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存放时间长了为什么会板结
⑴ 农业部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料鼓包怎么处理
水溶肥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中会经常遇到鼓包,有些复合颗粒肥料,由于长期放置,吸潮后会有结块现象,不影响肥效,只要不是整个板结,弄碎即可。大量元素水溶肥的4个问题
一、标准存在缺失
首先,水溶肥料不是什么特种肥料,不过是我国复混肥料的一种,用于灌溉的、叶面喷雾的一种一般肥料而已。
1、总养分含量偏高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养分含量要求过高,总养分必须≥50%或者500g/L,指标太过于死板,不切合我国实际,尤其是液体指标,只有选择合适的、高标准的原料才能做成,而且氮磷钾的比例调整空间较小。固体指标来说,应参考高浓度复合肥料技术指标体系,含量也不应当在50%以上,40-50%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也是比较可行、有利;对于企业来说,更能发挥养分的科学配比和物料添加。
2、重含量轻品质
偏重于含量要求,从单一养分误差2%下调为1.5%。看似重视了质量,实则非然。
对非水溶物质要求过低。水溶肥料不溶物≤5%或者50g/L,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残渣多,水不溶物明显,放置一段时间,下面沉淀为厚厚一层。水溶肥料顾名思义不是普通复混肥料,这个要求过低了!据研究,目前许多农用复混(合)肥料,其水不溶物大致就是5%左右。这个水溶肥料标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水溶肥料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明显是标准太低了!
3、忌氯概念误导群众
纵观国内外与古今,对氯的要求都不是“忌”字。氯是植物营养的16个必需元素之一,没有氯光合作用都不可能充分发挥。只不过是土壤和地下水富氯,不需要补充而已。氯的问题是困扰水溶肥料行业的突出问题。氯目前已处于被“妖魔化”的状态,很多经销商和农户谈氯色变。
氯对农作物的影响,烟草方面,与硝酸钾对比影响香烟着火,某些作物影响品质,如西瓜甜度不够,马铃薯淀粉含量不高。但是影响是有一定界限和指标的,不断累积的,不是含氯肥料就一定影响。据研究3-10%的含氯肥料,使用量应达到300公斤才能发挥这个限制,可是据调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用量一般在5-20公斤,年用量100-200公斤,远没有硫酸铵板结土壤的影响那么严重。
在大力发展水溶肥料的今天,氯化钾是重要的基础原料,物美价廉。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水溶肥原料中,氯化钾被广泛使用。农用硫酸钾虽是很好的钾源,但是由于其溶解慢,不适宜用于水溶肥料配方。工业级水溶性硫酸钾价格昂贵,增加了配方成本。并且对于硬水度高的地区,固钙严重,长期使用含硫肥料也促进了滴灌系硫酸钙的沉积管道表面,导致滴头的堵塞。
4、重金属限量标准像空中楼阁,脱离我国实际
重金属限量指标要求太严。对原料的选择局限性大,多数水溶肥原料需要用饲料级或者食品级规格才能符合重金属限量标准,使得原料成本大幅提高,甚至找不到符合标准的原料,尤其是磷肥、硼肥原料。据说许多企业往农业部保证,使用分析纯化学试剂做样品,都难于达标通关。这样的标准脱离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假如农业部派人到市场抽样化验国内外水溶肥料的重金属,几乎无一达标。简直是皇帝的新衣!
5、大量元素悬浮液体肥料标准没有体现
作为一个水溶肥料标准,仅以水不溶物打发一下,不利与行业产业发展。悬浮液体肥料是一种便于生产制造、运输、廉价的水溶肥料,在国外得到普遍应用。在国内,已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但是许多悬浮肥料的助剂就是水不溶物,添加量远远高于5%的不溶物技术指标。致使很多企业不敢上马生产悬浮肥,就是害怕不达标。
作为悬浮液体肥,在使用和制造上,比目前大家知道的水溶肥料具有很多优势,特别是我国农业的未来就是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土地的流转大势所趋,作为一个水溶肥料标准更应有前瞻性,推动我国肥料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在重金属上、含氯问题上喋喋不修。
⑵ 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土地板结我想知道其中的原理。
土壤板结保水、保肥、透气性不好,土壤粘性大、可塑性强,耕作性下降,这是由于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了。
你说的施肥过多应该是说的化肥吧,长期使用有机肥配合化肥应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
那么长期使用化肥为什么会破坏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呢?
首先你要知道团粒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土壤的团粒结构是由土壤中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形成的微团聚体,然后经过一些作用形成的团聚体。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建议你去网络中学习土壤胶体的知识。
但是简单的说腐殖质含量和正价阳离子(AL3+ FE2+ CA2+等)对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影响较大。另外人为的耕作、土壤的冻融及干湿交替、根系的生长所产生的挤压都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影响。
长期使用化肥不使用有机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一些碱性条件下不易溶于土壤溶液中的盐基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在土壤溶液随雨水流失,这些正价盐基离子是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和保持的物质。
再有就是腐殖质,长期用化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腐殖质含量降低,而它是最重要的胶结剂。腐殖质有很多负电荷,阳离子交换量很大。
⑶ 化肥长期施用后,土地变得板结了,怎么办
土壤板结的解决途径
1、深耕、旋耕相结合
科学适度深耕应为35公分左右,有利于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和作物根系生长。
2、改善粘滞土壤
采用参沙客土和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彻底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3、有效促进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秸秆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为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分解、软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适当使用微生物肥料
使用微生物肥料,能快速形成土壤团粒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同时调节土壤的固相、液相、气相比例。
5、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化验依据,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增施有机肥,减少纯化学肥料施用量,这样土壤不仅不会板结土壤,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能避免板结的发生。
6、推广坡地栽培技术
采用集土垅作栽培技术,减少暴雨期间的水土流失。
7、盐碱地与非盐碱地
非盐碱地: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种植绿肥还田、多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来降低土壤容重。
盐碱地:可以通过漫灌压盐、挖排碱渠结合一些农艺措施如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平整土地等方法即可。
8、合理使用肥料
(1)有益菌的使用
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形成腐殖质,最终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土壤微生物。所以要打破土壤板结要及时施用含菌的肥料,例如沃叶菌肥增加土壤微生物。
(2)腐殖酸类肥料的使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主要成分,而腐殖质主要是依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得来的。因此,向土壤直接补充足量的腐殖酸可以大大提高团粒结构的数量。从而改善土壤板结问题
抑制有害病菌。一些土壤调理剂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施用后,可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高产优质。
⑷ 为什么长时间使用化学肥料,土壤就会板结变质
1、土壤中施入过量氮肥后,微生物生长速度加快,所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就越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终会降低,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酸根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形成沉淀,致使土壤板结。
3、向土壤施入过量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交换出来,而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目前土壤板结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农田土壤质地太粘,造成土壤表层板结。粘土中粘粒含量较多,因而土壤中孔隙较少,致使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差,一旦下雨以后,容易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二是由于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而有机质投入过少,致使表层土壤容易板结。
三是由于我国部分地方地下水盐分含量高,长期利用这种地下水灌溉也容易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四是秸秆及有机物还田量减少,使土壤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结构变差,从而在遇到灌溉和强降雨等情况下,土壤表层容易板结。
化肥如果合理运用的话是不会引起板结的。
⑸ 水溶肥保质期多长时间
水溶肥保质期一般为1.8-3年,具体时长需根据产品决定。水溶肥在存放时需保存密封、不漏气,以防养分挥发降低肥效;还需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若有结块也不会影响肥效。
⑹ 水溶肥板结成块怎么弄碎
物理混配发生结块不影响使用,可正常溶解冲施追肥。
原因一,肥料自身问题,由于水溶肥原料问题外加生产工艺等不高造成肥料由原来的粉状变为糊状或者结成块状,这种原因造成的结块是不能使用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营养成分。
原因二,保存问题,水溶肥由于多为浓缩型粉剂、颗粒、液体等三种性状类型,如果在日常保存过程中应存放在不通风、潮湿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发生结块现象。
⑺ 水溶肥用多了会板结土壤吗
水肥一体化是国际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与传统肥料相比,水溶肥具有明显的优势,水溶肥具有良好的节水性,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能够改良土壤,减少土壤板结和病虫害的发生。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应用,而我国的水溶肥发展相对缓慢。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是目前国际上水肥一体化设备最专业的供应商.
⑻ 水溶肥放多长时间就失效了
长期有效, 请密封于常温、阴凉、干燥处存放,水溶肥若有结块不影响肥效。
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品种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