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为什么要划分时间
1. 为什么全球不统一时间日期,而要分时区
这和世界各地的几乎相同的计时习惯有关,因为即使是世界各地交流还不广泛的时候,大家都已经习惯把日升日落一轮算成一天,对“正午”的概念好象也都一样。随着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不断广泛,大家都精确的把当地正午看作当地的12点,一天都分成24小时,并用各种钟表来显示当地习惯使用的时间方式。
由于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经度不同,地方时也有所不同,因此会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正式的时区划分,其中包括24个时区,每一时区由一个英文字母表示。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有一个例外,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子午线;例如,GMT属于“z”区,因此其时间后通常添加后缀“Z”(口语中用后缀“Zulu”)。
2. 为什么要划分时区
地球上各地方昼夜循环不息,以英国格林维治地方的子午线为标准时刻的世界时,不适合世界各地民众的起居作息时间,西元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性时间会议中决议,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这种时间称为标准时,它以格林维治经线为零度作标准,把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定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分别向东与向西每隔15度划为一时区,东西各有十二个时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此区有一条国际换日线,作为国际日期的变换,全球合计共有廿四个标准时区,同一时区内使用同一时刻,每向东过一时区则钟表拨快一小时,向西则拨慢一小时。不过时区界线原则上虽按上述方式划分,但为方便实施避免施政困扰,世界各国往往加以变通,取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来划分时区。
3. 什么是地方时间什么是区时什么是时区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那些书面的,直接网络就可以了。这里通俗点讲:地方时是指一个地点所在的经度的时间。比如北京时间12:00,就是指120°E的时间。而11:44是北京的时间。(116°E)。
时区是为了方便计时,人为的将地球划经度分为东12区和西12区,伦敦格林尼治(0°)为初始,往东7.5°,往西7.5°,作为0时区,而0°是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往东,按15°划分一个时区,最后,东12区=7.5°,西12区-7.5°。所以这样,北京就属于东八区,东京为东九区。
区时是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比如北京是东八区,经度是116°E,其实我们要说北京的区时,则只能是120°E的地方时,而不能是116°E的地方时。
4. 为什么人要把地球划分为二十四个标凖时区
一共是二十四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0°经线为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分别向东西横跨7.5°的范围为中时区,18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之所以是每个时区为15°是因为在地球上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每个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这个时区的时间,国家以首都所在的时区时间为国家标准时间
5. 时区划分是什么呢
时区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划分的时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
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
时区划分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时区划分的时候,可以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具体公式为时区=当地的经度/15度,当所得结果余数小于7.5度为当前时区数,如果所得结果余数大于7.5度,那就再加1。
6. 时间为什么被划分成二十四个小时一整天
这个问题问的好,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份被划分为12个月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这种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于是,在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这种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径7.5°到东经7.5°(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因此,一百年来,世界各地仍沿用这种区时系统。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7. 世界上为什麽要划分时区,为什麽要用区时确定时间
划分时区可以使全球时间方便计算,24个时区一算就知道各个时区的时间,如:北京是8时区,伦敦0时区,北京就比伦敦早8个小时.
8. 世界上的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我们知道,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这样,世界各地在同一瞬间,由于经度不同,时刻都不相同。例如,我国首都北京的经度是东经116°,英国伦敦的经度是0°,北京和伦敦日出的时刻相差不到8小时。当北京已是旭日东升的早晨,伦敦还是繁星密布的黑夜。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使用地方时在交通和通讯方面造成许多不便。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决定了划分时区的办法。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把全球按经度划分成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整一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它们就相差几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在同一时区里的时间,和真正按照太阳方位定出的时间相差不多(不超过半小时)。在每个时区里的时间是统一的。时区和时区之间,只是小时数不同,分秒数还是相同的。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很多了。
9. 二十四时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具体点
是根据一次国际经度会议。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例如,我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又例如,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1区的时间。
在东西经180°上,你可以看到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这里局面生活,特意做了弯曲
10. 地球上24个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为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其中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向东到180°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向西到180°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均为半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时。
(10)时区为什么要划分时间扩展阅读
一、时区的由来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二、时区划分中的日期变更线
1、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目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生日期要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