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控制桩间歇时间
① 什么是控制桩
控制桩: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在工程建设中用途越来越广泛。而不同的桩型特点亦有不同。
按承载性状分类
摩擦型桩
摩擦桩—— 荷载绝大部分由桩周围土的摩擦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 荷载主要由桩身摩擦力承担的桩。
端承型桩
端承桩 —— 荷载绝大部分由桩尖支承力来承担,而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摩擦端承桩 ——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的桩。
按施工方法分类
预制桩
钢桩
木桩
混凝土预制桩
灌注桩:钻孔灌桩、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
另外,成孔方式有:人工挖孔、机械挖孔(正循环回转法、反循环回转法、螺旋钻机成孔法、潜水钻机成孔法等)。
按桩的设置效应分类
非挤土桩:如钻(冲或挖)孔灌注桩及先钻孔后再打入的预制桩,因设置过程中清除孔中土体,桩周土不受排挤作 用,并可能向桩孔内移动,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桩侧摩阻力有所减小。
部分挤土桩:冲击成孔灌注桩、H型钢桩、开口钢管桩和开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在桩的设置过程中对桩周土体稍 有排挤作用,但土的强度荷变形性质变化不大。
挤土桩:实心的预制桩、下端封闭的管桩、木桩以及沉管灌注桩等在锤击和振动贯入过程中都要将桩位处的土体 大量排挤开,使土体结构严重扰动破坏,对土的强度及变形性质影响较大。
按桩的形成方法分类
打入桩:使用机械将预制的混凝土桩、木桩、钢板桩打入土层中,将土层挤密,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灌注桩: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形成端承桩或摩擦桩,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② 为什么桩基础要规定休止期
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
休止期:指的是由于做桩基的土质不明确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测验,这段时间就是休止。
③ 建筑施工中,“控制桩”是作什么用的
“控制桩”是指有关测绘部门给该建筑物指定的位置,一般给三个点。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根据控制桩的点,把点引到龙门桩上后就可以开始施工了。在施工前还是要复核一下具体尺寸,不能出错。
④ 如何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问题。
一、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底沉渣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等。这些内容的施工要求在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孔位偏差
陆上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挖坑法, 比较简单易行。在每次对孔位点进行钻进成孔之前都要对孔点进行复测,确保孔点准确;在护筒的埋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孔点相一致,同时要注意埋设深度与牢靠度。钻头对孔位应正确,钻头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宜控制在15㎜以内。
2、孔径偏差
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钻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钢筋前作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造成孔径偏差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施工操作不完善
护筒埋置太浅或周围未夯实,从而造成漏水冲刷桩孔;泥浆比重小,密度偏低,压力不够;遇松散沙层、流沙层没有控制钻进进度,钻进太快;施工提锤、下放钢筋笼碰撞孔壁。
(2)成孔钻具
在钻进成孔之前对钻杆进行垂直度检测,钻杆的弯曲与摆动,在钻进过程中就会造成扩孔,且随着桩深的增加,扩孔会随之增大,从而造成桩摩擦阻力的降低,因此钻孔过程中要经常对钻头、钻杆等机具进行检测。
(3)护壁泥浆质量
护壁泥浆性能指标是灌注桩施工中严格控制的指标,泥浆质量不好会造成孔底沉渣增厚、扩孔与塌孔等问题,因此在泥浆的制备时应选用高塑性的粘土,并根据钻进土层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3、孔径垂直度偏差
主要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钻机的稳定性进行控制,避免其倾斜,从而影响成孔的垂直度。
4、孔底沉渣厚度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清渣问题,无论采用正循环还是反循环清孔,彻底清渣是不可能的,而沉渣厚度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沉渣厚度控制上,要做到触测精确,严格把关。
二、清孔质量控制
钻孔达到一定深度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要进行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下列规定: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因此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并保持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1.25,含砂量≤8%,粘度≤289。
清孔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水头, 经常检测泥浆指标, 一旦达标, 迅速起钻。可用直径比设计桩径小5cm钢筋圆圈放入孔内验收桩径, 然后下钢筋笼, 尽可能缩短浇筑前的操作时间, 减少沉淀量。因下放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导管,清孔时需中断一段时间,故需进行二次清孔。
严禁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这将会极大地降低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 也容易因泥浆相对密度过大而造成夹泥或断桩。
三、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由于灌注混凝土工艺的特殊性,因此对混凝土性质及搅拌质量有特殊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应为18~22cm;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5mpa;混凝土初凝时间应满足整个浇筑过程,一般为3~4h,如果运输距离较远,应考虑加混凝剂。
浇筑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导管的埋深,《规范》要求在2~6m范围内。埋深过小会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泥浆卷入混凝土形成夹泥; 过大则使混凝土不易流出顶升, 还可造成桩外周的混凝土出现骨料离析和空洞, 减小桩的有效直径; 亦可造成近导管处混凝土面高,远导管处混凝土面低, 从而混凝土先顶升再水平扩散, 出现死角区, 使泥浆和混凝土混合物填实在死角区, 造成钢筋的握裹力不足。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首灌量要满足导管的下口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0.8m,从而保证将导管内的泥浆完全排除且防止其卷入混凝土中。
2、混凝土在灌注时,间歇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而且不能超过30分钟,每根桩整个灌注过程尽量控制在4~6小时之内,保证灌注质量。
3、灌注时孔内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宜控制为不小于2m/h,且导管提升速度与混凝土上升速度相一致,严格防止导管下口提出混凝土顶面。
4、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在1.5小时内灌注完毕,夏天由于高温天气宜在1小时内灌注完毕,否则要掺加缓凝剂。
5、为了保证桩顶标高以下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应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规定的高度。
四、成桩检验
灌注桩成桩后应按成桩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如低应变动测试验、单桩静载试验等等,以确定桩的完整性、承载力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⑤ 试桩为什么要有休止期
做桩基的土质不明确质量,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测验,这就是需要休止。
试桩分为设计试桩、施工前试桩、施工结束后试桩。(设计)试桩是建筑物在基础施工前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桩机选择。
所有工程在桩基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施工试桩,根据试桩报告进行质量评定及验收(施工结束后试桩)。
试桩简介
试桩是为了大范围的沉桩作业提供第一手的首次施工参数资料,包括有效桩长、入岩深度、沉渣、贯入度、桩焊接、承载力,一般在经验不足或重要工程要先设计试桩。
根据地质报告及当地经验,选定桩型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全面施工后随机抽取一定桩数进行动测及静载荷试验,验证桩身质量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不满足时要采取补强措施。
⑥ 为什么要控制接桩间歇时间
如果接桩时间过长,桩身与土体之间会粘接,造成压桩压力增大
⑦ 为什么上海灌注桩施工,桩间距不满足4D,要间隔36小时难道混凝土中凝后还会穿孔
混凝土在浇筑时是液体的,灌注桩的桩身较长。如果桩间距过小,且桩身下面的压强过大,可能会造成塌孔。
⑧ 为什么桩打不进去与打桩间歇时间过长有关系呢
如果是粘性土,间歇时间长一点就会变得打不动,如在砂层中则相反,表面好像打不动,但过点时间又能打下去。这是由于粘性土的涧滑作用,使桩容易打下,但一停下来土的粘结力就开始起作用,一久就打不动了。砂土正好相反,由于砂土中水的压力作用,使打桩的惯入度很小,但停一下,土中水的应力一消散就又易打桩些了。因此经常会出现同样的收锤惯入度,在有较深的粘土区的桩承载力很高,而穿越砂土区的桩承载力较低。所以我们打桩时在砂土区即使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了也要继续打直至设计深度。
⑨ 三轴搅拌桩施工期间间歇期有要求吗
注意水泥浆的配置、搅拌、过滤,控制提钻速度,实现均匀喷浆搅拌;每根桩都要严格定位,钻进时保证钻杆垂直度,尽最大可能保证帷幕桩的搭接咬合尺寸;控制相邻桩体的施工间隔时间不超过12h。
第二次复打时要保证至少0.5m以上的重叠,以防止发生断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