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卫星时间为什么精算到秒
A. 说一说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1、最初人们计算时间的单位是利用地球自转周期确定的“太阳日”,但是“太阳日”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后来,人们观测并计算出了“平均太阳日”,再把1个“平均太阳日”分为86400份,其中的1份就是1s(秒)。
2、体育比赛跑100米所用的时间,用秒表来计算,计时单位是秒。
3、卫星或火箭发射时,发射前会进行倒计时读秒准备,计时单位会用到秒。
4、篮球比赛临近结束前,会进入倒计时读秒,计时也会用到秒。
短于秒的单位:
1、毫秒:毫秒是一种较为微小的时间单位,是一秒的千分之一(0.001秒),简称ms。典型照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为一毫秒。一只家蝇每三毫秒扇一次翅膀;蚊子二十毫秒振翅一次;蜜蜂则每五毫秒扇一次。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逐渐变宽,它绕一圈所需的时间每年长两毫秒。在计算机科学中,10毫秒的间隔称为一个jiffy。
2、微秒:微秒(microsecond)即百万分之一秒(10的负6次秒),简称μs。光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传播300米,大约是3个足球场的长度,但是海平面上的声波只能传播1/3毫米。高速的商业频闪仪闪烁一次大约持续1微秒。一筒炸药在它的引信烧完之后大约24微秒开始爆炸。
B. 发射火箭的精度为什么要到秒
这很符合火箭试验规律和人们习惯,它清楚地表明了火箭发射时间逐渐减少的情景: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直到发射前10秒钟,然后9、8、7、6、5、4、3、2、1,发射!
导演在拍片时,采用倒数计时的目的是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后来世界各国在发射火箭和导弹、起爆核武器以及发射航天飞机时,都采用倒数计时发射程序,并一直沿用至今天。
一、火箭发射的原理
火箭飞行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也就是燃料燃尽时获得的最终速度,主要取决两个条件:一是喷气速度,二是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最终速度就越大。
火箭的级数不是越高越好,级数越多,构造越复杂,工作时间的可靠性就越差。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一样都是反冲的重要应用。它们具有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盛燃气的容器就要向相反方向运动。火箭是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获得巨大速度的。
二、我国火箭发射的历程
1985年10月,我国宣布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当时国际市场上最为活跃、需求最大的是能发射高轨道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火箭,而我国能够发射这种卫星的只有长征三号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大也只有1.5吨,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1992年,在长三甲运载火箭尚未首飞、长三乙运载火箭国家尚未立项的情况下,技术团队携带长三乙运载火箭的设计图纸,奔走于美欧航天大国游说。
伴随改革开放,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在用中国火箭技术服务世界的同时,也在国际合作中不断提升长三甲系列“金牌火箭”的综合性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在接口设计上实现了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制造的卫星完全兼容。
C. 为什么科学家要将时间精确到秒
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时间精确到秒已经足够了。我们从未发现有哪个民航机场会把班机起飞时间定在几时几分几秒点几几,也没看到有哪个学校会把学生上课、下学的时间作类似规定。即使是最新式的现代电子手表,它给出的时间也只到秒为止。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时间测得那样准,要精确到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秒,甚至亿分之一秒呢难道他们真的是一些嗜奇的怪人
完全不是!
科学家最讲究效益。如果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没有需要,他们绝对不会去耗费自己的精力,浪费光阴和社会财富。
一般说来,人的时间反应大约为十分之几秒,从反应时间到开始执行某种动作,大约要隔几秒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小于秒的时间,要求并不迫切。
但是,在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情况则完全不同。
最简单的例于是百米赛跑。在现代运动水平上,有时准确到十分之一秒还难决雌雄,必须准确到百分之一秒才能选出优胜者。
另一个例子是对于雷电的研究。雷电是大家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在炎热的夏天,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雷雨交加。撕破长空的闪电,震耳欲聋的雷声,往往摧毁房屋、桥梁,毁坏森林、堤坝,甚至带来人身伤亡事故。在过去,有些人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说成是雷公显灵、惩罚人间。后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一次雷雨中放出一个风筝,从云层中引出电火花,才打破了关于雷电的迷信传说。但是,在富兰克林之后的差不多两个世纪里,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闪电划过天空时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其原因就在于时间测量精度不高,人们难以分辨雷电发生的过程。现在我们知道,每次雷电都有一个“主雷区”,它发出沉闷的先导雷声,然后在云层中分叉、放电,划出闪光传向地面,每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都不到万分之一秒。如果时间测量精确不到万分之一秒,人们就很难研究雷电的全过程,也不可能找到今天这样避免雷击的方法。
再如研究爆炸过程。开山劈路要炸药,保卫国家独立、安全要拥有各种武器,其中常规武器也要用炸药。炸药的爆炸过程很快,甘油炸药或黄色炸药(TNT),其爆炸发生在百万分之一秒(微秒)的短时间里;现代鱼雷用一种高速炸药引爆,从引爆到爆炸只要20多个微秒。化学家和国防技术人员要试验和记录各种物质的爆炸速度,没有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测量,他们不仅不能找到有效的爆炸物质,而且有时连他们的生命也难以保全。
至于宇宙航行,它对时间的要求就更高。飞船或卫星的发射、人轨、制导、重返大气层、安全回收或着陆,每一过程都需要有精密的时间测量。从发射场、飞行控制中心,到回收监视区域,都需要有专门控制时间的系统——时间统一服务系统——给各个部位提供高精度的时间信号,以保证发射成功。据说,美国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行的“水星”号飞船,在返回地面前,由于飞船姿态控制系统出了毛病,宇航员改用手动控制,这样使制动火箭的点火时间稍晚了一些,结果飞船就离开正常轨道20几度,偏离预定着陆点近枷千米,险些酿成危险。
比这更短的时间测量,发生在神奇的核物理学领域。物理学家发现,亚原子(比原子更小)微粒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其寿命特别短,只有几亿分一秒。有位德国科学家说他发现了第109号新元素。这种新元素(尚未命名)的寿命只有亿分之一秒。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高精度的原子钟,人们便难以研究物质的微观变化特性,也不会有新元素的发现。
科学家们还预言,某些介子的寿命比这还短。这大概是人类近期内将要遇到的最短的时间测量。
D. 火箭发射时间为什么是18点59分57秒
嫦娥二号发射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根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今天上午透露的消息,经过测算,目前选定的发射窗口有3个,如果10月1日发射,会在18时59分57秒;如果10月2日发射,将是20时43分;如果是10月3日发射,就要在22时27分。
三天的窗口时间不一样,而且中间都相差大约1小时44分。这是根据卫星需要的运行轨道,还有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关系等等因素来测算的。因为每天的同一个时间点,位置不一样。而这三天三个不同的时间,就需要三套不同的软件来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另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毛万标说,如果10月3日不能够发射,就必须推到半年以后了.
因为低温推进剂的温度很低,会达到零下200多度,如果在10月1日晚上18时59分57秒发射,按现在的计划来看,1日11时30分左右,就要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一旦加注之后,这个过程就不可逆转了。毛万标告诉我们,如果说液氢液氧都加完之后,1日没有在窗口内发射出去,这次任务可能就不能选择2日了,所以,具体要在哪一天发射,决策必须在低温推进剂加注之前定下来。
E. 在什么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可以用到“秒”的地方有:
1、体育比赛所用的时间,用秒表来计算,计时单位是秒。
2、日常时间使用,是以秒针来走动的。
3、卫星或火箭发射时,发射前会进行倒计时读秒准备,计时单位会用到秒。
(5)发射卫星时间为什么精算到秒扩展阅读
秒的起源:
汉朝以前,“时”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时”。
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
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时辰”这两个字,有不少人误认为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像古代表示夜间时间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时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两个小时。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只相当于过去(汉朝以后)“一时”或“一个时辰”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
接着,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F.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真的有这么精确吗
在七月三十一号的时候,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宣布建成开通。 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让中国的北斗终成世界的北斗。
铷原子钟, 被称为是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 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北斗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 我们中国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顶峰。到不断设计研发更高精度、更强能力的国产原子钟,研制团队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真的不得不感叹,国家强大人民强大,我们从一个贫困的国家走到现在,真的是很不容易。不仅仅是生活的提升,科技技术也是肉眼可见的提升了。
在北斗二号后期发射的卫星中,改变了以往的国产化铷钟为主钟、进口铷钟为备份的模式,国产化铷钟正式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提高到了每三百万年才会差一秒。
G. 发射火箭时,为何一定要倒数计时再发射
现代火箭卫星、导弹的发射,核装置的起爆等,大都是采用倒数计时发射程序的:“10、9、8、7……1”,为什么要采用倒数计时,而不是顺数计时的发射程序呢?说来这里有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
不过,虽然有点火倒计时,但是火箭卫星的发射并不是跟着倒计时来的,因为发射的程序都是早已编写好的。之所以用口念的新式,不过的为了增加发射活动的仪式感,渲染气氛。除此外,并无多大的作用。毕竟现在的计算机比人工更加精确,如果真的是采用了人工口播再点火的形式,那就可能真的是带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失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