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月十五左右是打枣的时间
⑴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它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由于七十二候的“候应”繁多,不便记忆,且间隔时间短,适应地域小,历史上最常用的还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物候。
⑵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 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想必很多小伙伴会比较疑惑,处暑节气是什么意思?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处暑如何养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处暑的相关内容吧!
▼▼目录▼▼
处暑节气含义
处暑养生要点
处暑习俗活动
处暑农俗谚语
● 处暑节气的含义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 小暑 、 大暑 、也不同于 小寒 、 大寒 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
● 处暑养生要点
要点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 方法 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要点2: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要点3: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要点4: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要点5:适量锻炼要坚持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要点6: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与处暑相关的习俗活动介绍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解:“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
● 关于处暑的农俗 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 寒露 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 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 白露 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暑长薯。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 秋分 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
>>>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相关 文章 :
★ 什么是处暑?处暑的含义是什么?
★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处暑知识大全
★ 关于处暑节气的处是什么意思
★ 处暑是什么季节? 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
★ 关于处暑是什么意思
★ 处暑的意思是什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⑶ 打枣杆怎样理解
俗话说“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中秋前后,脆嫩甜美的鲜枣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⑷ 中秋节应季水果
中秋节的美食除了月饼,总少不了水果。你知道中秋节应季水果吗?下面我精心整理了中秋节应季水果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应季水果
鲜枣
俗话说“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中秋前后,脆嫩甜美的鲜枣就到了收获的季节。鲜枣可谓是维生素c的无冕之王,每百克鲜枣含量高达200~500毫克,明显高于猕猴桃60~200毫克的含量。鲜枣营养丰富,不寒不热,而且脆嫩多汁,甜度高,口感佳,风味独特。
鲜枣的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居水果之首,是山楂的6-8倍,弥猴桃的10倍,橘子的13倍,苹果的70-100倍,梨的140倍,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而且鲜枣中还含有黄酮类物质,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鲜枣其中的钾、铁等元素也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所以,每天吃一把鲜枣,即可满足人体一天的维生素C供应。
在挑选鲜枣时,不要买颜色发青的枣,枣色发白、发亮且有一定红色的为最好。如果售卖的枣个头大小形状差别不大,也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枣的品质比较好。挑选鲜枣,也不用迷信个大的,小个头的枣也可以很可口。品尝起来脆、甜、不发黏的枣是好枣。而如果发现鲜枣表面比较甜,里面却不甜,需谨慎购买。
柿子
中秋时节,又到了柿子成熟的时候,但是中秋为什么要吃柿子呢?因为一个个红红的挂在书上压弯了树枝,就像一串串红灯笼,仿佛代表着吉祥如意。所以,很多家庭会在中秋佳节时购买品尝。这种水果也是中秋家宴上必不可少的应节应景的小食。
柿子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等,其矿物质的含量超过苹果、梨、桃等水果。柿子不仅营养丰富,且医学价值也很高。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柿子性寒,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镇咳、怯痰等功效。另外柿子叶煮水喝,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
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由于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而且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因而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柚子俗称“天然水果罐头”,柚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每100克柚子含有0.7克蛋白质、0.6克脂肪、57kcarl热量。
中秋节吃的食物
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其实多年前两家酱油厂商在电视上大展广告攻势加上许多商场在中秋前夕搞起了烤肉相关产品的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芋头
用清水煮一大锅小芋头粘了糖吃,是过去穷人家的实在日子。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中秋节的饮食原则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饮食强调要有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动植物蛋白、蔬菜类、菌藻类的合理比例为1∶1∶1,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化,又能满足口味的需求。节日里,不能只吃大鱼大肉,多吃蔬菜以及馒头、面包等主食可以让你的营养摄取更丰富全面。此外,吃得油腻不消化时,可以吃一些泡菜、酸菜、酱豆腐等发酵食品。想要的减肥的人群,可以多吃发酵后的馒头、花卷等,因为发酵的面食热量较低。
荤菜多选鱼虾禽,烹饪办法应清新
节日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荤菜,想要减少多余油脂的摄入,让自己吃的更健康,荤菜的烹饪方式建议多用蒸、煮、炖、卤等方法。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多选用脂肪含量少的鱼、虾、禽肉,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鱼和鹅肉等。在调料的使用上,一定不要太咸、太辣,对肠胃不好。
控制吃月饼的量,吃月饼配热茶或白开水
中秋节肯定少不了吃月饼,不过,吃月饼时应该注意控制食用量。建议将月饼与家人分享,切得越小块越好,想要减肥的朋友吃8分之1或4分之1个月饼应景即可。吃月饼时建议搭配开水、无糖或代糖饮料,可帮助去油腻,少喝酒类或是汽水,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猜你喜欢:
1. 中秋吃什么水果
2. 中秋节一定要吃什么水果
3. 中秋节可以送水果吗
4. 中秋节吃什么水果
5. 九月吃什么水果好
⑸ 鲜枣分公枣和母枣吗
分的。看解枣的蒂部,坑大的是母的,坑小的是公的。
⑹ 八月十五打枣,是什么谚语
农事谚语: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竿。
歇后语:
八月十五打枣——正是时候。
⑺ 关于农谚的谚语
今冬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天上挂破帷,三日必透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出铁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闻雷天将晴。
夏雨连夜倾,明日天更晴。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闪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
久雨现星光,往后雨更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冷风冬雾雪(安徽);
一日雾露干雨三日,三日雾露雨绝迹(河南、山东、江苏);
浓雾太阳猛,十雾九晴天(安徽);
冬寒有雾露,无水做酒醋(安徽、江苏);
雨前下雾没大雨,雨后下雾没晴天(江苏)。
云下山顶将有雨,云上高空好晒衣(河北、河南);
云从东南长,下雨不过晌(江西);
云归南山边,明朝是晴天(安徽);
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少(湖南) ;
天河现乌云,明日大雨淋(安徽);
今朝瓦瓦云,明朝晒死人(安徽);
天上有了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山东);
日头落山火烧云,明天一定晒死人(江西)。
三月南风下大雨, 四月南风晒河底(河北);
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南风干井底(四川、湖北);
一日南风三日曝,三日南风狗钻灶(安徽);
六月北风当日雨,好似亲娘看闺女(安徽);
春里东风雨涟涟,夏里东风断井泉(四川);
秋发东风禾生虫,冬发东风雪满天(河南);
寒潮过后天转晴,一转西风有霜临(安徽);
无风起大浪,必定有台风(沿海)。
雷打正月雪,二月雨不歇(湖北);
“梅”里一声雷,时里一阵雨(安徽);
早上响雷一日晴,中午响雷雨一阵(安徽)。
日出东南虹,无雨便是风(安徽);
日头戴大帽,风雨必定到(江西);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四川);
月亮毛登登,不雨便起风(安徽);
天上星星跳,大雨就要到(安徽);
久雨现星光,明早雨更旺(湖南、湖北);
星光闪闪如摇动,不落雨来便起风(江西);
东虹风,西虹雨,南虹出来下大雨(安徽)。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湖南);
雨落早饭后,行人莫赶路(安徽);
雨点打成泡,大雨还未到(四川);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陕西);
头九飘大雪,九九似六月(河北);
春雪三寸厚,六月旱死牛(浙江);
三伏多酷热,冬天多雨雪(湖北)。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够吗?可是农谚还要什么解释吗?很容易理解啊。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6、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
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7、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8、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9、早春晚播田: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10、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1、立春晴,雨水均
1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1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1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1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雨水
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冬天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天上挂破帷,三日必透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出铁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闻雷天将晴。
夏雨连夜倾,明日天更晴。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闪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
久雨现星光,往后雨更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
处暑送肥忙,复种多推广。
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
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
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
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
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
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
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
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
麦收四月风,立夏见麦芒。
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
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
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
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
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
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
苞米种的浅,丢了主人脸。
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
棉花锄七遍,桃子赛蒜瓣。
冬天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雹麦开镰。
天上挂破帷,三日必透风。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天上出铁砧,地上水成潭。
久雨闻雷天将晴。
夏雨连夜倾,明日天更晴。
先雷后雨不湿鞋,先雨后雷水漫街。
疾雷易晴,闪雷雨不停。
星光生暗毛,两天雨必到。
久雨现星光,往后雨更狂。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东虹日出西虹雨。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猪衔草,寒潮到。
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
龟背转潮天作恶。
大水蚁飞,风雨凄凄。
蚊子飞成球,风雨将临头。
土狗上岸,大雨漫漫 。
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
大芒花开,风雨即来。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齐栽。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
清明高粱立夏后,小满芝麻芒种黍。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
白露早来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地是铁来粪是钢,把粪施在刀刃上。
牛粪凉来马粪热,羊粪啥地都不错。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秋耕田地地发塇,冬雪渗下不易干。
人治水来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人不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都是金不换。
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清明雨纷纷,植树又造林。
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夏至伏天到,中耕极重要。
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
处暑送肥忙,复种多推广。
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霜降快打场,抓紧入库房。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
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
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
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
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
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
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
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
麦收四月风,立夏见麦芒。
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
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
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
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
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
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
早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
苞米种的浅,丢了主人脸。
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
棉花锄七遍,桃子赛蒜瓣。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⑻ 什么季节丰收枣
季节丰收枣
农历7月15前后就可以吃了,到了8月15前后就可以收获,最好秋分节内收获,这时收获的枣果实饱满,成熟.真正天然成熟的枣,吃起来不是脆的,而是味道香甜的。农民的谚语-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乱打枣。农历八月初,中秋节前,这是说的小枣,如果是现在市场上的冬枣一般会晚一个月左右。
枣是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也是枣树的成熟果实。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花小多蜜,是一种蜜源植物。果实枣,长圆形,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褐红色。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果或蜜饯果脯等。
营养丰富,枣的品种繁多,大小不一,果皮和种仁药用,果皮能健脾,种仁能镇静安神;果肉可提取维生素C及酿酒;核壳可制活性炭。成熟的大红枣含有天然的果糖成分,还含有蛋白质、钙、铁、镁、胡萝卜素、维生素C、B1、B2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⑼ 中秋节的时间和习俗
中秋节的时间在中国农历的八月十五,在这个节日里有着许多习俗,例如:
1.准备贡品,伐草祭祖
八月十五当天或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祖。离家在外的亲人们也要为伐草而返乡。
2.品美食,饮美酒,喜庆丰收
主人会拿出准备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农乐舞,祝福这一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种好庄稼,再获丰收。
3.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来”
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手拉手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
4.其他民间活动
如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等。
⑽ 中秋节的时间(农历)和主要的习俗�1�3
中秋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其主要习俗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1、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10)为什么八月十五左右是打枣的时间扩展阅读:
古时中国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