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为什么不建议晚上读易经
A. 易经看懂的人都疯了,为什么读易经的人都疯了
看懂的人都疯了
《》这本书,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它的,它是古人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因为它晦涩难懂,神秘莫测,所以人们对它又爱又恨,甚至还有“学的都疯了”这种无稽之谈,可见这本书是真的高深。
可能大部分人对于的了解就只有这些了,对于《》其实本来有3本这件事都不知道。其实我们一下就知道,其实包括《连山》《归》《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不过在前几年,却有一位81岁的贵州的老人,说自己手中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他介绍他手正是失传3000年的两本中的一本——连山易。他是此书的第7代传人,每代人都要抄写一遍书后,将上套书祭祖,他手里的这本抄写于年间。
平时研究的专家们,一听这个消息,哪里还能坐得住。迅速的就赶到了贵州老人家,专家满脸地拿起《连山》翻阅,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
专家们看着上面的字,眼睛都直愣愣地说:这是什么字?
那些保留着这些水书的贵州老人们,也只是对水书的内容一知半解,再加上水书的传承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和手抄,其中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究了,所以,对这本书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的阶段。
不过为了能够证实这本书的真伪,专家还是没有放弃,请了很多的“水书先生”来翻译。
专家在水书先生的帮助下,研读发现《连山易》是上古神农代的一部“”,囊括了天文历法、农事。以动物、图画和各种号为表现形式,讲述了天象、历法知识,又在天文历法的基础上,推算出五行、天干地支及各种冲、克、刑、合的原理;
然后再根据这些原理来预测、指导现实中的各种活动,比如婚丧嫁娶、出行、经商等的“吉”或“凶”。
为了鉴定这本《连山易》是否是《》中的那本,专家请水书先生破译一只宋瓷注碗上号,水书先生按照《连山易》打卦,结果打出来的与的八卦图完全一致,出这是一只记录北宋兴衰的史志碗,而且出来的北宋史实与史载完全吻合。
水书《连山易》中的连山八卦图
至此,专家才确定,失传近两千年的《连山易》终于现世,最终,谢朝海老人把《连山》无偿上交,如今这本奇书在贵州省文化馆珍,3000年后,它终于真正“回家”了。
这本连山易,还没有完全翻译好,我们暂时还看不到,但是大家如果也想要领悟其中智慧,看现在广为流传的《》,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30岁那年,我在我的人生必读书单里,就加入了《》。
理由无它,只因一位读书极厉害的朋友告诉我:30岁后的人生,步步错不得,非常需要“运气”。
什么意思?
因为《》的真正是:通过选择的智慧,始终让自己 在赢面大的一边。
而《》中足足有64卦,每一卦就是一种人生剧本,你的每种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早就帮你推演完了。
你只需参考,始终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好。
人生一世,真的该好好读一读《》,去感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经常听到周围看的朋友说:古书文言文看不懂,解读得很无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等等。
所以大家要读,还是建议去读带有白话文译文版的《》,更好还带有配图,这样图文并茂更便于理解《》。
目前我看的这本就是带有白话文翻译的图解版,名叫《图解》。
它采用图文解读的方式,一一解读了《》中的每,将其深奥无智慧,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可以一探《》的古老智慧。
国学南怀瑾也曾说:千万别晚上读《》,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见其智慧的;
马云更多次公开推荐《》,并忍不住感叹“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书”只要56元,也就是两包烟钱,却可以学习到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让你受益终生!
想要学习的, 链接就可以购买了。
以上就是与看懂的人都疯了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为什么读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B. 为什么晚上不能读易经
不是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辟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不是说,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以把鬼赶跑,也不是《易经》一读,鬼神听到了就不安。
而是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就不能睡觉了。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想要去找答案,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找答案,发挥研究越没完,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
孔子看到《易经》的时候感叹,原来它不是讲算命的,而是讲天命的,这时候的孔子五十岁,所以孔子是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解《易经》做《易传》,发挥了干卦的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一种阳刚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刚毅坚韧。
老子虽然在《道德经》里没有提到干卦坤卦,但他提到了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把阴放到前面,阳放在后面,老子主张的阴柔,就来源于坤卦。
中华文化,阴阳中和,《易经》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的生命力。
“读《易经》到底有什么用呢?”
《易经》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它不是只对应一件事情,而是对应一类事情,其中每个卦每个爻都对应了三个点,第一这个时空点好还是不好,第二你应该怎么做,第三结果怎么样。
比如干卦,初九爻:潜龙勿用。
我们说小时候刚出生,儿童时代是初九,需要蓄积精力;
长大了企业刚刚开创,也是在初九,也要潜龙勿用,不要急着去做项目,而是要潜伏在那里,龙潜在水里是在找他的水,我们刚办了企业,要找到人脉、钱脉、资源,这不好像是我的水吗?
比如说我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去了一个新单位,不要着急施展自己的才华,需要潜伏在那,摸清情况,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这是最重要的。
这也正是《易经》的魅力,它教你从这件事推测到下一件事情,叫以类万物之情,推测出万事万物的情况。
利用阴阳的变化预测某件事情的趋势,做到快人一步。
当别人还在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乡'里,懂得变化的人就会提前做好应变的准备,面对危机和衰落也会有万全之策。
这或许就是易经八卦的意义。
《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很多人觉得《易经》这本书晦涩难懂。人们觉得它深奥,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探索它。
我读的是这本白话文图解版本《图解易经》,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使易经读起来更通俗有趣。
精美图解,本书采用现代图解手法,穿插多幅精美的手绘插图,文白对照,能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很多古人的智慧。
书中还有详尽的注释,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为你扫清所有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原着的精妙。
易经里可不仅只有深奥的大道理,还有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易经》是跨越时空才能留下的经典作品。实在不可不读。
C. 为什么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易经
南怀瑾是非常出名的佛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生在多个方面都非常有造诣,不只是佛学和国学,他穷尽一生想要去参透很多人生哲学,他阅卷无数,终成大师,但是身为佛学家的南怀瑾却劝诫众人不要轻易去佛学和易经,其实这是因为佛学的内容非常宽泛,而且学习佛学一定要诚心诚意,如果人只是想找一个精神寄托,那这样的人是不配进入佛学的,所以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
南怀瑾对于佛教来说,是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因为他一生都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宣扬国学佛学,让更多人知道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很多人对佛教非常感兴趣,也是因为南怀瑾。
D. 谁说的 晚上不看易经
我知道的是出自南怀瑾大师的《易经杂说》中,南师的意思是晚上看易经会让人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他还有一句话: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也是这个意思。
E. 为什么晚上不能看《易经》
不是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辟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不是说,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以把鬼赶跑,也不是《易经》一读,鬼神听到了就不安。
而是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就不能睡觉了。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想要去找答案,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寻找答案,发挥研究越没完,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
孔子看到《易经》的时候感叹,原来它不是讲算命的,而是讲天命的,这时候的孔子五十岁,所以孔子是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解《易经》做《易传》,发挥了干卦的精神,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一种阳刚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刚毅坚韧。
老子虽然在《道德经》里没有提到干卦坤卦,但他提到了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把阴放到前面,阳放在后面,老子主张的阴柔,就来源于坤卦。
中华文化,阴阳中和,《易经》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化的生命力。
“读《易经》到底有什么用呢?”
《易经》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它不是只对应一件事情,而是对应一类事情,其中每个卦每个爻都对应了三个点,第一这个时空点好还是不好,第二你应该怎么做,第三结果怎么样。
比如干卦,初九爻:潜龙勿用。
我们说小时候刚出生,儿童时代是初九,需要蓄积精力;
长大了企业刚刚开创,也是在初九,也要潜龙勿用,不要急着去做项目,而是要潜伏在那里,龙潜在水里是在找他的水,我们刚办了企业,要找到人脉、钱脉、资源,这不好像是我的水吗?
比如说我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去了一个新单位,不要着急施展自己的才华,需要潜伏在那,摸清情况,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这是最重要的。
这也正是《易经》的魅力,它教你从这件事推测到下一件事情,叫以类万物之情,推测出万事万物的情况。
利用阴阳的变化预测某件事情的趋势,做到快人一步。
当别人还在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乡'里,懂得变化的人就会提前做好应变的准备,面对危机和衰落也会有万全之策。
这或许就是易经八卦的意义。
《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很多人觉得《易经》这本书晦涩难懂。人们觉得它深奥,却又非常渴望了解它、探索它。
我读的是这本白话文图解版本《图解易经》,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使易经读起来更通俗有趣。
精美图解,本书采用现代图解手法,穿插多幅精美的手绘插图,文白对照,能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很多古人的智慧。
书中还有详尽的注释,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为你扫清所有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原着的精妙。
易经里可不仅只有深奥的大道理,还有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易经》是跨越时空才能留下的经典作品。实在不可不读。
F. 洁静精微之学的南怀瑾之论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重视。《礼记》的《五经解》这篇文章中,提到《易经》这门学问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据说这是孔子整理《易经》以后所作的结论,对《易经》的评语。“洁静精微”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含义却是很广。“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这一门学问,他心理的思想、情绪的变动,是非常清洁而宁静的。“精微”两字则是科学的,所以学《易》的人,要头脑非常冷静,我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晚上不要读《易经》。”他们不大相信,因为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而我却最喜欢夜里读《易经》,可是夜里一读,就完了。以后史也就不敢读了,因为夜间一读《易经》,一夜不能睡觉,越研究越没完,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同时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发现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的“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一个春天过去了都不知道的情景。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因为研究《易经》需要二个非常冷静的头脑,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洁静精微”,这是孔子对于《易经》的评价,有如此之严重。但是在《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怎么说呢?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就是一个“贼”字。学了《易经》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门左道,就贼头贼脑,鬼头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鹅毛扇,就扇起别人来造反。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历史上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创业时的“秘书长 ”,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足为将相。”不学《易经》的人,不能作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大将,推崇《易经》有如此的重要。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至少可以鼓励自己,对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书,到底画的是些什么名堂,非要弄个清楚不可。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么煞,就到街上买一个八卦回来,在门口一挂,好像就可以保险了,这中间窨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这种作用?《易经》的三原则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 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变易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种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变成迷信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迷信。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不易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理、象、数懂了这三个原则以后,还有三个法则要懂得,这三个法则就是我们手边的这部《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这些基本原则要先记住,才能研究《易经》,现在先解释这三个字。根据《易经》的观点看宇宙的万事万物 — 人生也好,情绪也好,思想也好……都有它的原则和道理。以我们现代的观念而言,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既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鋗;反过来说,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一定有它的安息。譬如这个录音带,是录音用的,它能录音,其中有很多理,录音带的样子、大小以及它还会放出声音,就是它的鋗;这卷录音带,若干分钟可以录完,有若干长,若干宽,这就是它的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数。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以“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象”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数”去解释《易经》。古代的人掐批量算,万事皆知,那就是了解了易数的缘故。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这是必然的过程,譬如我们举起桌上的茶杯,左右摇摆。这就是一个鋗;而左右摇摆了多少度,多少秒钟摇摆一次,就有它的数;为什么要摇摆,就有它的理 — 是我为了使大家更具体了解《易经》理、象、数的道理所做的动作。所以《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有理、象、数三种涵义在内。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涵了它的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象、数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我常常告诉同学,最好不要去钻研《易》这门学问,如果钻进去了,会同我一样,爬不出来,如果一定要学,也最好只学一半。如果真把《易经》学通了,做人就没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门了,因为《易》学通了,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于是不出门了,一步都懒得动了。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味道?何必去学?所以我说学《易》最好只学一半,觉得奥妙无穷,如黑夜摸路,眼前迷迷茫茫蛮有趣的;天完全这了走路,眼前有一个坑,会掉下致病,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不走了。可见学通了《易经》非常乏味,何必去学?话虽这么说,但学《易》真的通了,哪里还用来讲《易经》;我现在还来讲《易经》可见就是半吊子,还不通。像我这样不通的人,在这里吹这些东西,还可以帮助大家摸摸这条路;真通了《易》的人,也许还会来这里讲,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些人这样盲目太可怜了,他有眼睛,喜欢来带带路,也说不定。理论讲到这里,以下我们进行八卦的研究。神无方 易无体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国文化的神。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变是功能。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神无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易经》变化法则一样,周流不拘,并不在某一点上,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干卦“一爻初动”,这动从哪里来?答案是“神无方”。“而易无体”,所谓本体,是个抽象名词,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所谓“道”,也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没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则。试看宇宙的东西,变化无穷,气象的预测常常不准,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气象突变的地方拿不准。那么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如果说《易经》一定是讲某一范围的,那就犯了逻辑的错误,因为它明白告诉了我们“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的学问是变化无穷,说《易经》是艺术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也可以,因为“易无体”,不呆板,任何一个名称都可能。但是“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两句话,也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我们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腊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学悬想,把西方的东西都研究完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就发现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伟大。这两句话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我们提出来最早,《系辞》我们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易经》的第一卦 — 干卦。尽善尽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这是白话文,很简单,我们都看得清楚,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以后,对于文王所作干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的内涵所包括意义的解释。当时对于周文王所作这四个字的干卦卦辞,窨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人们不知道。前面我们了解,《象辞》属于科学的、《彖辞》偏重于人文思想。《象辞》和《彖辞》是同一时代产生或作用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也是问题。现在孔子在《文言》中对“元、亨、利、贞”四个字的解释,完全纳入人文思想的范围中,对于宇宙物理科学方面都不管,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开始。他对于“元”字,强调善的,善的思想,善的行为,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长,才够得上所谓元,这是代表万物的开始,但这是好的一面的开始,叫作“元”。亨则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来,成为好的集合,才够为鹿。利则要达到和的利,和在现代的观念是和平,怎样才能和平?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能相和吗?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最适宜的和,才能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没有利,乃至损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会损害到他,这种有损另外一人的利,并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义;这里的利,是两利,彼此间都有利,才够得上利。至于贞,则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团体中有干事,这个职务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桢干,中心就是贞。“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体,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这里再度引申一下,发挥上面的四点,这也就是儒家思想,孔子讲的人文文化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受了教育以后,要具备元、亨、利、贞四个字,才够得上作为一个人,亦即要养成“体仁足以长人”。自己的胸襟,内在爱人,才能够领导别人。“嘉会足以合礼”, 一切的嘉会,人与人之间相处很好,才能合礼。礼即是中国文化《礼记》中所标榜的社会,亦即是今日我们所标榜的康和利乐的社会,才能实现。“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具东西”的“东西”,是一个抽象名词。“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闪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现代西方来的文化,人都被物所左右了。“贞固足以干事”,养成内在坚贞,意志坚定,然后可以做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这是孔子的结论。孔子研究干卦,到这里完全拉到人文思想这方面来了,启发了后来的唐宋之后一般儒家研究《易经》的路线,没有走往象数方面去,没有向科学方面走了。下面的解释亦是在人文文化方面,但有报不同,我们也可以由此认识儒家、认识孔孟思想。
G. 为什么晚上不能读易经
为什么晚上不能读易经?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这句话是否时常听老人提及,有没有很耳熟的感觉。虽然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了将相的称谓,但是《易经》依旧被人们所追捧。它作为群经之首,是诸子百家的思想启蒙,也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一部巨着。
但是在民间,却有着这样的说法!
《易经》是神的东西,妖魔鬼怪都惧怕它。如果是重症病人,只需在床头放上一本《易经》即可,这些鬼怪就不敢近身。这样的说法十分玄幻,并没有科学依据,毕竟世上到底有没有鬼还是另一说。但不可否认,《易经》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定位。
既然是民间有流传,鬼怕《易经》,但是为何南怀瑾大师却告诫人们晚上不要读《易经》。假如真的有鬼的存在,那我们晚上读《易经》岂不是更安全,南师的这个说法就是在害人?还是说有别的......
有鬼只是一种猜测,老贾认为世上是没有鬼的,鬼只是人性丑恶所展现的一面。看下《搜神记》卷六【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就知道,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是所谓的人性。而南师说晚上不读《易经》其实和鬼怪之类的并没有关联,两者说的不是一种情况。
H.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
一般人不要学易经
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可辜负。但君子取之,须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财富尽占后,就能成为有福之人的。
诚然,佛学与《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能看尽人生百态,给人以智慧。要知道佛学和《易经》并不好驾驭,学习的门槛很高,也不是人人钻研它后就能“得道”的。
大师级人物南怀瑾也曾告诫年轻人,不要去深入钻研佛学与《易经》。
如“精神”般的佛学
佛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隋唐以后,佛学得以兴盛,并在中国落地生根了禅宗文化。唐代开始,佛学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每个部分。不光修行者们潜心佛法,文人雅士们也心向佛学,还成为了当时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潮流。
如今,有人把佛学当作“精神”慰藉心灵。人生无常,“苦味”是一道避免不了的味道。任何欢乐都无法永恒,生命因此也免不了陷入失望、痛苦之中。学习佛学可以“消化”苦味。故而,对佛学趋之若鹜者众多。
玄而又玄的《易经》
《易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毋容置疑。对于选一本书代表中国文化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不会是《论语》,也不会是《道德经》,而会是《易经》。
有人说,即便你畅读世间万本书,还不如读懂《易经》。又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哲学之中的哲学,智慧之中的智慧。又有人说,《易经》内潜藏着大道之源,读后人的思想境界不一般。
确实有很多 和名人都支持这样的观点。古往今来的成事者,都会读《易经》,因为读懂了《易经》,犹如读懂了人间更高级的为人处世之道。
孔子曾说,读懂了《易经》,人生就能远离重大错误。曾国藩曾说,读懂《易经》就如同获取了安身立命的技能。马爸爸曾说,身在职场,《易经》是职场的“葵花宝典”,读一读受益终身,自己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因为读《易经》比他人读得早些而已。
但在一般人眼中,提到《易经》就会联想到八卦。说起八卦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京剧中那些穿着八卦道袍、手摇鹅毛扇的角色,他们能对地下事了然于胸,天上事知晓一半。如此,《易经》又有了一份神秘色彩。
大师的告诫
佛学、《易经》如此地好,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深入学习一番?南怀瑾大师却给出了相反的说法。他认为,年轻人不要去钻研佛学与《易经》。
南怀瑾大师的意见和建议靠谱吗?南怀瑾能被尊称为“大师”,是有一定原因的,他是一个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的大人物,他还曾被人称为当代的“通天教主”。南怀瑾大师自己对佛学、易学研究得很投入,为何会告诫青年人轻易不要去钻研佛学和《易经》呢?
在南怀瑾大师看来,学习佛学和《易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适合。有两类人可以尝试,一种是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另外一种是完全没有读过书的人。
南怀瑾大师认为,处于中间智慧的普通人,更好有自知之明,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学习佛学和《易经》。好奇会害死猫。如果涉猎佛学和《易经》学习的话,千万要记得研究一半即可,钻研不到底反而是对自己的保护。佛学和《易经》这两门学问钻研到底了,人也就是废柴一个了。
不要钻研佛学与《易经》的原因
南怀瑾大师不推崇年轻钻研佛学,一则是因为佛学研习太耗时间。佛学学问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浩如烟海。它们犹如百货店,里面的东西齐全。但真要学懂弄通的话,很费时间。而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也很宝贵,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留给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二则佛学和不好学。放眼望去,近代中国着名的佛学研究者,那是少之又少。研究佛学需要智慧超群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悟得懂、悟得通。
三则佛学学习并不简单,需要有看空看淡的高深境界。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让自己境界如此高,为人处世懂得善有善报的道理已经受用一生了,在日常生活做到言善、行善、心善,一生已是圆满,不需要如苦行僧一般。
人活一世,如果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处理好各种关系,其实比每天都静心修禅、烧香拜佛都有用。只要做到身正,一切就都能坦然面对,年老时回望自己的一生也就无悔了。
南怀瑾大师告诫年轻人不要钻研《易经》,一则是因为《易经》是本很有“魅力”的书,会让人忘了时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怀瑾大师用自己亲身体验告诫年轻人不要学习《易经》,尤其不要晚上学习《易经》。这并不是因为《易经》可以驱鬼神。也许你会听到老前辈说《易经》可以用于避邪,妖魔鬼怪都对《易经》敬而远之。甚至有的说,要是人患了重病,在枕边放上《易经》的话,就能把病魔鬼怪赶跑。
而南怀瑾大师在晚上读《易经》,却让自己陷入一夜睡不着的兴奋之中。他在夜间读《易经》,会被《易经》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所吸引,刚解开一个疑惑后,同时又会冒出一个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研究下去,人毫无睡意,在不知不觉中就天亮了。
所以,南怀瑾大师会发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的感慨。青年人如果要钻研《易经》,就会夜夜失眠。这样很伤神,对于大好年华的青年人来说,长期钻研《易经》非但不能让其青春焕发,还能让其染上暮气沉沉之症。
二则是因为《易经》钻研需要大智慧。《易经》是群经之首,能让人“着迷”,陷入其中而不知。中国所有的哲学,都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
那么钻研《易经》,就得准备好一流的智慧,不仅要具有辩证法思想,还要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不然的话,就如菜鸟练习功夫,会走火入魔。智慧不够的人士,可能会把《易经》研究偏了,肤浅地认为《易经》等同于算命、八卦,以为自己窥探到了玄乎的“天机”。
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学习的过程还会牵涉个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则《易经》包罗万象,涉及领域十分庞大。钻研它就要准备好一辈子的功夫,但可能结果是终其一生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彻。南怀瑾这样的大师,也坦言自己也只是学会可一半而已。
璀璨的文化放在那里,是吸引人。但文化习得不是易事。在决定学习佛学和《易经》前,要对自己有充分的预判,不能高估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决定是不是“入门”。盲目被佛学和《易经》身上的光环所吸引而学习的话,只会让自己越学越“废”。
为人更要如此,要懂得适可而止,做事则须量力而行。活着,千万不要和别人盲目攀比,每个人都每个人的不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活在当下自己的角色中,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如果一味地、无节制地攀比,对自己提出一些不自量的要求,只会是自己为难自己,最终让自己身心疲惫罢了。
以上就是与一般人不要学易经相关内容,是关于南怀瑾的分享。看完易经读懂的人都疯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I. 易经怎么解读穷
一个家庭为何会一直“穷”?《易经》中这3句话揭露了最根本原因
冯友兰教授之所说:“《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评价中国的《易经》: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
着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晚上的时候千万别读《易经》,因为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中国最着名的建筑之一,故宫,它的设计思路其实就是参照了《易经》中的卦理,这才使得这座气势恢宏的宫殿,在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后,依旧不减当年的气派。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只有读懂了《易经》,才能读懂为人处世之道。
提起《易经》,不少人都认为它是封建迷信,但是它却讲的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个循环规律的,从易经来分析,带你认识这个规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有趣。
而且不仅仅是世界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
就像是有的人运气一直都不是很好,但是忽然间在某一天,运气就好起来了,这就是《易经》的奇妙之处,万事都有规律,万事都是遵循阴阳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