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间为什么是24小时
① 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
00:00算作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个有法律规定的。
时间(Time)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
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球的运动规律:
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时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27.32日),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绕日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29.53天),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② 为什么一天只有24小时
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恒量,那么把它如何划分成小的时间单位都是可以的.
不过,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有它自己的方便性: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4份,这样便于人们安排时间.另外,时间的划分不论古今中外都与天文观测有关,而天文观测中又普遍把一周天划分成12等份,因此一天分12等分或24等分就很符合天象.
另外,尽管“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这是指在地面上观测同一颗恒星两次出现在同一个位置的时间,叫做“恒星日”.人们通常用的“日”却是两次正午太阳升到头顶的时间,是24小时!这个日是“太阳日”.
事实上,“小时”这个单位本来就是从观测到一天中等分出来的,指的是太阳日而非恒星日.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是由于太阳和恒星与地球距离不同造成的.太阳日符合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恒星日才表示了地球自转时间
③ 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
一天24小时主要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来确定的。
“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但是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地球本身还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为地球的一天。由于地球公转1周的同时自转365.2417周,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所以根据地球自转规律,算出一天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
为了方便计算及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科学界就人为地统一规定一天为24小时。这样每4年有一个闰年约增加1天,闰年是366天。
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
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在十二小时制中7点钟既可以指上午也可以指下午)。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这对于需要全天24小时运作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的时刻表和军队。
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例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即“2月3日24:00”)。
24时制在电脑领域中较易按时间顺序排列。十二时制的时间需要转换成24时制才能照正确顺序排列。例如上午12:30(00:30)若按字符顺序排列会被排在上午11:30(11:30)后。在英文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因为英文将区别上/下午的AM/PM写在最后,这会造成上/下午的时间在照字符排列时更进一步的被混在一起。
④ 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是按什么划分的
24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为24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
24时制在电脑领域中较易按时间顺序排列。十二时制的时间需要转换成24时制才能照正确顺序排列。
当使用二十四小时制,提及下午1:00(13:00)至下午/晚上11:59(23:59)时,大部分人都需略作思考,将之换算为十二小时制,才明白所指的时间,稍为不便,甚至可能换算错误而出现误会,例如误以为18:00为下午8:00(正确为下午6:00)。
(4)世界时间为什么是24小时扩展阅读:
24小时制的使用:
1、少数特殊情形,如日本的电视台深夜电视节目,特别是深夜动画,在预告该节目的播出时间时,有些会写为超过24小时制的时间,例如“水曜日(星期三) 26:30”,即为“木曜日(星期四)午前02:30”,以使收视用户不致混淆而错过收视时间。
2、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24小时
⑤ 时间为什么是24小时呢
时间:
在应用的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这种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⑥ 24小时怎么由来的,谁定得时间是24小时
中国从宋代以后,每个时辰又细分为“初”和“正”两部分,比如“子初”指的是 23:00 到午夜 0:00之间的一个“小时 (较小时辰)”,“子正”指的是午夜 0:00 到凌晨 1:00 之间的一个小时。
这个便携式的赤道日晷就是将正午到次日正午的时间按“初”和“正”分为 24 个时段,与现今时刻的制度是不谋而合的,“小时”之称也由此而来。 公元 1504 年,西洋人华耳 (walther) 发明了人们给地球划分了24个时区,这就是24时计时法的根本由来。
(6)世界时间为什么是24小时扩展阅读
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上下午计时法)】深夜12时(0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午前),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午后)。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单摆,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
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计时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材质、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等影响,稳定度不佳,须由天体(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周期来校正。
⑦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何人类把时间统一为24小时一天
时间其实是人类人为规定出来的一个概念,但是时间是真是存在的,我们把一天规定为24个小时,一个月规定为30天,一年规定为365天,这是人类规定的,但是不管你怎么去划分,实际上这个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要想太多想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时间是怎么来的,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时间是怎么运转的这些东西跟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没有联系,想这些东西只会让你想不开,因为你不可能想明白,你要是想明白的话,你就是优秀的物理学家了,我们之前几百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关于时间空间的研究的人也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人能说清楚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⑧ 为什么人类要把时间分为24小时。
因为地球自转一周会产生昼夜交替,即自转360°产生一个昼夜,为了方便计算全球的时间,规定为每一个小时自转经度经过15°,所以一天的时间久是360°/15°=24个小时。
一日划分为24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这样一日就有24×60=86400秒。这些时、分、秒都成了时间单位。
⑨ 为什么一天时间是24小时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需要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 睡眠的确切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着不同的内涵。最初法国学者认为:睡眠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后来人们认识了脑电活动,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而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现代医学大致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是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休息,有专门的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使能量得到贮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而适当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既是维护健康和体力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度生产能力的保证。我并不完全这么认为。 按照我的经验和理解,睡眠是指大脑为了将刺激和刺激联结分配固化给相应神经细胞(重整信息)的需要,把兴奋点(注意)暂且转移到原先兴奋强度较弱的神经细胞,并由那些神经细胞接管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而原先接受处理内外刺激并做出反应的兴奋度较高的神经细胞因防止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刺激联结相互干扰(信息过载),(也可以理解为生化能量有限而醒着时这些神经细胞以接受和处理刺激,创建和调用刺激联结为主,睡眠时以整理、过滤和固化刺激联结为主),必须大部分屏蔽内外刺激对这些神经细胞的作用的必要的生命过程。精神疲劳体现为待处理或固化的刺激联结过多,人本能的对刺激联结储存的不安、紧张和焦虑,睡眠起到消化这些刺激联结的作用,这就表现为缓解疲劳。而睡眠质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够或睡眠时间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联结的现象。嗜睡则是病态的过多过久屏蔽。这些都是神经控制不足的表现。在睡眠中由于主动性活动减弱,人的体力也得到相应恢复。 睡眠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通常发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们允许自己休息的时候。与觉醒状态相比较,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这时候看上去睡着的人是静止的,被动的,实际不然,如果在一个人睡眠时给他作脑电图,我们会发现,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间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归巢休息,但实际上所有的蜜蜂都在为酿造蜂蜜而通宵达旦地忙碌。 改善睡眠质量: 就和各人的饭量不一样,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能以睡眠时间长短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有充足的睡眠。只要醒后精力、旺盛,头脑敏捷,那就是睡好了。有的人睡眠质量很差,不是多梦就是早醒,这种睡眠就是很长,白天还是没精打采。 参考资料: 睡眠是大脑的机能 我们能够支配自己的睡眠 如果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哪么,睡眠也是人脑的机能。我们说话,走路,吃饭,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运动中枢的机能,我们感觉到冷、暧、疼、痒是我们大脑中特定的感觉中枢的机能。同样对于睡眠,仍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机能。睡眠不是像我们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被动过程,现在认为它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且被非常精确地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没有觉醒。但是人们至今并没有发现有一个固定的睡眠中枢。 睡眠机制和广泛的脑活动有关。人的中脑中存在一个结构叫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当然要比我们这个电脑网络复杂得多。如果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产生抑制,就进入了睡眠。而大脑皮层是我们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所以说睡眠是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如果睡眠发生,必定是我们想睡,如果我们不想睡,我们也可以控制住自己不睡,就像我们村上有一个家伙玩电脑游戏三天三夜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而不知疲劳。当然,大脑皮层对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控制能力各个人是不一样的,控制的失调,就产生了各种睡眠紊乱,如失眠。 睡着了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还会醒来,因为我们当然不会永远睡下去。那么,睡眠是怎么结束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生物钟,可能和一个叫松果体的神经核团有关,这是人体内的一个天然时钟,它以24小时为一周期,其精确度可达1%,每天的误差不超过5分钟,这就是许多人在闹钟响之前就醒来的原因。除了生物钟唤醒睡眠外,外界或内在的较强刺激也有同样的作用。如强光,强声,作用于内感受器而产生的尿意、便意,都能使人醒来。 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是大大不同的,平均大约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