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守孝时间为什么是三年

守孝时间为什么是三年

发布时间: 2022-11-01 08:24:39

1. 为什么守孝要守三年

1、一种说法是: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贫穷之家无能力守孝,三天就入土而安,下葬后连续三天还要到坟墓上去给亲人“送饭”(有的地方晚上也要守在墓地),每逢七天为一七都要到坟墓前焚烧纸钱,共五次三十五天,防止墓中亲人复活,以便及时解救。“杜康做酒柳林醉,醉死三年又还生”,说的就是人死了三年还可以复活。
2、另一种说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就是说人从母亲成孕坐胎到生下,前后三年时间都是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的。父母亡故后,儿女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在守孝的三年期间,就在坟旁搭房子,在坟边的土地上自种自食。规定坟地面积一亩三分以内不需纳粮缴税。在那时,一亩三分地可以供养起一个人简单的生活。守孝结束后这块坟地是个人的“自留地”,仍不用纳粮缴税。但如果要卖了,买者就需纳粮缴税了。这也是“一亩三分地”说法的原始由来。

2. 古代习俗守孝,为什么要守三年

在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所以古代在亲人死后也要守孝,古人有言:子生三年,而免于父母怀。所以出生和去世是紧紧相依的。

3. 古代为什么要守孝三年

古人的解释也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

《二十四孝》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古人盛赞的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亲”可以勉强做到,“负米养亲”“亲尝汤药”“拾葚养亲”“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等等,也许可以勉强做到。还有一些是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动天”“埋儿得金”“怀橘遗亲”“哭竹生笋”等等。有些我们咬咬牙也许能做到,但已是没有必要了,如“尝粪心忧”“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亲涤溺器”等等。时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们未必能做;古人须做的,我们未必必须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们未必做得到。我们读《二十四孝》,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许并非看重这些形式,要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还有“孝”之一字!

4. 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有什么来历吗

古代“守孝三年”是儒家的着名主张,孔子主张为去世的父母守“三年之丧”,理由是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情感,那就是亲情;生育和抚养以及教育我们的父母,我们需要回报。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这是怎么计算的?

古代三年之丧对中国现代民俗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守丧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无论对于个人或者国家都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如果严格按照儒家礼仪中规定的给父、母、夫妻对方、爷爷、奶奶等亲人,还有恩师或恩人等守“三年”“一年”或“三个月”等的守丧要求,一个人半生的精力可能都耗费在守丧上,严重影响个人或国家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之后,出现“心丧”是对“三年之丧”丧葬礼仪形式现实困难的补充。

5. 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我们日常开玩笑时候,经常说道“诸事不顺,只因不孝”,可以孝道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古人为什么是守孝三年,有何深意?

一、守孝三年来源于《论语·阳货篇》

《论语,阳货》记载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而王公大臣不管权利地位多高,一旦父母去世就得请假守孝,除非皇帝下诏书,这就是以忠为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6. 古代时期父母去世时,古人为何都要守丧三年

作为有着5000年文化传播的泱泱大国,居丧制度也是其中一项特点鲜明的流传下来的制度,所谓的居丧制度是指长辈去世后,家人为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而在饮食起居各方面都不同于平日的表现。

不过父母之恩大于天,父母于子女的付出远远不是这守孝三年能够报答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孝敬父母才是对父母的最好的报答,心怀感恩才是报答的最好的途径。

7. 古代守丧为何要三年

古代封建社会并非全部守丧三年,主要指服斩衰丧者,齐衰二年,大功一年,小功九个月,缌麻三个月。服斩衰三年丧,后期改为二十七个月,主要是对祖父母,父母,妻对夫服斩衰,按照《尚书》的说法叫"丁忧"。在此期

间为官者回家守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喝酒吃肉和娱乐活动。我在年轻时候也觉得这种规定非常谎谬,但自己父母相继去世后,确实有几年挖出部分心肝的感觉,心理创伤很难恢复。自身体会认为实行二千多年的守丧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

8. 古人为什么有守孝三年的传统有什么讲究

在中国的古代有着“守孝三年”的风俗。这是因为在孩子自出生直到三岁这个期间是父母十分的辛苦的时期,因此父母离世之后,子女要守孝三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守孝期间,不能参加聚会和应酬,夫妻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小孩,如有违法者要交官办治罪的。

中国人是以孝为先的国家,尊重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人们将孝顺和尊重父母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中国的古代把孝道放在在一个至高的位置。古代孝顺父母的人会得到社会上人们的尊重,也有些人因为这个优点而成为了官员,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孝道是十分重视的。而守孝三年这个风俗是按古代中国人们的社会条件和背景所制定的,也是当时古代制度的一个缩影和产物。

热点内容
为什么都说小米手机返修率高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547
为什么做事能力不好 发布:2025-02-02 09:37:42 浏览:738
为什么杂牌led灯那么便宜 发布:2025-02-02 09:33:28 浏览:567
华为荣耀手机为什么微信视频来电无提示 发布:2025-02-02 09:33:28 浏览:473
配速大于每公里跑的时间是为什么 发布:2025-02-02 09:29:09 浏览:125
苹果解锁开关为什么点不开 发布:2025-02-02 09:24:48 浏览:231
冬天晚上为什么看不见北斗星 发布:2025-02-02 09:21:37 浏览:787
6岁男孩为什么晚上咳嗽厉害 发布:2025-02-02 09:09:07 浏览:26
天景山小区房价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5-02-02 08:55:00 浏览:209
抖音里为什么找不到自己 发布:2025-02-02 08:44:49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