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是晚上迎亲
1.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候举行
1、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是在傍晚。
2、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3、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因此,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刘刚教授介绍说,古代一直有“上午接亲,晚上拜堂”的说法,中国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以后。“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1)古代为什么是晚上迎亲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婚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
(一)婚礼起源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二)三书六礼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 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
纳采 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中式婚礼中没有此环节,此环节为西为中用)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母亲盖上盖头,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2. 古人的婚礼为什么要在傍晚举行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婚礼的程序极为繁杂,仪式感十足,因此显得极为隆重。对婚礼仪式的行为程序、言语及相关物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而在其中,规定了所谓的“六礼”,垂范三千年,影响至今。
3. 古人结婚为什么会选在黄昏呢
婚礼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意义,预示着两个人从恋爱走向婚姻生活的一种仪式。现在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都是在中午的时候去拜堂。而在古代的时候结婚,却选择在晚上或者是夜里,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结婚的婚,最初的字是黄昏的昏,为什么会这样写呢?是有一定缘故的,在原始时期的时候,由于母氏系族,和父系氏族过渡时期,曾经盛行过抢婚的风俗:一般是男方这边找一帮人利用黄昏的时刻,去掠夺妇女成婚。
这些东西准备妥当之后,由男方请一个媒人负责把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送到男方家里,然后男方再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适合。用来决定这个婚事是否吉利,八字是否合适,这门亲事也就定下来了。
但亲事定下来之后,男方家跟女方家送聘礼,称为过大礼,目前过大礼这个习俗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习俗,到现在都是重要的环节。然后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接受完聘礼之后,男方选定一个婚期,然后备好礼告诉女方家,让女方同意。最后就是迎亲,新郎到女方家迎娶,这一个仪式举行完毕之后,就是真正的结婚礼,正式的举行。
4. 为什么结婚的时候要在凌晨去接新娘!!
潮汕人为什么总是在三更半夜接
经常听到有人吐槽潮汕人半夜接新娘,结婚的人累死,街坊领居被吵死。以至于网络上出现了这样的帖子······
男友是潮汕那边的,风俗是半夜接新娘的,不过他们在提亲的时候就说过风俗就按照广州这边的,可是可能后来婆婆看到我们一个朋友也是跟我们情况一样,但是是晚上接新娘,然后他们也决定这样了。我跟爸妈说过这件事情,他们说绝对不可以,说只有鬼才半夜出门,他们晚上是睡觉的,我和老公很难做怎么办?
我很纳闷怎么潮汕人娶媳妇都是晚上出门啊?他们那里的人就说是看了这个时辰就要按照这个时辰来出门 怎么都是晚上半夜出门啊 结婚本来就是好事 怎么搞得好像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大半夜才出门 有没有朋友能说说这个问题啊?
其实吧,潮汕人确实许多人是在半夜接新娘,这个环节在传统结婚程序中称为“迎亲”。
迎亲,是新郎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
那么,潮汕人为什么要执着地选择半夜迎亲呢?
旧时,结婚日迎亲的时刻,多避开白天,选择在日落之后或日出之前,这其实与古代礼制有关。在古籍中,婚姻常作“昏”。
《诗·北风·谷风》:“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汉班固《白虎通义·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仪礼·士昏礼》:“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固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
所谓“阳往而阴来”,指白昼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也指男(阳)往迎女(阴)到来。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婚姻礼制中的反映。
如果迎亲时刻不得不选在白天进行,旧例新娘要撑一把伞,谓“不见天”。
所以,潮汕人迎亲避开白天是对古风的沿袭,这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事物也要与时俱进,您觉得呢?
5. 光绪迎娶皇后为何要在半夜,而且还得先去向慈禧行礼
光绪深夜迎娶皇后入宫,去向慈禧行礼,其实就跟我们现代人迎亲前跟家里长辈打声招呼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除了送彩礼,其实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册立。那为显示皇上娶的不是一般的普通女子,那在迎娶前就会将她册立为皇后,这个通常在送彩后,就会进行册立仪式。皇帝会派个册立使到皇后娘家进行册立,并将皇后的金印、金印交给皇后,这些仪式完成后,皇后就可以坐着“凤舆”到皇宫,跟皇帝入洞房了。
6. 古人会婚假之事有哪些讲究为什么迎亲会在黄昏后呢
婚宴与出世、成年人、丧礼是我们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儿,其创建在周朝,发展趋势在春秋时期。与当代婚宴的温暖烂漫对比,古代婚礼不但有详细认真细致的礼仪知识,更有一套持续上千年的婚娶文化艺术。
黄昏完婚较为贴近新婚之夜,尤其是清朝,在洞房花烛以前,新郎官一般都需要先动向客人端酒,并且去接亲也需要必须相当长的时长,因此在黄昏办婚礼,是再好不过了!夜里办婚礼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婚嫁习俗。据很多的历史文献记述,古时候,我国婚娶轿子娶婚全是在傍晚之后,就连《白虎通》都说:“婚者,谓傍晚时施礼,谓之婚。”含意也就是说在傍晚时极昼极夜,阳阴相配之刻,是完婚的最佳时间。
7. 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为什么会选择在黄昏举办婚礼
自古以来,婚姻大事在人的一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不管是古代的时候还是现在的时候,人们都是格外重视这一件事情的,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流传下来很多关于婚姻的习俗,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婚姻习俗是非常繁多的,哪怕是到了如今思想开放的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被摒弃掉了,但是在婚姻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礼仪存在。举办婚礼也是要讲究各种规矩的,就算是不相信迷信的年轻人,也得老老实实的照办,主要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相比现代人而言,古人是非常封建迷信的,那么在迷信的古代,为何古人喜欢在黄昏举办婚礼呢?在我们如今看来,黄昏是一个不怎么吉利的时辰,这让很多人疑惑,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后,赞叹古人的做法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