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结婚拜堂选择晚上
‘壹’ 农村不能理解的婚礼风俗有什么
1、新娘子离开家时姑姑,嫂子不能送
在农村许多地方新娘子离开家门的时候,姑姑、嫂子不能送。因为“姑”同音“孤”,“嫂”同音“扫”若是送亲对新人不吉利。虽然这样的说法毫无根据,但是人们也会自己注意避免这些。
2、喜冲喜
农村更注重“吉日”的选择,在结婚的时候也都会挑一个好日子。这往往赶巧也会碰到他人结婚,这就是所谓的“喜冲喜”。认为这会彼此抵消各自的福分,这时候会向对方扔个红手绢饰品或者硬币等小物品,有的地方还会放鞭炮。问过村子里面的老人才知道,这是双方互相的祝贺。
3、孕妇不参加婚礼
在农村孕妇一般都禁止参加婚礼的,甚至有的地方还有,”新娘见到孕妈妈,一辈子生活不顺利”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为了孕妇考虑,结婚的地方场面比较混乱,也怕孕妇不注意发生一些危险。另外小孩在结婚的时候也要尽量的约束,在别人的婚礼上哭也被认为不吉利。
4、拜堂都是在晚上
农村仍然保留这拜天地这样的习俗,而且在拜天地的时候不能看见太阳。和电视演的不一样,在拜天地的时候很神秘,一般都会选择在半夜十二点左右,而且也不会让外人参与。
5、蜜月不串门
在农村一般人都对蜜月的新年有忌讳的心理,为此有的地方也有“蜜月不串门”一说。认为这对别人不吉利,尤其是有老人在的亲友家,更是要主要不能在蜜月里去拜访,只到一个月以后才没事。具体什么原因也没有人能说清,只是都这样遵守。
‘贰’ 古人为什么要在傍晚举行婚礼
在原始社会群婚制度逐渐向对偶婚转化的阶段,获取配偶常用抢亲方式,抢亲多会选择夜晚,所以构成了早期昏礼在黄昏之后举行的初始因素。
到了殷商时期,昏礼这个名词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并反映在了甲骨文中。”王辉介绍,周礼文献《仪礼士昏礼》中明确了“昏礼”二字与婚礼仪式的内容,“经过了华夏文明的漫长发展,黄昏之礼有了更为丰富积极的含义,最终构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婚礼名词由来”。
(2)为什么农村结婚拜堂选择晚上扩展阅读:
“婚礼”原来叫“昏礼”,来源于婚姻缔结仪式举行于黄昏之际,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当然这种解释也是在婚礼仪式完善后的一种附会”。
“真正讲求细节的汉婚礼用汉礼文化诠释婚姻结合。服装道具置景等婚礼必要元素筹备细致用心,更为接近传统的婚礼仪式形态。当然细节上传承与复古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会结合今天的客观条件进行变通。
‘叁’ 农村不能理解的婚礼风俗
结婚时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其观念还比较传统,所以特别在意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是,有些习惯是是又太过于守旧,很重的封建迷信的色彩,有一些风俗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则会让人大吃一惊。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关于农村地区的一些风俗习惯 ,让大家知道关于农村一些不能理解的结婚风俗和结婚禁忌。
1、新娘子离开家时姑姑,嫂子不能送
在农村许多地方新娘子离开家门的时候,姑姑、嫂子不能送。因为“姑”同音“孤”,“嫂”同音“扫”若是送亲对新人不吉利。虽然这样的说法毫无根据,但是人们也会自己注意避免这些。
2、喜冲喜
农村更注重“吉日”的选择,在结婚的时候也都会挑一个好日子。这往往赶巧也会碰到他人结婚,这就是所谓的“喜冲喜”。认为这会彼此抵消各自的福分,这时候会向对方扔个红手绢饰品或者硬币等小物品,有的地方还会放鞭炮。问过村子里面的老人才知道,这是双方互相的祝贺。
3、孕妇不参加婚礼
在农村孕妇一般都禁止参加婚礼的,甚至有的地方还有,”新娘见到孕妈妈,一辈子生活不顺利”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为了孕妇考虑,结婚的地方场面比较混乱,也怕孕妇不注意发生一些危险。另外小孩在结婚的时候也要尽量的约束,在别人的婚礼上哭也被认为不吉利。
4、拜堂都是在晚上
农村仍然保留这拜天地这样的习俗,而且在拜天地的时候不能看见太阳。和电视演的不一样,在拜天地的时候很神秘,一般都会选择在半夜十二点左右,而且也不会让外人参与。
5、蜜月不串门
在农村一般人都对蜜月的新年有忌讳的心理,为此有的地方也有“蜜月不串门”一说。认为这对别人不吉利,尤其是有老人在的亲友家,更是要主要不能在蜜月里去拜访,只到一个月以后才没事。具体什么原因也没有人能说清,只是都这样遵守。
农村保留着传统风俗,随着发展许多看起来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入乡随俗,就算感到反感也不能触犯别人的禁忌的事情。
6、新娘出嫁这天,脚不能沾娘家地:新娘出嫁的当天 脚不能沾娘家地,也就是说脚不能沾到土,所以才有上花轿必须由哥哥或者弟弟抱上去的情况出现。
7、抓一把娘家土:很多地方都有在抓一把娘家土带到老公家的做法;因为在封建时代,回娘家不像现在这么随意,可能很长时间才能回一次,所以也算是个念想,当然还有说带回婆家种地撒上去期待年年丰收的寓意。
8、出嫁当天娘家人哭送的风俗:就是新娘出嫁当天,新娘家人哭哭滴滴的送新娘的风俗,寓意是以后到婆家要好好做人,过去要吃苦等等,也有舍不得的意思在里面。
9、新娘必须饿肚子:就是说当天新娘是不能吃娘家饭,只能等到婆家人接回去到老公家才能吃。
10、新郎接亲只能穿旧衣:到丈母娘家接亲,新郎只能穿着旧衣服去,回到家才可以换新衣拜堂;尴尬的是很多时候客人都不认识谁是新郎,哈哈,本是人生最得意时,很多新郎表示不能理解。
‘肆’ 古人的婚礼为什么都在傍晚举行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黄昏时候有何特殊意义呢?古人常以阴阳解释天地万物,而黄昏时刻正是阴阳交替之际。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
婚礼的程序极为繁杂,仪式感十足,因此显得极为隆重。对婚礼仪式的行为程序、言语及相关物品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而在其中,规定了所谓的“六礼”,垂范三千年,影响至今。
‘伍’ 时辰很重要,古代结婚为什么都是选择在晚上
因为晚上一般都是吉时,尤其是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辰,新人结婚代表的是幸福满满。
‘陆’ 古人的婚礼常会选择在傍晚,这是有什么含义吗
古人结婚为什么要在傍晚举行,这其实和最初的婚礼形式、和《周易》中的一些阴阳学说有关系。
根据《白虎通义》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结婚的“婚”字,最初是没有女字旁的,这里的“昏“”其实并不是因为头昏才结婚,而是指时间是黄昏。
这一点上,也和《周易》的阴阳观念一致。
除了时间点外,古人还会看结婚的日子,即使是现代人结婚,还会有人结合夫妻双方的八字,算一个好日子结婚。
而古人也是如此,他们通常会将结婚的日子选在“阴阳不将”之日。那么,什么是“阴阳不将”之日?
“阴阳不将”指的是阴阳没有冲突,古人说“干为阳当居于前,支为阴当从其后,是夫唱妇随之理”,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是“阴阳不将”,那就意味着这二人成亲后,将会出现关系不和谐,相互为敌的情况。
‘柒’ 如今办婚礼都在中午,为什么古人结婚却选在晚上
如今办婚礼都在中午,为什么古人结婚却选在晚上?在现如今这个社会,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老话:婚姻是终身大事,不能儿戏!我们中国人结婚一向都非常讲究良辰吉日,我们现代人在结婚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在上午举办婚礼,所以一大早就要赶着去娶亲。其实古代人也是非常看重婚姻的,但是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发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古代人的婚礼都是在傍晚举行的。白天明明有那么多的时间,古代的婚礼为什么会选择在晚上呢?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晚上举行婚礼是华夏民族几千年一直以来的传统婚礼习俗。有很多生活在南方的人,现如今还遵守着晚上结婚的传统婚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对婚礼重视的心都是一样的。
‘捌’ 为什么潮汕地区大部分人选择在晚上结婚
潮汕地区大多数人为什么选择晚上结婚?这与中国古代习俗有关。
关于“婚”字,《说文解字》云:“婚,妇嫁也。礼,娶妇以昏时。”昏时,意指太阳已经落下,即夜幕降临的黄昏时候。
娶妇以昏时,源于母系氏族 社会 ,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度,女子一般生活在自己的娘家,以维系母系的完整。
随着 社会 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地位不断提高,父权形成后,为保证父系的延续,男子势必改变男婚与女方的状况,要求女子从夫而居,这种新潮当然遭到了妇女的反抗。男子就只能用武力解决,于是有了抢婚习俗。为了便于逃遁,当然得乘天黑时下手。
抢婚风俗形成后,“妻”、“娶”二字含义,就成为这种婚姻方式的见证。
现在,有些少数民族,如瑶族、彝族、苗族、哈尼族等,迎娶新娘都有选择在天亮之前或者天黑时的习俗,有的还得背上新娘佯装跑的样子,这些都留有古代抢婚习俗的痕迹。
据考证,潮汕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潮汕的先民属大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入潮汉人和土着长期和睦相处,逐渐融合。现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汉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来的汉族后裔客家人。因此,保持“娶妇以昏时”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当然也表明,潮汕文化得到相对完整的保护和传承。
有统计表明,2018年,潮汕离婚率为0.65%,成为全国离婚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原因之一,就与潮汕延续的传统习俗有关,如保持不外娶,不外嫁,男主外,女主内的习俗的背后,就是免除了生活差异和文化差异,从而铸就婚姻的和谐。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作为一个已婚潮州人,来简单说说个人一点点看法。
为何会选择在晚上结婚,首先个人愚见是跟地方生活习俗有关。潮人称男人为打端口(打捕),女人则称为姿娘(煮粮)。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从前男人负责外出打腊(捕捉食物)而女性则负责煮粮食。打腊捕食一般都在日间进行,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间是悠闲时光,大家都有空闲,适合参加宴会。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也不难。
新郎上午刚结婚,下午就外出去干活加班。或者今天结婚晚上外出去值夜班,新娘肯定会说这合适吗?这夜班肯定要在洞房里值哎。
其次原因还有,不少潮州人会说,是看时择日选择。当然这也是其中理由,结婚事仪也是十分讲究。
新郎去接新娘时,须带红伞给新娘遮头,意为积阴德。白天不管阴晴,总比晚上光线强吧。论遮阴,还是晚上为宜。
还有以前新娘坐轿,讲究不到夫家不能停轿,停了视为不吉。白天车水马龙,为防万一,选择晚上出嫁也是极好的。
当然也并非全部都是晚上结婚,个别情况是白天结婚的。但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必须夜黑风高时进行的。潮州人俗称"走贼日"。顾名思义,是出了名的"偷偷摸摸"出嫁。这种原因是因为夫家有长辈命将归西,在长辈寿终正止之前,完成一个“阖家团圆"的愿望,所以需在夜间进行。
上述几个方面,本人愚见是潮汕地区选择在晚上结婚的一些原因。如果各位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
哈哈,当然是开玩笑的。潮汕晚上结婚,来源于当地的民俗。其实在广东还有很多地区都是如此。
这与广东的独特地形有关,这里以丘陵、台地为主,沿海部分地区为平原。也就是说山比较多。
古时候不像现在交通方便,走亲戚大部分人都只能靠双腿来赶路,像电视剧里动不动就骑马、骑骡子赶山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以前这都是作为家中劳动力的存在,除了劳作一般是舍不得用在其他地方的。
哪怕到了现在条件这么好,很多山区的 旅游 景区会有骑马或者骑骡子的服务,这多是当地村民提供的。一般把骑着马的客人送上山后,他们都是牵着下山回家的,我有次好奇问他们,自己骑下去不更舒服吗?他们只回答了我三个字:“舍不得”。也许这种心情只有苦过的老百姓才懂吧。
在云贵高原的时候,听当地老人讲以前亲戚有什么事必须去的话,一般都是提前半个月出发,有时候运气不好,晚上在垭口遇到恶劣天气,丢命都有可能。
古时候不像我们现在,到处都是宾馆,只要来了住宿都安排好好的,很多人都得当天赶回去,再一个因为地里还有活要干,也不敢待太久。哪怕在广东都是以低山为主,宾客早晨出发也得晚上才能到。那边不只是晚上结婚,接亲也是在晚上。所以广东晚上结婚主要还是因为地形因素。
其实原来我们这里也都是晚上举行婚礼,否则怎么有送入洞房一说,不过后来随着大家工作时间的问题,慢慢改为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中午举行了
我们潮汕地区的婚姻嫁娶,是严格遵守古制的,择吉日良辰,伴娘必须在新郎家过夜,代表娘家守护新娘,陪伴人生成长的重要一程,按照规定,在夫家正常生活后,伴娘根据情况回娘家复命,潮汕人俗语"生无人,死有人"。正常婚姻生活中,或许两家走动较少。一旦女方生命终结。娘家人未检验合格过关,是不允许盖棺的,以防女方曾受到伤害死亡。此规定非常严格传统。
为什么潮汕地区大部人选择在晚上结婚呢?个人认为这跟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有关。潮汕人都把结婚叫做成亲,在结婚这件事上潮汕人可以说讲究的礼节还是很多的。什么时辰迎亲?什么时辰拜堂?什么时辰进洞房?这些东西一点都不能马虎。都要按一个程序来操办的,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在晚上结婚。不然怎叫“洞房花烛夜”呢?古人结婚一般也选择在晚上举行。据史料《白虎通》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一般说大多数人都是“上午接亲,晚上拜堂”。而潮汕人迎娶新娘一般都是在黄昏前后(古今迎亲的方式不同,古是乘轿骑马的,现代是坐轿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还有就是双方是否同城?不同地区的婚姻,其迎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为“结婚与黄昏”中“婚、昏”同音。证实了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佐证,也说明女人在黄昏结婚后改变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傍晚结婚比较接近洞房花烛夜的意思,特别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烛夜之前,男人要向宾客敬酒就要耗费一些时间,而且接新娘行大礼也都要耗费时间。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时间,晚了不行,早也不好。不过,由于现代人一些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有些人化繁为简。结婚成亲由单位举办或者 旅游 成亲,那么结婚形式上也有改变。还有一部分人结婚形式西洋化了,因而没有那么传统了,一大早迎亲过门的也有。另有一些是回避一些忌讳,夜里迎亲的也有(潮汕的城市与乡村在习俗与礼节上也有区别的,就别说其他地区了。潮汕地区有人拜神,有人吃教,有人无信仰…这些也造成结婚形式上的不同)。
个人观点是:“洞房花烛夜”是“婚”与“昏”关联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潮汕人传统观念较强以及相对较为迷信守旧,因此晚上结婚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八卦等有关。而现代人的观念已跟古代农耕 社会 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古代很多习俗是按农耕文化来办的,在城市很难以之相同)。也因此有一些在城市居住的进步家庭有新思潮、新风气,造成婚姻观念的不同以及结婚形式上的多元化(随着现代人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婚姻的增多。那么结婚形式上也有变动)。总之,潮汕人的结婚都会上选吉日吉时结婚的,也预祝新人们婚姻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潮汕有句谚语叫:男看落地时,也就出生时,女看出嫁日最为重要。出嫁必须择好男女双方日子,阴胎阳气不相冲,子食印财元神到位,特别女方生辰八字,更为重要。至于为什么晚上结婚,选好日子时间应该择从晚上子时起到上午午时为止,也就叫阳旺时有生气,来配合双方八字来择时,女方才能出嫁,超过午时到亥时会择日的先生都不会去甪,这就是本地风俗,也是中国历来择日传统!
这是地方风俗有关,我是潮汕人,大大部分人都是晚上结婚,一般都是子时为多(23:00一0100点)。
请亲和迎亲,请亲其实在行聘的时候就已经定好就等待那天的到来,迎亲那天整个流程也是非常复杂,首先要算好那个时辰,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凌晨左右,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最主要的程序为分钱米,吃半碗饭,安床,接新娘,吃五碗头,合房圆, 敬甜茶等,堪称最复杂的事情。
一般在晚上11点半左右来接新娘,选择在头个时辰子时,第二天中午喝喜酒,我们那里是这样!
‘玖’ 古代婚俗文化,为何古人流行晚上结婚
第一是因为婚等于昏,第二是因为白天有其他流程,第三自然就是因为洞房花烛夜啦!总之,绝大多数电视剧还会拍摄晚上结婚这一点,确实没有违背历史。
1.婚=昏?在古代,结婚有这样一种说法:男女在一起属于一阴一阳,二者相结合组成新的家庭那自然要等到阴阳相容之时。而一天之中也就傍晚黄昏时刻最为适合,再加上婚和昏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拜堂成亲的时间都是在黄昏。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比较封建,可是结婚挑吉利日子不也是现在不可缺少的流程嘛。古人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希望新人能够长长久久。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新人走完拜堂的流程和敬酒的流程就可以回房间了,新婚之夜自然是人生很重要的时刻。
‘拾’ 合肥人结婚为什么都是晚上举行
虽说农村的结婚很朴素,但是让人真正热闹的也是农村婚礼。农村的婚礼一般讲究些婚礼习俗,相对于城市婚礼更加迷信些。新人在结婚当天都会提前了解婚礼习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农村结婚习俗有哪些以及合肥农村地区的婚俗是什么?
最新农村结婚习俗有哪些 合肥农村地区的婚俗
农村结婚习俗1、定亲
在农村,如果未婚男子要是看上了哪家的姑娘,可以请当地的媒人到这个女生的家里去提媒,同时要备好礼给女方家送庚帖。如果女方及女方家人接受庚帖后,把两人的生辰八字交给先生进行推算,如果是相合的,那就可以正式定亲了。
农村结婚习俗2、择吉
接着就是可以开始选择结婚的良辰吉日,也时可以通过生辰八字进行推算,选好日子的同时用一张红纸把良辰吉日给写上,然后交由媒人送至女方家,如果女方及女方家人都无异议的话,那就可以着手准备婚事了。
农村结婚习俗3、迎亲
通常农村人结婚,都会在婚期的前一晚的12点,由男方前往女方家进行迎亲女方。迎亲时男方要准备好相关的礼金和结婚用品等等,否则女方及女方家人要是看不到男生家的诚意,可是会不太高兴及满意的。女生来到男方家,就要开始拜堂仪式了,三拜之后就是等次日婚礼当天了。
农村结婚习俗4、成亲
婚礼当天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成亲,而婚宴酒席一般都是安排在中午,婚宴酒席准备妥当到了中午12点,婚宴酒席正式开始,婚宴吃到一半时,新娘和新郎及家人,需要逐个向每桌的宾客一一敬酒以表感谢。
农村结婚习俗5、闹房
婚宴结束后,就是新人最关键的一步了,那就是闹洞房,通常都安排在晚上进行,由新人的一些兄弟姐妹,朋友们一起给新人热闹下,有的会准备一些小游戏刁难下新人,主要是让新人彼此增进感情之意。
合肥农村地区的婚俗
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
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红包等)。新郎进门后有个小礼节,带花或给新娘穿鞋之类。敬拜父母“改口”,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给红包,一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示万里挑一。
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