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物指南 » 中原荆芥为什么东北找不到

中原荆芥为什么东北找不到

发布时间: 2022-05-26 06:10:29

❶ 有一种和香菜类似的下汤的小菜叫什么

叫荆芥
我们在家乡也吃这个,很廉价,味道有些刺激,生吃熟吃都可以,我们也爱用它打疙瘩汤,味道很不错的。中原比较普遍,吃的人也比较多。南方和北方的人很少吃,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有这种东西。
对了,他还有一个用途,夏天被蚊子咬了取一些荆芥叶子在被咬的地方揉搓一下,能起到止痒止疼的作用,这还是小时候妈妈教我的呢!

❷ 河南的“荆芥”和云南的“薄荷”是同一种植物吗

电视剧《重案六组》中有一个诡异的案件,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嫌疑人患有“恐猫症”,被害人周宁深知这一点,故偷偷将“猫薄荷”缝进其手袋的铭牌中,致使嫌疑人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七八只猫的“攻击”,受惊流产,最终酿成惨剧......“蓝颜祸水”,致二女争夫血溅厨房,令人唏嘘。

案情有些匪夷所思,却并非全无事实基础,这世上真的有一种叫做“猫薄荷”的植物,如上图。乍看相貌平平,实则天赋异禀。该植物富含芳香精油,可高达13%,稍加触碰便异香四溢,其中有一种物质可与猫鼻子中的受体结合,刺激猫的感觉神经元,使其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喵界大麻”可不是浪得虚名。

开白花的罗勒

话说罗勒在西方号称“香草之王”,栽培广泛,品种有四十多个,紫花白花均有,河南“荆芥”恰好就是开白花的罗勒品种,而且还属于疏柔毛变种(var.pilosum),特点就是多毛。至于味道强烈与否,那是罗勒在中土和西方被选育的方向不同,西餐中的“甜罗勒”就比较温和。那位所谓的专家只不过是把罗勒的种内差异煞有介事地捋了一遍。

类似于河南“荆芥”和罗勒的情况并非孤例,云南也有。去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人嗜食“薄荷”,涮羊肉涮“薄荷”,甜品中也要放“薄荷”,“薄荷”似乎无处不在。然而这“薄荷”却并非植物学意义上的薄荷,实为皱叶留兰香/Mentha spicata 'Crispata’,有时也被认为是独立的种M. crispata。其叶面凹凸不平,犹如刚睡过格子凉席的脸,故名“皱叶”。

真正的薄荷/M. canadensis和留兰香都是唇形科薄荷属成员,亲缘关系很近,但外观差别比较大:薄荷的叶脉规整,叶片平整;薄荷有明显叶柄,而留兰香几乎看不到叶柄。二者的味道也不尽相同。留兰香有类似薄荷的气息,主要来自于香芹酮、柠檬烯等物质,但它只含有极少量的薄荷酮和薄荷醇,故缺乏薄荷的“冰凉感”;能让人“凉凉”的才是真薄荷,要是拿它涮羊肉,能吃出刷牙的感觉来。

无论是河南“荆芥”还是云南“薄荷”,都是地方俗称和学术名称不同造成的误会,小事一桩。如果我是河南老乡,我会很高兴接受河南“荆芥”就是罗勒的事实,不会急头白脸地争辩,完全没意义嘛。就像月季玫瑰,从植物学角度来说,作为切花出售的“玫瑰”固然都是月季,那又怎么样呢?

❸ 荨麻疹怎样治疗

患荨麻疹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有可能是由于空气中的尘埃,刺激气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蚊虫发作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引起的。虽然造成荨麻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荨麻疹作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见惯不怪,甚至有些人不重视它,其实不该,因为如果没有及时合理治疗或者滥用激素类药物,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有的几周、几月甚至有多年不愈者。
32岁的温女士家住天津天河区,去年春季一次踏青回来之后,身上便开始起红色小疙瘩。手臂、屁股、后背等处都有,奇痒难忍。温女士一开始不知道身上为何长出如此多的小疙瘩,以为只是天气热,蚊虫叮咬后引发的,并未在意。但是一周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无奈之下,温女士只好去医院检查。经过医生检查,确诊为荨麻疹。专家表示,荨麻疹其实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在春秋季最容易引发荨麻疹。

反复得荨麻疹的原因有哪些?

1、和遗传有关系。

家族里若有荨麻疹病史,患者血清里面就会存在着一种高含量的特殊蛋白质——IgE免疫球蛋白,其含量高出正常人几倍到几十倍,这些都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此类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是发生急性荨麻疹的内在致病因子。

2、和饮食也是有关系的。

荨麻疹的一种常见原因就是食物过敏。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

3、抓挠也会引起荨麻疹

对于瘙痒难以控制,反射式的直接抓绕,也会导致荨麻疹越来越严重。

4、外界环境有关系。

其实荨麻疹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春季,一些细菌得以滋长的环境,容易引发瘙痒加剧荨麻疹发作。当在室外散步时,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的环境,容易被蚊虫、蜜蜂或火蚁叮咬,或让与虫螨或宠物如猫、狗等的皮毛接触,都可能诱发过敏,引起荨麻疹症状;日常居家生活环境中,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和甲醛等都是诱发荨麻疹的过敏原。

5、也有内在原因。

比如免疫失调,内分泌失常,体内炎症,比如胃炎,体内肿瘤等都容易引起荨麻疹。

那么在得了荨麻疹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做法呢?
一、及时判断病情缘由

得了荨麻疹之后,,需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检查治疗。查出发病原因,以便去除病症。不过,也有不少病人无法检查出确切的发病原因,可以通过查过敏源的办法进行检查。

二、听医嘱,安全合理用药
在去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时候,不要自作主张,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安全规范用药,做到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带来的强烈副作用。

抗组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改善荨麻疹症状,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三、进行全身免疫抗过敏治疗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补充人体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可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缓解、控制过敏症状。临床证实,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6种菌株组成的抗过敏益生菌对胃酸和胆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于肠道粘膜,在人体的消化作用下存活,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过敏者体内IgE,控制过敏症状,缩短康复时间,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Th1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系统T细胞平衡,从而纠正过敏体质,促进人体正确的免疫应答,减免荨麻疹复发,调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四、荨麻疹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得了荨麻疹,就乱了手脚,担心这担心那,要有良好的心态,可以恢复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合理的饮食方式,不要在好了一点点的情况下,就自我犒赏,大吃大喝,可能就会让荨麻疹更加严重,要做到治疗时候清淡饮食,痊愈恢复后正常饮食,均衡饮食。

❹ 有谁知道新疆天山的资料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海拔为7435.3米,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米,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米。这些高峰都在中国境内,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的雪峰----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有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新疆着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这两大盆地虽是一对孪生“兄弟”,但自然特征却大不一样。塔里木盆地被高山团团围住,气候特别干燥,大多是沙漠地带,只有在边缘地区的绿上才能种杆粮、棉和瓜果。准噶氽盆地西北边缘的山地不很高山,而且有很多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能够进入,所以气候比较湿润,除了盆地内有一些绿洲可以种杆春小麦、棉花、瓜果等到外,这里的草场优良,畜牧业发达。着名的克拉玛依油田也在这块盆地上。下面是昆仑山,上面是阿尔泰山.

在天山山系中,海拔在5000 米以上的山峰大约有数十座,除最高峰托木尔峰外,主要还有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博格达峰、瓦斯基配卡维里山、德拉斯克巴山、搜雷孜山、史卡特尔东峰、孜哈巴间山等。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远远望去,那闪耀着银辉的雪峰,是那样雄伟壮观、庄严而神秘。

博格达峰,海拔5445 米,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最高峰,与其并列还有两座海拔分别为5287 米、5213 米的雄峰。三峰并立,酷似一只笔架,当地牧民把它们合称为三座神山。山峰3800 米以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区,白雪皑皑,故有“雪海”之称。

博格达峰,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70 公里,它不仅是勇敢的登山者攀登的目标,也是具有神奇魅力的旅游胜地。自乌鲁木齐驱车前往,可以先到阜康,然后向南经过巨大的三工河冲积扇,进入山口。汽车在时宽时窄的葫芦状谷地中溯源而上,眼前先是一片碧绿的山地草原,而后又出现茂密的森林。穿过一道深而窄的石峡,爬上一道400 米高的天然大坝,一个碧波荡漾,风光如画的湖泊出现在眼前,它便是天山天池。

天池是由古代冰川和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900米,长3300 米,宽数百米到1500 米,湖泊最大深度104 米,狭长曲折,清澈幽深。四周雪峰上消融的雪水,汇集于此,成为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周围山坡上长着挺拔的云杉、白桦、杨柳,西岸修筑了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平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青山雪峰,风光旖旎,宛若仙境。难怪传说天池便是“瑶池”,是西王母会聚众神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据《穆天子传》记载,3000 年前的周朝穆王曾乘坐“八骏马车”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见了他。穆王赠送大批锦绸美绢等中原特产,西王母则回赠了天山的奇珍瑰宝,并邀请穆王游览天山名胜。穆王亲书“西王母之山”,留作纪念。临别时,西王母劝饮再三,即席歌曰:“祝君长寿,愿君再来。”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赞此盛会,诗云:

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池南面映衬着雄伟的博格达峰。登博格达峰,需要乘马从天池西岸绕到湖的南端,溯大东沟而上。大东沟谷地和缓开阔,谷底和阴坡云杉密布,阳坡上布满了灌木丛。海拔2800 米以上,地势比较和缓。夏季,这里是一派生机勃勃的草原景象。一片片高山草甸上,禾本科、蓼科植物、苔草和其它牧草,用它们的细茎嫩叶编织成绿色的地毯,龙胆、紫菀、金莲、银莲又以它们鲜艳的色彩,将绿毡点缀成姹紫嫣红的美丽画卷。平坦的河岸边,隆起的古冰碛垅上,山地向阳的缓坡上,牛羊成群,牧歌悠扬,这里是哈萨克牧民放牧牛羊的高山牧场。

沿着谷地上行,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冰碛和冰川侵蚀地貌。在大东沟源头,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一个古粒雪盆,后壁已被蚀低,成为只有3660米高,沟通博格达峰南北坡高山牧草的交通要道——古班博格达山口,又称三个山大坂,即山垭口。站在古班博格达山口上眺望,博格达峰及其北坡一条大冰川已一览无余。地质学家李承三先生考察博格达峰后,曾以“银峰怒拔,冰流塞谷,万山罗拜,惟其独尊”的简短数句,形象地概括了其山势的雄伟和冰川作用之强盛。据统计,整个博格达山脉共有300 多条冰川,而博格达峰区占居了1/4 以上。博格达峰四周都是60°左右的陡峻山坡,山坡上沉积了深厚的积雪。博格达峰大量的降雪,深厚的积雪和陡峭的山势,很容易形成雪崩。雪崩是冰川的重要补给来源,对延续冰川生命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冰川,面积约11 平方公里,是博格达峰区最大的一条冰川。它的粒雪区很陡,冰舌却较平缓,裂缝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条冰川夏季消融强烈,融水汇成许多冰川河道,最大的宽达三四米,深五六米的深切曲流,水声咆哮,不绝于耳。冰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川漂砾。

当漂砾周围的冰面因消融而下降时,被漂砾遮蔽的冰体便形成冰柱,形似蘑菇,人们将这种漂砾和冰柱的复合体称之为冰蘑菇。博格达峰北坡这条大冰川的数道冰流会合为统一的冰舌后,又分别注入北坡的四工河和南坡的古班博格达果勒河,成为南北疆两大内陆流域分水岭的一部分。

博格达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冰川活动,使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冰川遗迹和冰缘地貌。博格达峰附近的几乎所有河流上游,都有完美的U形谷,高达数十米,上面已生长了云杉、高山灌木丛或发育成高山草甸的古终碛垄,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羊背石,形态各异的冰碛湖、冰蚀湖,高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古冰坎,还有残留在谷坡上的古冰斗⋯⋯作为冰缘地貌典型代表的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冰冻泥流、热融滑塌等,这里也比比皆是。置身博格达峰,仿佛是在游览一座活生生的冰川地貌博物馆,令人眼界大开,惊叹不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比博格达峰更加雄伟,直插云霄的托木尔峰,又有一番独特的雪山风光。这座天山最高峰,位于中哈界峰汗腾格里峰西南20 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它周围6000 米以上的高峰达十余座,除汗腾格里峰外,还有形似花朵的雪莲峰,洁白的大理岩上覆着白雪的阿克塔什峰(白玉峰),形似卧虎的却勒博斯峰(虎峰),为纪念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登山科考队命名的科学峰等等。这些巍峨耸立的群峰,披着银盔白甲般的冰雪,在湛蓝的天穹下银光闪烁。

托木尔峰地区最为壮观的景色当推汗腾格里冰川。在托木尔峰地区800多条冰川中,汗腾格里冰川最长,长达60.8 公里,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该冰川冰面上覆盖着大小不等的石块,人可以行其上。冰川之上有无数水深莫测的冰面湖、数百米深的冰裂缝,还有浅蓝色的冰融洞、冰钟乳、水晶墙、冰塔、冰椎、冰蘑菇、冰桌和冰下河等冰川奇境。这里的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突然辟雷一声震天响,抬头望去,不远处的雪尘滚滚飞扬,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至数百米高的雪浪。腾起的雪雾,像蘑菇云那样上升、扩散,景色十分壮观。但是这种时有发生的雪山奇景——雪崩,却是冰川考察者和登山运动员最危险的敌人。托木尔峰这种惊险环境中的奇异风光,只有不畏艰险的勇士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和欣赏到,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除壮观的冰川奇景外,托木尔峰地区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温泉。位于北木扎尔特河谷东侧的阿拉散温泉,便是其中之一。夏季,这里河水潺潺,泉水叮咚,周围那茂密的天山云杉和白桦林带下,黄色的败酱草花,竞相开放。这里已成为新疆着名的疗养区。阿拉散的泉水呈季节变化,冬春基本干涸,6~8 月,泉水量最大。温泉水中含有微量的硫化物和苏打等矿物质,对很多疾病有一定疗效。每到夏季远近百多公里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维吾尔、俄罗斯等族牧民,不畏路途遥远、艰险,骑马结队来此沐浴、疗养。

虽然天山山系中众多的雪峰终年为冰雪覆盖,但是在3000 米雪线以下,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托木尔峰和博格达峰的山麓和河谷地区,满山遍野的云杉和塔松,四季常青。托木尔峰南北坡的茂密森林,是新疆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各种药用植物达80 多种,在草原和森林草原带有贝母、紫草、天仙子、黄精、荆芥、益母草、大黄等;云杉林中,到处可见野蔷薇、党参等;亚高山草甸带,一片片金莲花迎风开放,花枝招展;雪线附近的乱石堆中,凌寒怒放的雪莲散发着清香,远远望去,一株株雪莲宛若一只只白色的玉兔,为这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天山地区也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木科植物就达55 种,其中很多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西伯利亚三芒草、沙生针茅、野燕麦、野黑麦等,还有豆科的野生紫花苜蓿、草木樨等,都是优良的牧草,对发展畜牧业具有重要作用。

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海拔3000 米以下的峰峦、山地的密林深处和草原之中,是各种飞禽走兽栖息、繁衍的天然场所。

旱獭和水獭是珍贵的皮毛兽,遍布天山,这里的獭皮是新疆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天山的盘羊、雪豹、猞猁、天山鹿、天山羚羊等也是受保护动物。

天山的苍鹰,素以体长凶猛着称。一只苍鹰双翅展开,足有两米多长,像一架小飞机。它时而悠闭地扶摇直上,时而又逍遥地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野兔、黄羊或其它柔弱动物,便像一把利剑横空劈下,来势可谓迅雷不及掩耳。这些柔弱动物,很快便成为苍鹰一顿可口的佳肴美味。在天山的动物中最警觉的要数野骆驼了。它胆小疑心大,稍有风吹草动,便远遁而去。它四肢细长而有力,足掌厚约5 厘米,如同按上了橡皮垫,奔跑起来轻捷无声,迅如疾风。它的特大胃袋,一次可装水70 公斤,饮足后能保持数月不再饮水。因此它成为沙漠中的最好运载工具,历来享有“沙漠之舟”之称。天山的黄羊、大头羊、狍子、茶腾大尾羊和雪线附近的雪鸡,是天山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尤其是黄羊和大头羊,分布量很大。人们捕获后,有时就架起篝火,就地烧烤,再配上美酒,便成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野餐,令人垂涎。

天山地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多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适合发展畜牧业。特别是托木尔峰北部的伊犁地区,以牧业为主,养马业尤为驰名。古代的“天马”最初即来自此地,以后又叫伊犁马,至今仍享有盛誉。这里还有优良的军马和生产用马的重要产区。牛、羊、骆驼,在这里也分布很广。此外,在天山的托木尔峰南坡平原地区,还种植了大米等农作物。阿克苏大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清代向朝廷进贡的贡米,素有“阿克苏大米甜又香”之说。天山地区又是瓜果之乡。历史上从西域传来的葡萄、苜蓿、胡麻、甜瓜、核桃等均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托木尔峰南部的温宿县仅果树种类就有10 多种,主要有苹果、核桃、葡萄、桃、杏、梨、沙枣、樱桃、楸子、红枣等,尤以苹果、核桃、杏,品种最为繁多。

天山,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西亚联系的重要通道,托木尔峰东部南、北木扎尔特河谷,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西汉时,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下嫁乌孙王,即通过此道。驰名中外的唐代佛僧玄奘,公元629 年去印度取经也经过这里。他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对托木尔峰分水岭一带的惊险环境曾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据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登上天山博格达峰,并在此会见当时西来传道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唐太宗时还在博格达峰下设过“瑶池都护府”,管理天山地区。清朝干隆年间,新疆都统明亮曾登博格达峰和天池一带,勘察地形,开山引水,并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此举。在天池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过去这里曾经建立过十几座古刹,清干隆年间曾在此修建过福寿寺,因用青砖铁瓦建造,又称“铁瓦寺”。天池西面还有东岳庙遗址,池下有无极观。这些名胜古迹,又为天山增添了诱人的魅力。

❺ 河南商丘有一种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河南方言叫jingcai或者jincai,是叶类蔬菜,谁知道它的学名啊

那就是荆芥啊!
饭店里都有的!
我做饭店好多年了!
放心不会认错的!
我是周口的,离你们商丘也是很近的,所以都有这东西!

下面给你看看网络!

荆芥 Jingjie
【名 称】
植物学名: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enth.) Briq.
药材学名: Herba Schizonepetae。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 荆芥穗 炒荆芥 荆芥穗。
【科属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属:荆荠 Schizonepeta
本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 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采制贮藏〕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30度C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产 地】产江苏、浙江、江西,多系人工栽培。
【药材形性】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炮 制】原药去泥屑杂草,切除残根,抢水洗净,取出将穗头朝上竖放,待水沥干,切O.3-0.5cm段片,晒干。
荆芥穗 单用花穗加工入药,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擅于疏散头面之风。
炒荆芥 荆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荆芥炭 荆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药者,亦称黑荆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成 分】含挥发油。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注 意】本品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不用火烘烤,否则香味走失,影响药效。
【主治病证】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鉴别】
(1) 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 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 ~ 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2) 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1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海,上部多分技;长45—90厘米,直径3—5 毫米;表面谈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同属植物裂叶荆芥 Schizoncpeta multifda(L.) Briq., 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蓝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显微鉴定: 粉末:黄棕色。①腺鳞头部类圆形,8-13细胞,直径22-108μm,柄单细胞,极短,内含鲜黄色或棕色物。②小腺毛头部1-2细胞,直径16-27μm,柄短,单细胞。③非腺毛1-6细胞,长67-810μm,中部稍窄,基部直径22-45μm,壁稍厚,上部细胞具细小疣状突起,下部1-2细胞有角质纵条纹。④茎表皮细胞垂周壁薄,平直;气孔直轴式。⑤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气孔及毛茸。⑥花粉粒近环形,直径27-31μm,具6沟,外壁具网状雕纹。⑦果皮表皮(粘液层)细胞断面观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壁粘液化,胞腔小,不规则分枝,内含淡棕色物,其下色素层细胞有的向上嵌于表皮细胞间;表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壁粘液质化,留下含棕色物的胞腔,小形色素细胞群散列于表皮组织间。⑧果皮石细胞断面观1列,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界限不甚清楚,壁厚,有裂纹,胞腔星状,解离后细胞有多数参差不齐的分枝;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纹孔稀疏。此外,有果皮色素细胞,种皮细胞,导管,纤维。
【中药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α— 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α—Limone- ne)。地上部分含挥发油1.3%,穗含挥发油约4.11%,油中主成分为d-薄荷酮(d-menthone)约42.9%,消旋薄荷酮、l-胡薄荷酮(l-pulegone)约33.9%及少量d-苎烯(d-limonene), 另尚含γ-蒎烯。此外,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C(schizonepetoside A,B,C),(1S,4E)-9-O-β-D- gluranosyl-pmenth-4(8)-en-3-one,apigenin-7-O-β-D-glucoside,luteolin-7-O-β- D-glucoside和橙皮甙(hesperidin)。
【中药化学鉴定】: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置小试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后加1%香草醛硫酸试剂2滴,振摇混匀,溶液显淡红色(检查胡薄荷酮)。
【备注】
(1)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2)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摘录】《中国药典》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㖞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药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当归荆芥治中风
[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荆芥妙用止清涕,以其辛温可祛风散寒,而其气味轻扬,不致助其热邪,起到药达病所,分剔寒热之功。

❻ 全州话喊做闷子草的(下图绿色是新鲜的,黑色是晒干的),闻起来是凉

学名是荆芥。属被子植物

❼ 河南周口鹿邑地区有种叫jingqie 的蔬菜,怎么网上找不到种子呢经常和黄瓜拌凉菜,超级好吃。

荆芥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❽ 中药荆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国药典》:荆芥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荆芥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 :摘取花穗。 荆芥炭 :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 :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荆芥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别名】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的 全草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炮制】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备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紫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荆芥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毒性】腹腔注射荆芥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0046±76.5mg/kg。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㖞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摘录】《中华本草》

❾ 荆芥根对硬皮的作用

荆芥根
中药材
中药材荆芥根是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和多裂叶荆芥S.multifida(L.)Briq.的根。裂叶荆芥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多裂叶荆芥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止血,止痛之功效。常本药材常用吐血,崩漏,牙痛,瘰疬。
荆芥根入药部位
根。
荆芥根性味
味味道较苦,性凉。
荆芥根归经
归胃、肝经。
荆芥根功效
止血,止痛。
荆芥根主治
本药材常用吐血,崩漏,牙痛,瘰疬。
荆芥根相关配伍
1.治非时吐血:荆芥连根清洗干净,捣汁半盏饮之。《产育宝庆集》
2.治崩漏年深:荆芥根(瓦上焙干焦,存性)、茴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只一服即效。《朱氏集验》
3.治风药性发热牙痛:荆芥根、乌柏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纲目》
4.治瘰疬溃烂: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活法机要》
荆芥根用法用量
内服: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每次3-5g;或鲜品捣汁。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品,水煎洗或漱口。
荆芥根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挖取根部,清洗干净,晾晒成干品,或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
荆芥根形态特征
裂叶荆芥,又名香荆芥(河北),四棱杆蒿(北方各省),小茴香(四川)。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茎基部的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裂片5,中部及上部叶无柄,羽状深裂,裂片35,长1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状渐狭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是没有毛的,脉上及边缘较密,有腺点。花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长313厘米;苞片叶状,长4-17毫米;小苞片线形,较小;花小,花萼漏斗状倒圆锥形,长约3毫米,径约1.2毫米,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冠浅红紫色,二唇形,长约4毫米,上唇先端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长圆状三棱形,长约1.5毫米,径约0.7毫米,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多裂叶荆芥,又名裂叶荆芥《中药志》。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50厘米。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四棱形,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厘米;叶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全缘,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长2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截形至心形,上面深绿色,微被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多数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长6-12厘米;苞片叶状,深裂或全缘,卵形,长约1厘米;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或稍长;花萼紫色,长约5毫米,有15条脉,外被稀疏短柔毛,先端5齿裂,三角形;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干后淡黄色,长约8毫米,被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药淡紫色,花柱细长,柱头2裂。小坚果4,扁长圆形,腹部稍具棱,长约1.6毫米,宽约0.6毫米,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以后。
荆芥根生长环境
裂叶荆芥: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林缘。海拔在540-2700米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多裂叶荆芥: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❿ 在花盆了栽了河南人叫荆芥的菜,可是刚长出小芽大概一两公分后就慢慢的消失了。怀疑是被虫吃了。

有可能是被土壤里的虫子吃了,可以撒些药粉或喷洒些药水。荆芥很好栽活的,平时长的茂盛的荆芥直接剪下来扦插就能养活的,光杆没有叶子的荆芥杆扦插都可以插活,在乡下农民经常这样栽

热点内容
光遇为什么想加好友却找不到人 发布:2024-09-20 09:07:34 浏览:552
为什么天天一个时间醒 发布:2024-09-20 08:54:48 浏览:714
回族供奉女人和驴是为什么 发布:2024-09-20 08:36:48 浏览:664
小米手机为什么开不了wifi 发布:2024-09-20 08:23:01 浏览:524
手机时间为什么老变慢 发布:2024-09-20 08:22:57 浏览:122
登着快手为什么收不到微信消息 发布:2024-09-20 08:22:22 浏览:174
苹果手表蜂窝版为什么连不了手机 发布:2024-09-20 08:19:56 浏览:603
小米5一发热就卡为什么 发布:2024-09-20 08:16:04 浏览:795
为什么保存的py文件打不开了 发布:2024-09-20 08:03:31 浏览:639
超市里的桃子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4-09-20 08:01:41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