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时间为什么晚于月出
⑴ 冬天到春天为什么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12月22日是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12月22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边长,黑夜开始缩短,因此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到3月21日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继续变长,黑夜继续变短。直到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北半球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
⑵ 上弦月 下线月 满月 新月 四种月相的月出时间和月落时间怎么看的
假定日出时间6点 日落时间18点
新月时 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方位 黄道经度相同 所以月出月落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一样 即6点月出 18点月落 12月亮在正南 但看不见
上弦月 月亮和太阳的黄道经度差90度 月出月落时间比日出日落时间晚6小时 即12点月出 24点月落 18点时月亮在正南
满月时 月亮和太阳在相反方位 黄道经度差180度 所以月出月落时间比日出日落时间晚12小时 即18点月出 次日6点月落 24点月亮在正南
下弦月 亮和太阳的黄道经度差270度 月出月落时间比日出日落时间晚18小时 即24点月出 次日12点月落 6点月亮在正南
⑶ 为什么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回答
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因此日出越来越早,日落越来越晚。
⑷ 月出日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每一天都会有月出日落,对于月食和日食的自然景观,人们更是赞叹。大自然就是这么美妙,月出日落也一样,是自然现象,那么,月出日落是什么意思呢?古代许多诗人都喜欢对月亮写诗,因为月亮是唯一联系远方亲人的途径,当诗人在望着月亮诉请的时候,远方的亲人也望着,就有隔空传话的意味,所以月亮在古代有着精神支柱的作用,不知道寄托了多少诗人的情感。而月亮之所以让人看到,是因为它在晚上反射了太阳的光,其实任何时候月亮都是存在的,只是白天太阳直射地面,盖着了月亮反射的光。月亮出现的时间也不是不确定的,有时早,傍晚4、5点就出现,日落的时间也一样,与季节有关,冬天日落时间早,6点就日落了,而夏天最迟晚上8点才日落,因为地球自转以及经纬度的差异,这个时间也有所不同。月出和日落同步的情况也是有的,称为日月同辉,相当壮观。
因此,月出日落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各个地方不同,同一个地方也不同。月出一般4、5点,日落一般6点。还会有日月同辉的现象。
⑸ 冬至前日落为什么变晚
冬至之后,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后。
冬至以后,日出日落时间具体变化如下:
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长,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后;南半球各地昼变短,日出时间推后,日落时间提前。
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出的时间最晚,然而事实上日出最晚的时间该是1月初。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时间并非在夏至时,而是在6月中旬。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
事实上,对于地球上除赤道与两极及其附近的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前,日落最晚的一天都在夏至之后,日落最早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前,日出最晚的一天都在冬至之后。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⑹ 为什么日出最晚日落最早不在冬至,日出最早日落最晚不在夏至
日落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上认为在北半球,冬至时日落的时间最早,日落最晚的时间在夏至时。
但是实际上,由于黄赤交角与地球椭圆轨道的影响,日落最早的时间不会落在冬至,而是在12月初;日落最晚的时间也不会落在夏至,而是在6月底。
即使在赤道地区,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在全年里亦会有少量的变更,而这些变化可以用日行迹表达,日出及日落的时间可以跟踪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此外,太阳光会因为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而产生折射,所以在太阳降至低于地平线后仍可看到太阳,这是每天日落时产生的错觉。
(6)日落时间为什么晚于月出扩展阅读
冬至,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四九”时段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数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
在历史发展中,各地的人们也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
⑺ 为什么日出最早的日期和日落最晚的日期不在同一天
这个现象是均时差引起的。
http://ke..com/view/1718143.htm
均时差可以理解为每天太阳到达正南的时间和地方时之差。均时差每天都在变化。
举个例子,夏至附近,由于均时差的变化,太阳到达正南的时间每天要延迟一些。也就是说,如果白昼长度不变的话,那每天的日出要推迟,日落也要推迟。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白昼时长在减少,这造成了日出推迟,日落提早。但刚过夏至的那几天,白昼时长增加的不多,不如上面均时差变化大,所以总的效应是日出在推迟,日落也在推迟,直到20天后,白昼时长增加造成的日落提早才抵掉了均时差造成的日落推迟,这时,总的效应表现为日出推迟,日落提早。也就是说,夏至过了20天后,日落时间才达到最晚。夏至之前同样的道理。
这个链接里也有详细说明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87031-1-1.html
⑻ 日落时间为什么晚于月出时间
当月球公转轨道和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白道与黄道之间夹角为零时,每逢望日会日落月出吗?
假设黄道与白道重合则有,每逢望日太阳的黄经与月球的黄经差为180度。如图1(北极上空俯视图)所示,此时可见月半球与夜半球重合,不可见月半球与昼半球重合。既可见月时间与夜长相等。月相不可见时间与昼长相同。似乎可以说日出入昼,日落入夜,也可以说成月出入夜,月落入昼。既日出月落,日落月出。
而事实上却不会.因为月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月球每日在白道上平均运行13°11′,因此当地球自转一周后,月球已经沿轨道向前运行了13°11′,而地球需要再转过13°11′(地球绕过这个角度所需的时间约是52.6分),月球中心才能第二次经过这一子午线。所以太阴日平均是24小时50分,比平太阳日长。太阴日与太阳日长度不同。也就是说月球的视运动速度与太阳的视运动速度不同。
如此一来,以A地为例:当月球与太阳分别位于上中天和下中天时,发生“日月相冲”,六小时后如图2,太阳向西运动90度到达D地,A地太阳刚好落下地平线(不考虑日、月面的视半径大小,下同),但由于月球视运动速度比太阳慢,月球的视运动角度还小于90度,没有到达B地,A地看不见月球,月亮无法在A地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月出时间要比日落时间推迟。
同理,位于晨线上的地点(D点),可看见“日出月落”现象,但不能看见“日落月出”现象;位于昏线上的地点(B点)可观看“日落月出”现象,不能看见“日出月落”现象.其他地区:当“日月相冲”时间小于当地日落时间时(C向东至B之间),月亮会在日落之后升起;当“日月相冲”时间大于当地日落时间时(B向东至C之间),月亮会在日落之前升起;当“日月相冲”时间小于当地日出时间时(C向东至D之间),月亮会在日出之后落下。当“日月相冲”时间大于当地日出时间时(D向东至C之间),月亮会在日出之前落下。
⑼ 同纬度日落时间相同,时间指当地时间,为什么西宁和北京纬度相似,但日落晚月亮升起时间就是日落时间吗
同一纬度任何2点的时间不同。比如夏季的山东省,北京时间19:40分,天黑了。这个时候陕西省不到19点,太阳很高。如果播报新闻,比如新疆,西藏的事件,就要说北京时间几点,当地时间几点,因为时间差太大了。
同一经度,时间相同。如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湖南都接近北京时间。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也可以参照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