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下乡卖东西的被称为什么
Ⅰ 在网上卖东西的人,被统称什么
电商,网商
Ⅱ 农村赶集卖什么最挣钱
农村集市在农村属于人流量很大的地区了,还是存在不少商机的,我们在卖东西时,只要认准需求量,以及消费人群,那么卖得好可是非常容易的,例如:
1、卖小吃:农村集市上,很多人来赶集都会出午饭,因此摆一些小吃也是非常好的,比如卖肉夹馍、凉皮等;
2、砸金蛋、打气球:这些金蛋、气球成本都是非常低的,礼物也可以到网上批发,也很便宜,有时候生意好,砸的人多,利润也是很不错的;
3、卖打折女装:服装消费市场中,女性和儿童应该说是主力军,其中购买力最强的当属女性,因此在农村集市上卖一些样式、质量好的打折女装,销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4、卖熟食:现在农村的人相比以前比较富裕了,对于吃喝也更舍得花钱了,其中很受欢迎的要数熟食了,想卖熟食的话,可以到大的批发市场进货,猪头肉、烧鸡、烤鸭等等应有尽有。
5、卖纸巾:卫生纸主要走量,毕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且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利润也高,是集市摆摊的不错选择。
6、卖小孩玩具:在家一般都是老人带孩子,而老人都是很溺爱孩子的,对于孩子的要求,他们也都会尽量的满足,小孩的玩具批发成本非常的低,因此集市上摆一些小孩玩具出售是非常不错的;
7、全场两元店:这些小东西就是靠量,买的多了积少成多,一天下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能赚不少,非常适合农村集市。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0-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给我一篇亲情的文章、
1.朱自清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
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
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
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
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
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
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
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
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
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
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
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
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
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
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
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
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
,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
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
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上学时候学的。现在看起来很有感触啊。
Ⅳ 什么是商陆它为什么被称为土人参
野菜,在农村很常见,经常长在路边、荒地、农田,甚至房屋前后。有很多品种,比如普通的香椿、鱼腥草、马齿苋、灰灰菜、清明菜。而山萝卜也是野菜的一员。与其他野菜相比,山萝卜的幼叶更大,但吃的人并不多。
在我国南方,土埂易坍塌,常栽植香椿固土挡墙,其实,山萝卜固土效果也不错,适应性强,根茎大,钻土深,能有效防止土埂坍塌。
Ⅳ 什么是知青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及开发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当时,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地记录了北大荒农垦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画面。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
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央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央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Ⅵ 地磅是干什么的
地磅,也被称为汽车衡,设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通常用来称卡车的载货吨数。是厂矿、商家等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地磅的标准配置主要由承重传力机构(秤体)、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仪表三大主件组成,由此即可完成地磅基本的称重功能,也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选配打印机、大屏幕显示器、称重管理软件以完成更高层次的数据管理及传输的需要。
地磅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式地磅和数字式地磅;按秤体结构可分为:工字钢地磅、T型梁地磅、L梁地磅、U型钢地磅、槽钢地磅、钢筋混凝土地磅;按称量方式分为静态汽车衡和动态地磅;按安装方式可分为地上衡和地中衡;按秤台结构分为钢结构台面和混凝土台面;按使用环境状况可分为防爆地磅和非防爆地磅;按地磅的自动化程度可分为非自动地磅和自动地磅。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无人值守的自动地磅正成为未来地磅的发展方向。
购买地磅可以选择梅特勒-托利多,梅特勒-托利多汽车衡(地磅、磅秤)配有先进的称重传感器和智能化称重仪表,广泛应用于港口、仓储、工厂、货场等。
Ⅶ 传销是做什么的既不卖东西…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新型传销: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证手机,不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
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传销《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零容忍”态度,继续以重点案件、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为抓手,紧盯传销犯罪新手法、新动向、新趋势,持续不断对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严厉打击。
Ⅷ 古代下乡卖东西的人称为什么
货郎担或者就叫货郎
Ⅸ 一个货车类似流动商店似的天天下乡卖东西没有营业执照合法吗
只要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都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但是,个人摆地摊售卖农副产品或者日常生活用品是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在政府划分的区域和指定的时间内摆摊也不用办,所以现在很多流动摊点没有营业执照,市场监管局和城管也不会说什么。
Ⅹ 我的家族旧事忆怎么写
家谱上记载,我的太爷爷原籍四川荣昌,经营药材生意,东奔西走,来到贵州安顺由于经营亏损,没有回家的盘缠,只好在安顺落脚,遇上太奶奶后,就扎根在此娶妻生子。 太爷爷总共生了五个儿子,我的爷爷,排行第四。太爷爷死得早,大爷爷后来做了国民党保井队队长,二爷爷经商,后来去了贵阳。三爷爷也经商,爷爷从小去学徒,学习制药配药,五爷爷则一直在念书,后来入伍,落脚遵义。 三爷爷十几岁开始做生意,白手起家,二十四岁便有了自己公司,做上董事长。他的公司经营染料、纱、麻、以及各种油料。生意做到最大的时候,在安顺、遵义、贵阳、昆明、重庆、广州都有号(即公司,旧时称“号”)。除了号之外,在各处还开设钱庄(信用社,类似银行),旅馆。光是私人的汽车就有七辆。爷爷也在公司里帮忙做事,好像管理账目出入。 三爷爷和我爷爷先后成家,两家人一起住在一个深三层高两层的大院里,里外总共有三十二间屋子,除了住人之外,房间各有用途,有专门的舞厅、棋牌室、唱京剧的房间,各种娱乐设备俱全。家具用品,吃的穿的,很多都是昆明重庆买的进口货,据奶奶说,很多衣料用的是美国一个叫“罗斯福尼”的牌子。这种料子做出的裤型非常好,笔笔挺。除了通常的大衣,西装,中山装,皮鞋领带之外,我在家里一张60多年前的老照片上竟然发现,爷爷脚上穿的高帮运动鞋疑似convers。家里有司机、佣人、丫头。三奶奶和奶奶的珠宝首饰更是不用说。三爷爷常年在外经商,来往都是乘飞机,那时候可是40年代,我是2003年才第一次坐上的飞机。我的爷爷,本事没这样大,主要在家管理账目,顺便吃喝玩乐,要用钱尽管到号上或者钱庄去支,经常让司机开车,带上三五个朋友到贵阳或者昆明玩一趟,短则几天,长则个把月。到了外地就住在自家开的旅馆,所有支出都是爷爷负担。如果有朋友失业需要接济,找到爷爷奶奶,就介绍他们到号上做事,或者赠与钱财粮食,帮人渡过难关。当时五爷爷在昆明郊区的一所学校念书,三爷爷给他买了摩托车,每周骑到昆明的号上,加油,换洗,拿生活费。 安逸的日子过了几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天,三爷爷在外做生意,忽然家里来了政府的人,带走了三奶奶,在监狱关了一个月之后,三爷爷从重庆回来,还没到家就被抓走,拿到他之后才把三奶奶放回家,原来三奶奶那一个月是作人质用的。很快三爷爷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没收所有财产和大部分房产。就这样,三爷爷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被割掉了。三奶奶过了几年实在熬不下去,把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送了人,并且和三爷爷离婚,另外去寻找生活的出路。 爷爷重操就业,进了药材公司做药剂师,我的姑妈,爸爸,相继出世。家里生活一贫如洗,靠着偷偷变卖家里剩下的一些家具物品首饰,维持了几年的生活。卖东西的事情被组织发现,领导找爷爷谈话,爷爷胆小,被吓得生了场大病,在贵阳医学院住了很长时间,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从此奶奶开始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虽然之前过着资本家少奶奶的生活,但生性坚强乐观。她从前毕业于卫生学校,所以也干起了本行,靠着个人信誉和富庶时候积累下的人脉,奢到一些药品,做起了下乡巡回医疗,也就是赤脚医生。那几年是奶奶最苦最累的岁月,平均每天走三十里山路,背着药箱走村串寨给农民看病。最难的一条路,是在山崖半腰凿出来的小道,宽度基本就是一只脚的长度,过的时候背和双手紧贴山壁,用小碎步侧着一点点挪动,视线不能往下,因为脚下就是滚滚河水,看了难免发软。冬天路上结冰行走困难,奶奶用草鞋套在球鞋外面,防止打滑。做了一段时间后不仅把奢来的药品钱全部还清,家里日子也渐渐好起来,每个月回家都能带回一些钱,还有粮食,猪肉等等。怀上我叔叔后,奶奶还一直在乡下行医。生产的当天走了二十里路回到安顺的医院,躺下没多久,叔叔就出生了。后来由于政策变化,巡回医疗做不成,奶奶开起了药店,赚了一些钱,同样因为政策原因,被迫放弃经营,进厂做了工人、厂医,直到退休。爷爷最后也由药材公司退休。 三爷爷在狱中表现良好,受了八、九年的牢狱之苦后提前释放,被监狱留用作司机,负责运送砖瓦,直到退休。出狱后和在狱中结识的后三奶奶简单操办,组成新的家庭,生下四女一男。三爷爷退休后做了许多年服装生意,家里条件也不断好转,上世纪末落实什么政策,当年被没收的房产通过打官司要回来了一部分,在那块地皮上造了一幢四层楼房,至今一家人住在里面。三爷爷唯一的儿子天生残疾,为他操了一辈子心,到了晚年还遭受过丧女的打击。 由于爷爷出身贫苦,从小跟着师傅当学徒,所以成分很好,在文革中没有受磨难。但是家里还有一些以前留下的东西,害怕被人发现,都躲在家里销毁了,成捆的字画撕烂烧掉,砸的砸,扔的扔。爸爸说十几岁的时候在家里翻出一个铜质的望远镜,一看就是舶来品,可视的距离和清晰度都是当时的望远镜所不能及的,爷爷看见拿走后就再也找不到,估计也销毁了。一些成分不好的朋友在爷爷家的阁楼上先后躲避过很长时间,每天奶奶给他们送饭,倒马桶。那个时期爷爷奶奶帮助过不少人,有一位奶奶,在我爸很小的时候带过他,这位奶奶的小儿子年轻时找不到生活的出路,爷爷带他进中医院学习,后来此人自己开设诊所,越做越大,成了安顺城有名的中医,他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干这一行,如今家里造了两幢楼房,深宅大院里亭台楼阁,过着富庶的日子。 姑妈,爸爸和叔叔,自小学习都很好,还全都喜爱音乐,姑妈打扬琴,爸爸吹长笛,叔叔吹萨克斯。文革的时候由于害怕高中毕业下乡当知青,爷爷奶奶安排姑妈和爸爸初中毕业就进厂当工人,爸爸后来参过军,是抱着当文艺兵的理想去的,谁知在部队几年都在修铁路,退伍后继续做工人直到退休。但是对音乐的热情依然强烈,在舞厅兼职吹过长笛,弹过贝司,吹过长号,后来舞厅没了,参加了一支业余乐队直到现在。叔叔因为年龄小一些,没遇上下乡,上了大学,进了供电局,现在做了主任。 关于爷爷的职业,我听着挺传奇,他小时候跟着师傅学的一套东西,现在还不知道有几个人会。爷爷最擅长制的两种药,一种专治腮腺炎,一种专治长疮化脓。现在的医疗条件下这些毛病看来并不稀奇。但是在几十年前科技尚不发达,西医也不很普及的情况下,安顺许多生了这两种毛病的人都会找爷爷医治。我小时候左右两侧都长过腮腺炎,就是用爷爷的秘药治好的,一张黑乎乎的膏药放上半粒米大小的白色药粉,贴在发炎处,换药两三次就可痊愈。如果有人长了脓包,先是用一种膏药贴上,让发炎最厉害的点破个小洞,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白纸包上药粉,捻成灯芯一样的细绳,伸进小洞里,外面留个小半截,同样贴上膏药,隔几天撕开,里面的脓已经通过药粉消炎加之细绳引流驱散了不少,如此换几次药,多严重的脓疮都能治好。这两种药的制作是同步进行的,选材非常讲究,要用到一、二十种药材,有些还比较珍贵,比如鹿茸,犀牛角,虎骨。爸爸和叔叔小时候常帮爷爷碾药,很多材料都要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他们童年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这些枯燥的重复劳动中。爸爸说有一种药材磨粉之后要跟水银混合,如果不去动的话,水银起先会不顾一切地凝成一团,要花上很长时间,慢慢研磨才会和药粉充分融合在一起。准备材料就要花去几个月的时间,一切就绪后爷爷开始制药,这时他会把家里所有人都赶走,在阁楼上烧起很旺的炭火,门窗关闭只留必要的出气口,还要使用一堆复杂的盆盆罐罐,经过几个小时的炼制,生成两种药粉,一橙一白。白色的治腮腺炎,橙色的治脓疮。药的配方家里还有记录,但是制作工序只有爷爷一人知道,我的爸爸和叔叔对这些没有兴趣,爷爷曾说要传给我表哥,他的外孙,但表哥后来学西医,也没有继承。现在爷爷已经去世,把一切都带进了坟墓。 我猜测爷爷一生的主要成就感就来自于这些药粉,特别是治疗腮腺炎的那种,除我亲身体会过之外,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都是大人带着小孩来看腮腺炎,爷爷非常乐意无偿地去做这件事,一次次地帮小朋友换药,看到别人好了他非常开心。前几年曾经有一位中医来家里拜访爷爷,希望能得到一些药粉,爷爷给了她一玻璃瓶,那位中医留下1000元报酬,第二天爷爷退还回去了。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如果收下等于违背了他此生一惯的做法,只赠与,不卖钱。 爷爷在2012年1月15号,85周岁的时候去世了,87岁的三爷爷在灵堂前面嘴唇打颤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在他此生中受过的几次重大打击中,这是我唯一亲眼见到的一次。爷爷走了以后的几天我一直陪着奶奶,从她满脸的皱纹里我读出这许多往事和磋磨。很多故事我从小就知道,但是听个大概就忘,现在又重新认真听奶奶、姑妈、爸爸、叔叔讲了一遍。因为是时候我认为该把这些旧事写一写了。不为什么,就因为感到胸口装不下,快要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