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导航给出的时间会长一点
1. 导航里面的时间为什么比实际的要长
这不一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基本不要相信导航计算的时间,如果你车子正在堵车,它计算的时间可能很长,如果此时路通畅了,实际时间就短了,反过来如果开始通畅,后来又堵了,就可能反之。
这种导航仪器的完善归功于葡萄牙导航员在发现时代的早期葡萄牙发现。最早知道如何制作和使用海洋星座的描述来自西班牙宇宙学家梅尔文·梅尔(Melvin Mel)的优点Cespedes的Arte de Navegar(导航艺术),出版于1551年,基于构建埃及金字塔的构建原理。
发展历史:
在欧洲中世纪的时期,航行被认为是七个机械艺术的一部分,其中没有一个被用于远洋开放的长途航行。波利尼西亚导航可能是开放海洋航行的最早形式,它是基于记录和观察记录在科学仪器,如马绍尔群岛海图波斯图。
早期的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利用星星的运动,天气,某些野生动物物种的位置,或波浪的大小来找到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的路径。
使用诸如水手星座之类的科学仪器的海上航行首先发生在中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虽然地平线星座是在希腊文化时期发明的,存在于古典古代和伊斯兰黄金时代,但是海洋星座的最大纪录是1295年以前的Majorcan天文学家Ramon Llull。
2. 高速300公里,为何导航预计要5个小时
正常情况下,高速300km是不需要开5个小时的,导航预估时间同样也不用那么久,但如果出现拥堵、修路等等特殊情况,预计时间就会延长不少。
高速限速不同,会影响导航预计时间首先,导航预估时间不是简单地就用距离来除以120就得到的,行驶的高速路段本身限速比较低,会造成预计时间偏长。
《智能城市》期刊上面有篇论文,《高速公路限速值调整交通工程论证指标研究》上面讲。
另外,不同高速有不同的限速,用的导航软件不同,预计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太抱怨这个东西。
3. 为什么导航总能算出精准抵达时间
导航能够精确的算出抵达的时间,因为导航运用了大数据的相应计算,大数据的计算,说的很是高大上,但实际上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总结出来人们交通的速度,这个区域的堵塞程度,然后估算距离,确定出一个大致的时间,上下不会差几分钟的时候。
大数据计算确实在生活中有了非常多的使用,导航只是其中之一,精准预测导航到达的时间,还有我们在购物软件上相应的推荐,我们会发现我们搜索了某些东西,然后接下来好几天全部都是搜索的这个东西,它就是利用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来给人推送这些东西,增加顾客购买成功的几率,增加成交量。
4. 手机导航近的线路,却时间长
主要是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地图数据更新慢慢,另外一个就是,软件功能问题。
建议使用网络地图,他的数据更新快。而且还有其他人分享的路径,还有吃住行都可以在上面,去预定,查询
5. 明明路上有时堵有时不堵,为什么导航每次都能算出精准时间
因为导航是依据道路的真实情况而进行设计的,所以它能够准确的根据路上的拥堵情况,进行计算。因为设计者已经对道路拥挤的真实情况做好了统计,并且精确的计算了道路拥挤,便畅通所需要的时间,所以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再发生类似的情况,系统也就会自动的给出精确的时间。
所以我们可以说导航之所以能够测试出道路拥挤的时间,是因为设计者不断的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试,是他们日日夜夜辛苦付出的结果,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反复循环,最终才帮助我们使用者准确的计算出道路拥挤的时间。同时这也是我们国家科学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国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进步的表现。
6. 300公里跑高速,为何导航预计时间要5个多小时
导航上的数据是固定的,但驾驶员的操作是灵活的,规定驾驶多长时间就要休息20分钟以上,有多少车主能够做到?导航是根据规定和路况等因素来决定行驶时间的,往往都会被实际驾驶通过交管部门的设备,包括路上实时监控,交通疏导信息等反馈回来的路上堵塞情况,预估出通过堵塞处所需时间.导航软件上还是有很多眼线的。 比如说高德的拥堵报告,数据就来自交管部门合作的浮动车。
20年之前还真能平均出100多来,2000年我在滨州到临沂上330公里,博莱高速刚通车,转京沪高速。我开帕萨特1.8T,330公里3个小时到,路上车真少,那时高速不拍照,虽然限速。除了您提到的导航预计时间高于理论到达时间外,还有导航预计时间小于理论到达时间的情况,显示两个小时到达,实际却用了三四个小时,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
7. 为什么百度地图GPS导航要花很长时间定位 高德和百度导航哪个更好用
定位时间长短是系统决定的,与应用无关
8. 手机高德导航怎么同一个目的地现在一看到达时间比原来多了一个多小时是高速路越修到达时间越长了
实时路况是根据当时的道路情况来动态算你的车速的,如果路况一般速度就会慢,时间自然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