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东西两晋呢
⑴ 为什么是西晋和东晋而不叫北晋和南晋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之所以不把晋朝(265~420)分成北晋和南晋而是分成西晋(265~316)和东晋(317~420)是因为东晋的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相对于西晋都城洛阳、长安(晋愍帝时期短暂地作为小朝廷京城)地理位置在东南方向(更偏东),并且东晋大多数时期相对于西晋而言其统治的核心区域也在东南方向(同样更偏东)。西晋灭亡的标志是公元316年匈奴汉国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司马邺投降;而东晋建立的标志是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显然,南京(118.78°E, 32.04°N)相对于西安(108.95°E,34.27°N)地理位置在东南方,相对而言更偏东一些。此外,东晋大部分时期实际控制的稳定疆域在扬州(今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西省东部),而西边的荆州(今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湘州(今湖南省大部)、南雍州(今湖北省襄阳市和十堰市一带)等地大多数时候被世家大族“强藩”(如王敦、桓温、殷仲堪、桓玄等)所控制,这些藩镇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根本不受朝廷控制。至于更西边的巴蜀地区[包括梁州(今甘肃省陇南市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益州(今重庆市和除川西高原外四川省其他地方及贵州省部分)、宁州(今云南省大部)]则很多时候都不属于东晋疆域的一部分,出现过成汉(303~349)、谯蜀(405~413)两个割据政权,还一度被前秦占领。所以东晋统治核心区相对于西晋也主要在东边。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把西晋叫“北晋”、把东晋叫“南晋”也不是不可以。东南方向既可以是“东”也可以是“南”,之所以不这么叫说明当时中国主要区域是“东部”和“西部”而不是“南方”和“北方”。因为两晋时期南方开发程度还很低,经济极端落后,不足以成为全国主要区域,全国主要区域是以东西分而不是以南北分的。而两宋时期(960~1276)中国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中国主要区域关系变成了南北关系,所以叫“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6)。
所以说,叫“西晋”、“东晋”而不叫“北晋”、“南晋”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同时期北方按史学界约定俗成的叫法是“十六国”(304~439).其实当时北方和巴蜀割据政权远远不止十六个,还有西燕、代、前仇池、后仇池、谯蜀、冉魏、翟魏等诸多政权。所以有些时候约定俗成的说法不能完全较真。
⑵ 晋朝为什么分东西晋
古代王朝但凡分东西南北 一般指的是都城所处的地理位置 晋朝都城洛阳 后来迁都健康,后代史学家根据都城的地理位置分为了东西两晋
⑶ 晋朝为什么分裂为东晋和西晋
不是分裂,晋朝其实是西晋在前,后来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大衰,被胡人入侵,史称五胡乱华,攻陷了中原以及西晋的首都洛阳,西晋王室几乎被杀光,西晋灭亡。
后来江南的司马睿在群臣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因为首都在建康,东晋首都和西晋首都洛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司马睿建立晋朝史学家称为东晋。
(3)为什么分东西两晋呢扩展阅读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
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⑷ 东晋和西晋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
之所以叫东晋、西晋,其实就像当初的曹操被封为魏王,而他的儿子曹丕在曹操死后废黜汉献帝,以魏为国号称帝;与此相同——司马氏在掌握曹魏政权后,被曹魏皇帝封为晋王,所以废黜曹魏取而代之后自然以封号为国号。这是一个历史习惯。
1、西晋的灭亡,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
公元308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
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攻灭的王朝。公元316年西晋亡,共历5个皇帝52年,其中,病死的一位,国亡被杀的二位,内争被毒死的二位。
2、东晋的开始与灭亡
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
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公元383年,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政权,和东晋发生了着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队被东晋军队打败。此后东晋乘胜北伐,收复一些失地,但东晋内部矛盾与权利之争使北伐成果无法巩固。到公元420年,大将刘裕废除了东晋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东晋自公元316年司马睿称帝开始,到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逊位止,共历11个皇帝,104年。纵观东晋的历史,可以用“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来概括。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加剧,时局瞬息万变,士族已无法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而居帝位。此时,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庶族代表人物刘裕则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司马氏,改变了门阀政治的格局,重建起皇权政治的统治秩序。
(4)为什么分东西两晋呢扩展阅读:
晋朝简介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⑸ 为何中国古代的朝代都是西、北在前,东、南在后
这道题是一个历史知识点,也是常识,题中所说的东西南北是从地理方位的角度来给朝代命名的,并不是代表朝代的先后顺序。下文以两汉、两晋、两宋以及明朝的情况加以说明这个问题。
明朝的情况相对有些不一样。汉朝,晋朝,宋朝在经历变故后都有皇族后人另立大一统的朝代,而明朝崇祯帝死后,皇族后人并没有在其他地方建立大一统的朝代。
不过,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过几股政权,这些政权虽不是大一统的朝代,但也是被历史承认的政权,被称为南明。这里的南明也是因为其政权所在地相对于定都北京的明朝来说处于南方的缘故。
所以,无论是两汉,两晋还是两宋甚至明朝,它们的命名根据的是各自都城的相对地理方位,而不是以时间先后来命名。至于西和北刚好都在东和南之前,那是巧合而已。