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上总是地震
A. 为什么地震总是发生在晚上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夜震属于气-地耦合,流体(大气)运移触发地震,是大气压力变化对震源过程的调制。这种"低空急流"对震源区不稳定地壳断裂有触发活动的作用,从而引发地震。
B. 地震为什么总在夜里发生
地震指大地(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地震按主要成因可分为两种: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对人类的影响最大。这类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岩层脆弱的地方便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颤动。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传播形式: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所以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这时位于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 30倍。 某地区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其大小同震级、震中的距离有直接关系。此外还和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在距震中距离相同的地方有时烈度相差也很大。 地震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地球上差不多每天都有地震,平均每年发生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5万次,7级以上的大震平均不到20次。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C. 地震为什么大部分都发生在凌晨3点—晚8点
为什么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到晚上8点之间?事实上,地震与日夜无关。只有当它们发生在晚上,因为许多人都在睡觉,逃跑的可能性很小。人们认为最危险的地震似乎发生在晚上。根据中国的地震数据,大多数地震发生在晚上。这是为什么?地震的危害不仅是突然的,而且大多发生在晚上,即使人们在半夜睡着了。例如,1906年4月12日,旧金山8.3级地震发生在上午12: 53360,1906年5月22日,智利20世纪最大的8.9级地震发生在日落后193360.11。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7.8级地震发生在333,360,42的清晨,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地震发生在533,360,46的清晨。据统计,1985年中国发生了25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20次发生在上午1933,360,000至633,360,000之间,占总数的80%。
此外,如果你仔细观察许多地震记录,并没有绝对的下降来证明地震与时间无关。最后,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幻觉。目前的数据表明,地震和时间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D. 地震为什么都是晚上
地震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发生,但它主要集中于夜间,这主要是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引力导致。
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会引起海水的波动,一天就会发生两次,同时太阳和月亮也会引起地壳的潮汐现象,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而地震不只发生于晚上,在农历的第一天,以及第十五天也常发生,而这并不是偶然,因为这几天是太阳和月亮引力最大的时候。
月亮对地球的引力在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对于月亮来说,晚上的引力会强于白天。科学家通过一些仪器对地质的探测发现,晚上地壳会有0.5米左右的振幅,这可能和月亮在晚上离地球比较近有关。如果一个城市地底正在酝酿地震的话,那么0.5米的振幅很有可能会促使地震提前发生。
从客观的情况来说,也有可能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判断,因为白天发生地震,人们都处于清醒的状态,对于地震的防备也很强。但是晚上就不一样了,地震在人们睡着的时候发生,当大家从没有防备的状态下醒来时,会感到惊慌失措,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这段记忆印象深刻。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以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E. 根据地震统计数据表明,为何地震大多都是在夜间发生
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仅有15%的地震与板块边界不明显。地震带是地震比较密集的地方,分布也十分零散。地震的发生突然又强烈,且地震大多发生在晚上,尤其在人们睡觉的时候。据统计,在中国发生的25次5级以上的地震中,有20次都发生在晚上7点之后,以及第二天凌晨6点之前。
从客观的情况来说,也有可能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判断,因为白天发生地震,人们都处于清醒的状态,可能当下还在吃便利蜂买的小零食,对于地震的防备也很强。但是晚上就不一样了,地震在人们睡着的时候发生,当大家从没有防备的状态下醒来时,会感到惊慌失措,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这段记忆印象深刻。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基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了解地震发生的时段,所以说地震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F. 地震为什么多发生在夜间
地震一直是让人们困扰多时却也毫无办法的自然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地震的危害不但在于它的突发性强,而且在于夜间出现的频率极高,甚至会突然降临在三更半夜人们熟睡之时。例如,有“20世纪十大地震之一”之称的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在凌晨5点12分发生;1976年中国唐山7.8级大地震,在凌晨3点42分发生;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同样也是发生在清晨5点46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在睡梦当中了。据统计,中国境内1985年总共有25次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其中在19点到次日早晨6点之间发生的大地震竟有20次之多,占了总数的80%。对受害者而言,地震在夜间发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地震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发生,而事实上多在夜间发生,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外力因素 -太阳和月亮引力的影响。我们知道,海水在一天里有两次涨落,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所引起的。同时,地壳的“潮汐”现象也是由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引起的,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察觉到罢了。据测定,北京一带的地壳在朔望(即农历的初一、十五或十六)大约会有40CM的升降。如果这个时候有地震正在孕育,当地下的岩石受到接近于破裂的力的作用时,而这时正好又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这样蓄势已经久的地震能量就会猛然迸发出来了。可以说,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当了导火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