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单位为什么是时分秒
㈠ 时分秒 是什么单位
是时间单位。这个说法不精确。任何具有规律性或周期性的自然现象,都可用来制订时间的单位。如日出日落、月之盈亏、人体的脉搏等。就像我国古代时间单位是什么呢?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时辰以下是刻,一个时辰为八刻,刻以下为字,字以下不详。 而你说的时、分、秒是公制时间单位,公制的时间基本单位为秒,是根据铯原子钟为标准而定出来的。就像长度的公制单位是米,但是还存在其它非公制单位的,比如说人的腰围不会说零点几米的,而是说尺、寸;国外也有英寸之说。 为什么角度的单位是度、分、秒。从表面上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可是,为什么它们都分成分、秒等名称相同的小单位呢?为什么又都用六十进位制呢? 这两种量是紧密联系着的。古代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历法,就牵涉到时间和角度了。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这种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㈡ 时分秒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时分秒的换算公式: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时分秒的英文缩写依次为:h,min,s。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与空间关系
空间使事物具有了变化性,即因为空间的存在,所以事物才可以发生变化。空间是没有能量的事物,即当事物能产生变化时,变化产生的能量已经和阻碍的能量相互抵消。点在空间中变化对点的描述称为被描述点相当于该点的时间(该点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被描述点都会有唯一的对应位置,称为此时被描述点的位置)。
被描述点可以随时间变化位置不变,可知时间与被描述点的位置有函数关系。
㈢ 时分秒之间关系是什么
1 国际秒相当于1/60 分,相当于1/3,600 时。
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
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 的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所在的环境是零磁场。
(3)时间的单位为什么是时分秒扩展阅读
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时辰”这两个字,有不少人误认为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像古代表示夜间时间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时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两个小时。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只相当于过去(汉朝以后)“一时”或“一个时辰”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接着,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㈣ 时,分,秒的由来短一点
十分秒的由来是很古老的一个传说。传说古老的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做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系统,直接系统就有时分秒的传输。
时分秒表示的符号分别为:
1、时——h
小时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
2、分——min
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
3、秒——s
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其他计时单位:
1、年,一年设定为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是为春、夏、秋、冬,全年为十二个月。
2、时辰,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计三百六十天;过年为五天,合计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设立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3、一刻钟,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在时间的十五分钟。
㈤ 说说时分秒的来历,关系,小学二年级作业,急需
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会持续一定的过程。例如,从种子发芽到长叶、开花、结果,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过程的持续性,就是物质的时间属性。因此,同长度等一样,时间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量。
白天和黑夜的自然循环、四季的变化等等是人类最早建立起来的时间观念。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又需要根据时间更好地进行生产劳动。人类逐渐利用日影的移动、燃料的燃烧、物质的流动等原理制成了早期的计时工具。例如,我国在夏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就创立了立杆测影的方法。根据杆影的方位变化,确定不同的时间。日晷(读作gu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时器。日晷有一根固定的臂或针,还有一个刻有数字和分度的盘,将盘分成许多份,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古代人还利用某些物质的流动现象来计时,如利用水从带有漏孔的容器或漏壶中流出的量来计量时间。我国古代的刻漏是在竹木制的刻箭上,按其一昼夜在水面上浮沉的长度分刻成100个间距,每个间距即为一刻,故有“百刻”之称。自西汉起用12个时辰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每一时辰合今天的2小时。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名。从夜间十一时起到一时为子时,夜一时至三时为丑时,其余类推。
古埃及人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是把白天定为10小时,夜晚定为12小时。由于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不一样,后来把一昼夜变化均匀地分为24小时,每小时为60分,每分为60秒。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公用的时间计量单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统一计量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1960年,经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正式把“秒”作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也把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选定非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作为辅助单位。
㈥ 单位是填“分”和“时”,还是填“分钟”和“小时”
分钟和小时。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
分又称作分钟,是时间的量度单位。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刻=15分钟、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其他时间单位有:
一、季度
人们俗称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每个季度历时3个月。第一季度:1月-3月;第二季度:4月-6月;第三季度:7月-9月;第四季度:10月-12月。
二、月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三、周
星期,又叫周,是一个时间单位,也是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
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伦。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确立的。
㈦ 为什么时分秒进率60 ,秒,毫秒进率1000
规定的。
时分秒是正常使用的时间单位,其进率为60,是从古代计时方法一步一步发展过来,并沿用至今。
毫秒是一种较为微小的时间单位,1 毫秒 = 0.001 秒。0.000 000 001 毫秒 = 1皮秒;0.000 001 毫秒 = 1纳秒 ;0.001 毫秒 = 1微秒。典型照相机的最短曝光时间为一毫秒。
(7)时间的单位为什么是时分秒扩展阅读: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1年=12个月(平年,闰年为13个月);1个季度=3个月;1个星期=7天;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中国古代时间单位换算:
(1)一甲子即60年。
(2)1个月=3旬;1旬=2候=10天;1候=5天。
(3)1刻=15分钟;1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
(4)1夜=5更;1更=5点;1点=24分钟。
(5)1个时辰=2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