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为什么时间飞逝
‘壹’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表明时间飞逝的诗句是
您好!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表明时间飞逝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贰’ 唐朝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诗句是
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朝阳从昨日残余的夜色中在海平面冉冉升起,照亮新的一天
江面上新春的气息已经在去年的余味中氤氲弥漫
指新陈交替,旧可育新
‘叁’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肆’ 王湾《次北固山下》里哪一句是表示时间匆匆的急求!很简单!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涵自然理趣“海日生残夜。如果是两句就是这两句,江春入旧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伍’ 《次北固山下》诗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出自:《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5)次北固山下为什么时间飞逝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一篇。
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头用一对偶句,主要叙述了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船行在碧水之间。“青山”即北固山,紧扣题目。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羁旅征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江中潮涨,江面上升,放眼望去,江面好像和江岸相平了,这时,坐于船上的诗人视野也变得开阔了。
“潮平”导致了诗人视野“阔”,诗人的心境也豁然开朗。这样开阔的江景,让诗人很是舒畅。接着诗人又写到了自己的行舟顺风顺水,这就更让诗人心情变得舒畅愉快了。
“风正”中的一个“正”字表明不仅风顺,风力适度,这在“悬”字上也得到了印证,因为,能让帆很端正地高挂在桅杆上,那么,风力应该是适中的,如果风力过大,风帆就成了弧形。
这一句诗人用字精练,生动地刻画了一帆的样子,虽然只写一处小景,但是,读者仿佛能看到风平浪静,视野开阔,船行江中的大景象。可见,诗人用笔非常传神。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话点出了诗人行舟的时间原来是在冬季将过的腊月。船行江中,潮涨而无浪,风顺且不猛,江水碧绿,两岸开阔,春天的气息透露无疑。
诗人行舟江上,左右顾盼流离,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残夜 ,天色将亮的时候了,残夜 尚未消退,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
这让诗人不由得想到,这旧年还没有过去,而江上所见之景,已经春意先露了。“生”、“入”用得非常形象,同时这两个字都有一种主动的动感,凸显生机和活力。
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印象。这两句都突出了时序的更替匆忙,时间飞逝,而冬去秋来,季节更替,时间不待人,年华易逝,常常让身在异乡的游子心生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诗人在行舟中看到一群大雁北归,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大雁能传书,那么就让它给家里捎个信,问候一下亲人吧。
这两句紧承前三联,承接自然,并且和首句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将整首诗涂上了一层淡淡的乡愁。
作者介绍: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着”,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一篇。
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陆’ 次北固山下中表示时序交替时光飞逝之感慨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