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雕像晚上有红色的东西
❶ 玛为何好端端的圣母像竟会流下了红色眼泪
以色列圣城耶路撒冷在2002年7月出现极之不寻常异象,着名哭墙的一块石块竟流出泪水般的水渍。犹太教士称,一些朝圣者发现哭墙的石块流出水滴。哭墙流出的水滴至今已浸湿了10厘米乘40厘米面积的城墙。
这座圣母像到了今年复活节期间“又哭了”。此后这座圣母像当着许多目击者的面,不断的流泪,目击者中包括当地教区神父。复活节以来,数以百计的人已经到过鲍威尔的家朝圣。鲍威尔在家里设置了一个圣坛,供奉这尊圣母像。后来更作出了科学检查,发现不是骗局,而流出的哭水不断,更有重病人仕摸过圣母像离奇痊愈。
圣母像流泪的现象以前也有过。
❷ 南昌红谷滩行政广场中心这个红色雕塑有什么寓意
铸剑为犁应有日雕塑的介绍和寓意
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个问题人们问了不少,可到底谁才能给这个答案? 有句话说"我们不怕战争,但我们反对战争"!的确如此,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都不会惧怕战争,因为我们有着伟大的团结精神,不管你的力量多么强大都比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团结力量。
但我们反对战争。 在联合国总部前,"铸剑为犁"的雕像已矗立了四十多个春秋。可是和平的钟声并为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起,战火和死亡仍然时时践踏周围公里和正义。 世界上没人希望战争。战争是残酷的,是可怕的,是悲惨的。
战争一旦爆发,就以为着将有不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生命。一个士兵在总统眼力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对一位母亲而言,是她的一切。 一场战争的到来,并不是意味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幸福,大多是残酷的事实。
九千年了,科技不断提高,而战争也并不减少。 为什么人类不能和平共处呢? 不管是世界大战,还是反恐战。说来说去,还不就是图一个"利"。 中国的领土广大,为此遭受日本人的侵略,可今天日本人却光明正大的说是为了自卫:伊拉克因为国家中有大量的石油,石油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
美国人为了得到大量的石油,攻打伊拉克,而且还华丽的说是为了打击恐怖份子的组织。 这些"强盗"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可笑啊! "政府有时候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给英法联军的一位将军写的信里的一句话。
没人希望爆发战争,看到战争。 人们渴望和平的钟声早日敲起,希望这世界早日没有战争!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何时铸剑为犁?就是说全世界到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实现消灭战争出现永久的和平? 第二次世界的大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和平景象,人们从战争的苦难中进入了和平时期,深感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各国人民都深切希望今后再也不要有战争出现,因此1949年4月20日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
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第二次在战后,冷战兴起,威胁居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着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千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常设委员会。
1952年12月,为祝贺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法国名画家毕加索又献出了一幅新的作品--一只和平鸽。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这是毕加索所画的第三幅和平鸽。
第一幅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当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大会召开的时候,他画了一只恬静的鸽子,表示出爱好和平人民的纯朴的尊严的意志。第二幅是在一九五○年九月,他又画了一只鸽子献给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就是飞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鸽,它已经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的了。
当1952年12月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再次召开的时候,毕加索又献出了第三幅和平鸽。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的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创作了一尊“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
这座青铜雕像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的纪念,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花园内与其他国家赠送给联合国的雕塑装点着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 此外中国也有成语“铸剑为犁”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可参阅《孔子家语·致思》(伪书):“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空想) 图片为“铸剑为犁”雕塑,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给联合国,这尊雕像是由苏联的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制作的
❸ 湖南大学标志性塑像惨遭涂鸦清洗后还能看到红色是怎么回事
清明小长假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欣赏大美长沙,但也有一些不文明现象给城市抹了黑。记者昨日在湖南大学德智园学生公寓时钟广场看到,标志性的朱(熹)张(栻)会讲塑像惨遭涂鸦,眉毛和嘴唇被人涂上红红的颜色。
这类涂鸦者,近年来有一系列“杰作”。比如襄阳公园护城河边的“三顾茅庐”雕塑,诸葛亮曾被涂得一塌糊涂;被称为“苏州的名片”的苏州火车站广场上的范仲淹雕像,被各种“书法”刻写得密密麻麻;鲁迅美术学院中心广场上的鲁迅塑像,被涂抹得丑陋不堪。他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只相当于顽劣的少年,在街头随地撒尿,用刀片在汽车上制造划痕。
对待没教养的少年,我们当然要去管教,去引导,告诉他们起码的是非善恶,追究监护人的责任。那么,对待随意涂鸦的成年人,如果只是教导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告诉他们公共设施不得损毁,恐怕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课以严厉的处罚,损毁了公共设施,该赔多少就赔多少。最后,还得帮助他们树立敬畏之心,让他们知道,对待那些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的人物,不能缺了起码的敬仰。
❹ 铸造的铜像才有半年多点,为什么会变色颜色变得有深有浅
青铜颜色本来就是青灰色的,不是因为生锈,你把青铜敲碎,每一部分都是青灰色,不是只有表面接触空气的部分才是绿的。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合金的颜色与金属单质的颜色不同很正常。
青铜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铜绿(碱式碳酸铜CuCO ·Cu(OH) 和碱式硫酸铜 CuSO ·3Cu(OH)),从而呈现绿色,我们看到的出土青铜器表面的绿色就是这种铜绿造成的,但是青铜之所以称为青铜并不是由于铜绿的缘故,青铜器表面的铜绿的颜色与青铜本身的颜色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青铜之所以称为青铜是由于这种合金自身的颜色。铜与不同的金属形成的合金颜色是不一样的,有多种情况。
铜的颜色和铜绿 非发光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光在正常人眼里引起的色觉。根据色度学原理,颜色是由红、绿、兰三种原色中两种或三种匹配而成,而白光则由各占三分之一原色光混合而成。物体的颜色与确定的光波长相对应,而物体反射何种波长的光是由物体结构、相的组成、表面状况所决定。众所周知,铜是少数有颜色的金属之一,纯铜在约700毫微米波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呈现橙红。铜极易与其它元素形成合金,不同的合金,不同的元素含量又具有不同的色泽。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随着锌含量的增加,黄铜颜色由红变为金黄。铜与铝、锡等元素形成的合金称为青铜,其颜色为黄带绿色泽。铜与镍形成的合金称为白铜,含镍30%的合金是着名的耐蚀白铜,含有锌和镍的锌白铜具有美丽的银白色。各种元素在铜中含量由少变多的时候,其合金颜色沿红黄青白方向变化。铜及合金具有丰富的色泽,铜的化合物也具有不同的颜色。铜具有高的正电位,铜不能置换氢,因此在空气、水溶液、非氧化性酸、有机酸和非氧化性有机化合物介质中均有良好的耐蚀性,特别是在流动的淡水和海水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铜易被氧化,在室温下铜的氧化能够缓慢的进行,生成氧化亚铜Cu O,呈玫瑰红的颜色。氧化亚铜呈极薄的一层,极其牢固地附着在铜的表面,不易剥离。这层薄膜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破坏后可以迅速再生。这是铜及合金具有优良耐蚀性能的原因之一。当温度高于250 C时,铜迅速被氧化,生成氧化铜CuO,呈黑色,它很容易使用酸洗办法除去。铜制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大气含有CO 、H O、SO 、H S等,铜的氧化物就会变成复盐,主要是碱式碳酸铜CuCO ·Cu(OH) 和碱式硫酸铜 CuSO ·3Cu(OH) 。这两种复盐呈兰绿色。这种薄膜防止金属继续氧化腐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铜制器长期暴露在大气下,其表面颜色经历了红色 红绿色 棕色兰绿色的变化过程,大约10年之后,其表面就会被众所周知的铜绿所覆盖。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具有保护作用。这一点不但有金属腐蚀保护理论为依据,也为千百年实践所证明。在出土的大量铜制器中,均为铜绿所覆盖,制器早已锈迹斑斑,有些已经变成氧化物而灰飞烟灭了。因此,室外铜工艺品、铜导线、铜管路、食品储藏装置等往往不需要予以专门的保护。铜绿不但对铜制品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美丽的颜色。铜绿的形成方法已经成为一种人工的技术。铜及其化合物不象某些其它的金属,如铅和汞那样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铜壶、铜锅和铜制盛水容器等已经用了几千年了。至今尚未发现从事与铜或铜化合物有关工作的人染有与铜有关的职业病。相反,时常可以听说这些人看起来更健康而且不易患感冒和一些其它的疾病。铜不但是动物和植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而且在铜制品表面各种微生物和细菌不易存活。特别是在海洋条件下,海洋生物不能附着。因此,铜对人类,对环境是非常有利的。这种特殊功能已经广泛的被应用。资料表明,用 90-10白铜包覆的船只由于防止海生物生长,船速可以提高,同时可以省去涂层,简化维修工作量,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铜及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传热性能,再生性,在热交换器,空调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中,铜水管比镀锌钢管更具有突出的优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民用建筑,热水容器,自来水管,煤气管,暖气和下水道等广泛使用了铜及其合金。英国每个住宅平均用铜量为100-200公斤。日本学者对水道用铜管进行了长期调查证明:铜水管具有优秀的耐蚀性和无毒性能,在未来的人民生活中极具应用前景。
我是从别的大拿那儿看到的,就粘过来给你看看,看看能不能帮助你。
❺ 复活节岛上的石像有什么奇特之处
复活节岛处于南纬30度线上,而南纬30度这一地带历来就是一条充满无数令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的集中地带。
在地球的南北纬30度线上,有着很多着名的自然之谜。这里有埃及的金字塔之谜和狮身人面像之谜,有撒哈拉大沙漠绿洲之谜,大西洋诸岛沉没之谜,有死海形成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还有美国圣塔柯斯镇斜塔之谜,真是不胜枚举!
地球的南北纬30度线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里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都管它叫“死亡旋涡区”。北纬30度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五个异常区;南纬30度线上的非洲东南部、澳大利亚西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区、南美洲东部和南太平洋中部五个异常区。如果人们把南部异常区和北部异常区在地球上标明出来,就会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划线,人们就会发现整个地球就会被划分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三角形的接合点上。
复活节岛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基文于1772年4月5日首先发现,当天正值基督教的复活节,故得名。岛上的居民则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小岛东距智利本土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象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
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岛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难道古代的岛民也曾从高空俯瞰过自己的岛屿吗?假如确实如此,那又是谁,用什么飞行器把他们带到高空的呢?”
复活节岛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它们或卧于山野荒坡,或躺倒在海边。其中有几十尊竖立在海边的人工平台上,单独一个或成群结队,面对大海,昂首远视。这些无腿的半身石像造型生动,高鼻梁、深眼窝、长耳朵、翘嘴巴,双手放在肚子上。石像一般高5~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有22米,重300多吨。有些石像头顶还带着红色的石帽,重达10吨。这些被当地人称作“莫埃”的石像由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雕凿而成,有些还用贝壳镶嵌成眼睛,炯炯有神。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呢?它象征着什么?人们又是如何将它们从采石场运往几十公里外的海边呢?
有关石像之谜,众说纷纭。有说是外星人的太空船搬运石像;石像拥有神力,造好后会自己行去目的地。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着名的“七尊莫埃”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造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于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PunaPau取材的。因为PunaP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
岛上居民对于这些石雕丝毫没有历史记忆,,也不知石像是在刻谁,因为这些石像直挺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凹陷的双眼,一点都不像当地的土着,是纪念什么人?或是神呢?还是有”人”曾经教导过他们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而令他们难忘,感恩之余,雕刻这些石像,以兹纪念呢?
石像的搬运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比重一般为3~3.2克/厘米,若按此计算,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高21.8米,肩宽2.5米,截面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来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吨,甚至上百吨重了。听起来这很有道理,但是是如何呢?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们之中只有某些岩石的比重达到1.7克/厘米,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于1.4克/厘米。至于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轻了,它干燥后,比水还要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么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15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到阿胡上去了。可见雕像并非人们说的那么重。
不禁石像的重量被大大夸大了,普卡奥的重量也被夸大了。看上去直径达3米、高为2.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海尔达尔认为一个普卡奥足有5只大像那样重。但不要忘记,普卡奥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干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里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普卡奥。而且,用来制造普卡奥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用锤子敲击它,岩石表面虽不致碎裂,但也会出现皱纹。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不是搬着他到处跑,而是把它滚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因为当普卡奥在地上滚动的时候,它并不破碎,而是棱角都没了,变成了圆形。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只不过是一种例外。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着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许多人认为,复活节岛巨大的石像先是在拉诺洛拉克火山采石场里雕刻出来,然后再运到海边,并在那里为它们修建阿胡。雕像的帽子是在普那帕奥火山采石场立志成的,然后再运到海边。最后,人们把巨型雕像放到阿胡上,再给它们戴上帽子。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明了普卡奥是怎样制成,又是怎样戴到石像头上去的。
洛基文曾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没有大木头可以制作任何机器和结实的绳子,却怎么可能立起这些石像?”洛加文的疑问,到现在还不断地被人提出,也不断地有人试图给出种种答案。特别是那些神秘现象、天外来客、“史前文明”的宣扬者,更是把复活岛上的摩艾拉来当证据。比如臭名昭着的丹尼肯,就声称这些石像是外星人用超现代的工具制作的,他们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复活节岛上,竖起这些石像向同类求救,救援飞船来了,他们便匆忙地离开了小岛。
本来,复活节岛是以巨大的石像而闻名于世的。这些耸立在阿胡之上的石头巨人以它那独特的形象和神韵,给复活节岛增添了无穷的神秘色彩。
可是现在,当人们踏上复活节岛的土地时,却发现这些雄伟的石头巨人默默无语地躺倒在地,与杂草为伴,同泥土为伍,有的没了脑袋,有的缺鼻少耳,还有的更惨,整个身躯都摔成了碎块。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力量把石像推倒在地?如果是人,那他们究竟是谁,又是为了什么推倒石像?如果是自然之力,那又是何种自然力?或许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是某种超乎自然的神奇之力吧?
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假设,搬出了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有的说是一块大陨石从天宇降落在复活节岛上,随着陨石落地的轰然巨响,岛上的雕像也不幸倒地了。有的说是岛上的领袖人物突然失去理智,下令让他的臣民推倒了雕像。或者是兄弟亲友之间有了隔阂,互相残杀,而雕像作为倒霉的第三者成为他们互相发泄怒气的对象。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外星人的宇宙飞船离地起飞,把所有的雕像都震倒在地了。不愧是奇特的假设,十分吸引人,但其中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呢?
当地人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岛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巫婆,是她调动石像排列在海边,后来因居民没有孝敬她美味的大龙虾,她便勃然大怒,一口气吹倒了所有竖立和行走的石像。专家们推断,雕刻好的石像可能用圆木滚到海边,但岛上根本就没有生长过高大乔木。也有可能石人用绳索牵拉,使“莫埃”底部两侧分别着地,类似人走路一样向前移动。在科学家证明这一切之前,复活节岛上的巨石人像对世人来讲依然是个谜。
❻ 公园草坪上为什么放红色造型雕塑
这个是随机的,公园草坪上的雕塑颜色挺多的,一些颜色鲜艳的,比如红色,蓝色等等也可能是为了区分公园的绿色草地,让雕塑非常的明显,让人记住
❼ 晚上空中有六个红色的一排东西是什么
应该是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条目2012年10月26日修订后,取消对燃放孔明灯的要求)二十四条规定,在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燃放孔明灯的,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在加油站、加气站、高压供电设施设备、通信设施设备等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附近燃放孔明灯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处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可处七日以下拘留并处罚金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❽ 复活节岛雕像是怎么来的
与古玛雅文明之谜相对应的,还有复活节岛上的巨型石雕人像之谜。
1722年,当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杰维于复活节到达这个小岛时,发现岛上有成百上千的巨大雕像,很多巨石人形雕像头上都戴着巨大的红色石块的“帽子”,其中有些雕像比三层楼还高,当地的土着居民把这些雕像称为“莫埃”。罗杰维后来写道:“这些石像使我们感到震惊,因为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人是如何把这些石像建起来的,要知道它们的高度及相应的厚度都达到了30米。”
直到现在人们也无法想象,这些远离大陆、不懂任何机械知识的岛民,是采取什么方法建起这些巨大雕像,并在雕像头上覆盖圆柱形的巨石。每个知道这些巨大石头雕像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问:是谁建造了复活节岛上的巨大雕像?他们为什么要雕凿这些雕像?
一些科学家相信它们出自波利尼西亚移民之手。这些移民可能是从马克萨斯群岛中的某个岛屿出发,向西航行,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运到了复活节岛。如挪威科学家托尔·海尔达尔在1940年左右提出,是南美的印第安人曾定居于复活节岛上,并建造了这些雕像。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海尔达尔决定建一个简陋的木筏,并孤身穿越太平洋。
海尔达尔发现复活节岛上的居民中流传的神话与秘鲁古印加人的神话之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复活节岛的居民尊崇一位白皮肤的神——“提基”为他们的始祖;而在印加人的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曾把一位白皮肤的神“康—提基”逐出秘鲁,赶到了太平洋中。
18世纪,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复活节岛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除了棕皮肤的波利尼西亚人外,还有些白人居民。提基和康—提基肯定是同一个神,而岛上那些白人居民自然应当是他的后代。
岛上还流出着一些口头传说,如曾经有一个“耳朵很长”的民族,他们在耳朵上打洞,在耳垂上挂重物,人为地把耳朵拉长。这些耳朵很长的人统治了小岛,直到那些短耳朵的人感到不满,起来推翻了他们。由于“莫埃”雕像几乎都是长耳垂肩,海尔达尔以此认为它们是由那些“长耳人”建造的。岛上居民传说他们来自东方,那儿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南美洲大陆。
海尔达尔决定效仿那些长耳人以及提基和康—提基,乘坐用轻木做成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他们在厄瓜多爾尔尔按照印第安人的做法建造了木筏,将船命名为“康—提基号”。1947年4月,在海上漂泊了101天以后,6个人都安然无恙乘坐木筏停靠到了塔希提岛东面一个荒无人烟的南太平洋小岛上。海尔达尔用“康—提基号”的航行证明,古人可以用一只简陋的木筏横渡太平洋。但是这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由此证明真的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海尔达尔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南美洲人确实曾在复活节岛上生活过。
不过,在1955年海尔达尔又一次组织的复活节岛之旅后,与他同行的科学家普遍对他的理论产生了怀疑。
因为这时候放射性同位素已经被用来确定古代遗迹的准确年代。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测定,早在公元5世纪之前,岛上已有人居住,而最早的“莫埃”雕像经测定始建于公元900~1000年之间。但是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上的蒂亚瓦纳科文化(海尔达尔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即来源于此),却直到公元1000年前后才开始对南美洲的沿海一带产生影响。在这些南美洲的居民还没有来到高原上的时候,他们如何能够渡过太平洋呢?而且人们在复活节岛上考察时并未发现任何陶罐或纺织品——这两者是秘鲁文化的标志性产品。相比之下,考古学家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太平洋群岛中的一个,靠近南美洲)却发现过大量的碎陶片,至少其中的某些是出自在印加人之前生活在南美洲的人之手。
植物学家们发现复活节岛上的芦苇与秘鲁的芦苇属于不同的品种。被海尔达尔认为源自南美的甜番茄,植物学家们则认为它们可能是从波利尼西亚传过来的。
语言学分析表明岛上居民的语言中的许多单词与波利尼西亚语中的对应词非常相似,它们之间的些微差别可能是由于长年隔离而造成的。他们的文字也更接近于波利尼西亚而非秘鲁的文字。
对骨骼进行测量的结果也表明,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更接近于东南亚人而非南美洲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早期到过复活节岛的欧洲人关于白皮肤居民的描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其他一些人如着名的观察家库克船长则说:“就肤色、面貌和语言而论,他们和西面一些岛上的居民非常相似,毫无疑问他们属于同一种族。”
许多科学家认为有关提基和康—提基的古老传说不足为凭。他们对这些东西“采取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批评说海尔达尔在利用口头传说时断章取义,只强调了那些能够支持他的理论的部分,却忽视了其余的东西。例如,他对复活节岛的首位国王霍图·马图阿来自希瓦瓦岛这一传说就只字未提。希瓦瓦岛是马克萨斯群岛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岛屿,位于复活节岛西北3379千米。人们对“康—提基号”极富戏剧色彩的远航也提出异议。一些人提出,生活在印加人之前的印第安人使用桨,而不用帆,而且秘鲁海滨一带的沙漠也不可能提供制造木筏或独木舟所需的轻木。再者,“康—提基号”曾被拖离海岸93千米,这就使它避开了洋流,这些洋流本来有可能把海尔达尔送到巴拿马海岸的某处,让他根本到不了波利尼西亚。不过海尔达尔还是功不可没的。正是他开创了前往复活节岛的科学考察活动,还带去了一批科学家,并允许他们开展不带任何成见的研究。
波利尼西亚人最早来到复活节岛这一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这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那些巨大雕像的成因。祖先崇拜在波利尼西亚非常普遍,因此那些莫埃雕像可能是由岛上的部落或家族建立起来的墓碑,用以纪念他们的先人。马克萨斯群岛还有一种传统,就是在死者的雕像上放一块石头,以示哀悼。莫埃雕像头上的红石头可能由此演化而来。
关于这些巨大雕像还有另外一个谜,许多雕像都从它们的基座上倒下来了,有些还显然被人故意砍掉了头。当罗杰维于1722年到达该岛时,这些雕像还好端端地屹立着,而当库克于1784年到达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在1722~1784年之间,是谁故意推倒了它们? 海尔达尔推想,可能“短耳人”反抗长耳人统治者时连同他们的雕像都推翻了。不过这个猜测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没有任何迹象能表明,在复活节岛的那一时期或任何其他时期,曾经突然受到过新文化的影响。
多数科学家认为,生态危机使复活节岛的居民为了日益匮乏的资源而自相残杀。当那些最大的巨石雕像于16世纪被建造起来时,人口的过度增长和滥伐森林已经构成相当严重的环境灾难。这种无节制地建造雕像的狂热行为,可能就表明了人们日益强烈地希望神的力量出面干预,当他们的祖先对这一切无动于衷时,人们就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仰,并愤怒地把雕像推倒。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包括海尔达尔考察队的成员),修复了一些倾斜的莫埃人像,将它们重新安放在基座上。现在它们仍屹立在那里,俯视着岛上的居民以及络绎不绝的游人。
在它们的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太平洋。
❾ 为什么雕像会流出血泪这个现象发生在什么时间
每一个国家都会出现象征着整个国家文化的雕塑,大部分国家的居民会为了纪念某一个先进人物,制造出整个人物的雕像。通常情况下,这些人物雕像会被存放在博物馆中,以供来往的游客欣赏和纪念。然而,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却出现了雕像留着红色液体的奇异现象。自从曝光了这种现象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雕像流眼泪的奥秘,流着红色液体的雕像究竟隐藏着哪些真相呢?
当地政府不愿意相关部门调查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毕竟圣母雕像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的象征。一旦调查清楚圣母雕像流红色液体的真相,整个地区的旅游业会受到重击,所以至今还是一个谜团,专家也无法解释,但引众多游客围观。
❿ 东莞市政府广场那个红色的雕塑包含着什么意义呢
这座名为“纽带”的雕塑,通过三段螺旋上升的造型,表现党、政府与人民的一种紧密团结的纽带关系,其长长的红色飘带和网线组合构成极富动感和向心力的造型,体现了愉快、乐观、向上而又具有发展象征意味的寓意。
东莞中心广场有着“亚洲第一广场”的美誉,是东莞政治文化中心。整个广场南北最长1400多米,东西最宽250多米,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规模雄伟壮阔,环境典雅俊逸,与周边其他重要建筑一同构成东莞城市新区核心。
广场简介
东莞中心广场位于东莞行政文化中心区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设计以蓝带、绿带、光带为主题,配置水景、夜景,是新城市中心区的环境精品。
整个广场南北最长1400多米,东西最宽250多米,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中间以主干道鸿福路分为行政广场与文化广场。其中,北面行政广场12万平方米,南面文化广场17.5万平方米,同时还包括周围的公园绿地。中心广场于2003年4月份投标,5月份开工建设,仅用7个多月就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2004年1月18日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