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时间为什么缩短
㈠ 为什么近年来春天秋天越来越短
有没有发现冬天有点不正常了。
我是北方的,冬天下雪。
今年春节。是春节啊!却下雨了!温度好像接近30度。
我长这么大也没经历过这么热的冬天。
我在武汉读书。天气你可以在网上查查。超级变态。。
之余春天和秋天基本可以忽略了。有句话说。武汉只有冬天和夏天。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现在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是一方面。
还有各种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这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总之现在气候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这和蝴蝶效应也有关系。地球环境的认为改变导致了现在你说的现象。
有一部分是地球的正常演变的轨迹。
但我认为大部分还是人类活动改变地球环境的结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追问!
㈡ 为什么东北冬长夏短 华北冬夏长春秋短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呈规律性地每年循环一次。每年相同的月份,各地大体上出现各自固有的气候特征。在温带地区通常把接收太阳辐射最多的,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收太阳辐射最少的,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这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情况,在北半球,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定为春分,为春季的开始;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定为夏至,作为夏季的开始;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定为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定为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就是说,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从纬度上来看,靠南方的地区(青藏地区除外,那是地形因素)靠近北回归线,也就意味着靠近热带。温度比北方要高。因此我国气象学家设计了一种用气温划分四季的方法,如此划分的季节称为气候季节。我国的气候季节最早是由气象学家张宝坤(1934年)在《中国四季之分配》一文中提出的,即以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的降临,高于22℃为夏季的开始,介于10—22℃之间为春季和秋季。用这种标准划分的我国各地的四季,与前述标准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四季的始日各地不相同,例如,广州春季始于2月,而北京始于4月;二是四季的长短不一样,夏季自南向北缩短,冬季自南往北延长。华南的夏季最长,大部分地区无冬,秋春两季相连。这种四季划分方法大体上符合我国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 所以东北冬长夏短 华北冬夏长春秋短
㈢ 地球春夏两季,秋冬两季时间为什么不同
因为这四个季节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3)春秋两季时间为什么缩短扩展阅读: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
㈣ 为什么 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因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内的角速度是一个常数,但是地球的球面,使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照射角度,不仅不是常数和不是均匀渐变,而是照射角度在温带某一狭小纬度范围内产生突变,即在狭小纬度两旁,地面太阳光线密度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分水岭。由于分水岭,即狭小纬度占的纬度范围非常小,致使太阳来回移动到此,就匆匆忙忙打个招呼就过去了,所以春秋短。而不管太阳是来时的移动,还是回去时的移动,由于分水岭两侧的纬度都比分水岭的纬度宽了又宽,所以冬夏长。比如纬度45度地方的冬夏几乎同样长,而越是高纬度,冬越长,越是低纬度,则夏越长。
假设地球是平面的,那么由于太阳光线与平面照射的角度起码是均匀的渐变,气候就不存在春秋日新月异的变化,冬季风、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就会大大收敛,就会全年都是过渡期,而不存在只有春秋是过渡期了。
㈤ 为什么人常说春秋两个季节短,月份不都是三个月吗
季节有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的区别。天文季节确实都是三个月。但气候季节就不同了。简单的说,春秋季节是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到22度的时间。不同地区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不一样,长短也就不一样。而且同一个地方不同年份也不一样。而且,并不是到处都有四季。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上的春秋都比较短,尤其北方地区春秋更短,例如济南春天大约56天,长春春天大约58天,实际是长冬,江南地区春秋比较长,例如永春春天有102天,西北地区几乎没有很明显的春秋季节。西南地区是我国春秋最长的地方,例如着名的春城-----昆明,没有夏天,冬天很短,春秋相连,长达300天。
㈥ 为什么一年之内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少几天
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楼主的观点比较容易理解,看到这个题目,要凑出一个答案,我也会用楼主这样的表述。老师的说法也是正确的,还记得开普勒第二定律么?天体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秋冬扫过的时间较短,那也就是扫过的面积少许小一点。两种表述可以相互推论。
最后提醒一点,上面的讨论这是为了凑答案,把春夏秋冬定义为两分两分点前后45°的范围。实际上历法上的,气象上的,物候上的春天,才不管这些条条框框呢。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气象学意义的季节,都是春秋短,冬夏长。按题目里的说法,立春节气,数九都还没结束呢,我可以不认为这是春天。
㈦ 为什么气候特征会是春秋短、夏冬长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并不在这个椭圆的中心,而是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就会离太阳有时近,有时远。地球运行的速度是和太阳的大小是有关系的;而太阳的大小,又和地球与其距离的远近有关系。如果地球距离太阳远一些,太阳的引力作用就小一些,那么地球就会走的慢一些;如果地球距离太阳近一些,太阳的引力作用就大一些,那么地球就会走得快一些。
春季,地球在离开太阳教远的轨道上运行,太阳对它的引力比较小,因为它在轨道上运行的较慢,所以春季的时间就长一些。夏季,地球离太阳最远,太阳对它的引力最小,因此它走得最慢,所以夏季的时间最长。秋季,地球已在离开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太阳对它的引力比较大一点,因此它的运行速度就比较快,所以秋季的时间就短一些。到了冬季,地球离太阳最近,太阳对它的引力最大,它也走得最快,所以冬季的时间最短。
㈧ 美国人每年春秋都要调整两次时间,这是什么原因
美国参议院投票决定批准夏令时永久化的法案。该法案的批准或将意味着美国从2023年开始,将永久实行夏令时。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结束每年2次调整时钟的做法。虽然近几年,美国各州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法案,但是美国参议院此次投票是就全国统一时间来说迄今为止最大的举措。接下来需要等待通过众议院,然后是总统签署,如果流程顺利走完,那么美国人将不再需要每年两次调整时钟。
工作意愿在持续往后延迟,15-34岁的年轻人普遍不再热爱工作,然后被迫到了45-64岁——这个压力最大、责任最多、最重的年纪——上有干不动的老迈的父母,下有不想干的儿子和孙子。于是45-54岁的更爱照顾家庭(看父母,带孙子),55-64岁的更爱工作。
㈨ 春秋季节比其他两个季节短吗
一样长,北方的春秋中气温变化较快而已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