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迁徙的时间地点和为什么
1. 帝企鹅为什么要迁徙
帝企鹅迁徙是为了交配。3月间,南极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帝企鹅也准备开始步行数百英里到冰地荒原漫长的旅行,因为交配季节即将开始。
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120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帝企鹅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
2. 企鹅迁徙吗怎样迁徙的
南极的企鹅的迁徙场面非常壮观,而且是每年一次共同迁徙,两次分别移动(雌性一次,雄性一次)。
帝皇企鹅每年交配的季节会回到他们的共同出生地(冰盖地区),然后产下后带。产蛋后先由雄性企鹅集体出动,一起到有开阔水域的地方寻找食物,期间雌性企鹅负责孵化。等雄性企鹅回来时(要几个月的时间),小企鹅也全部出壳了,再由雌性企鹅一起出去到开阔水域找吃的。
在雌企鹅孵蛋的过程里她们不吃不喝,精心照顾他们的蛋宝宝,大家挤在一起共同对抗暴风雪。
你要是对这方面赶兴趣的话,我可以推荐一个电影给你,都是纪录片,看完后你会很震惊的!
《帝企鹅日记》和]《企鹅宝贝—南极的旅程》是其中比较经典的,后一部还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3. 企鹅为什么生活在南极而不在北极北极熊为什么生活在北极而不在南极
实际上,很久以前,北极地区曾经生存过一种企鹅,只是现在灭绝了。这种企鹅,人称“北极大企鹅”,身高60厘米,头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着夜礼服的外国绅士。它们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海流地区,以及所有北极和亚北极的岛屿上.最多时,数量曾达几百万只。
大约1000年前,北欧海盗发现了大企鹅。从此,大企鹅的厄运来临。特别是16世纪后,北极探险热兴起,大企鹅成了探险家、航海者及土着居民竞相捕杀的对象。长时间的狂捕滥杀,导致北极大企鹅彻底灭绝
如今在南极一带生活的企鹅,其祖先管鼻类动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区域发展起来的。科学家推测,它们不继续向北挺进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鹅忍受不了热带的暖水。它们分布范围的最北限与年平均气温20℃区域的连线非常一致。
温暖的赤道水流和较高的气温形成一个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鹅跨越赤道北上。它们必须呆在由来自南极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来的较冷的水流经过的海域里。
北极熊是从古代棕熊演化而来的,它们都属于真兽亚纲的食肉目熊科。而早在真兽亚纲形成之际,南方大陆与北方大陆就已经分离了。所以最初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南美洲这些地区都是没有真兽的。
后来,随着大陆进一步漂移,南方大陆解体了,非洲和南美洲分别与欧亚和北美大陆连接到了一起,印度次大陆更是拼合成了欧亚大陆的一部分,这些地方就有真兽了。
而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再也没有和北方的大陆连接过,所以在有人类以前,真兽类是无法登上这两片土地的。
正是因为如此,澳大利亚才保全了一些较原始的动物,如鸭嘴兽、有袋类、一些地栖鸟类的蜥蜴等。这些动物曾遍布世界各地,但都被更高等、更先进的真兽类淘汰了。
南极洲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它漂到了地球最南端,除了企鹅也没有其他动物了。
因此,不是北极熊不能适应南极,而是它们根本没有机会去。
(3)帝企鹅迁徙的时间地点和为什么扩展阅读:
企鹅(学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们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8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
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属于企鹅目,企鹅科。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
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
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在陆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
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4. 帝企鹅的孵化周期,为什么才需要2个多月呢
雄性帝企鹅绝对是自然界中数一数二的“好爸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卵生动物产下受精卵后,要么是无人问津,比如青蛙的卵、要么是雌性负责孵化受精卵,比如鳄鱼、要么是雌雄共同孵化受精卵,比如鸽子、家燕等等。但是,很好有雄性独自孵化后代的,而雄性帝企鹅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帝企鹅的生活和繁殖习性。
帝企鹅蛋之所以需要超长的孵化时间,是因为极端的环境所致。在整个的孵化过程中,雄性帝企鹅独自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帝企鹅并非终生“一夫一妻制”,当雌雄帝企鹅完成后代的交接后,次年,它们就会再次寻找新的伴侣繁育后代了。
5. 帝企鹅日记有几个旅程
1个,从南半球的冬天开始,然后帝企鹅迁徙并生小企鹅、过冬。然后春天小企鹅长大结束。
仔细说还有过冬的过程中还有交配,生蛋,孵蛋,然后小企鹅归爸爸管,妈妈去觅食(要去很久,因为比较远),然后妈妈回来,爸爸去觅食(这时候他已经要饿死了太久不吃),然后回来之后就小企鹅的保护绒毛褪掉,然后所以都下海去过夏天了(END)下一个冬天再来一遍
6. 企鹅是南极洲的吉祥物企鹅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当你想到企鹅的时候,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通常是一种毛茸茸的鸟,它在雪地里摇摇摆摆地走,或者在寒冷的南极水域里游泳。” 但在8月17日,CNN报道称,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数据表明,企鹅并非像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认为的那样起源于南极洲,它们最初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大区域进化而来的。
智利天主教大学副教授朱莉安娜·维安娜(Juliana Vianna)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声明中指出:“现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太快了,一些物种无法对气候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海冰的消失意味着帝企鹅繁殖和栖息的地方减少了,冰的减少和海洋的变暖也意味着磷虾的减少,而磷虾是企鹅的主要食物。
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帝企鹅聚居地已经几乎消失。2016年,南极洲的海冰被风暴摧毁,数千只帝企鹅幼崽淹死在海中。2017年和2018年再次出现的风暴导致每个季节都有小企鹅死亡。
在过去的50年里,南极地区的企鹅数量减少了75%以上,这主要是气候变化的结果造成的。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温暖的厄尔尼诺现象(一种东太平洋变暖的天气现象)发生得更频繁、更严重,企鹅的数量正在减少。在非洲,南部海岸的海水变暖也导致了企鹅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7. 企鹅为什么在南极
目前自然界中的企鹅大约有18种,主要生活在南极洲一带。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气候酷寒、冰天雪地的北极却见不到企鹅那可爱的身影呢?
实际上,很久以前,北极地区曾经生存过一种企鹅,只是现在灭绝了。这种企鹅,人称“北极大企鹅”,身高60厘米,头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着夜礼服的外国绅士。它们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海流地区,以及所有北极和亚北极的岛屿上。最多时,数量曾达几百万只。
大约1000年前,北欧海盗发现了大企鹅。从此,大企鹅的厄运来临。特别是16世纪后,北极探险热兴起,大企鹅成了探险家、航海者及土着居民竞相捕杀的对象。长时间的狂捕滥杀,导致北极大企鹅彻底灭绝。
如今在南极一带生活的企鹅,其祖先管鼻类动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区域发展起来的。科学家推测,它们不继续向北挺进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鹅忍受不了热带的暖水。它们分布范围的最北限与年平均气温20℃区域的连线非常一致。温暖的赤道水流和较高的气温形成一个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鹅跨越赤道北上。它们必须呆在由来自南极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来的较冷的水流经过的海域里。
现在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
8. 动物世界也有“春运”
每年春节前夕,国人几乎都要面临一场异常艰难的考试——“春运”。这项参与人次达数十亿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周期旅行。
对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来说,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它们同样会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它们迁徙的规模与人类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条条再熟悉不过的迁徙之路,它们已经走过了至少数百年。
迁徙水军
在南半球,每年夏初可以见到规模庞大的南极洲帝企鹅迁徙的场面。20 多万只帝企鹅长途跋涉、历经艰险,从南极洲沿岸来到内陆产卵孵崽。帝企鹅是企鹅世界中的巨人,体高在90 厘米以上,最高可达到120 厘米,体重为30~40 千克,主要分布在南纬66°~77°之间的南极大陆。不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融速度加快,科学家认为,帝企鹅种群将会在2100 年灭绝。
鲑鱼(俗称三文鱼)的故乡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及加拿大的洛基山脉。每年的8-10 月份,它们都要从万里之外的太平洋返回故乡繁殖后代。鲑鱼洄游的道路漫长而艰险,途中既有阻挡它们的激流险滩,也有熊和海鸥等捕食者,当然也不乏垂涎于三文鱼美味的吃货。最终,只有极小一部分鲑鱼能回到故乡的溪流——“鲑鱼溪”。幼小的鲑鱼孵化出来后,成年鲑鱼就会在它们的洄游目的地(即出生地)全部死亡,而它们腐烂在水中的肉体正是幼鱼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当新一代鲑鱼成年后,它们又会顺流而下,随着太平洋的潮汐向南流浪。在产卵的季节快要来临时,它们会跟“父母”那样,按照原路回到故乡繁衍后代。鲑鱼天生自带“磁地图”,可以感知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的变化,并以此在海洋中判断方位。更令人奇怪的是,除繁殖季节外,鲑鱼不会在水深超过20 米的海域生活。
迁徙陆军
圣诞岛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方1600 千米外的印度洋中,每年雨季,这里就会成为红蟹的天下。在这个繁育的季节,5000 多万只巴掌大小的红蟹就像被超神的力量控制一般,成群结队地离开森林,向印度洋的广阔海滩迁徙,活动时间长达数天,密密麻麻的红蟹布满了各条通往海岸的路径。迁徙途中,它们不得不横穿马路,小心翼翼地躲开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障碍物。
而在非洲,当雨季开始时,2.5 万只斑马就会循着雨水,从纳米比亚与博茨瓦纳边界附近的平原启程,越过乔贝河,横穿奥卡万戈三角洲,最后在水草丰美的博茨瓦纳恩克塞盐沼国家公园停下脚步。它们会在那里停留大约10 周,在享用完新鲜的野草和充足的水源后,再踏上归途。斑马大迁徙的来回距离为500 千米,是迄今所知非洲最漫长的陆地动物迁徙。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事实上,人类也曾有不少迁徙活动:闯关东、红军长征、欧洲人进驻北美洲……这些都属于人口迁徙。虽然与动物相比,人类的迁徙并不具有周期性和延续性,但是迁徙活动让地球上的生命都看见了希望的曙光。
(编译:李忠东;本文来自《科学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