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回火保温时间长
1. 什么是回火燃气灶为什么会出现回火
回火是指火焰燃烧到燃烧器内部甚至风门处,而且常伴有“嗤嗤”“急急”燃烧声音;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就可能造成燃烧灶面或燃烧阀体。
出现回火的原因有二:
原因1、火孔堵。由于燃气不同程度的会有一些杂质(例如硫化物),燃气灶使用时间长了,火盖的火孔中便会有脏东西析出,使火孔变小,如果阵风或溢水压迫,造成火焰往后退,进而出现回火,为避免这种情况,使用一段时间要及时清理火孔。
原因2、燃烧器未盖严或风门处进风量较大时,也容易出现回火。
上次找恩益维修人员科普了,因此,当出现回火时,正确的处理程序是:
①观察火孔是否被堵,
②检查火盖放置是否到位,
③调节风门。
2. 正火和回火保温时间及升温降温速度怎么计算
正火加热的保温时间以透烧为原则,仪表到温后,按工件有效截面尺寸计算,一般1分钟/mm。正火冷却当然是空冷,在静止空气中单摆平放冷却至室温即可。
回火保温时间要分高中低温回火,高温回火保温时间,可按H=1+0.5n(小时)计算,其中n=D/100,D为工件有效截面尺寸(mm),如,为轴类件直径或板材厚度。
中低温回火,保温时间还要适当加长。
回火冷却,一般中小件可以空冷,但形状复杂容易形成残余应力的,应当随炉冷却到一定温度再空冷。高温回火要考虑二类回脆的影响,对二类回脆敏感的钢种,应当快冷,之后再加一次补充回火。
考虑保温时间和加热速度时,通常合金钢要比碳素钢加长些,高合金钢要更长。大型工件、形状复杂或截面变化较大的工件加热速度要慢。对于一般碳钢或低合金钢形状不复杂的中小型工件,按加热炉固有功率升温加热即可。
大致说来如此.希望能帮到你。
3. 回火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组织和性能有什么影响
过长和过短,对组织和性能或多或少会一定一定一定要适量为准
4. 四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的保温时间如何确定
1.淬火保温时间的确定:
热处理的加热时间分为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两个部分,工件的保温时间选择原则是奥氏体化转变充分,又不使晶粒粗大,常用经验公式计算。计算经验公式:
t=α×D×K
t—淬火加热保温时间,min/mm;
D—工件有效厚度,mm,这里以圆柱体作为依据,工件的有效厚度等于工件的直径;
α—加热系数,加热系数的运用前提:①指机械零件用的调质钢、高速钢和铸铁,加热炉型仅仅只有箱式炉、井式炉和盐浴炉;②这个加热公式对于≤3~5mm或>100mm的工件的加热适用性有影响;③对装炉总量没有考虑;
K—装炉系数
工件装炉时由于放置方法或排列不同,单件工件的受热条件不同,在使用经验公式时,增加了装炉系数来修正按单件有效厚度计算加热时间。
2.2 试回火。生产批量大时,应先用少量工件试回火,经检验合格后,再按原工艺成批回火。在井式炉和硝盐炉回火时也可以在出炉前15~30min取出一件检测硬度,并以此来确定是否需延长保温时间,即利用时间长短来保证回火后的硬度
回火炉回火保温时间确定
1 成批工件在井式回火炉中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2h,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3h,电烘箱低温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4h ,装炉量大时,时间要延长1倍左右
2 硝盐炉回火保温时间应大于45min
3 快速回火时间的确定应根据工艺试验定
4 回火炉油炉回火时间大于1.5h
5. 请教回火时间的长短和硬度的关系
一般文献提供的回火曲线大多表示1~2小时短时回火的结果。但对于大型工件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回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回火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回火后的硬度也将随着回火时间长短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热作模具钢SkD61淬火后用650℃回火1小时,硬度为47HRC,回火10小时,降为38HRC,回火75小时后则降为30HRC。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二次析出硬化型钢种,若用二次析出温度回火,则在达到某一时间后将因二次析出而硬化,如果进一步延长回火时间,则又开始软化。例如:同样的SkD61钢,淬火后用550℃回火1小时,硬度为52HRC,回火10小时硬度为53HRC,回火100小时后,则其硬度降为50HRC。
6. 回火温度应该是多少,保温多长时间
回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是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定义中所指的适当温度就是回火温度,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性能要求,回火温度是不一样的,具体的可以在热处理相关手册上查到。
7. 有的模具钢为什么要2次回火,2次回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还是用第一次一样温度吗
Cr12MoV、SKD11、D2、DC53、SKD61及高速钢等一类模具钢材当模具要求较高硬度时,均具有回火二次硬化的现象,所以,回火是模具钢淬火后不可缺少的后续工序。模具钢材回火温度的选取完全依据模具零件要求和力学性能而定。
回火以温度高低不同分为一般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工艺方法可以选择:
1.模具钢低温回火。一般为250℃以下。其目的是在尽可能保留高硬度条件下,低温回火的组织转变是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消除和降低模具钢淬火应力,淬火的组织应力得到部分缓解,其特点是可以保持淬火的高硬度;优点:回火后模具的色泽好,能保持真空淬火的白色(180℃以下),或转变成淡黄色(200~250℃);缺点:.内应力消除不完全,模具的脆性较大,比较适用于压应力工作状态的模具(如冲头、模芯等),一般需线切割或火花加工的模具不适用低温回火;保留较多的残余奥氏体,模具的尺寸稳定性稍差;回火时间长,交货较慢;要求高耐磨的冷作模具零件采用。
2.模具钢中温回火。一般为300~500℃,使淬火钢既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又有足够的韧性和塑性,受冲击的模具零件采用。
3.模具钢高温回火。一般为500~650℃之间或更高些。高温回火的组织转变为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同时回火马氏体中析出细密碳化物,使材料发生二次硬化,达到高硬度的要求,此时模具的残余应力较小;目的是调整模具钢的强韧性(既综合力学性能)使达到最佳的配合。作为模具钢预先热处理时,也为后续工序的表面淬火,渗氮等作组织准备,改善可加工性。此外。对某些高合金钢可获得二次硬化效果,提高硬度,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消除残留奥氏体。热作和塑料模具零件采用,目的是提高在模具工作温度下的韧性和耐磨性。
优点:组织转变较充分,内应力较小,所以一般大型的模板和需要线切割或电加工的模具都采用高温回火;尺寸稳定性及耐磨性均优于低温回火;回火时间较短;
缺点:色泽较差,不能保持真空淬火的本色,高温回火后一般为暗棕色或深蓝色,某些合金含量较低的材料还会出现薄薄的氧化皮层,因此高温回火不适用于已精加工的镜面模;
模具钢回火保温时间,原则是保温时间要充分,保温不足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需要两次或多次回火,在保温时间上宁长勿短。尤其是所谓的快速回火,单纯为缩短时间而损害质量,是不可取的。
通常规定最短不得少于1h。像余热回火(自回火),局部回火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可取。高速钢或高合金模具钢有二次硬化效应,必须反复回火2~4次。缓慢冷却效果更好,因为细微的二次碳化物在此过程中析出。
8. 关于回火温度高低以及时间长短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回火中,要谨慎对待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若是时间过长,或是回火温度过高,都可能造成奥氏体晶粒的异常增大,后续的冷却中有不能将其得以细化,这样势必会造成机械性能的不利面,在铁碳相图所标出的温度范围上下波动,将会比较保险些。
9. 正火和回火保温时间及升温降温速度怎么计算
正火加热的保温时间以透烧为原则,仪表到温后,按工件有效截面尺寸计算,一般1分钟/mm。正火冷却当然是空冷,在静止空气中单摆平放冷却至室温即可。
回火保温时间要分高中低温回火,高温回火保温时间,可按H=1+0.5n(小时)计算,其中n=D/100,D为工件有效截面尺寸(mm),如,为轴类件直径或板材厚度。
中低温回火,保温时间还要适当加长。
回火冷却,一般中小件可以空冷,但形状复杂容易形成残余应力的,应当随炉冷却到一定温度再空冷。高温回火要考虑二类回脆的影响,对二类回脆敏感的钢种,应当快冷,之后再加一次补充回火。
考虑保温时间和加热速度时,通常合金钢要比碳素钢加长些,高合金钢要更长。大型工件、形状复杂或截面变化较大的工件加热速度要慢。对于一般碳钢或低合金钢形状不复杂的中小型工件,按加热炉固有功率升温加热即可。
10. 为什么同一件锻件调质处理时,淬火和回火时的保温时间不一样
淬火是为了奥氏体化,有些钢只要奥氏体化结束就可以淬火;而回火是为了使马氏体充分分解,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