。于是,充满新鲜的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过得很长很慢,而乏善可陈的成年期则满是飞驰而过的忧伤。

二、比例感知

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感知有一个特点,就是当我们处理信息的时候,“比例”比“绝对值”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假如你去野生动物园看狮子,在你选择动物园的时候,A动物园有一头狮子,B动物园有两头狮子,毫无疑问你肯定会去B动物园。而如果A动物园是100头狮子,B动物园是101头狮子,那么去哪个动物园就没什么差别了。

回想你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你在学校门口花12块钱给自己的手机贴完膜,回到宿舍舍友告诉你在你贴膜左拐50米那边的摊子上,一模一样的贴膜只要10块钱,你会感觉像是被抢劫了一样,哪怕其实只是差了两块钱。

而如果当你买房子的时候,花500万买一套房和505万买一套房根本感觉不到太强烈的差别。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是这个道理。

回到我们的本文主题来,作为人体感知的一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同样更倾向于比例感知。

对于一个1岁的婴儿来说,一年相当于TA人生的百分百长度,相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过了一年,在TA的生命中相当于增加了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只是50年中很小的2%。

而正如上面所讲的,人类的感知是一种比例感知,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不断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也就从感官上面造成一种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的错觉。

三、主观情绪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很享受在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想想第一次约会,第一次牵女孩子的手)。

而当你处于一种消极情绪,或者急切想知道某件事情或者得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又度日如年(想想高考完等成绩的那几天,想想第一次女朋友生气不告诉你原因,不接你电话一整天)。

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在等你心爱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五分钟就好像一个小时;当你和她约会的时候,你又会觉得,一小时仿佛就像五分钟。”

除了以上的“大脑生理机制”和“比例感知”之外,我们的心理活动情况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误差。时间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对时间感觉的主观因素有三个。

第一,内在的心理预期是什么。 如有急切盼望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也就是说,你越希望时间变快,它就越是慢,比如我们以前的学生年代,高考完之后到你知道高考成绩的那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那可真是度日如年。

第二,人当下的心理状态是什么。 一般来说,乐观积极的状态下会感觉时间过得快,生活中,人们常感叹,开心时感到时光飞逝,聚会时间太短,假期总是一眨眼就溜走,都是这个道理。而痛苦时则会感觉时间像是罢工了一样停滞不前。

第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高度集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时,则感到时间漫长。投入地去研究一项工作,或是看场好电影,会觉得时间转瞬即逝,意犹未尽。

当你还是一个孩子,在12月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日夜盼望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看着电视剧里面大人可以想吃泡面就吃泡面的画面,就巴不得自己赶紧长大,也就是说你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的。

而就像前面我们说的,你越期待一件事的时候,恰恰是你这种期待的心理状态,才让你产生时间过得比较慢的错觉。

当你长大后,心思更多地会用在关注工作、生活开销、家庭关系、旅游计划、节日购物等这些烦心事事情上,没留意时间悄悄流逝——蓦然回首,你突然觉得去年的圣诞节仿佛是上星期的事情。

那我们该如何延长生命长度?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关于时间越过越快的说法其实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错觉,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升思维高度的一种实践),既然这只是一种心理错觉,那么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延长“生命。

只要你愿意,可以让中年过得像青春般绚丽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规,建立新体验。工作中,可以尝试学习新技能,大量阅读,从新视角解决问题,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尝试开发新的工作就餐地点。

节假日,尝试结交新的朋友,体验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让大脑变得活跃的新鲜经历,可以让成年的时间,再度变回又长又慢的少年之旅。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可以比别人的更长,更美好。

‘捌’ 为什么老觉得时间过很快

因为我们的年龄在增长,过一年就要正常一岁,所以感觉时间过来很快。

小时候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长大以后总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时间过得快慢真的和自己心里反应有很大的关系。

‘玖’ 为什么感觉时间越过越快

眼前的日历赤裸裸地告诉我,准备掀起第三页吧!天哪!2022年马上要过去两天了。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呢?感觉从17年开始,这日子就像长了腿似的,不停地不停地往前跑。

早上醒来,还没做多少事就开始午餐了。吃完午餐,工作还没完成天就开始黑了。日子到底去了哪里了?为什么四年前的事恍若昨天,如今只能空留喟叹。

打开记忆的门来到小时候,那时候的一天好长,一年好长。每天盼着放假盼着过年,然而年就像耄耋老人步履蹒跚,好久也不来到身边。

如今倒好,你越想让时间慢一点,时间越溜得飞快。

就拿今天来说,早上送过孩子上学,回到家洗衣服拖地。不知不觉时间就到十一点多了。赶紧骑车去孩子学校,趁着午学功夫带她去弄牙。马不停蹄地往牙所赶,到那没多会医生就给弄好了。回学校没饭吃,带她简单吃了点饭就送去学校。

回到家,打开电脑准备冷永名师工作室的相关总结。这一坐没多久天就黑了。其实也不是一直在电脑上写小结,中间到网上冲了会浪。微博走走,抖音刷刷,赏赏绿洲,看看美篇,这一出走天空由亮到暗是瞬间的事。

等到天彻底黑下来,这才惊觉——这一天要过去了!还有一天就开学了。想到这心里好不舒服。

冲浪过程中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心中顿时豁然。时间里的秘密原来是这么回事。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对于刚刚结束的2021,有多少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对于时间的流逝,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一天很长,放学后还能和小伙伴玩很长时间才到睡觉的点;可现在一天简直太快了,下班回家吃顿饭就不早了,躺下刷刷手机就过零点了。

明明一天24小时从来没变过,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却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时光飞逝”了呢?

神经生物学家指出,童年时间过得很悠闲,成年后时间却过得飞快,这对人来说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体验。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跟时间本身的流逝速度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跟我们感知时间的能力有关。

不过为什么偏偏是年龄越大时间似乎越快,而不是颠倒过来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哲学家保罗·珍妮特(Paul Janet)提出了年龄比重论理论,认为人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的,其中年龄的影响非常重要,随着年龄增加,单位时间在我们生命中所占的百分比减少,所以这段时间就相对变快了。

怎么理解这个理论呢?

举个例子: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一年的时间就相当于他们生命的10%,对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比例迅速降到了5%,而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一年还不到他们生命的2%。如果按百分比计算,孩子的一年自然更漫长。

年龄的增长并不是影响我们感知时间的唯一因素,记忆同样会左右我们对时间长短的判断。

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大脑常常会根据经历事件的多少来衡量时间的长短。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大脑每天都会接收大量新鲜的事物和想法,这些新鲜事物对大脑的刺激较为深刻,每天的记忆点很多,就会显得一天的时间很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熟悉,生活越来越规律,一天中的记忆点越来越少,大脑缺乏新鲜的刺激,自然会觉得时间变快了。

与这个理论类似的还有“假日悖论(Holiday Paradox)”,所谓“假日悖论”指的是当你在度假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度假结束回忆这段假期时,反而觉得假期挺长。

之所以要强调“假日悖论”,是因为这个理论提到,我们对时间快慢的判断往往不是基于当时的体验,而是在回忆过去时做出的回顾性判断(也就是说我们谈论的是记忆中的时间)。

我们对时间的回顾性判断与在那段时间内创造了多少记忆有关,大脑总是倾向于把不熟悉的经历编码为记忆储存起来,而我们从童年到成年初期接触的新鲜事物往往最多,所以成年之后回顾过去,就会觉得童年时间漫长。

那如果换一个角度,不用回顾性的视角去看过去的某段时间,而是审视当下的一段时间,年轻人和老年人对客观时间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别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让他们闭上眼睛,在心中默默计时一分钟,再睁开眼睛,看和实际的一分钟是否一致。

结果发现,年轻组的受试者对时间的判断相对准确,而老年组认为的一分钟多在80-90秒区间。

这种不同年龄阶段对客观时间认识的不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年龄增长后时间变快了。

想想看,你感觉自己只是休息了1分钟,可一看手表时间已经过去一分半了,是不是觉得时间过得更快了?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有种假设认为这和大脑中神经信号的传递发生变化有关。

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大脑中神经元网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增加,于是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需要走更远的距离、花费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衰老会导致神经受到的损伤不断积累,这些损伤会使神经元之间电信号的传递受到一定的阻滞,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大脑处理信息所需的时间。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大脑感知具体事物的实际时间变长,但是大脑不认为这是自己减速了,而是感觉时间加速了。

除了上述几种主流观点,关于为什么时间越来越快的问题还有不少其他解释,但多数都和人的记忆、年龄、神经传导、主观情绪等因素有关。

所以,如果你尽可能“延长”自己的时间(这里指的是在感觉上延长时间哦),也要从这几个因素着手。

既然时间越来越快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错觉,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广泛阅读、结交新朋友等方式,让大脑不断体验新鲜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增强你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度,还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哦。

热点内容
书法作品放时间长墨迹为什么发亮 发布:2025-02-02 05:46:26 浏览:273
东风风行二手车为什么那么便宜 发布:2025-02-02 05:36:36 浏览:255
我的淘宝签到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2-02 05:34:48 浏览:844
为什么人家抖音做得时间长 发布:2025-02-02 05:32:45 浏览:841
代练通为什么有些人发单便宜 发布:2025-02-02 05:24:42 浏览:820
为什么我玩手机手会抖 发布:2025-02-02 04:57:23 浏览:70
男人为什么会做梦很准 发布:2025-02-02 04:55:09 浏览:861
宝宝低烧为什么睡的时间长了 发布:2025-02-02 04:47:04 浏览:146
电脑右键刷新为什么卡 发布:2025-02-02 04:46:19 浏览:203
为什么老虎一个月都不吃东西 发布:2025-02-02 04:42:30 浏览: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